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PC行業發生了一件大事:華為正式推出了首款商用臺式機HUAWEI MateStation B515。這是華為繼今年8月推出行業大客戶專屬的MateBook B系列商用筆記本以來的又一個大動作,標誌著華為在商用PC領域的布局日漸完善。
HUAWEI MateStation B515更像是一個窗口,從中可以看見華為在商用PC的謀篇布局,一切都昭示著一個結論:商用PC正在加速進化到智慧PC的新時代,華為正在成為商用PC的破局者!
從體驗孤島到智慧辦公
筆者跟蹤PC領域多年,自己在工作中也是重度的PC使用者,這麼多年最大的一個體會就是:現階段最大的矛盾是用戶日益增長的智慧辦公需求和落後的PC設備之間的矛盾。
這其中,最大的一個痛點莫過於四個字:「體驗孤島」。PC就像是一個孤島,和我們越來越頻繁使用的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割裂。比如在電腦和手機之間傳輸文件這個最常遇到的需求,用數據線太麻煩,用藍牙太慢,用微信PC版同樣步驟繁瑣。這種割裂還體現在多屏辦公的場景之中,在很多時候我們的注意力需要在電腦和手機之間不斷切換,效率十分低下,手機和電腦之間仿佛橫亙著一道無形的圍牆,阻隔了體驗。
但是,在體驗了HUAWEI MateStation B515之後,我的眼前一亮,這才是理想的辦公樣子:
PC與其他設備之間的壁壘消失了,手機與電腦的鍵盤碰一碰就能輕鬆連接,手機和電腦雙屏合一,使用電腦這一個屏幕就能直接操作手機界面,眼睛再也不用在兩種設備之間看來看去了。而且,傳輸文件從未有如此簡單,直接拖拽就行……值得注意的是,華為的「多屏協同」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進行定製,增加文件過濾和分享控制。這樣,既可以有全場景智慧化的便捷體驗,又能保證數據傳輸的安全可靠。
硬體模塊之間的壁壘消溶了,我可以用電腦的鍵盤、滑鼠作為手機的輸入和操控設備,可以將手機的攝像頭「變成」電腦的攝像頭等等。不同設備的最強硬體模塊可以虛擬組合在一起,形成類似「超級終端」般的體驗。
PC和手機兩大生態也因此握手,習慣了手機上豐富的應用,再看PC,才意識到這麼多年PC的生態是如此停滯不前。而通過打破PC與手機之間的壁壘,第一次我們可以在PC上打開、使用手機上的應用,這等於是用一種巧妙的方法將海量而豐富的移動生態嫁接到PC上,從而實現了以內容消費、傳播主體為中心的移動生態與以內容創作主體為中心的桌面生態走向融合。
華為為我們展現出智慧辦公的趨勢:設備融合、交互融合、生態融合,這種融合所帶來的,是讓辦公變得更簡單、更高效、更智慧。
超越PC
筆者認為,華為這樣一個PC領域的後來者,竟然能帶來體驗的大變革,很大程度上是其跳出PC看PC。換句話說,華為做PC,是將自己在手機領域乃至在整個ICT領域所積累的技術和經驗力出一孔,聚合在PC這一點上實現突破。
比如,華為在消費PC上讓人眼前一亮的是全面屏。筆記本電腦,一直以來都是寬邊框,大家似乎都已經習以為常,但是華為用手機的思維做電腦,帶來四周窄邊框的全面屏設計,一下子就形成了獨特的符號印記。從消費PC到商用PC,華為將全面屏的基因也進行了很好的繼承。以HUAWEI MateStation B515為例,其邊框採用三微邊一體化設計,帶來高達90%的屏佔比,帶來更為廣闊的辦公視野。
如果說設備融合、交互融合和生態融合給商用PC帶來的是內在的智慧變革,那麼這種全面屏加上更具美學的設計風格給商用PC帶來的則是外在的設計變革。這同樣重要,誰說辦公電腦非得是傻大黑粗?正如這一代年輕人在消費上更加注重顏值,他們對辦公設備的需求也更加苛刻,只有洞察到這種趨勢,然後用新時代的設計才能更好滿足他們的需求。商用PC,不僅僅是重要的生產力工具,更是用戶辦公的夥伴。
相比PC相對停滯的創新,手機則是日新月異。由此,在手機上作為引領者的華為做PC,就是更加遊刃有餘的降維攻擊,也是站在更高維度之上滿足用戶真正場景化需求的開拓者。例如,華為首創的指紋開機,就將指紋解鎖和開機登錄合二為一,將複雜留給自己,將簡單留給用戶。
而華為雲空間PC客戶端的搭載,也是從用戶角度出發的高維創新。利用華為雲空間PC客戶端的同步文件夾功能,進入華為雲盤,你可以查看手機、平板、PC存儲在雲盤中的文件,其中做的各種操作,都會實時同步上傳到雲端,並在所有設備保持更新。這一方面是來自華為雲管端的整合優勢,另一方面也是華為對PC進化的思考:PC不再只是「端」,而是「端」與「雲」融合的載體,一切都是基於用戶的需求。
