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吃不飽到全國第二,「漢新歐」給湖北帶來了什麼

2021-02-18 支點財經


在運營「漢新歐」的過程中,常常與外國人打交道,才發現他們也很能喝白酒,而且挺喜歡喝得「二麻二麻」的感覺。湖北那麼多白酒企業,就能找到另一片市場了。武漢漢歐國際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歐國際」)的辦公樓裡,隨處可見「亞歐大陸橋鐵路通道示意圖」地圖。這並不奇怪。作為「漢新歐鐵路」(以下簡稱「漢新歐」)的運營方,要將「漢新歐」運營好,免不了要與地圖打交道。「你看,『漢新歐』現在走的路線是從武漢出發,經由新疆阿拉山口或內蒙古滿洲裡出境,橫跨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德國、法國等亞歐國家。」王利軍指著辦公室裡的地圖,對《支點》記者說,「未來要更好地促進國際產能合作,我們還將跟隨 『一帶一路』上中蒙俄、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中巴、孟中印緬六大經濟走廊的建設,積極開通其他路線。」「漢新歐」今年上半年共發運111個班列、10248TEU(1TEU=20英尺標準貨櫃),運輸貨物價值超過5億美元。而初運行那一年,「漢新歐」只跑了一趟車。2012年10月24日,「漢新歐」發出第一個班列,從武漢吳家山鐵路中心站開往捷克,行程一萬多公裡,耗時17天。專列上,承運著武漢富士康出口到歐洲的電子產品,主要為桌上型電腦及配件,超過50TEU、價值約500萬美元。這趟專列,打通了湖北產品直接出口歐洲的快捷經濟運輸大通道。在此之前,湖北多是「借船出海」——即經長江水運至東部沿海城市,走海上運輸通道運往歐洲,整個行程需要40多天。隨著湖北出口總額的日益擴大,「借船出海」等傳統方式,顯然已不能滿足企業的進出口需求。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湖北進出口總值為335.2億美元,同比增長29.1%。其中,出口195.4億美元,同比增長35.3%;進口139.8億美元,同比增長21.5%。那時,國家雖還未正式提出「一帶一路」戰略和國際產能合作,但以武漢為代表的湖北,則希望成為中部地區的開放前沿,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於是,在時任武漢市市長唐良智的主導下,武漢市政府開通了「漢新歐」國際鐵路貨運大通道,全程運輸時間比水運縮短一半以上,運費則遠低於航空運輸。雖然這一趟「武漢-捷克」專列成功運行,但出現的問題卻也不少。「很多條件都不具備,發了一趟之後就停擺了。」王利軍回憶說,當時主要是想通過這一趟試運行,看還存在哪些不足以便做出調整。原來,當時武漢並未成立獨立公司運營「漢新歐」,只是授權中鐵國際多式聯運有限公司為專列的全程承運商。武漢海關也未在東西湖設立分支機構,功能等同於鐵路臨時口岸的特殊監管區,通關過程中的海關和國檢手續也不配套,「武漢-捷克」專列是在特殊政策下的試運行。此外,在運行過程中,由於我國鐵路軌道是按照國際標準建設,而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的鐵路軌道使用寬軌,專列通過亞歐6國時,需要兩次換軌。進入波蘭境內,當地鐵道部門規定車廂數不能超過50個,還得對專列進行拆分,這都需要協調。「經過這一趟試運行,發現事情遠比想像中複雜,首先要有專門的公司來運營『漢新歐』,於是就有了漢歐國際。」王利軍解釋,還得解決臨時口岸、海關、國檢的配套,以及與多國協調運營機制。