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海:如何從「湖海之爭」變成「水底之爭」?

2020-11-08 讀懂本星球

在歐亞交界地帶,有一個叫裏海湖泊

這並不是一個病句,雖然裏海的名字中有「海」,但不少人認為它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湖泊

▲裏海所處位置

而裏海的特殊之處不僅表現在名字上,還表現在體格上。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內陸湖,它實在大的有點過分,因為世界第二大湖泊蘇必利爾湖的面積也才僅有8.2萬平方公裡,而裏海竟是它的4.5倍,足足有37.1萬平方公裡!

▲裏海和世界前15大湖的大小對比

不過裏海的水生動物,也都和周邊海域的水生動物群體差不多。其實,裏海曾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因為地殼運動與地中海隔絕了起來,成了今天「湖」的樣子。

除了糾結「是海是湖」的身份外,當地的石油儲量那才是重頭戲。

▲裏海石油資源分布圖

即便是經過這麼久的開發,裏海仍探明有約500億桶石油和8萬億立方米天然氣。按2018年的市場價,這些石油資源價值4萬億美元,天然氣價值2萬億美元。

正是因為此地自然資源豐富,但目前地緣格局又十分複雜。「裏海是海還是湖」這麼看似無聊的話題才在各國當局之間爭論了幾十年。裏海面臨怎麼樣的爭端?現在又該如何解決?

▲裏海不光本身是石油資源富集地,它還連接著世界上兩個最大的油氣資源區中東和西西伯利亞。這三地加一起蘊藏了世界65%的石油儲量和73%的天然氣儲量。故三地合稱為「世界石油心臟地帶」


1.裏海爭端,當兩國變成五國

原本裏海的局面並不複雜。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前,裏海還處於風平浪靜、氣態祥和的和平局面,因為那時裏海的沿岸國只有蘇聯和伊朗兩個國家。

蘇聯不必多說,當時是能和美國冷戰幾十年的超級大國,因此與其實力相差懸殊的伊朗自然不敢造次。

而且兩國早在1921年和1940年就已經籤訂了關於裏海資源劃分問題的協定,協定規定裏海歸蘇聯和伊朗共有,這裡只能停泊掛有蘇聯或者伊朗國旗的船舶,因此當時裏海還有一個別名叫做「蘇聯-伊朗海」。

▲兩國時期的裏海

不過雖然協定表面上規定蘇聯和伊朗平等的享有裏海的資源開發權,但是實際上蘇聯在絕對實力的碾壓和威懾下,在此獲得的利益要遠遠大過伊朗,當然伊朗也不敢多說什麼。於是兩國就這麼相安無事地各自過各自的日子。

但是好景不長,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時,蘇聯的轟然解體在全球範圍內造成了巨大的風波,這場風波同時也波及到了裏海。

蘇聯解體後,裏海的沿岸國家一下子從之前的兩國變成了五國。裏海周邊的地緣格局,猶如當年把裏海從海變成湖的地質運動一樣劇烈。

經歷了蘇聯解體,俄羅斯經濟一蹶不振,正在「休克療法」的折騰中苟延殘喘。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少了中亞這個重要石油來源地,西西伯利亞提供了其大部分石油開採量

伊朗於1979年發生了政權變更,從一個世俗國家轉變成政教合一國家,還面臨美國制裁,經濟發展陷入嚴重困境。

▲伊朗油氣資源分布圖

無論是伊朗,還是前蘇聯加盟國,此刻都把石油看作是本國經濟的救命稻草。

至於哈薩克斯坦,它的油氣資源的儲量同樣可觀,也同樣分布不均。不過有意思的是,哈薩克斯坦的油氣主要分布在裏海周圍的地區,因此裏海油氣資源的開發對於哈薩克斯坦油氣行業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所以在裏海爭端中,哈薩克斯坦自然不甘落後。

