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這座600年古鎮,存有最長的明清歷史街區,民國第一繁榮地

2021-01-11 萬哥看世界

南京這座古都城市有很多好去處,很多景點的歷史動輒都是千年起步,不管是建築留存還是文化遺留都是俯拾皆是。不過如果想要在南京進行一次深度遊,那麼東門古鎮千萬不要錯過。

東門古鎮是我早先聽聞南京有一條東門大街然後前去遊覽之後才發現的。有趣的是去之前我甚至都沒有聽說東門古鎮。如果單單從歷史這個角度來看的話,東門古鎮在南京確實很難打開名氣,畢竟不管怎麼宣傳,其600年的建制歷史似乎是一個「硬傷」。但真的如此嗎?

在古鎮的出入口有一塊介紹古鎮的碑文或者說銘牌。據上面記載,早在5000年前,附近的盤營山就生活著南京第一個氏族部落——營盤山部落。而後來這些東門的先人被證實就是「金陵始祖」,可以說南京早期的文化就是從這裡發源而來,可想而知此處的特殊歷史意義。

古鎮雖然歷史比較短,但是該有的文化、經濟、建築一樣都沒落下。明清時期此處的經濟就異常繁榮,這裡直到現在也依然還保存著以前的商鋪,甚至部分古鋪子至今還處於營業狀態。從古鎮裡面走,與我們在江南水鄉古鎮裡面清一色的景色不同,這裡看起來異常的滄桑,「滄桑」其實更像一個修飾詞,我更想說的是「破爛」。

雖然說這裡很早的時候就被列入了歷史文物街區,但其實很多地方完全沒有辦法去修葺。即便只是縫縫補補,也很難從根本上挽救這片似乎註定要隨著時間而消逝的建築群。在古鎮裡面有很多上圖這樣破敗的景象,一方面是這裡已經沒有人居住了,人氣流失讓建築腐朽得更快,另一方面則是風吹日曬中並沒有在早期去定期維護。

不過話雖如此,左所大街卻一如既往的繁榮。在民國的時候,東門古鎮就是南京最繁華的區域,也是南京第一大鎮。而身處其內的左所大街則是江北最繁華的一道街區。浦口左所大街街區在83年就是歷史文化街區,因為截止到目前為止,它是南京現存最長的一條明清歷史街區。

左所大街全長約1公裡多一點,最寬的地方超過4米,大致是南北走向。內裡的建築大多都是紅漆刷就的,門頭很高,門面卻很窄。走進這裡好像走進了另外一個世界,沒有燈紅酒綠車水馬龍,只有安靜的理髮店、雜貨店等老店鋪門面,雖然開門卻也少有老闆在外主動迎客,很有一些隨緣的味道。

哦對了,12年有一部電影名為《致青春》,當時電影裡面很多關於90年代生活的場景就是從這裡取景的。我記得我去的前幾年大概是14年的時候,還曾經因為這部電影,很多影迷過來打卡拍照過,不過當我去的時候早已沒有那種景象,可見靠著電影熱度起來的景區還是很難有持久性的活力。

我很喜歡這樣的老街,因為它是真正的將歷史與現代人生活融為一體的歷史街區。並沒有因此而隔斷出來僅僅供人欣賞,也正是因為人氣很旺,所以行走其中能感覺到這條街區是有靈魂的而非僅僅只是一個空殼。只能希望以後相關部門對它的維護和保養更好一些吧!

