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帶11歲的兒子去日本自由行十天,三個城市的旅行計劃都是我一個人提前做好的,從定民宿到搭乘交通路線,和兒子的旅行可以說非常圓滿。
隨著時間的流逝,當我們再次談起日本旅行的細枝末節,我發現他記住的是hight點,而對於日本的風土民情以及細節感悟少之又少。
我悵然若失,兒子似乎只是一個旅行的享樂者,他很高興,卻少了參與感的快樂。
和兒子在日本旅行——名古屋水族館
現代家長很注重幫助孩子打開眼界,寒暑假的國內外旅行爆滿程度就可以見一斑。倉促的旅行計劃,讓家長們叫苦連天,帶娃出門,吃喝拉撒自然多了比平日一倍的工作量,ya的工作是為了不虛此行,家長們需要做足功課,講出大到當地的風土民情、小到當地人的細節習慣,用眼睛看世界,要配合深度解讀才能吸收更好。
但對於孩子來說,如果自己能夠參與提前的旅行規劃,心中有大致的目標打卡地,提前了解目的地的整體文化,也許可以更好的激發他們在旅行中的探索和思考能力。
最近看了一本《小夥伴遊英國》是一本給孩子的繪本指南,裡面涉及了有關英國的21個精彩主題,94個經典站點,旅遊小百科,打卡標記等等,孩子拿著這本書,真的可以讓孩子自己設計路線,玩轉英國,盡情領略英倫風情。
我很喜歡自由行,每次的旅行攻略基本上都是在閱讀大量的遊記基礎上,剪貼的精華,優化自己所愛。
但我的很多朋友自由行,基本上就是網紅打卡之地,似乎打卡拍照比了解這個城市更為重要,當然,旅行的收穫也是不同的。
對於孩子來說,去看大量的遊記不太現實,他們還是需要更專業的作者提供大量的旅行信息,從中摘取自己所愛更容易一些。
這本《小夥伴遊英國》就是非常齊全的旅行資料,資料齊備,但形式上更適合孩子們閱讀偏向,用大量的繪畫形式,簡單而明確的文字介紹,給孩子提供了很多想不到的專業資訊。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對夫婦。米麗婭姆·馬爾泰勒(Myriam Martelle),出生於西班牙,從年幼時,她便開始尋覓自己嚮往的生活方式。她曾在舊金山、以色列和留尼旺島旅行,最終定居在法國土魯斯。旅行期間的所見所聞為她日後的創作積累了大量素材,她撰寫的許多書籍中都再現了各地神秘有趣的現象。
尼古拉·馬爾泰勒(Nicolas Martelle),媒體記者,他熱衷搜集了解世界各地的神話傳說與歷史,並長期在青少年出版物上撰寫作品,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目前擔任法國著名雜誌《兒童國家地理》記者,並與妻子米麗婭姆合著代表作《小夥伴旅行》系列圖書。
金·孔西尼(Kim Consigny):建築學專業出身,長期從事青少年出版物插畫繪製工作。代表作有《大學藝術》系列作品。
專業的遊記作者,會從自然奇觀、人文古蹟、博物館藏、王室生活、教育文化、時尚潮流、街頭美食……非常多維的角度,去把新鮮有趣的英國小知識展示給孩子們。
這是作為家長即便使出全身力氣也無法完成的任務,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這樣一本齊全的旅行指南,讓孩子非常愉悅的提前感受英國的同時,可以和家長根據喜好一起規劃路線。
你只要跟隨21名小夥伴的腳步,就可以盡情遊覽哈利·波特魔法世界的神秘對角巷,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花園,福爾摩斯查案的貝克街,古老神秘的巨石陣……為你呈現全景式英國形象。
1、主題性:符合兒童好奇心與探索欲,開拓文化視野
這本指南有21個主題,全部按照青少年主題設計,當然不光是娛樂項目,還貫穿了政治、文化、宗教等理性知識。
例如:哈利波特主題,提到英國,大多數孩子都會想到哈利波特,去英國怎麼能不去「國王十字火車站」去看看9又3/4站臺?
