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傳承 木工與木匠的區別是什麼?

2020-12-16 整木圈

時間:2017-03-21 14:20:23 瀏覽:1次

機械化成品化的今天,還有多少能成為木匠的木工呢?匠心在時代的演化下究竟丟失了什麼呢?

木工與木匠有區別嗎?可能有人會問。一個老木匠說:有區別!

當年下鄉來到林場,我被分派進了木工組,從此我就與木頭結下了不解之緣。至返城之前,我們的木工組已經發展成機器轟鳴的大木工車間,直至制材車間併入木工以後,我們的人數已經從最初的十來個人達到了八十多人,實現了從原木到成品的加工一條龍。我也鴨無卵冒充金剛鑽混上了車間主任。

十年間,我們的鳥槍慢慢換成了大炮,不但添置了電鋸電刨電鑿子等,我還利用手頭現有條件土法上馬琢磨出了一種能加工各種曲線的電刨。因為解決了椅背的機械加工問題,使批量生產椅子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我還用邊角料設計過一款方凳,細巧、美觀,一改以前的粗笨形象。最主要的是我們從「賣木料」上升成了「賣人工」——原來一個老式凳子只能買3元,現在可以賣5元還節省材料。那,凳子是不是結實呢?當然結實。不信您來我家瞧,我結婚前做的4隻方凳,至今還硬朗著呢,30多年來從沒修過!

那年師傅跟我說:「你已經成了。已經從一個木工變成木匠了。」當時我還真沒明白其中的含義。

02年,我買了第二套房子,裝修時我要求木匠照我樣子在新房子裡也做上4個方凳,他說沒做過不會做,我就教他,小夥子挺聰明一教就會,真的給我做出來了。我感嘆:機械化成品化的普及,令木匠離退化不遠了。

今年裝修,我給自己的衛生間設計了一個沒有腳的臺盆櫃,即所有的固定和管道都在牆上,這樣底下搞清潔方便,放點東西也方便。

可是廠方不敢做,說怕不結實。我一再承諾「責任在我」他們才敢做。安裝那天,那工人喋喋不休地勸我再支上一對腳:「做不鏽鋼的,又結實又漂亮。」

我說我懂,我是老木匠了。他說他也是老木匠,已經幹了20年,以前在老家拉大鋸剖木頭,說著說著我們一同感嘆:「現在已經沒有木匠了。只會塗膠水釘釘子的不能叫木匠。」

既然你也從業20年,怎麼還認定我的臺盆櫃不結實呢?我替他分析:假設這個柜子垮了,會有幾種垮法?一是上部的螺栓被從牆裡拔出來一頭栽下來。他說不可能。二是所有螺栓統統被剪力剪斷,整體貼著牆摔下。他說更不可能。那只有第三種情況了,就是整個柜子解體碎裂。難道你做的柜子會散架?不會對自己這麼沒信心吧。他當然還說不可能。那你說還會怎麼壞呢?我把他問住了。

終於他想出了第四種可能:柜子會變形的。我問:你們不是說材料都是進口的刨花板麼?刨花板比起實木的最大優點就是不易變形。再說,變形與底下裝不裝腳有多大關係?他無語,只顧低頭幹活。

安裝完畢,我說我這就坐上去給你看看到底會不會塌。不料他大驚失色道:「慢!等我走了以後你上去隨便跳都不關我事,現在不要碰它。」說完收拾工具逃也似的匆匆離去。我目送他的背影,心裡道:「唉,一個20年的木工而已。」

接下來裝修兒子的新房,因為兒媳婦很看中我那4隻凳子,我就說太舊了,讓木匠給你做新的好了,大不了我再教他。不料那木匠聽完直接就一搖頭:「還要開榫打眼?這種老式的活早就沒人幹了,我只會塗膠水釘釘子。」好嘛,這人倒也直言不諱。再看人家那些木匠家什,哪有什麼斧子鑿子?除了一把像大餅一樣的手提式電鋸,一把小錘和一把小刨子再就是墨線鉛筆尺了。

