冬令小菜
文 | 夏炳文
今天早飯,燒的是雜糧稀飯,慢慢熬,香香的;餾的是煎餅,正宗棒黍煎餅,也是香香的;炒了萵苣雞蛋皮,青黃白綠,鮮豔得很。
妻子又端出蘿蔔乾、辣疙絲、豆醬、驢蒿。蘿蔔乾、辣疙絲,是從二姐家拿的;豆醬,是親戚送的;驢蒿,是朋友送自己醃的。
我說,就歡吃這些小菜,這麼多樣,你倒叫我吃哪口呢?
沭陽的冬令小菜,真是不少,還都特別好吃。
鹹菜梗。
小時,一到初冬,母親就醃上一罈子鹹菜梗,放在屋內牆角處,一吃就是一冬天,鮮鹹辣脆,有滋有味。
醃鹹菜梗,可用大白菜心,菜心較嫩,菜幫有點老;亦可用高幫白菜,也叫高腿白菜,為沭陽土白菜,去葉,整幫皆可用。兩者比較,後者為佳。
醃法很簡單。白菜去葉,洗淨,切碎,放鹽,大蒜、生薑、紅辣椒切碎放入,裝入壇內,蓋上壇口,醃製幾天即可食用。時間越長,汁水越濃,味道越足。
胡椒粉和香油呢?過去吃不起,沒有放的。現在你想吃就放,現吃現放。
吃現烙的煎餅,喝新棒黍熬的稀飯,就鹹菜梗,其味最美。我們小時,沒有餅吃,多是吃山芋稀飯,就鹹菜梗,味亦美,今天我還喜歡這麼吃。
今天的鹹菜梗,多是現醃現吃,沒有時間長的味足。
蘿蔔乾。
紅蘿蔔為佳,青蘿蔔次之。洗淨,豎切成細長條,但不可太細,暴曬後會縮小,以大概百斤蘿蔔四斤鹽之比例,醃製一天後,放在條席上暴曬。
曬一天,晚上收起時使勁揉搓,然後再放入醃製滲出的鹽滷內浸泡一夜,此為「吊滷」。第二天,再暴曬,再揉搓,再浸泡。
如此反覆,直至鹹鹵吊幹,此時的蘿蔔乾,味鮮,質脆,近乎透明,大功告成。
醃好的蘿蔔乾,裝入壇內,可供一年四季食用。可直接食用,我們小時常是一手一張煎餅,一手一個蘿蔔乾;可切丁放糖放醋,便為糖醋蘿蔔乾;可切丁放蔥姜炒,便為炒蘿蔔乾,我們家喜歡放小幹蝦炒,更鮮美。
將花椒、茴香、八角、鹽等放入鍋內炒香炒脆,然後碾碎成粉末,放入醃好的蘿蔔乾揉搓拌勻,裝入壇內,此為五香蘿蔔乾。
豆醬。
首先聲明,不是那種常見的黃豆醬,而是蘇北特有的一種小菜。嚴格地說,應叫「醬豆」,醬出來的黃豆。不是吃醬,吃的是黃豆。
初冬,將黃豆煮熟發酵,俗稱「上黃子」,黃黴斑越多味道越鮮。上黃後,放入冷開水或原來煮黃豆冷湯中浸泡幾天,也有不浸泡的,然後放入鹽、冬瓜片、胡蘿蔔片、薑絲、紅椒絲等,叫「下豆醬」。以什麼為主,就叫什麼下豆醬,常見以冬瓜片為主,就叫「冬瓜下豆醬」。豆醬下好後,儲存於缸壇內,隨吃隨取。
喜歡的人,贊其味道鮮美,欲罷不能;厭惡的人,稱之臭腳丫子味,一聞一腦子。
豆醬吃時加香油一兩滴,味更佳;豆醬與鹹菜梗相拌,其味獨特而鮮美,就是太鹹;大蔥蘸豆醬汁,吃煎餅,可為絕配;豆醬汁拌麵條,較大醬拌麵條,味更美。
冬天吃不完,春暖花開,豆醬極易變質,長黴長毛,沭陽話叫「生kù」,不知字怎麼寫。這時將豆子撈出曬乾,便為「醬豆子」,儲存起來,春夏秋三季皆可食用。「醬豆子」用醬油泡一泡,滴幾滴香油,特別好吃,但太鹹,可放辣椒炒,既減去鹽味,又香辣可口。
同時,可將冬瓜片撈出曬乾,吃時,切細丁,加蔥姜炒制,鹹鮮味美。
