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距攝影題材之所以吸引人,是在於我們能夠在微距照片裡看到我們平時肉眼看不到的事物細節。遇到好看的花花或者有趣的昆蟲時,我們就會用到微距拍攝。那麼微距攝影容易嗎?
鏡頭如何選取
有幾款特別適合微距攝影的鏡頭。當然了,用外接鏡結合普通鏡頭,也可以起到放大的效果。比這更好的選擇是,換掉普通鏡頭,直接相機配合外接鏡,放大效果會更好。但是,對於微距攝影初學者來說,最方便靈活的方法是:一步到位,直接買個專業的微距鏡頭就行了。
時下微距攝影最普遍的是 90-105mm 焦距鏡頭,能達到 1:1 放大效果。也有稍短一點的焦距,例如 50mm 或 60mm,但與此同時,拍攝範圍也隨之縮短,必須離拍攝對象非常近才行,用這種鏡頭拍攝昆蟲等生物時,很可能就把人家嚇走了。1:1 放大率意味著,最大程度對焦拍攝對象,它在傳感器上顯示出的鏡像,和真實生活中一樣大。如果有個 36×24mm的全畫幅傳感器,那麼想要拍 36mm 大的昆蟲,實際大小剛好能和照片相匹配。
位置和天氣
一般玩微距攝影的人,比較喜歡拍攝小型昆蟲和飛蟲。當然,花朵和各種植物也挺受歡迎,經常能出品極具吸引力的照片。對於微距攝影師來說,選擇拍攝位置非常重要,有很多花和植物的地方是我的經驗之選,帕多瓦植物園就不錯。
如果想要拍攝昆蟲和飛蟲,最好是挑選氣溫17攝氏度左右的時候出去,更暖和一點也行,天氣暖和的時候昆蟲更願意在戶外呆著。另一方面來說,如果能找到飛蟲棲息的地方(我反正很難找到),天氣冷一點的時候再去拍攝,因為飛蟲在冷天裡更老實。很多微距攝影師喜歡在早夏的清晨出門,飛蟲還睡覺,這個時候最適合拍攝。
另外,陰天裡拍下的微距照片,要比晴天的光線更柔和一點。
快門速度
微距攝影過程中,你會發現,拿相機時手上一次不易察覺的小抖動,都會讓照片瘋了一樣糊掉。特別是,試圖拍攝在葉子上抖動翅膀的飛蟲時,那真是太難了。對於新手來說,高速快門必不可少。剛開始可以嘗試 1/250 快門速度,或者更快。
然而,快門高速狀態下,閃光燈發出的光持續時間非常短,只能定格住你的對焦對象,即便是 1/100s 快門速度,效果也一樣。原因在於,閃光只能在照片的聚光處停留,所以,儘管你趕巧晃了一下相機,可能也只能聚焦到曝光點上。使用短焦距的微距鏡頭,即便是 1/40s 快門速度,也能拍出不錯的照片。低速快門的好處是可以避免純黑背景,除非你經常用閃光燈。與高速快門相比,低速快門拍下的照片,背景更多彩,照片更好看。
總得來說,開始的時候儘量用高速快門。練習多了,可以結合閃光燈,嘗試低速快門。
首先,不要再想著用自動對焦了。大多數微距鏡頭的自動對焦,在 1:1 放大率狀態下,沒有辦法跟上拍攝對象的顫動速度。最好在剛開始接觸微距攝影時,就摒棄掉自動對焦的想法,開始學習手動對焦。
其次,也別想著三腳架了。除非拍攝完全靜止的東西,例如展廳作品。微距攝影過程中,三腳架太不實用了。在戶外拍攝飛蟲和花朵時,你可能會花很多時間用在立三腳架上,重點是花多少時間也不見得能架好,只能看著風中搖曳的花朵在你的照片中整個糊掉。支個三腳架一分鐘,昆蟲很有可能10秒就飛走了。
如何尋找拍攝角度
我們很容易犯一個錯誤,那就是為了方便,站哪兒就直接在哪兒拍照,45度俯拍飛蟲或者花朵。這種做法可能會讓你的照片和其他新手一樣,看起來非常無聊。試著找找不那麼常見的角度,比如側拍、正拍,或者仰拍昆蟲。實在不想在地上趴著,就把你的翻轉屏利用起來。如果飛蟲正停在植物或者葉子上,試著仰拍植物,讓天空成為背景,這種方法拍出的照片,不僅角度奇特,而且整體顏色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