▲哈薩克斯坦的阿克套市

而亞塞拜然就可憐得多。亞塞拜然歷史上幾乎是全球開採石油最早的地方。到20世紀初,亞塞拜然的石油產量約佔當時全球總產量的一半,可謂風光無限。

然而,這之後亞塞拜然石油產業就多次走入下坡路。蘇聯時代,由於掠奪性開發,亞塞拜然石油產業整體衰敗。到20世紀80年代,亞塞拜然石油僅佔全蘇聯的2.5%不到。

▲在亞塞拜然裏海的海岸上至今可以看到前蘇聯的石油鑽機

因此,廣闊的裏海(相對於亞塞拜然的國土面積來說)就是亞塞拜然能指望的資源庫,因此亞塞拜然對爭取裏海資源是一點也不敢馬虎。

▲亞塞拜然首都巴庫建在裏海岸邊


2.「湖派」與「海派」的鬥爭

正是由於20世紀90年代裡海沿岸國家都渴望那裡海石油資源,化解自己的經濟困境,這番搶奪「還魂草」的爭鬥進入白熱化。

首先,五國就面臨文章開始提到的這個話題,五國政府開始爭論「裏海是湖,還是海?」

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定,如果裏海被定義為海的話,這意味沿岸各國要在此劃分領海範圍,誰的海岸線越長誰獲得的利益就越多。

▲《海洋公約》規定的海域劃分示意圖

如果定義為海,那麼即便是領海範圍內,外國船隻都可以「無害通過」的。而在「內水」,也就是湖泊、河流內,則不允許外國船隻「無害通過」。

而裏海如果被定義成湖,那麼名義上裏海就歸五國共有。

伊朗是最堅定的「湖派」。此前,蘇聯時代,伊朗實際上只控制了裏海很小一部分。

▲上圖中藍色線為蘇聯-伊朗的實際分界線

如果認定裏海為湖,意味著伊朗在這裡的權益範圍大幅擴大。

而「海派」的代表則是哈薩克斯坦和亞塞拜然。因為好巧不巧,裏海豐富的油氣資源主要集中在這兩個國家的海岸線附近。

如果按照海洋公約的規定,裏海石油儲量的80%都歸哈薩克斯坦和亞塞拜然。

裏海幾國的爭論,不得不看地方大佬俄羅斯的臉色。

▲俄羅斯達吉斯坦共和國的首府馬哈奇卡拉市

在裏海爭端中,俄羅斯有一記殺手鐧,那就是運輸管道!要知道,石油光開採出來不行,還得運送到市場上賣出去,這樣才能賺錢。

而對於石油最好的運輸方式莫過於管道運輸了,這也正是俄羅斯的優勢所在,因為前蘇聯早已在此地鋪好了管道,而這些管道百分之九十以上都由俄羅斯掌控。

▲通往歐洲的石油管道

也就是說如果你和俄羅斯作對,它只要不讓你用管道,你就得損失一大筆錢。所以在五國之爭中,俄羅斯的管道優勢形成了極好的震懾。


3.英美人來到裏海

在「海派」哈薩克斯坦和亞塞拜然幾乎一籌莫展的時候,英國大搖大擺地邁著四方步來了。

歷史上,英國就曾是波斯灣的最大殖民主,也曾多次染指伊朗石油開發。整個19世紀,英國和沙俄,圍繞著阿富汗、波斯(今伊朗)以及中亞各汗國(今五個「斯坦」國)的歸屬,開展了為期近百年的對抗。

從現實利益來說,裏海石油資源這麼豐富,英國插手進來,成功的話自己絕對不虧。

英國為了打破俄羅斯的管道牽制,於2005年直接主導修建了一條巴庫-提比里西-傑伊漢管道(英國石油公司佔該管道的最大股權),這樣「海派」兩國就可以通過這條管道直接把石油運到地中海,這一舉打破了俄羅斯的管道運輸壟斷地位,可謂是相當給力。

▲巴庫-提比里西-傑伊漢管道是上圖中綠色的線條

美國人當然也沒閒著。美國的一家石油公司控制了哈薩克斯坦石油產量的17%,石油出口量的20%。

英美人的幹涉,其實給裏海沿岸五國一個警示:如果我們五國爭端不休,可能給西方國家插足幹預以藉口。

▲裏海區域主要城市

畢竟,如果裏海是海的話,其他國家就更有充分理由將船隻放在此地。

因此,裏海五國開始意識到,不能糾結於「是湖還是海」的爭端中,要把外交爭端放在更務實的層面上。

進入21世紀,裏海五國就把談判的重點,放在水面和海底的資源如何具體分割上。也就是說,水面該如何劃分(或者是五國共享)我們單獨來談,海底蘊藏的石油又該怎麼劃分,我們另起爐灶重新談。