就這樣,2013年10月,位於東西湖的武漢鐵路臨時口岸獲批。與此同時,武漢海關和國檢與阿拉山口、滿洲裡等口岸海關建立了長效聯繫配合機制,細化跨關區通關、轉關、檢驗等操作流程,為「漢新歐」開闢了「綠色通道」。經過長達一年多的停運沉寂,2014年4月23日,滿載富士康生產電子產品的「漢新歐」再度駛往波蘭,由此拉開了常態化運營的序幕。這一年,「漢新歐」主要為富士康、東風、冠捷等湖北大型製造企業提供定製專列發運服務,線路也由波蘭拓展至莫斯科。其中,富士康、冠捷的電子元器件通過定製專列發往歐洲,東風的整車和零部件則運往俄羅斯等國家。在此期間,「漢新歐」共發運26個班列,貨物價值約2億美元。與2012年相比,這樣的成績似乎還不錯。不過,根據海關總署發布的2014年數據顯示,海關監管進出境的中歐貨運班列貨運價值約48億美元,「漢新歐」班列運輸列數和貨運價值在全國處於第5、第6位的名次。和全國其他中歐國際鐵路貨運專線一樣,「漢新歐」也面臨「吃不飽」的窘境。以全年26列計算,每月發出班列僅2~3列。貨物滿載率也不高,特別是返程空置率極高。明明湖北的出口需求很旺盛,為何卻沒有足夠多的貨物支撐「漢新歐」的運轉呢?幾經調查之後,王利軍發現,問題不在於沒有足夠多的貨物,而在於「漢新歐」的標準太高。在「漢新歐」提供的定製專列裡,為保證一定收益,要求單次發運量至少為41個40英尺大櫃(1個大櫃等於2TEU)。對一些大客戶來說,這不成問題,但一些小訂單就無法達到運送標準。中小企業雖有需求,卻只能「望洋興嘆」。返程問題基本相似。很多中亞、歐洲國家的企業多以中小企業為主,他們也有將產品賣到中國的願望,奈何標準達不到。「難道有生意還放著不做?」王利軍說,「這些市場其實也很大,標準達不到就降低標準。」2015年,「漢新歐」在定製專列的基礎上,相繼開通了公共班列以及零散發運和拼箱業務。正是因為這些改變,公共班列以及零散發運和拼箱業務異常「火爆」,「漢新歐」的發車頻率也增加到了去程一周兩班,返程一周一班的頻率。為了更好地滿足出口企業的需求,「漢新歐」還將線路拓展到了俄羅斯莫斯科、德國漢堡、法國裡昂等11條線路,可以直達「一帶一路」沿線20多個亞歐國家。這一年,「漢新歐」共發出164列班列、14912TEU,在全國的位次上升到第二位,運輸貨物價值約10億美元。同年,湖北全年進出口超過424億美元。儘管通過「漢新歐」帶動的進出口額佔比不算大,但正如業內人士所說,「漢新歐」直接加強了武漢與歐洲,乃至與「一帶一路」國家的經貿聯繫,對湖北進出口起到了積極作用。在王利軍看來,「漢新歐」對湖北產業的發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引進俄羅斯木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作為一個工業大省,湖北對木材的需求量較大。俄羅斯恰好森林資源豐富,成熟林佔森林資源的60%。有學者統計分析稱,就算俄羅斯所有人口去砍伐成熟林,也需要500年才能砍完。很多成熟林因為沒有被用掉,最終都枯萎死掉,資源浪費情況嚴重。王利軍也發現,當地政府、企業和居民非常歡迎中國企業進口他們的木材。於是,2015年4月,「漢新歐」開通了全國第一個持續的原材料、半成品運輸專線「俄滿漢」回程木材班列,由俄羅斯東部林區經滿洲裡口岸到達武漢。當年,「俄滿漢」木材回程專列持續發運了36列、3676TEU。這些木材除了運往武漢和湖北其他地區,還有一部分經水運分撥至天津、大連、青島、廈門、廣東、安徽等十幾個省市地區。「到今年9月份, 『俄滿漢』回程班列將達100列。」王利軍興奮地說,屆時武漢將成為華中地區進口木材的集散、分撥加工基地,助力木材產業在武漢集群,形成一級木材交易市場指日可待。