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中國聯通已經至少和27個網際網路企業、銀行等機構定製手機卡,其中的大王卡更是用戶數量增加驚人。
按照設計,只要是購買了這樣的流量卡,就可以享受騰訊系的網際網路應用免費,其他的網際網路應用則需要另外付費。一些人認為,因為騰訊旗下的網際網路應用非常多,特別是遊戲、視頻、聊天等等,對於喜歡娛樂的年輕人吸引力很大。
以騰訊大王卡為例,月租19元,針對微信、王者榮耀、騰訊視頻、QQ、騰訊音樂等騰訊系應用免收流量費。其他流量省內流量1元500MB,省外2元500MB。很多人認為,這個套餐相當的便宜,所以辦理者很多,甚至很多老用戶都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強烈要求能夠轉化新套餐。
那麼,這種套餐便宜不便宜呢?因為設計不同,我們很難去比較不同運營商之間套餐的優惠程度,但通過運營商的收入還是可以一窺究竟。
根據財報計算,2017年上半年,中國聯通4G用戶ARPU(用戶的每月消費額)值為66.5元,低於2016年同期的81.3元。中國移動4G用戶ARPU值也從去年同期的80元降至71元,中國電信ARPU值則從75.5元降至67.2元。由此可以看出,運營商的日子越來越難過了。
雖然我們不能將運營商收入的下降全部歸因於網際網路定製套餐,但這種套餐的衝擊卻是主要原因。即便中國移動並沒有推出類似套餐,但依然為了應付而推出了更多的優惠,致使其單用戶收益大幅下降。
數據顯示,2017年前三季度,聯通移動出帳用戶淨增1304萬戶,達到2.77億戶。其中,4G用戶淨增5573萬戶,達到1.60億戶。9月單月移動出帳用戶淨增和4G用戶淨增同創今年新高。這樣的數據也讓中國聯通在表面上改變了此前的弱勢局面,重新展示了生機,同時也給另外兩家電信運營商帶來了壓力。歷史來看,中國移動財大氣粗,擁有規模優勢,降價更有實力,隨著年底營銷大關的到來,一批超級降價促銷大潮即將到來。
網際網路定製化套餐不會是趨勢,但卻會在一定時期對電信運營商的降價產生大幅的推動作用,正是因為這種定製化,網際網路巨無霸們更加擁有了壟斷市場的能力,小的開發者和團隊更是失去了競爭力,徹底沒有了出頭之日,普通消費者在收穫了短期的流量低價的同時卻在付出因為網際網路應用的壟斷而不得不為應用付出的各種增值服務費用或者會員費用。
數據顯示,根據騰訊2017年第二季度的財報,網路遊戲收入增長39%,達到238.61億元。有機構分析認為,王者榮耀三個季度就給騰訊收入了170億。這樣的收入增長實際上都是遊戲用戶貢獻的,也是包括中國聯通在內的電信運營商定向免費流量帶來的。可以這樣說,很多遊戲用戶,錢是都要花的,只是直接交給運營商還是交給騰訊然後返給運營商的差異而已。
中國聯通率先推出的這種網際網路流量定製套餐看似優惠,實際卻讓網際網路強者恆強,整個行業的競爭呈現嚴重的不均衡,用戶的消費支出並不會減少,本質上是運營商的流量收費向網際網路公司內容收費的一種轉化,是通信行業商業模式的一次轉型,與優惠或者便宜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