4.裏海的故事,遠沒有結束

基於務實的考慮,五國在長達21年的時間中,開展了漫長的外交磋商,一共成立了49個工作組,有時候是兩兩磋商,有時候是多邊磋商,最終於2018年8月12日在哈薩克斯坦西部城市阿克套籤署了《裏海法律地位公約》。

▲籤署合約的五國

這份協議,既跳出了90年代「是湖還是海」的爭端,又吸收了20多年來「海底劃分、水面共享」等重要成果。

條約的主要內容是:

裏海水底由相鄰的兩國協商劃界(意思是石油天然氣這些水底的資源要劃分的,不會拿來大家共享)。

輸油管道的所有權單獨協商解決(意思是在裏海區域建立輸油管道不需要經過所有五國都同意,這樣,跨裏海的輸油管道建設就成為可能)。

水底被分割的同時,水面則根據領水、海事邊界、漁業區等用途進行共享(這是「海底劃分、水面共享」的升級版)。

非裏海沿岸國家,不能在裏海水域放置任何軍事力量。(這明顯是為了制止西方國家的幹涉插手)

▲這一協議對裏海水面的劃分,根據協議,沿岸15海裡內為各國領水,25海裡內為各國漁業區,其餘水面部分為共同開發區域,注意只是說水面部分,水底仍然要明確劃界

不過,這一協議的籤署並非是裏海爭端的結束。例如水底劃分實際上只是在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亞塞拜然之間完成了。伊朗在裏海南部的劃界問題上仍與鄰國糾纏不清(按照2018年這份協議可以繼續外交磋商)

▲裏海南部的水底分界之爭

有趣的是,在五國爭端中一直沒啥存在感,對外也宣稱自己是永久中立國的土庫曼斯坦,似乎還是這個協議的最大獲利者。這份協議籤訂前,裏海海域要修建輸油管道,必須經過五國一致同意(其實主要是俄羅斯要同意)。

這份協議籤訂後,土庫曼斯坦夢寐以求的,從自己國家跨越裏海到亞塞拜然巴庫的石油管道,就不需要俄國人點頭,只需要亞塞拜然同意即可。這樣,土庫曼斯坦的石油就能直通歐洲市場,可謂財運滾滾來。