讓王利軍更為激動的是,「漢新歐」帶來的影響已不僅僅局限在湖北。這幾年,隨著「漢新歐」的逐步發展,又因比傳統海運的運輸時間要少一半以上,不少廣州、深圳的企業也希望能夠藉助「漢新歐」,通過鐵路將自己生產的產品出口到亞歐國家。於是,「漢新歐」又與武漢鐵路局合作,準備打造一個以武漢為中心的「米」字形國內鐵路「天天快班」運輸網絡,目前已開通「廣州-武漢」、「成都-武漢」、「深圳-武漢」往返線。此外,「漢新歐」正攜手陽邏港,依託武漢至上海洋山港的江海直達班輪、瀘漢臺班輪、東北亞日韓班輪等水路運輸,實現鐵水聯運。通過「鐵鐵、鐵水」多種聯運方式,內陸及沿海地區貨物可通過鐵路或水路,經武漢中轉直抵亞歐大陸腹地,從亞歐引進回來的貨物也可到達內陸及沿海地區。「這樣 『漢新歐』就能為華中、長三角、珠三角等地企業服務。」王利軍笑言,武漢也就能成為真正的國際物流中心集聚地。不過,王利軍也深知,「漢新歐」要想「吃下」更多市場,還得在多個方面發力。「通過『漢新歐』產生的貿易量還比較小,就算加上國內其他所有中歐班列,貿易量也只佔到中國和亞歐國家貿易量的1%。」王利軍分析說,如果能將「漢新歐」做得更好,市場空間也會更大。「現在運輸的,都是和製造業有關的貨物,如果能將食品、藥品等與民生相關的貨物擴充進來,『漢新歐』的發展將會上一個新臺階。」王利軍稱。「你知道外國人也喝白酒嗎?」王利軍向《支點》記者問道,以前我也認為他們不喝,但在運營「漢新歐」的過程中,常常與他們打交道,才發現他們也很能喝,而且挺喜歡喝得「二麻二麻」的感覺。湖北那麼多白酒企業,就能找到另一片市場了。「再比如,中國人特別喜歡買進口產品,像奶粉、紅酒、美容產品等。」他繼續說道,以往都是轉了好幾道才到消費者手中,價格也因此翻了好幾倍。如果「漢新歐」將這些產品從原產地拉回來,依託武漢新港空港綜合保稅區,直接賣到消費者手中,價格將會低很多。「跨國運輸過程中,常常會遇到極端天氣,比如貨櫃內的溫度,夏天有時能達到50攝氏度以上,冬天會在零下20攝氏度甚至更低。食品、紅酒、藥品等保存都有各自恆定的溫度,運輸這些貨物需要冷鏈技術支撐。」王利軍解釋,海上冷鏈運輸技術已經很成熟,主要通過外接電源整體發電來製冷,但是陸上的貨櫃每個都需要獨立製冷,這方面的冷鏈技術還不成熟。「如果貨物的品質都不能保障,即便有需求,誰又敢用呢?」多位從事食品、藥物外貿的負責人告訴《支點》記者,肯定還是會選比較靠譜的海上運輸路線。「好在我們得到的消息是,今年陸上冷鏈技術將有所突破。」王利軍說,「漢新歐」運輸這些民生用品將不再是奢談。除了擔心冷鏈技術,上述這些外貿負責人還對《支點》記者表示,目前「漢新歐」開通的線路,還不能完全滿足他們出口產品的需求。王利軍對此的回應是,這將是「漢新歐」日後努力的方向,沿著「一帶一路」上中蒙俄、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中巴、孟中印緬六大經濟走廊,將路線逐步擴大,最終形成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閉環運輸路線。

■《支點》2016年8月 本刊策劃《產能合作:內陸發展新空間》

上一篇

武漢這麼牛!去泰國搶美國GPS生意


相關焦點

  • 漢蔡高速助您「乘風破浪」,暢享湖北惠民遊
    漢蔡高速琴臺站至蔡甸站安裝使用ETC的一型小客車(不含皮卡車)由蔡甸區政府統一支付免費通行,司機朋友通行漢蔡高速可節省10元通行費,不到10分鐘車程便可直達蔡甸城關,與中心城區「零障礙」對接。蔡甸區,集湖光山水、人文景觀於一體,是長江經濟帶和漢江生態經濟帶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是否想放下城市喧囂帶來的疲憊?