相關焦點

  • 長江之城 | 南京這座600年古鎮,存有最長的明清歷史街區,民國第一...
  • 尋鎮江蘇南京 | 東門古鎮,六百年繁華依昔靜美
    江蘇南京,東門古鎮。位於浦口區,建在明代,凝聚著600多年的歷史,街巷有明清遺存,古河道歷經滄桑,不管是建築留存還是文化遺留都是俯拾皆是。而後來這些東門的先人被證實就是「金陵始祖」,可以說南京早期的文化就是從這裡發源而來,歷史意義特殊。如今古鎮的出入口可見相關介紹碑文。而公元307年左右,司馬睿和一批司馬家族的子孫從東門「宣化古渡」渡長江來到江南,幾年後建立了東晉王朝。
  • 歷史留下的痕跡,我走過的南京的古蹟,古鎮,古街
    我在一些平臺上看到有人說, 南京 怎麼沒有老街?怎麼沒有古鎮? 南京 六朝古都,十朝都會。怎麼會沒有古鎮?沒有古街? 南京 的街頭隨意漫步都能看到歷史留下來的痕跡,既有民國時的建築,也有南朝時留下的古蹟。朱自清老先生都說過,逛 南京 像逛古董鋪子,到處都有些時代侵蝕的遺痕。
  • 貴陽有一明清古鎮,坐擁600年歷史,電影《尋槍》在此取景
    提起貴州,外人的印象總是固定的、神秘的、安靜的、濃鬱的歷史風情,在山區廣為流傳。這些話構成了對貴州最普遍的看法。歷史上,貴州因遠離中原,地勢多山,一直被稱為「荒原」。現在通過交通網的建設,貴州與外界的交流越來越緊密,人們越來越關注這個多姿多彩、風景如畫的地方。
  • 民國時南京第一大鎮,全長1000多米的老街,而如今正在被拆除
    有南京、六朝古都滄桑洗禮,也有現代化城市燦爛的文明,使這座山附近依賴水的歷史名城極具魅力, 而且最能體現那些風情魅力的,莫過於那些遺留下來的老街, 這些曾經是載有我們上一代活動痕跡的地方,從歷史印記中一點一點地尋找當時的人事痕跡, 老街是城市繁榮的標誌,是精神文明的載體,全國許多城市拆除老街建設現代化的步行街
  • 民國印象—1912街區
    到南京出差之餘,穿行在大街小巷中,看著錯落林立的高樓大廈,熙熙攘攘的忙碌人群,感受著社會飛速發展,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只是從街、巷名稱中還能依稀透露著這座城市的歷史滄桑。但掩映在高樓林立的1912街區,讓人一眼就能認出那段歷史,重新勾起記憶裡久遠的民國。
  • 惠山古鎮、蕩口古鎮、巡塘古鎮、梅裡古鎮,太湖明珠無錫十大古鎮
    3、巡塘古鎮:古鎮上的建築古色古香,十足的傳統江南水鄉味道。,三面環水,好像一個半島,由五座橋梁聯綴。街鎮雖然不大,卻古色古香五臟俱全。南街頭還保存著民國時期的「巡塘鎮救熄會」舊址。老街上張貼的許多民國時期的招貼畫,更是搶人眼球,仿佛真的置身於民國時代。
  • 曾是南京民國時第一大鎮,全長1000多米老街,如今正在被拆除
    南京,有六朝古都的滄桑洗禮,也有現代化都市的燦爛文明,讓這座依山傍水的歷史名城別具魅力。而最能體現出那些風情魅力的,莫過於那些遺存的老街,這些曾經承載過我們先輩活動蹤跡的地方,從歷史的印痕中一點一滴找尋當年的人事蹤影。老街是城市繁榮的印記,是精神文明的載體,全國很多城市都把老街拆了建成現代化的步行街,甚是可惜,南京也不例外。
  • 歷史留下的痕跡,我走過的南京的古蹟,古鎮,古街(下)
    上接中六合區十四,瓜埠古渡(瓜埠鎮)(看原文)部分內容圖片瓜埠古鎮的傳說可是很美好的。瓜埠古鎮是 南京 市首批千年古鎮之一,歷史文化沉澱深厚,始建於東漢元初六年(公元118年),是貫穿 中國 南北的古驛道必經之著名渡口所在地,並與長 江南 岸的 棲霞 古渡相互銜接。名字由來,步,一作埠。山名,在 南京 市六合區東南,亦名桃葉山。
  • 中緬邊境有座600多年歷史的「江南古鎮」民風淳樸夜不閉戶
    順古鎮位於騰衝市西南4公裡,是沉澱了600多年深厚歷史的城市。和順古鎮與古西南絲綢之路、茶馬古道關係密切, 600多年來,和順人依靠古西南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窮人走夷方快車工廠」在海外打工,「夷方」指緬甸、印度、泰國等國,「工廠」指這一帶的玉石工廠、銀礦、寶石工廠。
  • 浙江這座千年古鎮以數字命名,有九種方言,明清古建築保存完整
    二十四八都鎮古建築群規模大,風格獨特,代表浙江西南明清古建築和街區風貌,是中國江南傳統村鎮和集鎮生活的典型活標本, 這裡的建築歷史悠久,保存的完整性、歷史和建築藝術價值很高,在浙江省數一數二,放在全國也是古鎮的重要代表。
  • 距成都326公裡,藏有一座紅色歷史古鎮,曾有著「小上海」之稱
    我很喜歡這句:人生是就是一場旅行,不必在乎其目的地,靜下心來欣賞沿途的風景......>恩陽古鎮位於四川省巴中市恩陽區,這是地處於川東革命老區,並且與恩陽區隔江相望。但是由於陸路的發展,水路在內陸退出了歷史舞臺,這座因水路發展起來的古鎮已不復往昔的繁榮。07.由於這裡偏遠的原因,古鎮保存的還不錯。
