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與杭州佛教」 第二屆杭州佛教歷史文化學術論壇開幕
參會的領導嘉賓
菩薩在線浙江訊 中國佛教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構成內容,杭州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佛教文化源遠流長,自古以來就有「東南佛國」之美稱。佛教歷史文化也是杭州這座城市深厚歷史文化和獨特人文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離開了佛教歷史文化的豐厚底蘊,杭州獨特的人文傳統及其厚重的文化傳承將會失色許多。
2015年12月17日,「名城之緣」、「歷史之緣」、「文化之緣」、「東南佛國」的核心區域——杭州隆重舉辦「一帶一路與杭州佛教」第二屆杭州佛教歷史文化學術論壇。
此次出席的專家學者與高僧大德有:浙江佛教協會副會長、杭州市佛教協會會長、杭州靈隱寺方丈光泉大和尚;浙江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杭州市佛教協會副會長、杭州韜光寺方丈月真大和尚;淨慈寺方丈戒清大和尚;香積寺監院衍空法師;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楊曾文教授;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社《世界宗教研究》雜誌社社長黃夏年教授。浙江省政協文史編輯部總編楊帆;宗教文化出版社編輯張越宏等。
論壇由杭州文史研究會常務處副會長宋傳水主持,杭州市副市長張建庭致辭;杭州市政協主席、杭州文史研究會名譽會長葉明向宗教歷史文化委員會授牌,並向宗教歷史文化委員會顧問頒發聘書;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楊曾文教授,杭州市佛教協會會長、杭州靈隱寺方丈光泉法師致辭。
杭州市政協主席葉明先生表示,本次論壇有幸邀請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和佛界人士參加,這是大家對杭州市政協和文史研究會工作的大力支持。大家圍繞「一帶一路與杭州佛教」論壇主題,暢所欲言,交流探討,發表真知灼見,深入開展相關問題的研究探討,爭取有更多高水準的學術成果問世,共同為助推杭州融入 「一帶一路」戰略,加快推進城市國際化建設,促進杭州佛教文化繁榮發展建言獻策。杭州市政協 作為大團結大聯合組織,在座的各位專家學者就是政協的「文化親人」,在場的各位高僧大德就是 政協團結聯誼的重要對象。我們要進一步強化政協團結統戰功能,深入開展「政協走親」活動,加 強聯繫、加強聯誼、加強溝通,一如既往地支持佛教界擴大對外交流合作,參與不同文明、文化之間的對話,一如既往地支持各位專家學者參與杭州歷史文化研究,共同為推動杭州改革發展和文化名城強市建設獻計出力。
最後,黃夏年教授作論壇學術總結,金陵圖書館館長、東南大學人文學院教授董群代表學者致辭,杭州文史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宋傳水致閉幕詞。
古代的絲綢之路不僅僅為當時東方和西方提供了政治、經濟往來的紐帶,也為東西方不同文明架設起了溝通的橋梁。通過古代的絲綢之路,佛教傳播到了中國,與中國本土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一起構成了圓融、智慧的中國傳統文化。同時,行走在古代絲綢之路上的法顯、玄奘、義淨等西行求法的僧人,也將中國的優秀文化帶到了印度等地,他們留下的《大唐西域記》等文字資料也成為研究當時當地歷史的珍貴史料。
「一帶一路」是我們國家的一個重要發展戰略,不僅涉及政治領域、經濟領域,還涉及到文化領域和宗教領域。「一帶一路」戰略是多個領域共同發展的戰略,絲綢之路承載的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精神,啟迪我們在「一帶一路」戰略建設中要更好地發揮「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的作用。
本次論壇以「一帶一路與杭州佛教」為主題,重點研討杭州佛教文化對外交流以及佛教在「一帶一路」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意義。眾所周知,絲綢之路不僅僅是一條經貿之路,更是一條文化之路,各類文明匯聚此道,以其包容開放的精神,發展了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共建了世界文化溝通交流的平臺。在人類歷史上,佛教文化為世界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交融、互學互鑑樹立了成功典範,為推動世界文明進步與發展、增進地區間的和平與友誼發揮了重要功能和作用,產生了深遠影響。
杭州自古盛產絲綢和茶葉,是海陸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杭州通過絲綢之路,不僅促進了經濟繁榮,也促進了包括佛教文化在內的多元文化的形成。自兩漢之際佛教經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開始,杭州就逐漸成為佛教文化的重要區域,被譽為「東南佛國」,在對外的交流中佔有極為重要的歷史地位。杭州佛教既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印度佛教文化交流、融合的產物,同時也是中國佛教文化影響日本、韓國的重要節點。唐末五代以降,迄至明代初葉,凡五百餘年間,日本、朝鮮等國的「入宋僧」、「入元僧」、「入明僧」參訪求學,多以杭州區域為首選之地,影響卓著,為人稱道。
同樣,佛教典籍文化的交流,向來是中國與東南亞佛教交流的重要構成。高麗王朝初期,杭州著名高僧永明延壽所撰《宗鏡錄》100卷及其詩偈等作品,流傳到高麗。高麗光宗閱覽之後,深為嘆服,常派遣使節致書延壽,贈金縷袈裟、紫晶數等禮物,敘弟子禮,更有贈送佛像、佛金等物。這充分說明杭州佛教文化的獨樹一幟之處,在對外交流史上具有顯著的歷史地位,發揮了重要作用。
(文編:妙雙 責任編輯:楊帆)
佛經摘錄: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摘自:《太上感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