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有個古鎮,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景美遊客少,你去過嗎?

2020-09-29 BoZai遊記

廣西有個古鎮,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景美遊客少,你知道是哪個古鎮嗎?這個古鎮就是「中國十大魅力古鎮」之一的興安古鎮。興安鎮是桂林市興安縣的縣城,距桂林市57公裡。興安縣建縣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唐武德四年(621年)設置了臨源縣,隸屬桂州,治所就在今天的興安鎮。大曆三年(768年)臨源縣改名為全義縣。五代後晉開運三年(946年),在全義縣內設立了溥州,全義縣改名為德昌縣。宋乾德元年(963年),宋太祖撤銷溥州,恢復了全義縣。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宋太宗把全義縣改名為興安縣,有「興旺安定」的寓意,興安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興安古鎮全景圖

鳥瞰興安古鎮

靈渠

靈渠門口

古鎮因靈渠而聞名中外。靈渠是秦始皇為了統一中國而開鑿的一條運河。靈渠建成後,溝通了長江和珠江水系,連接了湘江與灕江,於是秦軍勢如破竹,從北到南暢通無阻,秦始皇因此順利完成了統一大業。

靈渠

靈渠的坡度舒緩,設計非常巧妙。大壩能攔水能洩洪,能自動調節水量,保持渠水相對平穩,保護渠堤安全。秦堤上古木成蔭,流水淙淙,如同一首讓人回味無窮的古詩。有人把靈渠叫作「陡河」,因為它「三十六陡下興安,一陡一個天地」。

靈渠陡門

天下第一陡

靈渠犁鏵嘴是指建在大小天平頂端向江中延伸的一道石堤,其基礎是松木打樁,外圍用條石砌築,中填礫石和泥沙。因它「前銳後鈍」,形似犁鏵嘴,故稱「犁鏵嘴」。


靈渠犁鏵嘴

陡門是靈渠上的重要建築之一,作用與現代運河船閘相同,是攔水以提高水位,保證船隻順利通航的有力措施。陡門的多少各朝代不同,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是三十六陡(南陡三十二,北陡四),清代為三十二陡(南陡二十八,北陡四),現在完整的陡門尚有十七個(南陡十五,北陡二)。

靈渠陡門

洩水天平為靈渠的重要建築之一,它可把進入靈渠的洪水排回湘江,保證中下遊安全。由於它起到平衡渠水的作用,所以稱它為「天平」。

洩水天平

興安古鎮靈渠的小天平是建築在湘江上的一座攔河堤。它按力學原理設計成「人」字形,增強了大堤的抗壓力。由於它高矮適中,能平衡南北兩渠通航用水,保持一定的深度,多即洩走,所以也稱「天平」。北面的長324米,叫「大天平」;南面的長124米,叫「小天平」。天平高約5米,寬17餘米,上下用巨石砌就,中間用薄石直插,砌成魚鱗狀,因此這些薄石被稱作「魚鱗石」

靈渠的小天平

小天平

馬嘶橋

馬嘶橋

興安馬嘶橋,乍看似三橋合一,橫跨兩水—靈渠和雙女井溪。當年靈渠修建時於此處與雙女井溪交匯,因靈渠水位高於雙女井溪,秦代工匠便採取修建涵管之法,將雙女井溪引入靈渠下穿渠底而過,從而形成了世界水利史上罕見的水上立交。明洪武年間,雙女井溪上建有白雲、攀桂二橋,後坍塌。民間相傳伏波將軍馬援當年路過此地,因舊橋破損馬嘶不前,馬援欲賣馬修橋,百姓得知後紛紛捐資修橋。新橋落成後,百姓們為紀念馬援,將新橋稱為「馬嘶橋」。

馬嘶橋

水街

靈渠水街

古靈渠流經興安古鎮長約一公裡的街市,歷史上俗稱為「水街」。水街全長90米,濃縮了桂北2000多年的歷史文化,傳承了秦漢建築文化的精華還保留了大量的明清石雕石刻。整條水街主要體現古建築文化、古橋文化、石雕文化、靈渠文化和嶺南市井風俗文化五大部分。特別是近年來水街經過不斷建設,在修舊如舊的基礎上展現了亭臺樓榭、小橋流水的市井風情,再現了古老運河曾經的輝煌與滄桑。

靈渠水街鳥瞰圖

粟家橋

興安古鎮水街的粟家橋為明代建築,相傳為一粟姓人捐資興建。此橋為虹式單孔石拱橋,無橋亭,橋面用薄石板鋪設,橋型輕巧秀麗。粟家橋坐落在秦堤綠林叢中,別具詩情畫意,歷經數百年風雨從未維修過,至今仍保持完好,由此可見古代勞動人民建橋技術的精湛與高超。


靈渠粟家橋

萬裡橋

萬裡橋

興安古鎮水街上的萬裡橋是靈渠上最有名最古老的橋。它建於唐寶曆年間,是唐朝桂管觀察使李渤於寶曆元年(825年)建成。據說萬裡橋離唐朝的都城長安水路有一萬裡的路程,所以人們稱它為「萬裡橋」。

