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樹變身「搖錢樹」
——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富裕村的脫貧之路
光明日報記者 張國聖 李宏 光明日報通訊員 彭璐
【偉大壯舉·扶貧印記】
初冬時節,本該有著收穫後的愜意與閒適,但家住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隘口鎮富裕村的吳應仲老人卻並沒有閒下來。最近,他要忙著管護自家30餘畝地裡的核桃產業,期待明年有一個好收成。
近幾年,吳應仲家有多件喜事:家門前的道路硬化了,建了小洋房,發展了核桃、魔芋、雪蓮果等產業。住新房、走新路、收入節節高,都是天大的美事,70歲的吳應仲笑容滿面,他怎麼也想不到在古稀之年還能看到這般翻天覆地的變化。
吳應仲所在的富裕村,地處渝黔交界處。由於深處大山、交通閉塞,長期以來,村民生活窮困。「富裕」的村名,寄託了村民祖祖輩輩對好日子的夢想。
為徹底解決貧窮落後的面貌,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富裕村積極向上爭取政策,多方籌集資金,大力改善當地的基礎設施條件。經過4年的不懈努力,完成了28餘公裡的道路硬化和7.6公裡的入戶便道硬化,新修了3公裡環山公路和11公裡產業公路,建起了480平方米的村民活動室、大小水泥橋5座、便民橋4座,整治河堤4100米,架設路燈34盞,新修蓄水池11口,徹底解決了村民們出行難、運輸難、用水難等問題。
解決了基礎設施問題,富裕村還因地制宜發展起核桃產業,採取「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模式,由投資公司提供品種、技術並保底回收,專業合作社負責公司和農戶的銜接,讓群眾發展核桃產業零成本、無風險。如今,富裕村的核桃產業已突破3000餘畝,實現了整村農戶全覆蓋。村支部書記趙茂興為記者算了一筆收入帳,從今年開始,富裕村有20000株核桃樹進入試掛果期,每株收益15—20元;正式進入豐產期後,每株可產核桃70斤,預計收益200多元。全村共有53000多株核桃樹,可實現收益1000餘萬元。屆時,漫山遍野的核桃樹就將變成富裕村的「搖錢樹」。
為了實現短期能增收、長期能致富的目的,村裡還鼓勵群眾積極發展林下經濟,在核桃林套種雪蓮果、土豆、魔芋、中藥材,以及發展畜禽養殖,從2018年起已實現增收200多萬元。此外,通過引導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全村年收入達1800多萬元。通過這些措施,富裕村美好的願景正在逐步實現。
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富裕村還組建了花燈班子,閒暇之餘,村民們便會聚在一起跳花燈。「現在的政策越來越好,我們一定要抓住機會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有滋有味。」村民們都說,現在的富裕村是真的富裕了。
(本組圖片由鄒彬、魯詩勤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