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私奉獻 傳承文明 良渚文化志願者10年累計服務50餘萬人次

2020-12-12 浙江在線

2020-12-07 17:43 |餘杭晨報

「文明的標誌,美麗的風景。」這是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周江勇對良渚文化志願者的評價。

12月5日,主題為「十年志願路 致敬五千年」良渚文化志願者團隊十周年活動在良渚古城遺址公園舉行,為第35個「國際志願者日」獻上一份厚禮。

良渚文化志願總隊前身是良渚博物院志願者服務社,成立於2010年。今年7月8日,良渚文化志願者總隊正式組建。十年來,良渚文化志願者隊伍經歷了不斷的蛻變和成長,先後獲得「全國十佳文博志願者團隊」「浙江省先進志願者團隊」等多項國家級和省、市、區級榮譽。尤其是總隊自組建以來,總隊與五支特色分隊緊緊跟隨良渚遺址後申遺時代的發展步伐,承擔著疏導引路、講解服務、文明勸導等工作,是良渚文化的傳承者、推廣員。

十年來,全體志願者團結一致,努力進取,累計為50餘萬人次提供講解、導覽、諮詢、講座、社教等志願服務,累計服務時數超過10萬小時。

聚似一團火

志願團隊不斷發展壯大

從最初只有20餘人的良渚博物院志願服務社,發展到10年後的今天,良渚文化志願者總隊在冊志願者已逾700名,成為保護良渚遺址、傳播良渚文化、傳承良渚文明的一道獨特風景線。

總隊下設良渚博物院分隊、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分隊、宣講分隊、小志願者分隊、遺址巡查分隊等五支各具特色的志願分隊,根據志願服務不同的方向和內容,積極探索專業化的隊伍建設。

良渚博物院分隊和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分隊作為兩支主要隊伍,不斷夯實志願者講解崗和微笑崗的專業化服務,截至11月,累計講解903場次。特別是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分隊,今年組建了講解培訓團隊,從零起步,完成了講解崗的從無到有。截至目前,已經有35名志願者通過不同點位的講解考核,為各點位提供講解服務478場,成為節假日支撐各點位講解服務的重要力量。

宣講分隊自7月成立後,根據不同服務方向,組建了社教組、攝影組、文書組、培訓組、微信公眾號運營組和綜合組6個專業小組,累計服務290個小時。社教組志願者完成宣講課卷4套,開展對外宣教11次,受到學校師生的歡迎。攝影組和文書組、微信推送組的志願者們互相合作,在過去的5個月裡,堅持推送圖文並茂的微信推文,成為志願者團隊宣傳的強大陣地。培訓組和綜合組通力配合,壯大志願者內部培訓導師團隊,精心設計基礎服務培訓課程,結合疫情管控,運用網絡進行大學生志願者網上面試和直播培訓,在11月底前新招募志願者175名。

小志願者分隊成立以後,經過層層選拔,先後有5所學校的31名同學成為良渚文化的小志願者。5個月的時間,分隊服務累計達990小時。分隊還從合作的高校中選拔出30名志願者成為分隊小志願者輔導員,不到半年的時間,他們探索出了一套小志願者輔導經驗,成為小志願者的「領頭雁」。

遺址巡查分隊利用遺址周邊村社志願者的有利條件,積極開展古城遺址外圍的遺址點日常巡查巡檢工作,全年累計巡查遺址點60餘個,為社會力量參與大遺址的保護提供了範本。

志願者微笑崗設立在良渚博物院和良渚古城遺址公園的醒目處,為參觀遊客提供便捷的諮詢導覽,維護公園和良博院展廳的文明參觀秩序。為了使服務更專業,微笑崗還邀請擁有南方航空30餘年空乘服務培訓資質的鐘煜教授,對志願者的日常服務禮儀進行培訓,每一位新志願者都要經過規範的服務禮儀培訓和嚴格的微笑崗考核後才能正式上崗。

散作滿天星

志願身影成最美風景線

10年來,良渚文化志願者團隊牢記「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不忘守護世界遺產、傳播良渚文化、傳承時代文明的初心,為參觀遊客提供了精益求精的專業服務。

此次良渚文化志願者隊伍十周年活動中,頒發了2020年度「最美銀齡志願者」「最美風華志願者」「最美青春志願者」獎項,表彰每個年齡段志願服務的傑出代表。良渚遺址管委會黨工委副書記、副主任陳壽田表示,志願者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他們執著追求和奉獻精神,讓人感動,令人鼓舞。

今年良渚文化志願總隊成立後,良渚古城遺址也迎來了首個杭州良渚文化日和良渚文化周,志願者隊伍堅守本心迎接挑戰:

良渚博物院銀齡志願者參加了「銀齡之日」志願服務,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分隊開展「志願送清涼」服務,宣講分隊開展「良渚文化進社區」宣講活動,小志願者分隊組織小小志願者服務日活動,遺址巡查分隊組織「爭做遺產守護人」活動,均得到了公眾的廣泛參與和肯定。