超越PC做PC,所以能超越PC。HUAWEI MateStation B515的立項故事就是很好的說明,據了解,在臺式機立項過程中,華為內部產生了激烈的爭論,例如反對者就認為在雲化的大背景下,終端會越來越「瘦」,而且臺式機的市場不斷下行,此時進入臺式機市場沒有必要。但是,最終華為決定立項臺式機,是因為華為發現臺式機的萎縮主要原因在於產品缺乏創新,在設計、性能、體驗等方面長期以來沒有突破,華為做臺式機,不是跟隨,而是重寫規則,用全場景連接的技術優勢為臺式機帶來智慧化特性,既保證了臺式機的性能、穩定性等基本能力,又在連接性、數據分享、交互體驗、設計等方面實現突破,讓臺式機超越臺式機,成為智慧PC。
商用PC的破局
商用PC的破局,是時勢使然。
雲、AI等技術走向成熟,必然讓辦公走向智慧化;用戶多設備辦公的需求,使得他們渴望PC、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之間實現無縫連接;而從行業的大背景來看,無論是新基建的催化,還是疫情的倒逼,都讓千行百業加速向數位化、智能化轉型,這種轉型其中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實現人機高效協同。這些力量匯聚在一起,都呼喚智慧辦公。
商用PC的破局,為什麼是華為而非PC的傳統廠商?首先,是因為華為具有智慧辦公所具備的全棧式技術和能力。智慧辦公,所需要的不僅僅是PC領域的能力,更是需要同時在手機、平板電腦等跨設備的實力,以及AI、雲、安全等方面的技術力。華為,在「雲、管、端」上有著端到端的一體化技術能力,可以為企業用戶帶來更強的智能終端、更優的信息管道和新一代的智能應用。加上華為在網絡安全和ICT領域的技術引領和豐富經驗,華為也就成為同時具備智慧辦公全部要素的極少數廠商。
縱觀華為在PC上的布局,可以用穩步推進來形容。2016年,華為進入PC領域,藉助全場景智慧生活的理念,華為筆記本電腦形成了鮮明的差異化優勢,今年上半年華為筆記本電腦在中國筆記本市場佔有率位居第二,進入市場第一梯隊。今年8月,華為推出了行業大客戶專屬的MateBook B系列商用筆記本,切入商用PC領域,而時隔四個月又推出HUAWEI MateStation B515。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看到,華為是一邊創新,一邊將創新沉澱為自己的基礎能力復用在接下來的產品中,這種滾動式創新所形成的勢能是非常可怕的。
華為在商用PC上的破局,筆者歸納為三個「站在」:站在用戶看產品,站在未來看現在,站在場景看體驗。
站在用戶看產品,是跳出產品視角,站在用戶的視角去提升產品,這樣也就能跳出PC,去解決一直困擾用戶的體驗孤島痛點,所以能夠帶來設備融合、交互融合和生態融合,帶來超越PC的體驗。
站在未來看現在,華為做PC,是以終為始,站在PC發展的未來——智慧PC的角度去創新,所以能讓PC向高性能、智慧化、全連接和新形態演進,實現與手機等其他多設備全場景融合、智慧交互,打造成為高效、極致體驗的智慧化生產力工具。
站在場景看體驗,華為做PC,是以用戶場景為中心,融合各種技術,所以能打破不同行業的壁壘。華為將手機的全面屏理念用於PC,雲端協同打造出的華為雲空間等等,都是如此。
IDC《未來企業效率白皮書》提出一個「未來工作」的概念,即隨著企業組織數位化轉型的速度加快,傳統工作模式亟需變革,進化到數位化工作的未來工作模式,未來工作由未來企業文化、未來勞動力、未來工作空間三個核心內容組成。顯然,商用PC作為重要的工具也需要與時俱進:需要打破地域、平臺的限制,隨時隨地高效工作;需要更加智能化,實現人機高效互動;需要具備獨特的商務設計,滿足新一代數位化原生企業的文化訴求。
這與華為在商用PC上的變革方向不謀而合,正如華為商用PC相關負責人所說,華為希望把創新和價值帶向商用PC領域,聚焦於商務精品設計、創新安全科技、可靠智慧體驗三大DNA,堅持專業性能、安全穩定、可靠服務的基礎競爭力,用科技打造智慧生產力,為商用用戶提供高品質的全場景智慧辦公體驗。
正是有了華為這樣「鯰魚」般的存在,近乎停滯的商用PC以及整個PC行業都被攪動起來,讓PC進化為智慧PC,支撐起「未來工作」時代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