夠新式,新式到一個老木匠都說不清到底算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

要不,我把那4個老凳子再油漆一下傳給兒子?還是兒媳婦善解人意:「爸爸,沒關係的,我們買塑料的好了。」

……

又想起了當年師傅的話,我上字典查了一下「匠」字,其中有這樣一個條註解:在某領域有特殊造詣的人。

俺再也不敢隨便自詡老木匠了。

相關焦點

  • 匠心分享:木匠常用到的各種各樣的木工手鋸大全!
    據傳說鋸子最早是由我國木匠的祖師爺魯班發明的。在鋸子沒有被發明出來之前,木工無論是伐木還是將木材分割都是用斧子來實現的,非常的耗時耗力。有了鋸子之後木材的分割變的更加的輕鬆,尤其是在木工榫卯加工時木工手鋸是最重要的工具,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目前木工最常用到幾種木工手鋸。
  • 40多年老木匠願到學校教木工課 助力木藝傳承
    怎樣讓木藝真正傳承下去杭州有群人也在思考童老先生的心意,讓錢報記者非常感動。為了體驗課堂教學和傳統木藝教學有什麼區別,我們找到杭州「老底子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創始人陳巖雲,一起來到西湖職高旁聽了一堂木藝課。
  • 龍順成「體驗木工手作 感受匠心傳承」活動在京舉行
    2019年11月22日,龍順成中式設計師之家系列活動「體驗木工手作 感受匠心傳承」在京舉行,傳承了157年的國家非遺老字號品牌龍順成家具源自清宮造辦處,此次活動我們將邀請設計師朋友們一起動手,體驗一件京作家具成品從制材刮磨燙蠟到成器的全過程,並帶大家參觀北方最大的紅木儲藏生產基地「龍順成國家級非遺傳承基地」。此次活動將讓設計師朋友更深刻的親身體驗到京作榫卯的魅力,感受匠心傳承。
  • 八旬老木匠傳承200年工匠精神
    「當時人們對木工活的需求大大增加,杜場村借著優越的傳承條件,成了名噪一時的木匠村。」據張士明介紹,為了弘揚精益求精、薪火相傳的工匠精神,杜場村木匠人樹立起對職業敬畏、對工作執著、對產品負責的態度,投資20餘萬元,依據該村資源稟賦和地域特色,建設了集文化資料收藏、宣傳教育體驗、魯班文化傳承於一體的工匠文化館。內設有精品館、鐵匠鋪、石匠鋪、木工坊等展區,展區內展示的100多件木匠工具均由本村木匠無償捐贈,進一步弘揚了傳承於魯班墨子的工匠精神。
  • 外國友人入坑木工手作 感受匠心傳承
    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木頭是一種溫潤和有靈性的材料,天生天養,在用木頭來製作各種物件的過程中又有許多偶然性,木色、紋理、質地、造型都會影響一塊木頭應該如何去製作和加工,正是這樣不確定但是自然的屬性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體驗木工製作。近日,感知山東體驗活動帶領外國友人走進傳統木作,感受匠心傳承之美。
  • 老行當——木匠|最大的木工行當是造屋、做農具的長木匠
    1從前手工業時代的木工有多個行當。就嘉興而言,有專業鋸板分解木料的解匠(嘉興話「解」讀若ga),有修造木船的船匠,有雕木鏤花的雕花匠,還有打造棺材的方木匠,箍桶的圓木匠,精做桌椅箱櫃的小木匠(也叫細木匠),最大的木工行當是造屋、做農具的長木匠。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習俗的變革,推動了木工行當的變化。
  • 天津:老木匠招收都市白領傳授木工手藝
    新華社記者嶽月偉攝新華社天津1月4日電(記者鄧中豪)在天津南開區某社區一間狹小平房裡,57歲的老木匠辛全生一邊認真鑿著卯榫,一邊操著純正的天津口音喃喃自語。刮料、畫線、鑿眼,辛全生一個個動作被老伴用DV認真錄下。不久之後,一集沒有任何剪輯、完全再現木工手藝的教學視頻被他們的女兒上傳到優酷上。像這樣的教學視頻,老兩口已經錄了142集,幾乎每集都有數千次點擊量。
  • 中國傳承千年的木匠文化
    木工,是一門工藝,一門獨有的技術,也是建築常用的技術,是中國傳統三行(即木工、木頭、木匠)之一。古代木匠雕塑,鋸木頭人物雕塑,鑄銅雕塑古代木匠雕塑,工匠精神鵰塑,鑄銅雕塑當今社會「木工」職業應用領域廣泛。比如房屋建設領域,船舶領域,美化景觀建設,還有最常見的裝飾裝潢領域。
  • 「神轎」木匠四代傳承 結緣金門創新作品形態
    劉小東攝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洪麗敏通訊員劉小東)刨子滑動,木花飛舞……一根根粗笨的木頭,經由木匠巧妙的手藝就變成一件件耐用精美的木製品。  來自翔安馬巷的木匠方躍欽,四代傳承做木工,從打造房屋木結構、家具、閩南傳統用品「神轎」再到閩南民居模型等,堅守木工傳統的卯榫結構做木製品的創新。
