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傳150多年,「老正興菜館」至今傲立上海灘

2020-12-23 中華人

"老正興菜館"是上海開埠以來最早的一家經營上海傳統特色菜的飯店,創建於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至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是上海本幫菜的鼻祖。

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作為結拜兄弟的蔡正仁、卓人興從無錫來到上海謀生。起初,他倆在上海佛陀街擺攤,主要經營滷肉豆腐、炒魚粉皮、炒肉百葉等家常飯菜,但由於他倆手藝很好,做的飯菜可口,非常受食客們的喜歡。

民國時期的老正興菜館

兩人幹了一段時間,攢了些錢,便決定合夥開個飯館,主要經營河鮮類的菜餚,而店的名字便各取他們二人名字中的"正"字和"興"字,合起來為"正興館"。

據說,"正興館"開張後,他們依舊遵循擺攤時的經營之道——貨真價實、選料精細、色香形皆佳,周到地為食客提供服務,回頭客越來越多。幾年後,"正興館"便成為上海灘一家有名氣的菜館。

由於"正興館"經營有方,生意越來越好,一些飯店便冒名掛起了"正興"的招牌。於是蔡正仁和卓人興兩人便決定在"正興"二字前加了個"老"字。從此,"正興館"變成了"老正興館"。豈料不久,上海又冒出大大小小多家"老正興"。

據不完全統計,冒名者前後一共開過120多家"老正興",其中,還不包括在香港、澳門、日本、美國、法國等地掛"老正興"牌子的中國菜館。但是,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這些模仿者只能仿其形,而無法學到"老正興"經營的精髓,後來,終因假不敵真,紛紛關門大吉。而蔡正仁和卓人興的"老正興",則憑藉自身的實力越開越火,在上海獨樹一幟!據說,1955年底,周恩來總理、陳雲副總理在上海山東中路的"老正興"用餐後,對其菜品誇讚不絕,並提議在北京也開設一家分店。不久,福州路鄰近西藏路處的一家"老正興"遷到北京前門商業區,成為當地頗具特色的飯莊。

如今的老正興菜館

直到1997年,為配合上海地鐵建設,上海"老正興"又從山東中路搬遷至福州路556號,這次,"老正興"除了地址搬遷,還為了滿足更多食客的需求,做了店鋪擴張,經營面積從1000平方米擴大到2900平方米。

為什麼"老正興"會如此受歡迎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不得不提及"老正興"的菜品。

"老正興"主營河湖海鮮,季節性強,但能做到應時供應:春有蜜汁塘鱧魚等,夏有銀魚炒蛋、鹽水籽蝦、油爆蝦等,秋有油醬毛蟹、炒蟹黃油等,冬有青魚菜、紅燒肚當、炒青魚禿肺等。

再一點是,"老正興"在製作每道菜時,都非常講究。比如,"老正興"的招牌菜"油爆河蝦",要將活蝦洗淨,剪去須、腳,下到九成熱的油鍋裡,10秒鐘起鍋,這時殼和肉已脫離,瀝乾油,油鍋內留少許餘油,隨後把提前調好的醬料倒進去,待稍有粘稠時,將蝦倒入,一個翻滾,也就10秒左右,就使每條蝦沾上了醬料,這時便可起鍋。

除此之外,"老正興"的代表菜還有:八寶全鴨、蝦子大烏參、草頭圈子、清炒鱔糊、紅燒划水、紅燒魚、紅燒肉、八寶辣醬、正興醬方、冰糖甲魚、油醬毛蟹、鍋燒河鰻、蟹粉蝦仁、蘿蔔絲汆糟等等。為做這些菜,是"老正興"一直堅持原汁原味的原則,雖然擺盤沒有別家餐廳花哨,環境沒有人家時尚,但他們總能確保客人吃到的就是地道的口味。

老正興飯館的招牌菜"油爆河蝦"

如今,"老正興"經過百餘年的風雨歷程,不僅成為中華飲食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還被中國烹飪協會認定為"中華餐飲名店";被人民網、新華網和中國品牌網等評為"中國餐飲行業消費者滿意十佳品牌";"老正興"的"油爆河蝦"和"八寶全鴨"分別被國家商務部和中國飯店協會評為"中國名菜"。此外,"老正興"本幫菜餚烹飪技藝還入選了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在上海餐飲界是非常罕見的。