萬裡橋

娘娘橋

娘娘橋

水街上的娘娘橋建於清康熙七年(1668年),為興安監生石禁國捐資興建。原稱為「天后橋」,橋上建有橋亭,亭內祀奉天后娘娘像,故民間也將天后橋稱為「娘娘橋」。天后實為媽祖,為海上漁民所供奉的神,靈渠古橋上之所以供奉媽祖,是因為當年靈渠上的商船北通長江,南達珠江,進而溝通東、南海。內地漁民將海邊漁民的習俗帶來,娘娘橋證明了靈渠水運的興旺。民國年間,當地文人認為「娘娘」名不雅,另起名為「滄浪橋」,2004年該橋重建後恢復為「娘娘橋」。

娘娘橋

磚雕照壁

磚雕照壁

興安古鎮秦城水街磚雕雙面照壁高5米,寬6.8米,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雙面陶塑磚雕照壁。整個照壁上的圖案以興安1000多年的歷史文化以及修建靈渠的將軍為主要內容,並融合觀音娘娘、四大金剛、八仙、哪吒、招財童子、鰲魚等民俗文化元素,以表達修建者祈盼過往百姓平安如意、幸福吉祥的心願。

馬嘶橋和騎在馬上的馬援將軍

修建靈渠的張、劉、李三將軍

三將軍墓

興安古鎮靈渠旁有一座三將軍墓。傳說修建靈渠時有三位將軍,前兩位因誤工而被斬,後一位不願掠功而自刎。人們尊敬他們,將他們合葬,故其墓被稱為「三將軍墓」。

三將軍墓

五門廊

石門廊

青竹婆娑之中,矗立著五座古代的石門廊,這就是五門廊。五門廊代表著興安千年歷史文化的積澱。有南宋末年一代名相文天祥後代留下的門廊,也有明代桂林靖江王后代的遺蹟,還有興安望族唐則大家族、曾家大院昔日輝煌的象徵。五門廊石建築代表了桂北民間石雕文化的精華,也反映了興安的人文特色。

靈渠一直享有「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的美譽。2018年8月3日,靈渠等4個項目入選2018年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靈渠

更多旅行資訊,歡迎關注「BoZai遊記」和波仔一起去發現世間的美好喲!