  • 蒙古國3萬隻羊,首批到湖北時間確定,就在…
    蒙古國為支持中國抗擊疫情捐贈的 3萬隻羊 又有新消息了! 今天(11月9日)上午9點 港發集團子公司漢歐國際
  • 河南綜合實力倒數的城市,曾管轄湖北第二大城市,是全國中心城市
    河南省的GDP一直在全國排名靠前,但人均GDP低於國家水平,綜合實力依然不強,富裕度依然很低。河南的一個城市,綜合實力在河南排倒數,但它曾是湖北第二大城市襄陽的半個前身,歷史地位很高,而且實力雄厚,是全國的中心城市。
  • 蓉歐快鐵3月底或開返程列車 歐洲貨物12天到成都
    三個城市以互聯互通為主題,將重點推動港口間規劃合作、建設合作、通道合作,從而拉開以「新絲綢之路」和長江黃金水道為紐帶,全面深化港口物流和產業發展合作的新序幕。  「蓉歐快鐵與漢新歐也將合作。」成都市物流辦主任陳仲維接受華西都市報記者採訪時透露,備受關注的蓉歐快鐵返程列車將揭開「神秘面紗」,今年3月底或4月初有望運行。
  • 紐約到湖北的距離與到北京上海廣州是一樣的
    (鄭元昌 陳勇 葉強 攝)      丹桂飄香的季節,開放的湖北,喜迎四海賓朋。    從亞洲大陸腹地到中國中部中心,參加中亞區域經濟合作第11次部長會議的貴賓們,匯聚江城,共話開放,共謀發展。    開放的程度,決定時空的距離。「紐約到湖北的距離,與到北京、上海、廣州是一樣的。」一位經常往來於中美兩國的經濟學家,如此論斷。
  • 湖北西十高鐵又有新進展,橋隧比近乎100%,從報建到開工還需多久
    漢十高鐵,湖北超常規運作的一條鐵路2019年12月,歷經4年建設的漢十高鐵建成通車。而這條鐵路也堪稱鐵路建設史上的一個奇蹟,因為它並不是入項目。而從動議到核准用時4年,創造了重大項目爭取時間之最。從開工到運營,也用時4年,也創造了鐵路建設史上的一個驕傲的成績。漢十高鐵全長近400公裡,總投資超500億。原計劃只修建至襄陽,採用250的設計標準。後經過積極爭取,延長至十堰,升格為350的高速鐵路。而爭取的過程也是異常艱難,因為漢十高鐵並未納入十二五規劃。
  • 中歐班列(渝新歐)創下兩個全國第一
    4月3日,沙坪垻區團結村中心站,一趟承載42個貨櫃的中歐班列(渝新歐)緩緩駛出,向立陶宛進發。與常規貨物不同,這次中歐班列(渝新歐)運輸的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國際郵包。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航空等物流線路減少,國內大量國際郵包滯留。
  • 湖北移動國際業務推介會在漢舉行 以國際信息化服務助推鄂企新發展
    楚天都市報9月29日訊(記者蘭莎 通訊員楊峙凌 張欣)今日上午,2020年「5G鑄夢 智聯世界」湖北移動國際業務推介會在漢舉行。推介會上,湖北移動與全省多家跨境企業籤署了國際業務合作協議。中國移動表示,將充分發揮資源稟賦與政企市場優勢,助力湖北企業走向世界,迎接數位化轉型的新未來。推介會現場當前,以5G、雲網、AI為代表的新一輪企業數位化浪潮正在興起,各種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深刻地改變各行各業的運作形態。
  • 湖北組團遊客數量全國第三!
    「惠遊湖北」啟動吹響湖北旅遊業復甦集合號 《報告》分析認為,「惠遊湖北」吹響湖北旅遊業復甦集合號。湖北受疫情影響嚴重,4-7月市場復甦緩慢;中青年群體成為疫後出遊主力軍;旅遊行為存在性別差異,疫後男性出遊顯著高於女性;「惠遊湖北」吹響復甦集合號,8月是拐點,9月底進入全面復甦新階段。自8月8日「與愛同行 惠遊湖北」活動開展以來,有力推動了全省旅遊業加速恢復發展。截至12月13日,全省旅行社組接團遊客累計1527.60萬人次,是去年同期的2.38倍。
  • 沸點| 湖北監獄回應刑釋離漢問題;中國境外新增新冠肺炎病例超過...