「十一」國慶節,在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和良渚博物院,志願者們同時唱響《我和我的祖國》,在莫角山上放飛和平鴿,表達對祖國的祝福,以一顆顆赤子之心守護著中華文明聖地。

為慶祝志願者團隊成立十周年,10月3日,團隊在良渚博物院進行「志願同心愛永恆」直播活動,以十年來的「十個最」回望走過的歷程,最精彩的瞬間、最長情的守護、最有愛的傳承、最年長的志願者、最小的志願者、最致遠的腳步、最無私的付出、最牽掛的你們、最親密的家人、最默契的搭檔……這些發生在志願者中間的精彩故事感染了隊伍中的每一個人,也向社會公眾播撒正能量,極大地增強了志願團隊的凝聚力和榮譽感。

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分隊和良渚博物院分隊還先後組織了遺址踏訪和優秀志願者萬裡行學習交流等活動,以此增加志願者的閱歷和對不同文化的知識儲備,增進了志願者彼此之間的交流……

如今,走在良渚博物院、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志願者身影隨處可見,他們成為了良渚文化傳播和傳承路上最美麗的風景線。

(原標題《良渚文化志願者:聚似一團火 散作滿天星》,作者 宋晗語 搖慧敏,編輯 李如)

1607334195000

相關焦點

  • 無私奉獻 傳承文明 良渚文化志願者10年累計服務50餘萬人次
    十年來,全體志願者團結一致,努力進取,累計為50餘萬人次提供講解、導覽、諮詢、講座、社教等志願服務,累計服務時數超過10萬小時。 聚似一團火志願團隊不斷發展壯大從最初只有20餘人的良渚博物院志願服務社,發展到10年後的今天,良渚文化志願者總隊在冊志願者已逾
  • 良渚文化志願者總隊十周年活動開啟
    良渚文化志願者總隊的前身是成立於2010年的良渚博物院志願者服務社,今年7月8日良渚文化志願者總隊正式組建。10年來,志願者隊伍已累計為50餘萬人次提供講解、導覽、諮詢、講座,社會教育活動,新媒體運維等志願服務,累計服務時數超過10萬小時。
  • 良渚文化志願者總隊十周年活動開啟
    良渚文化志願者總隊的前身是成立於2010年的良渚博物院志願者服務社,今年7月8日良渚文化志願者總隊正式組建。10年來,志願者隊伍已累計為50餘萬人次提供講解、導覽、諮詢、講座,社會教育活動,新媒體運維等志願服務,累計服務時數超過10萬小時。
  • 向「國家文化公園」轉變!一年50萬人次參觀!
    103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達成《良渚共識》去年10月,良渚遺址管委會圓滿舉辦首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首屆良渚文化藝術周活動,全國103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達成《良渚共識》。三 文明傳承步入新軌道119件玉器、50餘萬人次2019年7月16日-10月20日,「良渚與古代中國——玉器顯示的五千年文明」特展在故宮博物院武英殿正式開展,總共調動了119件玉器,共接待國內外觀眾50餘萬人次。
  • 良渚文化村20年 一個讓世界感知中國的窗口
    2018年,一顆5000光年外的恆星被萬科命名為「Halo.Liangzhu.China」,致敬良渚文明。2020年,良渚文化村迎來20周年。作為萬科「理想主義的試驗田」,經過20年實踐,良渚文化村成長為一個讓世界感知中國、感知浙江、感知杭州的窗口,向外傳遞價值的光芒。
  • 五一假日期間 世園會「四館一場」累計接待遊客73.4萬餘人次
    據統計,截至5月4日11:00時,「四館一場」累計接待遊客73.4萬餘人次,其中中國館累計接待遊客17.2萬餘人次,國際館累計接待遊客24.1萬餘人次,生活體驗館累計接待遊客20.8萬餘人次,植物館累計接待遊客10.2萬餘人次,媯汭劇場累計接待遊客1萬餘人次。
  • 良渚古城 有聲有色(解碼·文化遺產賦彩生活)
    7月6日,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的良渚古城遺址公園,迎來首個「杭州良渚日」,首屆杭州良渚文化周也在此啟動。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申遺成功一年來,已有150餘萬人次探訪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和良渚博物院。從今年開始,杭州將申遺成功的這個日期設立為「杭州良渚日」。
  • 良渚申遺成功一周年 古城活了起來
    從1936年施昕更第一次發現良渚的黑皮陶和石質工具開始,良渚考古已經走過了80多個年頭。回望一年前,在亞塞拜然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隨著木槌落定,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座見證了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城,迎來了在世界文明舞臺上的「高光時刻」,標誌著良渚是實證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聖地,得到了世界的廣泛認同。
  • 2014年以來山東省教育志願者累計培訓鄉村教師2.5萬餘人
    近年來,全省教育系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志願服務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組織廣大師生參與開展志願服務活動,贏得了社會認可。志願服務幫扶鄉村教師。2014年,山東省教師教育學會成立山東教育志願者分會,註冊志願者達6592人。
  • 閩臺緣博物館開館已一周年 累計50餘萬人次參觀
    閩臺緣博物館開館已一周年 累計50餘萬人次參觀 2007年05月29日 15:55 來源:泉州晚報
  • 良渚古城 有聲有色