今人做豆醬,常偷懶省工。黃豆煮熟加鹽,然後放辣椒麵或辣椒醬,幾乎沒有發酵過程,除了鹹辣,再無鮮美。市場賣的豆醬,大多如此,其味殊惡。
辣疙絲。
辣疙,是一種根用芥菜,俗稱很多,沭陽叫辣疙菜,有一股類似芥末的辣味。
辣疙菜,洗淨切絲,入開水汆一下,去除辣味,加鹽,醃製一會兒,再加蒜片、辣椒絲、胡椒粉、香油,有的還會加花椒。
隨做隨吃,脆嫩可口。亦可一次做大量,吃上一兩個月,但須多放鹽。
辣疙菜亦可醃黑鹹菜,辣疙菜切成片或瓣,加入蔥姜、鹽、醬油,加水煮,收汁即可。亦可做五香味的。因其黑乎乎的,故名「黑鹹菜」。
沭陽,辣疙絲家庭常做,醃黑鹹菜很少,基本都是外來的。
辣疙菜,外形疙疙瘩瘩,且很難食用,可是,切絲醃製,反成美味。可見,萬物皆有所長,不可一味看扁,人亦如此。
醃驢蒿根。
驢蒿,就是蘆蒿,驢蒿是沭陽方言。蘆蒿,是一味中藥,清熱解毒,民間常用來治療肝炎。
深秋初冬,農閒時節,很多人都去野外挖驢蒿根,放在鼻下一聞,藥味十足。
驢蒿根,多泥及雜物,須擇洗乾淨,下開水快速汆一下,切小段,放鹽醃製一會兒,再放醬油、糖、醋、胡椒粉、香油,即可食用,嚼起來脆脆的,濃鬱的中藥味。
沭陽老一輩的人,幾乎沒有人不喜歡吃的。我的嶽父尤其喜愛,晚年生病,痛苦難耐,一見送來驢蒿,臉上便綻出少有的笑容,不覺辭世已有三年,吃驢蒿場景依然歷歷在目,令人唏噓不已。
現在已有種植驢蒿,其味略淡。
醃韭菜。
霜降前,收割最後一刀韭菜(每割一次叫一刀或一茬),洗淨,晾乾水,不要切,擰成麻花狀,壇內要先放洗淨的辣椒,辣椒在下,韭菜在上,兩者一起醃才好吃,其間一層層放鹽,封閉壇口。
醃製個把月,即可食用,根白葉綠,鹹鮮清香。
醃雪裡蕻。
雪裡蕻,是一種葉用芥菜。算起來,和辣疙菜算是一大家族,一個用葉,一個用根,都有一股辣味。
深秋或初冬,雪裡蕻收穫,洗淨,用一大缸,雪裡蕻擰成麻花狀,一層雪裡蕻一層鹽,上用石頭壓好,一定要用石頭壓,為的壓緊,醃製過程將雪裡蕻壓入汁水,不會變質。
雪裡蕻有辣味,醃製後鮮鹹脆嫩。食用時,取出醃雪裡蕻,洗淨,切小段,加肉絲、幹紅椒炒,味極美。幹紅椒須用熱油煸香。也有加香乾、加毛豆的。
雪裡蕻與辣疙菜一樣,直接無法食用,但醃製之後,反成美味,很是奇妙。
對沭陽來說,雪裡蕻是舶來品,以前沒有。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上山下鄉,沭陽來的多是南京人,我們叫「南京小蠻(沭陽讀māo)子」或「南京下放戶」,將雪裡蕻帶到沭陽種植,我們也便多了一道美味。
涼拌大雜燴。
這是妻子常做的拿手小菜。
紅椒,青椒,蒜苗,大蒜,大蔥,蘿蔔,胡蘿蔔,黃瓜,芫荽,金針菇,黃花菜,各據好惡,自由選擇;有的切絲,有的切段,隨意無定式;放鹽、醬油、糖、醋、胡椒粉、味精、香油。
五彩斑斕,其味絕美。
嚴格說來,此非冬令小菜,因為一年四季皆可做。
人間煙火,亦不過幾碗時令小菜而已。
2021年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