    全網沸點全國新增確診病例433例,湖北以外新增24例中央、湖北成立調查組調查刑釋確診人員離漢抵京問題新增確診為負數,湖北荊門市委書記、市長被誡勉湖北監獄回應刑釋離漢問題:依法釋放國務院:建議開學後教師戴醫用口罩授課
  • 湖北「潛力最大」的城市,有望成為下一個武漢,今是湖北第二城
    被認為是湖北省最低調的潛力最大的城市,另外,該市目前是湖北第二城市,預計將成為下一個武漢,它就是宜昌市。長江沿著長江建成,是湖北省區域副中心城市,綜合實力僅次於武漢,位居湖北省第二,是中國中部重要的交通樞紐,境內有漢高速公路、漢高速鐵路、潮流鐵路、318國道等國家重要的交通動脈。
  • 渝新歐鐵路將延伸到義大利(圖)
    本報記者 苑鐵力 攝  本報訊(記者 雍黎) 渝新歐將從德國延伸到義大利。昨日,以「中意攜手 創新共贏」為主題的第六屆中意創新合作周·中意產業創新合作重慶峰會在重慶璧山開幕。來自義大利的57家機構攜近百個先進、實用技術項目與重慶企業展開技術交流和項目對接,預計可望達成近100項合作意向。這是中意創新合作周首次將分會場落戶西南地區。
  • 看全國醫護人員如何決戰湖北
    軍隊增派的2600名醫護人員開始將陸續抵達,支援湖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從一周前,湖北發布消息:「醫護人員存在比較大的缺口」。截至2月12日,僅僅一周時間裡,支援湖北的醫護人員就已經從1萬人,增長到2.3萬多人。
  • 武漢勝則湖北勝 湖北勝則全國勝
    在總書記的親自指揮、親自部署下,人民解放軍、中央和國家部委、各省區市鼎力相助,4萬多名醫務人員火線馳援,英雄的湖北人民、武漢人民識大體、顧大局,不畏艱險、頑強不屈,堅韌不拔、高風亮節,以犧牲和奉獻,以堅持和努力,為全國抗疫鬥爭作出了重大貢獻。  鬥爭仍在繼續,任務依然繁巨。疫情防控第一線的形勢和工作進展如何?還有什麼困難和需求?
  • 一波波「首次」彰顯驚人爆發力,漢交會品牌全國全世界叫響
    同日,2020中國批發市場年會暨全國商品交易市場數位化建設高峰論壇舉行。該年會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數位化建設聯盟成立。漢口北與全國百餘家重點批發市場攜手抱團,各大區域市場將實現商務、技術、信息等無縫交流、合作。現場嘉賓共同深入交流、討論新技術革命背景下商品交易市場數位化轉型升級之道。
  • 全國24個省400餘名旅行商來漢籤約打卡
    在全國人民的鼎力支援下,武漢人民眾志成城、頑強拼搏,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取得疫情防控武漢保衛戰決定性成果,邁上了疫後重振的新徵程。如今的武漢,安全健康,生機勃勃。從今年8月8日—12月31日,全市所有A級景區對全國遊客免費開放。全國各地的旅遊團隊紛至沓來,為武漢旅遊疫後重振助力加油。活動開展以來,全市45家A級景區共接待遊客1300多萬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43.54%。
  • 外國人說在中國吃不飽?有誰注意到他們的吃法,這樣吃肯定吃不飽
    但是每個國家之間的飲食習慣是不同的,還有就是文化氛圍也是不一樣的,就像有些剛到中國旅遊的外國朋友就吐槽中國的飯菜好吃是好吃,就是吃不飽。為什麼這些外國朋友會這麼說呢?我們都知道中餐是最能讓人吃飽的飯了,不像西餐一樣,只有一點點的食物,精美的裝飾圖的就是好看,但是中餐不一樣,中餐樸實無華,但同時它也能精美好看。
  • 全國24個省109個城市400餘名大牌 旅行商來漢籤約打卡
    11月13日上午,「百城旅行商 打卡大武漢」推介會在武漢舉行,來自24個省份、109個城市的400餘名大牌旅行商來漢參會籤約。預計在2020年12月31日之前,還將組織20餘萬省外團隊遊客來漢打卡。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在全國人民的鼎力支援下,武漢人民眾志成城、頑強拼搏,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取得疫情防控武漢保衛戰決定性成果,邁上了疫後重振的新徵程。
  • 名酒之名主攻民酒醒酒期湖北白酒挺進全國第二
    湖北唯一一家白酒上市企業凱樂科技,目前尚未相關公司股票走勢披露去年經營業績。但省內其他白酒生產企業公開的2013年經營數據,頗令全國同行「眼紅」。  「腰部」發力,鄂酒超貴州僅次於川  「湖北白酒產業規模,去年一舉超過貴州和山東,躍居全國第二,僅次於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