  • 明代著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他的木工活水平如何?
    說到朱由校,可能很少人能把他對號入座,但是如果提到他的特殊技能--「極度的木匠痴迷愛好者」,可能大家就都知道他是哪位皇帝啦,今天咱就講講這位大明朝傳奇的木匠皇帝朱由校的傳奇一生。明代著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他的木工活水平如何?
  • 天津老木匠錄製上百期「榫卯」視頻:新思路傳承老手藝
    在南開區的一間木匠工作室裡,60歲的辛全生認真做著卯榫,用純正的天津話講解,從刮料開始,到一件手工家具的完成,每一個動作都被老伴用DV記錄下來。辛全生的視頻在網上獲得了廣泛關注。已從事木工四十多年的辛全生,經歷了傳統木工的衰落以後,他想利用新方式將這份傳統手工藝傳播出去。
  • 龍陵有位木匠藝人,他叫劉祥德
    但讓劉祥德欣慰的是,因為受到自己行為的影響,他的兒子劉寬兵已從他手裡接過了傳承木匠工藝的接力棒,甚至還在讀小學的孫子每天放學回家也纏著爺爺教他畫畫,一家三代人繼續訴說著老木匠和新師傅在木工技藝裡的情懷堅守。
  • 當老木匠像李子柒那樣「網紅」
    從山東聊城到廣西梧州帶孫子的老木匠王德文,不用釘子、膠水,一榫一卯做出魯班凳、木拱橋、會行走的小豬佩奇等木器,讓中國傳統木工技藝綻放出令中外人士驚嘆的光彩,他也成了走紅海內外網際網路的「阿木爺爺」。木工手作,最見匠心。木色、紋理、質地、造型,鋸、刨、鑿、磨,各有講究、各有傳承。老手藝屬於「慢生活」,散落在不緊不慢的時光裡,講述著市井生活的美好。雖然與流水線上的效率無關,老手藝卻烙印著千物千面的獨特之美。「阿木爺爺」的微縮版世博會中國館模型,每一個凹槽、小孔都嚴絲合縫,既是一個匠心獨具的玩具,更是展示中國傳統木工文化的樣板。
  • 木匠課堂:木工入門課之各種各樣劃線工具初體驗!
    無論你是資深老木匠還是一名新入坑的木友,都知道木匠行業有一句俗語「三分劃線七分做」!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劃線對於一名木工是多麼的重要。想做好一件木工活,一定先學會劃線,線劃的不好,後面做的再好,也不是你真正想要的東西。
  • 小木匠的料,大木匠的線,百日斧、千日錛
    在木工業,有「小木匠的料,大木匠的線」之說,意思是小木匠最為重要的基本功是刨料;而大木匠則以線為準,線是大木加工及施工作業中最為關鍵的一環。
  • 木工能手比拼絕活技藝見真章
    今年26歲的黃水榮告訴筆者,因為喜歡木工活,在2017年的時候就開始拜師,學習客家傳統手工木工技藝。由剛開始家人的反對到現在的全力支持,給了他很大的信心。「木工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技術,做起來也比較有意思,現在很多年輕人不喜歡做木工,覺得是落後的東西,其實在科技發達的今天,木工還是很有市場的,許多高科技往往取代不了這項手工活,我覺得應該把這些技術傳承下去。」
  • 你能看得出哪些是老木匠自己做的木工工具嗎?
    木工工具類別非常多,不過大體上可以分為這麼幾類:刨、鋸、鑿、刀斧、量具、夾具、打磨工具等 中式工具: 以各種型號的刨子、鑿子為主,工具相對簡單、數量和型號也相對少。木工推刨 木工刀具需要經常修磨,尤其是刨刀、鑿刀,要隨時磨得鋒利,才能在使用時既省力,又保證質量,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就是這個過理。
  • 只有「大木匠」才用得著的木匠工具,你認識不?漲知識!
    大家好,我是木工秧子,是的,每天一篇木工知識普及貼,今天如約而至。其實木工這個塊兒是很大的,而對於大部分木工愛好者而言,我們只需要了解其中的一小部分就足夠自己用了。今天我們來說一下木工的另一個常用工具——錛子。
  • 老木匠遇到了新問題
    他說,自己是一個做了40多年的老木工,也是園林技師,現在已經退休了,非常想把自己的手藝傳承下去。「看到錢江晚報的報導,看到我們有那麼多中小學裡開設了木工課,我真的很高興。我願意來當中小學生的木工老師,報酬無所謂。」
  • 阿木爺爺木工技藝短視頻走紅海內外
    在廣西梧州市蒙山縣陳塘鎮一個山青水綠的僻靜村莊,63歲的木匠王德文照例拿出刨子、斧子和鋸子,準備開始新一天的活計。 王德文正是「阿木爺爺」。「我就是幹木工活的老木匠,是個普通的農民,大家喜歡看我的視頻,我很開心。只要有人對木工技藝感興趣,我就願意一直拍下去,讓更多人了解木工技藝,了解傳統文化。」王德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