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田之路
近年來,土耳其的熱氣球成為一張旅遊名片,漫天彩色熱氣球騰空後,擁抱藍天,成為不少人為之嚮往的浪漫情景。在國內不少景區,我們也能體驗到乘坐熱氣球的樂趣,但在國慶期間,就出現了乘坐熱氣球導致身亡的事故。熱氣球作為通用航空的一類,到底該誰來監管呢?
安全事故時發 乘客安全未受保障
10月7日陝西西安某公司在執行熱氣球活動飛行時,風力風速符合飛行氣象標準下立球準備完畢後,突遇瞬間強陣風,熱氣球離地,地勤人員被帶起,當班機長遇到特情後反應迅速、沉著冷靜、飛行技術過硬,迅速反應指揮地勤人員團結協作,並控制住熱氣球平穩落回地面,成功處置一起因天氣原因造成的特殊飛行情況,沒有造成任何人員及設備損傷。
景區表示,要為遊客的安全保駕護航,警示標誌、安全提示要到位,設備的後期維護保養也要及時跟上。
另一起事故就沒有這麼有驚無險了。10月2日,湖南株洲,一名在熱氣球飛行營地兼職的大學生從熱氣球上墜落,搶救無效身亡。俱樂部工作人員說,當時壓吊籃時,其他人鬆手,李某某沒有鬆手,就被帶上空中,工作人員立刻下重但仍未阻止悲劇,李某某墜亡。
業內人士:需具備的手續和資質較多 行業還未完全規範
「熱氣球載人仍有很多不規範的地方,從業資質、人員、器材、程序上,都存在一定瑕疵,極有可能發生安全事故。」通航資深人士高明說,目前,經營通用航空的企業魚龍混雜,一旦出事,將影響整個行業的發展。
一位通用航空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熱氣球身空首先需要具備營業執照,明確經營範圍,即載人或非載人,還要有相應批覆。
業內人士:監管有難度 不排除有人逃避監管
據業內人士稱,目前一些經營熱氣球的公司並未取得民航部門運營資質,如適航證、國籍登機證等,「甚至有些是自己組裝的熱氣球,就像組裝的汽車一樣,沒有達到空運標準。」
國家體育總局對飛行員有嚴格的管理要求,駕駛熱氣球也需取得飛行執照,商業取酬飛行員也同樣如此。記者採訪的一位業內認為,一些企業利用監管的漏洞,未向相關部門備案,是逃避責任的表現,「在未獲得完整手續的情況下就運行熱氣球,這樣不好管理,也有一定漏洞。遊客也不好辨別是不是合法的,容易產生安全隱患。」他呼籲,多部門應該聯合出臺關於熱氣球管理的辦法,提高相應標準及資質審核。
民航部門:管理有難度 建全相關法規
封面新聞記者從某民航的工作人員處獲悉,民航經營許可證並不完全代表就具有安全飛行的能力,還有獲取行駛相應航空器的權力,如駕駛員的相應資質等。而據他了解,目前行業呈現比較混亂的狀態,是因為涉及部門多,法規不完善,管理有一定難度,當務之急建全相關法規。他說,如果某家公司在證照齊全的情況下,有關部門還應該調查其操作流程、管理體系等是否按照國家相關法律做了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