▲土庫曼斯坦哈扎爾市附近,裏海上的油田

然而,國際爭端的解決從沒有那麼簡單,裏海的故事也許還有更戲劇的情節在後面。

▲現在仍存在爭議的裏海海底劃分

相關焦點

  • 裏海:如何從「湖海之爭」變成「水底之爭」?
    這裡海四萬億美元的石油,可見會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會有多大。正是因為此地自然資源豐富,但目前地緣格局又十分複雜。「裏海是海還是湖」這麼看似無聊的話題才在各國當局之間爭論了幾十年。裏海面臨怎麼樣的爭端?現在又該如何解決?▲裏海不光本身是石油資源富集地,它還連接著世界上兩個最大的油氣資源區中東和西西伯利亞。
  • 裏海 湖海之爭背後的利益之爭
    CFP供圖    近年來,裏海地區的軍事政治形勢不斷變化,沿岸國家之間以及地區外力量之間,圍繞裏海豐富的油氣資源以及外運路線展開激烈爭奪,昔日的平靜之海,如今變得暗流湧動。因此新獨立的裏海沿岸國家哈薩克斯坦、亞塞拜然和土庫曼斯坦都要求重新確定裏海法律地位,而裏海油氣資源的開採權,自然也就和劃界問題聯繫在一起了。    1991年以前,無論按傳統習慣還是地理位置,裏海都被認為是蘇聯和伊朗的內湖。蘇聯解體後,裏海沿岸國家由兩個變成了5個。
  • 裏海是海還是湖?裏海之爭,實際也是圍繞能源的利益之爭
    這是因為,裏海雖被稱為海,但實際上,在全球主流意識中,還是認為裏海屬於湖泊,並且還是全球最大的鹹水湖,它的面積約38.64萬平方公裡,甚至比全球大部分的國家還要大。那麼既然算作湖泊,為何它又會被賦予裏海這個名稱呢? 這或許與它的歷史成因有關。據說,在數萬年前,裏海還與黑海、鹹海、地中海和亞速海為一體,組成了古地中海。
  • 裏海到底是湖還是海?
    裏海在現代波斯語(波斯文 )、亞塞拜然語、土庫曼語等語言中是「哈扎爾海」,含義來自9世紀時它附近的哈扎爾王國。裏海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內陸湖,那為什麼又被稱為「海」呢?從裏海的自然特點來看,裏海水域遼闊,煙波浩渺,一望無垠,經常出現狂風惡浪,猶如大海翻滾的波濤。同時裏海的水是鹹的,有許多水生動植物也和海洋生物差不多。
  • 裏海是「湖」還是「海」?兩個字的差異竟是天差地別!
    給它命名時稱其為「海」,而周邊的國家卻一直堅持其為「湖」。這就是裏海!為什麼人們一定要在兩個字上面爭來繞去呢?原來,「海」和「湖」這一字之差,竟然有如此大的差異!首先我們先看看「海」這個詞的理解:按照1994年生效的《海洋法公約》的定義,不論各國的地理位置如何,海都是為了整個人類的利益而存在的。在200海裡專屬經濟區之外的區域被稱為公海,為整個人類所共有。各國都可以享有相應的權利。
  • 俄副外長:裏海將擁有特殊法律地位 非湖非海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朱佩】裏海沿岸五國領導人將於8月12日在哈薩克斯坦阿克套市舉行第五次裏海峰會,對持續多年的裏海法律地位之爭進行總結。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8月9日報導,俄羅斯副外長格裡戈裡•卡拉辛表示,按計劃在裏海沿岸國家領導人會議上將籤署《裏海法律地位公約》,根據公約,裏海既不會認定為湖,也不會認定為海。卡拉辛稱,根據公約,裏海既不會認定為海,也不會認定為湖。他指出:「裏海將擁有特殊的法律地位,因為其地理、水文及其他特徵很特別。它是與海洋沒有直接聯繫的內陸水體,因此不能被視作海。」
  • 湖泊裡發現石油,美國:它叫海,我也有份,俄羅斯:是湖,沒你份
    石油實在太重要了,時至今日我們已經離不開它了,世界各國為了石油資源也是發生了很多次摩擦,這不,今天要說的這個湖泊裡發現了大量石油,美國和俄羅斯就「吵」了起來,美國非說它是「海」,俄羅斯堅稱它是「湖」,那它到底是個啥呢?美國和俄羅斯為何要爭它的名字呢?
  • 裏海和青海湖都是鹹水湖,為何裏海被稱為海,青海湖卻叫做湖?
    湖和海是兩個不同的地理概念,湖的字面意思是指陸地上聚積的大水。《周禮》有言,凡大澤蓄水,方名曰湖。可見湖的面積,必須要足夠大,水域面積太小,可以稱為池或塘,絕不能稱為湖。而在地理上,意思還要更明確一點,把四面都有陸地包圍的水域稱為湖,這句解釋主要是為了和海做一個區分。
  • 裏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還是最小的海?這是一個嚴肅的問題
    其實對沿岸的人們來說,這片水域甚至連是湖還是海都說不清楚,設定極為模糊。   今天的文章,就一起把目光投向奇特的裏海。 一岸之隔的鹹海或許會對鄰居心生羨慕:人家煙波浩淼,我卻氣息奄奄,朝不慮夕,真是慚愧慚愧。   真氣息奄奄,朝不慮夕
  • 俄伊等五國籤公約禁域外軍隊駐裏海