相關焦點

  • 薪火相傳150多年,「老正興菜館」至今傲立上海灘
    "老正興菜館"是上海開埠以來最早的一家經營上海傳統特色菜的飯店,創建於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至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是上海本幫菜的鼻祖。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作為結拜兄弟的蔡正仁、卓人興從無錫來到上海謀生。
  • 「老正興」往事
    福州路「老正興」說起福州路上那家「老正興」,也許上海無人不曉。老正興號稱「飯店之王」,王者領頭也,稱其為「王」不是因為它辦的早,創始於清同治元年(1862),至今已經150多歲,而是因為掛老正興招牌的菜館眾多。解放以前,光上海就有120多家,如「聚商老正興」、「大上海老正興」、「總號老正興」、「大西洋老正興」、「真正老正興」等等。
  • 百家老字號,上海本幫菜鼻祖——老正興菜館
    若問起哪家的上海本幫菜最正宗,當首推「老正興菜館」。「老正興菜館」是上海開埠以來最早的一家經營上海本幫菜的飯店,創建於1862年,至今已有158年的歷史,是上海本幫菜的鼻祖。「油爆河蝦」以老上海的「老正興菜館」烹調的最具特色,熱油鍋裡炸酥,撈起調汁,蝦殼紅潤,外脆裡嫩,蝦身裹汁,碟底不留湯。
  • 【玩轉老字號】老上海的經典味道——老正興菜館(內有福利)
    老正興菜館的菜餚頗具江南風味,以口味濃淡相宜的上海菜為特色。
  • 老正興菜館(福州路店),典型的老字號飯店,上海本幫菜!
    老正興菜館始創於同治元年,至今已有百餘年歷史,是上海最負盛名的經營本幫菜的菜館之一。老正興口碑甚佳,有著多個金牌菜式,其中草頭圈子、油爆蝦、醬方等都曾多次獲獎。保留了老派酒樓的格調,裝飾大氣、古色古香。一共有五樓,其中四、五樓為客房。
  • 非物質文化遺產:老正興本幫菜餚傳統烹飪技藝
    要從時間上來說,最早要從上海開埠說起,那時海內外各地人士湧入,各種風格的飲食業也隨之登灘,紛紛在上海開設特色餐館,形成五花八門的多種菜系,經營蘇錫幫(後演變為「本幫」)的老正興菜館便應運而生了。老正興的歷史充滿了故事情節,其創始人是拜把子兄弟祝正平、蔡任興。原名「正興館」,就是從他們二人名字中各取一字而成。
  • 百家老字號,上海本幫菜鼻祖——老正興菜館
    若問起哪家的上海本幫菜最正宗,當首推「老正興菜館」。「老正興菜館」是上海開埠以來最早的一家經營上海本幫菜的飯店,創建於1862年,至今已有158年的歷史,是上海本幫菜的鼻祖。「油爆河蝦」以老上海的「老正興菜館」烹調的最具特色,熱油鍋裡炸酥,撈起調汁,蝦殼紅潤,外脆裡嫩,蝦身裹汁,碟底不留湯。
  • 生活在上海 | 「老正興」傳承百年活力不減
    「正興館」開張就把住了「貨真價實、選料精細,色香形皆佳」的十三字真傳,沒幾年便成為上海灘一家有名氣的菜館。歷史學家、大公報老人,也是美食家的唐振常先生當年在《朝花》副刊連續刊登數篇有關「吃」的文章,便說老正興的青魚禿肺可是名菜啊,荷葉底清蒸草魚也好吃,那個油爆蝦不但燒得鮮脆入味,而且只只飽滿。
  • 老正興菜館(福州路店),典型的老字號飯店,上海本幫菜!
    老正興菜館始創於同治元年,至今已有百餘年歷史,是上海最負盛名的經營本幫菜的菜館之一。老正興口碑甚佳,有著多個金牌菜式,其中草頭圈子、油爆蝦、醬方等都曾多次獲獎。保留了老派酒樓的格調,裝飾大氣、古色古香。一共有五樓,其中四、五樓為客房。
  • 百年老字號,上海本幫菜鼻祖——「老正興菜館」
    若問起哪家的上海本幫菜最正宗,當首推「老正興菜館」。「老正興菜館」是上海開埠以來最早的一家經營上海本幫菜的飯店,創建於清同治元年(1862年),至今已有152年的歷史,是上海本幫菜的鼻祖。「老正興」當年坐落在上海九江路350弄原大陸商場(舊稱佛陀店)內,其創始人是結拜弟兄祝正本和蔡仁興,取兩人名字中的一個「正」字和「興」字作店名,叫「正興館」。
  • 上海灘百年酒樓
    在上海灘若要稱得上老字號,那至少是要走過百年歷史的。比如喬家柵的青團、沈大成的條頭糕、杏花樓的月餅、南翔饅頭店的小籠等等……這些老上海味道的點心都有我們熟悉的味道。除了這些老字號點心,今天,我們要來說說那幾家老字號飯店。
  • 老正興,上海本幫菜鼻祖