這份指南把從國家十字火車站到巫師銀行,再到勒頓豪集市,再到千禧橋,在《哈利波特》電影中的各處取景拍攝地,都做好了行程規劃,並有詳細的提示。
除了哈利波特主題,還有福爾摩斯、莎士比亞、亞瑟王、彼得潘、自然歷史博物館、披頭四等等多樣主題,覆蓋所有興趣點,總有一款適合你的孩子!
2、精心設計各知識板塊,清晰易讀,嚴謹科學。
成人的遊記或者旅行指南,大多數以真實圖片或者文字為主,其實大人理解起來都比較費勁,但是這本書的設計巧妙就在這裡,裡面包含了以地圖、索引、注釋、時間表、小測驗等形式,體例編排科學合理。
從兒童的視角出發,易於理解,引導啟發孩子主動探索與思考。當然,家長其實也是非常清晰,不會錯失細節經典。
3、活潑逗趣的插圖,圖文結合,閱讀更歡樂!
這本書,有個獨特設計,也是我兒子最喜歡的單項打卡。譬如下圖這張把所有英國特色的美食、人物、建築、美食、衣著、交通放在一起,在圖片下配上文字,像「穿西裝戴禮帽的男人」,在旅行途中「看到了」、「沒看到」上選項上畫記號。
這個充滿趣味的細節,是在哪一本旅行指南上都不可能出現的,卻相當的窩心,而且讓人竊喜。在旅行中公交車上或者計程車上,就可以隨手翻閱,觀察車外人與物,完成單項打卡。
不僅可以讓孩子旅途不會無聊,而且圖片簡單化處理,梳理出英國的人文特色。
這本書就像一位朋友,可以為你的旅行做好準備,帶領你參觀英國的主要景點!用幽默風趣的語言,解讀經典深刻的內涵。讓孩子在文字中來一場旅行,收穫滿滿當當的英國小知識!。
書中有許多關於倫敦的介紹,也有很多有趣的想法可以讓你探索這個國家的各個角落。歷史、文化、音樂、烹飪各個方面都有涉及。
如果我們作為純粹的旅行者,關注的更多是衣食住行等方面,就像英國的教育情況等領域,我們是不會關注的。
但是文化背景卻是一座城市、一個國家可以洞見的其根本的所在,尤其對於孩子來說,去陌生的城市或者國家旅行,如果了解到同齡人的生活、教育方式,可能對眼界、心胸的拓展更有幫助。
在這本書裡就真的有英國孩子教育經歷的講解:英國沒有幼兒園,5歲就必須進入小學學習,直到11歲畢業,開始接受中學教育。
中學有兩種選擇,公立學校和需要資產證明的私立學校,公立學校又根據成績可以進入文法學校、和普通綜合中學。
英國的大學註冊費很昂貴,每年每科需要5000~28000歐元,約3.9萬~21.7萬元人民幣,所以很多大學生需要借錢、打工去賺足學費。
這些人文教育背景,對於孩子來說看似可有可無,但卻印象深刻。全世界的學生因身處國家不同,雖然學制和教學不同,但都承受著學習的壓力,每一個人都在黃金青少年時期,完成學業去滿足人生的夢想。
那麼這樣的旅行對於孩子來說,不僅用腳感受到另一片土地的地理風貌,更用心去理解了當地人文色彩和他們行進的軌跡。
旅行的意義, 不是暴走, 不是狂玩, 不是打卡, 更不是炫耀, 而是踮起足下的高點,站的高望得遠,才會用溫和而博納的眼光,了解自己和他人的生活方式, 給生命增加多一種可能性的叉枝。
這本書《小夥伴遊英國》,據我所知還有同系列《小夥伴遊巴黎》,很期待出版社可以出更多國家和城市的旅行指南。
法國著名雜誌《兒童國家地理》作者及其妻子傾心創作,豐富真實的旅遊素材,深入淺出的講述。歷史、藝術、科學、教育、飲食……帶給你更開闊的全球文化視野和更全面的人文科普知識。
雖然全球疫情肆虐,但我們依舊可以在溫暖舒適的中國,用一本特別的遊記書籍帶給孩子一次心靈的旅行。提前在心中有了多維度的了解,待到可以出發,孩子們可以帶上一本書行動起來。
自己旅行是放鬆,帶孩子旅行就是「工作」?這份專業攻略請查收~
作者介紹:榮榮
關注女性,賦能家庭。歡迎關注~@榮榮家庭關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