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開始,日本正式向出境旅客徵收固定稅金,符合條件的出境者要交1000日元(約合人民幣63元)的國際觀光旅客稅,簡稱「出境稅」。
這對長居的外國人來說,不是好消息;對遊客而言,以後來日本購買日本的商品價格高了,連住宿費都要漲了,花的錢就多了,這次還出了「出境稅」,口袋要癟上好幾癟了。像需要常在國內與日本往返的我家,一家四口出境一次要多4000日元(約合256元)。
然後,回到我們的主題「出境稅」,它的全稱是「國際觀光旅客稅」。從定義上來看就是:「通過船舶和飛機出國的旅客,有納稅義務。」不用上稅的如:船舶或機組人員、被強制遣返的人、公用船隻或者公用飛機(政府專用飛機等)出國的人、轉機的旅客(在24小時內出國的人)、因為天氣原因在日本緊急著陸的人、從日本出國,因為天氣原因再次降落日本的人、未滿兩歲的人等。雖說日本國庫匱乏,政府窮瘋了,但既然想出了徵收名目,日本政府還是給出了解釋,該稅收主要用在提高旅客體驗品質的四大方面:1.多國語言的標示牌;2.免費WI-FI的架設;3.觀光介紹所的設立;4.觀光地的交通整備。
日本人對「漲稅」一直以來都是很反感的,因為實在太多苛捐雜稅了,工資還幾年如一日的不怎麼漲,很多日本人直言:通過各種名目收錢真是夠了,所得的40%都是稅金啊;從富裕階層那裡收取的稅費還不夠,連窮遊都要開始交稅了麼?
最後,面對新的稅收政策,總是各執一詞。但從數據來看,2018年訪日外國遊客超過3000萬人次,而出境遊的日本人約達1900萬人次。日本政府預計,2019財年徵收「出境稅」將為日本帶來約500億日元(約合31.6億元人民幣)的稅收。對於一直以來能以非國民存在,但在日本能享受國民待遇的外國人來說,既然漲了稅,收了稅,希望這些稅收能用於提高國民福利,最大化提高國民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