    上海杏花樓(集團)有限公司老正興菜館,(以下簡稱老正興菜館),是中華老字號企業。老正興菜館創始於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被稱之為「正宗上海菜,首推老正興」。一百多年來,老正興一直保持了經營「上海菜」的領先地位,老正興以太湖地區盛產之活河鮮為原料,菜餚頗具江南風味,以烹製濃淡相宜的上海菜為特色。
  • 上海傳統特色餐廳老正興蟬聯四年米其林一星餐廳
    老正興是上海最早的一家經營上海傳統特色菜的飯店,創建於清同治元年(1862年),當時坐落在上海九江路350弄原大陸商場(舊稱佛陀店,人們稱它為飯店弄堂)內,由無錫人祝正本和蔡仁興兩人開設,取兩人名字中的一個「正」字和「興」字作店名,叫「正興館」。 因冒名者甚多,遂改名為"老正興",並冠以"同治"二字。
  • 非物質文化遺產:老正興本幫菜餚傳統烹飪技藝
    要從時間上來說,最早要從上海開埠說起,那時海內外各地人士湧入,各種風格的飲食業也隨之登灘,紛紛在上海開設特色餐館,形成五花八門的多種菜系,經營蘇錫幫(後演變為「本幫」)的老正興菜館便應運而生了。老正興的歷史充滿了故事情節,其創始人是拜把子兄弟祝正平、蔡任興。原名「正興館」,就是從他們二人名字中各取一字而成。
  • 相約貼秋膘 全國吃貨到上海來都要去這些本幫菜館
    老字號就是要吃老味道老正興菜館(福州路店)地址:黃浦區福州路556號(近浙江中路)創建於清同治年間,迄今已有150多年歷史的老正興菜館,曾連續兩年獲得「米其林一星」,可以說,要吃正宗的上海本幫菜,老正興是必選之一。
  • 戲曲藝術——守正創新 薪火相傳
    製圖:蔡華偉核心閱讀戲曲藝術薪火相傳,既要十分重視經典劇目的傳承傳播、戲曲表現技法的代際傳承,還必須致力於符合戲曲藝術規律的新劇目創作經典劇目具有藝術完整性,通過它們的不斷演繹、傳承,可以整體地傳遞這門藝術的美學精義現實題材從來不是戲曲化的障礙,只要堅持守正創新,就能攻克「既是現代戲,又是戲曲」這一難題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廣泛的世界影響
  • 黃浦老字號|老正興帶你尋小晨光的味道,去米其林一星餐廳領免費鮮肉月餅啦~
    百餘年來,上海老正興菜館一直保持了經營「上海傳統特色菜」的領先地位而名揚中外,是當今上海和全國最老的一家。以上海河湖地區盛產的活河鮮為原料,菜餚頗具上海風味,以烹製濃淡相宜的上海傳統菜為特色。2006年,老正興被評為中國餐飲行業消費者滿意十佳品牌;2007年「老正興」商標被認定為「上海市著名商標」;2008年企業被授予全國質量守信用誠信聯盟單位;2010年世博會在上海召開,作為一家具有上海特色的百年老字號企業,上海老正興菜館(浦東店)成功入駐上海世博園區,服務於世博。所謂出春有春筍塘鯉魚,夏有銀魚炒蛋、油爆蝦,秋有大閘蟹,冬有下巴划水。
  • 老正興,上海本幫菜鼻祖
    上海杏花樓(集團)有限公司老正興菜館,(以下簡稱老正興菜館),是中華老字號企業。老正興菜館創始於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被稱之為「正宗上海菜,首推老正興」。一百多年來,老正興一直保持了經營「上海菜」的領先地位,老正興以太湖地區盛產之活河鮮為原料,菜餚頗具江南風味,以烹製濃淡相宜的上海菜為特色。
  • 舊上海飲食:各地菜館雲集,來自這裡的飯店佔了一半!
    在大批飲食攤擔興起的同時,菜館也紛紛在上海面世。最初,上海的酒菜館並不多,且都是本地人開的中小菜館。清鹹豐時,上海最著名的本地菜館,有鴻運樓 、老飯店和德興館等,經營幹切鹹肉、炒肉絲、燉醃鮮、三鮮湯、紅燒魚等。後來,各地飲食業經營者來滬競相開設菜館。到二十年代末,除了本地菜館外,在上海已有徽州、蘇州、無錫、寧波、揚州、粵、京、豫等地方風味菜館。
  • 魔都25家本幫菜餐廳終極大賞,細數150年的上海菜歷史!
    來自上海本地的三林、川沙、吳淞等地的廚師,找準了人口聚集的城隍廟附近,開啟了自己的小菜館。起初的本幫菜館大多價廉物美,光顧這些菜館的多是「草根階級」。隨著時間的推移,本幫菜逐漸褪去了原本樸素的外表,登上了大雅之堂。雞鴨魚肉,是本幫菜裡常用的食材,接地氣是優點,同時也是高端餐廳裡鮮見本幫菜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