    城牆遺址、水陸城門、莫角山宮殿區、反山王陵,勾畫出五千年前文明聖地的輪廓。7月6日,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的良渚古城遺址公園,迎來首個「杭州良渚日」,首屆杭州良渚文化周也在此啟動。 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申遺成功一年來,已有150餘萬人次探訪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和良渚博物院。從今年開始,杭州將申遺成功的這個日期設立為「杭州良渚日」。
  • 良渚古城 有聲有色
    城牆遺址、水陸城門、莫角山宮殿區、反山王陵,勾畫出五千年前文明聖地的輪廓。7月6日,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的良渚古城遺址公園,迎來首個「杭州良渚日」,首屆杭州良渚文化周也在此啟動。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申遺成功一年來,已有150餘萬人次探訪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和良渚博物院。從今年開始,杭州將申遺成功的這個日期設立為「杭州良渚日」。
  • 中華5000年文明史聖地就在家門口!小姐姐把故事講給全球聽
    那裡還有一群專業而勤勉的人,把5000年的文明故事講給全世界聽。良渚博物院講解服務崗共有崗員11名,其中10名是女性。她們曾榮獲省、市巾幗文明崗稱號。崗長羅曉群獲得了2018年度全國社科工作先進個人榮譽。
  • 良渚文化村20年:一個中國文化村的四張臉譜
    跨越六十餘年,在2000年杭州市首屆西湖博覽會上,良渚文化村項目正式落地。蘊藏千年文化的鄉土,在新的時代開啟了古老文明重生的歷程。 這場特別的討論從網絡延伸到了社區的各個角落,村民們希望,這些獨具良渚文化村氣質的生活理念,可以成為業主和開發商共同制定並遵守的約定。 隨後,在萬科的客戶關係部門協調下,良渚文化村4000餘戶業主中,先後有3653戶業主參與了村約制定。一字一句,梳理、建議、溝通、公示,歷時兩年之久,良渚文化村《村民公約》於2011年正式發布。
  • 杭州雙節八天共接待外地遊客1085.5萬人次
    雙節疊加的超長黃金周,三大世界文化遺產相得益彰,沉浸式的鄉村民俗節事玩法升級,數字賦能保障旅遊秩序,熟悉的「旅遊熱力」回歸。杭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發布局統計數據,八天假期,杭州接待外地遊客1085.5萬人次,按可比口徑恢復到去年同期的82%。
  • 良渚文化:中華文明的曙光
    2012年5月,歷時10年的「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階段性成果公布時,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和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趙輝聯名發表的《關於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這樣提出。2015年7月末8月初,記者從南京出發,經杭州、上海、蘇州、常州,繞太湖南、東、北側而行,現場探訪了那些沉睡數千年後再度震驚世人的史前文化遺址。
  • 全國巾幗文明崗網上行 | 良渚博物院講解服務崗:誰言女子只嬌柔...
    小餘姐這就帶姐妹們一探究竟良渚博物院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是一座收藏、研究、展示和宣傳良渚文化的考古遺址博物館。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考察良渚博物院,指出要把良渚博物院建設成為良渚文化展示普及中心、學習研究中心和愛國主義教育中心。良渚博物院講解服務崗共有崗員11名,其中10名為女性,佔82%。
  • 志願動態丨建隊三周年​,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志願服務隊志願者服務時長累計過萬
    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守護國寶 傳承文脈」志願服務隊三周年啦▲點擊圖片了解活動詳情志願同行,感恩相伴。2020年8月30日,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志願服務隊迎來了建隊三周年紀念日。成立3年來,這支隊伍的志願者累計服務時長達到11117小時,服務次數達2347人次,服務內容不斷推陳出新,輔助館內開展社教活動、流動展覽、文物沙龍等公益活動,讓更多人了解博物館、了解文物背後的鮮活歷史。三周年活動主要分為三個環節,一是文物沙龍活動,二是全國「最美志願者」-陳琛雲分享,三是志願服務隊三周年大會。
  • 傳承守護良渚文明、開拓創新良渚文化,杭州良渚文化創意有限公司...
    良渚是中華5000多年文明史的聖地之一,延續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也需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後申遺時代,在良渚文化舉世矚目的高起點上,如何才能進一步推動良渚文化?亟需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激活其生命力,使之與當代文明相融相通。
  • 大興1300餘城市志願者服務國慶活動
    9月1日起,大興區國慶70周年城市志願者統一上崗服務。各個志願服務站和重點社區結合自身特色開展了文明遊園宣傳、社區交通秩序維護、社區環境治理、醫療健康義診、掃黑除惡宣傳等主題志願服務活動,截至目前,共有800餘名城市志願者上崗,累計服務時長超過4000小時,服務群眾10000餘人次,發放各類宣傳折頁3000餘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