  • 合肥一座歷經滄桑的千年古鎮,歷史上集市繁榮,堪稱「小南京」
    自古就有「吳楚要衝、包公故裡」之盛名的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可謂是歷史悠久,風光旖旎,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哪怕是一座不起眼的小鎮,當你走進去都會被它秀美的自然風光與濃鬱的文化氣息所吸引。就好比古鎮梁園,那可是自南北朝慎縣建制以來,千百年間,一直都是商貿重鎮,人文薈萃之地。
  • 構建多元歷史街區 傳承城市文化精神
    進入21世紀,南京歷史街區的保護工作主要為:一是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制定與實施,相繼於2002年至2012年出臺了《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和《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0-2020),從名城保護的層次為南京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確定總的方向與目標、原則與方法、內容與等級等。二是11個歷史街區保護規劃的制定與實施。
  • 「大理100文旅網紅打卡地」古鎮街區篇
    為多維度展現大理文化旅遊魅力,推薦具有大理特色的「網紅打卡地」,文旅頭條陸續發布涵蓋景區景點、地標建築、古鎮街區、文化場所、民宿酒店等多個板塊的2020「大理100文旅網紅打卡地」榜單,敬請關注。(31)喜洲古鎮推薦理由: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白族歷史文化名鎮,一座巨大的白族民居建築博物館,一片充滿詩意的棲居田園。
  • 這座閩北古鎮,擁有200多棟明清民居,被譽為古建築的「活化石」|草地·神州風物
    一條長達600米的青石板街貫穿南北,街巷兩側的數百棟明清古建築鱗次櫛比,處處散發著歲月沉澱的氣息。徜徉其間,古人的生活印記歷歷在目,仿佛讓人回到了那段塵封已久的舊時光。    編制古鎮保護與開發規劃、對古民居進行收儲和修繕、完善旅遊基礎設施配套建設……近年來,當地政府部門秉持保護優先的理念,對古鎮進行適度旅遊開發,不僅讓古樸幽靜的古鎮樣貌得以保留,也為這座千年古鎮注入了新的活力。悠悠古鎮承載千年記憶
  • 客都明珠:梅縣鬆口古街區
    行走繁榮路、和平路……西式連券騎樓,其柱挺拔,或方或圓;樓面灰塑幾何圖案,線條流暢,立體感強,洋溢著迷人的南洋風情,仿佛身在異域他鄉;踏進世德新街、魚巷口……探古尋幽,心曠神怡地領略明清古韻;大小碼頭停泊著舟船小艇,河岸古榕婆娑,在晨曦朝陽中,江邊浣女影綽間偶爾傳來的山歌號子,讓人心馳神往……古街店鋪依江而建,鱗次櫛比,山環水繞中形成特有的古鎮水城風貌,難怪遊客情不自禁地感嘆:鬆口古街區堪比湘西鳳凰古城
  • 「小南京」名不虛傳 株洲這座千年古鎮還是朱張講學之處
    在這本書中,保存完好的古碼頭群、古渡口,見證了昔日古鎮商貿的繁榮發達;祖師殿、福音堂、五星祠、魯班廟,承載著古鎮的精神寄託;隨處可見的古橋、古道、古亭、古樹,以及文人墨客留下的壯麗詩篇,昭示著古鎮悠久的歷史文化。△朱停古鎮全景歷史是文化的印記,也是經典的傳承。新湖南客戶端特別策劃《讀故事 品古建》本期走進朱亭古鎮。
  • 這座沉睡千年的小鎮,位列「湘西四大古鎮」之首,迷醉了沈從文
    它保存了眾多歷史文化古蹟,鎮內有1萬餘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有商周、戰國、漢代的桐木壠古墓群,各個時期遺址35處,明清古建築206座,由於水陸交通的便利,它是隋唐以來中國大西南物資集散的重要商埠、多元民俗文化的融合地,因而文化底蘊深厚、商貿文化繁榮、宗教文化興盛,力壓永順縣芙蓉鎮、花垣縣邊城鎮、龍山縣裡耶古鎮,成為「湘西四大古鎮」之首。
  • 網約湘遊丨長沙寧鄉這座古鎮很低調,擁有1100年歷史 卻少有人知
    只要沿長韶婁高速一路向西,一個讓遊人一地穿越明清、民國和建國30年的道林古鎮值得一去。關於道林的來歷,典籍和傳聞大相逕庭。一說是本應出山的處士謝英因不滿奸臣秦檜殘害忠良,奮而退隱於此,卒即葬焉。以英抱道,名曰道林;另一說是古代此地乃道國之地,遂得名;再一說是有一江西安福人,姓姜名道林,在道林與花明樓交界處的小湖橋經商發家,後搬遷至靳江邊,地以人名。三種說法只有第一種說法有資料記載,其餘只是傳說,有資料記載不等於就一定正確。前兩種說法未免都有些牽強,作為後來人,我還是比較相信後一種說法。 不管道林之名的來歷如何,道林是一個歷史文化古鎮這一點毫無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