相關焦點

  • 我國灌溉工程成功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這些灌溉工程憑什麼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它們有哪些勝出「絕招」?1天寶陂位於福建省福清市的龍江中段,因始建於唐代天寶年間而得名,距今1300多年。這是入選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的龍首渠引洛古灌區(12月1日攝)。
  • 23項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有你的家鄉嗎?
    12月8日,國際灌排委員會第71屆執行理事會會議公布了2020年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我國申報的四項水利工程全部成功入選,這四項水利工程分別是福建省福清天寶陂、陝西省渭南龍首渠引洛古灌區、浙江省金華白沙溪三十六堰、廣東省佛山桑園圍。至此,我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總數已達23項。
  • 佛山桑園圍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南方日報訊 (記者/盧浩能 張培發)廣東迎來首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北京時間12月8日晚,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第71屆國際執行理事會線上會議公布了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佛山「桑園圍」成功入選。其中,灌排工程體系由圍堤、古河湧水系、古竇閘控制工程等組成;非工程遺產包括與桑園圍相關的碑刻、文獻、水利管理與水神崇拜建築設施,以及見證桑園圍歷史與文化的古橋、古樹、古井等相關水利遺產,是目前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中歷史水利工程遺存最多的項目。佛山市於去年啟動桑園圍「申遺」工作,並於今年1月順利通過國內初審、入圍2020年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推薦申報項目。
  • 廣西這座靜謐的千年古鎮,人少景美被譽為「夢境家園」,你去過嗎
    中國歷史悠久,古鎮古城眾多。在中國,古鎮一般擁有百年以上的歷史,有眾多供居住的建築群。當然,各個地方的古鎮有不同的特色,有著不同的歷史文化底蘊,如平遙古城、麗江古城甚至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
  • 陝西「龍首渠引洛古灌區」 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龍首渠引洛古灌區(12月1日攝)新華社發(中國國家灌排委員會供圖)本報訊 (記者 張松)12月8日晚傳來喜訊,正在摩洛哥召開的國際灌排委員會第71屆執行理事會大會上,陝西「龍首渠引洛古灌區」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 中國四大治水奇蹟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風景美不勝收
    北京時間14日凌晨,在加拿大薩斯卡通召開的國際灌排委員會第69屆國際執行理事會全體會議上,都江堰、靈渠、姜席堰、長渠成功入選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圖為都江堰)都江堰這一舉世聞名的水利工程,是世界水利史上最偉大的奇蹟。
  • 與大荔有關,「龍首渠」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12月8日晚,在摩洛哥召開的國際灌排委員會第71屆執行理事會大會上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白沙溪三十六堰、桑園圍、天寶陂和陝西渭南市「龍首渠引洛古灌區」入選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 它們憑什麼成為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我國4處新入選灌溉工程的勝出...
    新華社北京12月8日電 題:它們憑什麼成為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我國4處新入選灌溉工程的勝出「絕招」  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天寶陂、龍首渠引洛古灌區、白沙溪三十六堰、桑園圍8日成功入選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 福清天寶陂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上圖為入選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的天寶陂(6月9日攝)。新華社發(中國國家灌排委員會供圖)  8日晚,國際灌排委員會(ICID)第71屆執行理事會公布了2020年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福清天寶陂成功入選。  我國同時入選的還有陝西省龍首渠引洛古灌區、浙江省金華白沙溪三十六堰、廣東省佛山桑園圍。至此,我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總數已達23項。
  • 蘇州人少景美的2個古鎮,不是周莊、也不是同裡,你去過嗎?
    導語:蘇州人少景美的2個古鎮,不是周莊、也不是同裡,你去過嗎?文/旅遊風物誌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市地處江南,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裡小橋流水、古鎮園林眾多,可以說處處是美景,不過有一些古鎮鮮為人知,一般去的遊客不多,不知道你知道嗎?
  • 金華婺城白沙溪三十六堰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北京時間12月8日晚,以線上視頻形式召開的國際灌排委員會(ICID)第71屆國際執行理事會公布了被譽為「灌溉工程界諾貝爾獎」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金華市婺城區白沙溪三十六堰成功通過2020年(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評選
  • 到此一遊|我國再添四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探秘你不知道的奇蹟
    都江堰位於都江堰市城西,始建於秦昭王末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修建的,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其實,我國是擁有遺產工程類型最豐富、分布範圍最廣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國家,國內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有二十多處,都值得一看。比如,剛剛入選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的福建省福清天寶陂、陝西省龍首渠引洛古灌區、浙江省金華白沙溪三十六堰、廣東省佛山桑園圍。
  • 又添水利「金名片」 陝西這一灌區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龍首渠引洛古灌區西部網訊(記者 凌旎)今天(12月8日)晚上,從北京傳來喜訊,在摩洛哥召開的國際灌排委員會第71屆執行理事會大會上,陝西的龍首渠引洛古灌區成功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龍首渠引洛古灌區的龍首壩這是繼2016年、2018年陝西鄭國渠、「漢中三堰」成功申報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後,陝西省第3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為陝西水利又添了一張世界級「金名片」。
  • 什麼是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我國已上榜23處
    至此,我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達到23處,成為擁有遺產工程類型最豐富、分布範圍最廣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國家。很多人會好奇,聽說過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那什麼是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呢?除了最新加入的四處,中國還有哪些水利工程被列入了榜單? 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有怎樣的意義呢?
  • 又有四項水利工程入選 我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總數達23項 2020年12...
    12月8日晚,會議公布了2020年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我國申報的四項水利工程全部成功入選,這四項水利工程分別是福建省福清天寶陂、陝西省渭南龍首渠引洛古灌區、浙江省金華白沙溪三十六堰、廣東省佛山桑園圍。至此,我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總數已達23項。  灌溉是農業發展的基礎支撐,對人類文明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我國再添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分!分別是哪些利工程 你造嗎?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我國再添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分!分別是哪些利工程 你造嗎? 我國再添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分別在哪? 天寶坡、龍首渠引洛古灌區、白沙溪三十六堰、桑園圍,8日成功列入2020年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為什麼能成為灌溉工程遺產,它的作用是什麼?
  • 我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總數達23項 是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國家
    我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總數達23項 是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國家 源 / 新財網 文 / 新財網 2020年12月09日 11時10分
  • 今天,白起渠申遺成功,南漳縣喜獲「世界名片」,全省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空白實現零的突破!
    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被稱為「灌溉工程界的諾貝爾獎」。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是世界上最大的灌溉排水非政府組織——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評選並授予的榮譽稱號,每年審定一次,迄今已經評審至第五屆。經過努力,2018年5月21日,長渠(白起渠)順利通過國家灌溉委員會專家組現場評估。世界灌溉工程遺產與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等並稱為世界遺產。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於2014年開始評選,旨在更好地保護和利用在用古代灌溉工程,挖掘和宣傳灌溉工程發展史及其對世界文明進程的影響,學習古人可持續性灌溉的智慧、保護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 小編告訴你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與世界文化遺產有什麼區別
    前段時間 寧夏引黃古灌區成功入選了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緊接著就有人問小編 這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 湖州這些地方人少景美,你都去打過卡了嗎?
    其實,在你的周圍,也有著與經典之美不相上下的別樣風景。這些景點恰恰是旅遊高階小夥伴躲避人流、拍攝獨一無二風景照、欣賞淳樸美景的人間天堂!下面就跟小布去瞅瞅湖州地區小眾遊玩點推薦,告別人從眾!和孚鎮荻港村荻港村地處湖州市南潯區和孚鎮,是自宋朝聚居形成的千年水鄉古村,因「倚港結村落,荻葦滿溪生」而得名,自古就有「苕溪漁隱」之稱。荻港古村歷經千年,集傳統民居、連廊街巷、古橋古寺、石橋河埠、水域風光、地方名俗和歷史名人於一體,更有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GIAHS)名錄的桑基魚塘及全國精品休閒漁業示範基地荻港漁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