    俄伊等五國籤公約禁域外軍隊駐裏海  俄、伊等五國確定裏海「非海非湖」法律地位;水面資源將由五國共同使用,海底資源分割還需談判據BBC報導,裏海海底蘊藏著500億桶石油和近8.4萬億立方米天然氣。豐富的油氣資源使得這片水域的地位變得特殊起來,與裏海相鄰的五國分寸不讓,爭端持續了20多年。  裏海的「海」、「湖」之爭  裏海(Caspian Sea)名稱中雖然帶「海」,但其性質到底為「海」還是「湖」卻已經引發裏海五國二十餘年的爭論。  事實上,1991年以前,裏海一直非常平靜。
  • 裏海,這獨特的裏海
    它叫海,可它不是海;它是湖,可它比有些海還要大。它有39萬平方公裡,和黃海差不多大,是渤海的七倍;它的水是鹹的。它,就是地球上最大的鹹水湖——裏海。這哪裡是湖啊,分明就是一個海嘛!不錯的,它生來原本就是一個海,一個汪洋大海!
  • 裏海是「湖」還是「海」?如今終於有了答案
    裏海是世界上接壤最多國家的湖,一共與5個國家接壤,分別是俄羅斯、亞塞拜然、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伊朗。在蘇聯解體之前,裏海周邊只有蘇聯和伊朗兩國,它理所當然地被看作兩國的內湖,被稱為「蘇聯-伊朗海」。兩國分別於1921 年和 1940 年籤訂過兩個關於裏海的條約,確定裏海為兩國共有,劃分了管轄範圍及權利和義務。然而,蘇聯解體後,沿岸兩國變五國,形勢瞬間複雜起來。
  • 主權權益之爭還是地緣政治之爭?南海緊張局勢是如何步步演進的
    這篇近萬字的文章梳理了自二戰勝利特別是冷戰終結以來南沙爭議的發展脈絡,詳解了這一問題如何從「圍繞南沙群島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權和權益之爭」泛化為「南海問題」乃至「地緣爭奪」,「在全球戰略棋局中的位置被刻意誇大」。文章還就如何理解中國在南海的政策目標和如何避免彼此戰略誤判提出自己的思考。篇幅所限,本報摘登其主要觀點。
  • 裏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比日本還大,可以誤認為是海!
    但是有一個水域,很多人認為是海。其實只是一個名字蹭海的湖,這個水域就是裏海。今天我們就來分享一下,裏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比日本還大,可以誤認為是海!基礎地理知識的朋友應該聽說過裏海,裏海是亞歐邊境附近的一大片水域。雖然裏海的面積比我們通常意義上的湖泊要大得多,但因為沒有明顯的河流流入,也沒有海水的漲落,所以只能冠以湖的專業名稱。
  • 裏海:叫海卻是湖,有海豹沒有鯨
    既然裏海是湖,那它自然不應該有鯨這些海洋動物了。 裏海的真面目 今天的裏海是內陸湖無疑,但它曾經是一個真正的海,它與地中海、黑海一樣,都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
  • 名人故裡之爭
    名人故裡之爭   《光明日報》最近總結了全國各地的名人故裡之爭:  女媧故裡之爭:湖北、河北、甘肅、山西、河南等地;伏羲故裡之爭:陝西、河南、甘肅等地;黃帝故裡之爭:陝西、河南等地;炎帝故裡之爭:陝西、湖南、山西等地;舜帝故裡之爭:山西、山東、河南、湖南等地;大禹故裡之爭:四川、河南、青海等地;姜尚故裡之爭:山東、安徽、江蘇、河南等地;彭祖故裡之爭
  • estar與QG總決賽之爭實質:飛牛、貓神FMVP皮膚之爭?GGX也有機會
    如果是estarpro獲勝,那麼一年三冠的隊伍從原先的兩支(QGhappy、hero久競)變成三支;如果QGhappy獲勝,那麼他們將繼續刷新隊史奪冠次數,來到第五冠。不過在QGhappy4比2戰勝AG超玩會後,不少網友紛紛表示estarpro與QGhappy的冬冠總決賽之爭的實質是:貓神與飛牛之間的FMVP之爭。
  • 裏海是海還是湖?答案雖然顯而易見,卻似乎仍舊說不清
    裏海的面積約為37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鹹水湖,卻有著與海洋相似的生態系統,裡面生活著多種海洋生物,例如海洋中常見的海豹。因此,古代的沿岸居民,認為裏海是一片浩瀚的海,不過隨著各時代的學者研究發現,證明了裏海只是一個內陸湖泊,同時也發現裏海曾經屬於海洋的一部分。
  • 裏海不是海為什麼稱它為最大的鹹水湖呢?成為湖的原因是什麼?
    作者:大衛裏海不是海,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鹹水湖,裏海的面積大約是39萬平方公裡,它位於亞洲和歐洲的交界處,裏海長約1200千米,寬約300千米,裏海的海岸線長約7000千米,平均水深28.5米,整個湖的總容積約為7.6萬立方千米,裏海的主要注入河流來源是伏加爾河,烏拉爾河,等大小河流130多條河水的流入。
  • 裏海是海還是湖,周邊有幾個國家?
    裏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兼最大的鹹水湖),面積37萬平方公裡。美國一口咬定裏海是海,企圖在裏海分一杯羹,但是,主流意見還是認為裏海是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