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級的,怎麼現在就畢業了啊?」「老師,我是提前畢業的。」北京大學「創新菁英計劃」線上複試現場,老師們吃驚地望著武漢科技大學2017級的學生秦文康。近日,秦文康以北京大學 「創新菁英計劃」複試第一的成績,拿到了研究生錄取通知書。
大二提前規劃成功逆襲
秦文康是武漢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信息安全1701班的本科生。與其他同齡人不同的是,他的「大四」生活,將會在北京大學工學院度過。
然而,兩年前的秦文康只是成績中遊的菜鳥。「秦文康在我的印象裡一直都是表現平平的,沒想到他能考上北大。」輔導員楊恕回憶。
大二時,秦文康在網上看到了考研北大的經驗帖和往年真題,萌生了報考北京大學的想法,且下定決定在第四學期結束所有課程。選課時,他把課表儘量選滿。一開始,課程繁多,複習時間少,讓秦文康感覺有些捉襟見肘,成績一直維持在班級中遊水平。
雜亂的上課、複習,讓秦文康無法合理運用時間,因此,他開始做起了規劃:早上八點準時坐在教室,晚上把當天的知識鞏固,並完成作業,周末時間勞逸結合,恢復精力迎接新的一周。
秦文康表示:「學會動態規劃,優先要做的事就先做,爭取讓效率最優化。把目標定死了反而不好,計劃總是跟不上變化,所以不如靈活一些。」正是在這樣的學習「算法」下,大二下,他就基本修滿了學分;大三時,課程只剩下五門,著手完成實驗課等即可。
該校教務處處長程光文表示,像秦文康這樣提前修完學分畢業的學生,在省屬高校很少,「學分制為學有餘力的學生提供了這樣的機會。」
「大三寬裕的複習時間,是他能考上北大的重要前提。這個學生挺有遠見的!」輔導員楊恕感嘆道。
備考時每天在圖書館學習
「每天都能在圖書館北區這個位置看到秦文康。」信安1701團支書劉翌菲說。早上七點半,秦文康又到了圖書館,開始了一天的複習。背政治、刷題庫、看課本,中午跑到售貨機買兩個麵包,邊吃邊回顧知識點。晚上十一點半回到宿舍,洗漱休息。這便是考研備戰期,秦文康的一天。
他告訴了記者自己成功的秘訣。
勤奮刻苦打基礎。「算法和計算機語言基礎是學好所有科目的基礎。認真搞懂原理才能更加深入的學習。」剛開始複習時,秦文康決定從大一大二的基礎課入手,從頭到尾複習一遍,再繼續深入學習專業課。「複習基礎課用了大概兩個星期左右的時間,每本書的邊邊角角我都看了,防止有遺漏的知識點,這樣才能打下堅實的基礎。」秦文康回憶。
學習方法是關鍵。「早上的時間適合用來複習記憶類的科目、題目和知識點,下午時間一般用來刷題。」此外,秦文康強調針對題型複習的重要性。「面對英語完形填空、閱讀理解這種固定題型,刷題就是很好的方法;而面對數學,就要系統地複習,掌握每個知識點。」
勞逸結合效率高。每當學習了一兩個小時之後,秦文康都會下樓轉轉,看看風景,回來接著複習。即使是複習緊張時期,秦文康也會抽出周末半天的時間去打籃球、跑跑步、打遊戲,以此讓自己放鬆,從而高效率複習。
6月6日,秦文康收到北京大學的擬錄取通知書。
喜歡編程積極參加競賽
2018年春,極客社區DoraHacks2018年武漢夏季編程馬拉松決賽現場,秦文康和三個隊友完成了作品《AirPush》。
比賽當天凌晨,位於武漢光谷大道的騰訊眾創空間內依然燈火通明,秦文康的Hacker團隊,用冒泡的汽水和時不時的玩笑驅趕困意,指尖繼續在鍵盤上飛速敲擊,對屏幕上的一行行代碼進行著調試和開發完善。
經過24小時的努力,秦文康和隊友們終於完成了AirPush的設計,將它定義為「一款定製化設備間推送通知方案,可解決電腦長時間運行計算時的運行結果在行動裝置的提醒問題,並可衍生出搶課、搶票等定製化腳本。」最終,他們取得了武漢市二等獎的成績。
「秦文康很有天賦,想法也很多,沒有他,我們不可能取得二等獎的成績。」秦文康的隊友評價。
據了解,秦文康和編程的緣分,早在高考結束後便開始了。
高考結束,懷著對計算機的熱愛,秦文康填報的所有專業都與計算機相關,最終被武漢科技大學信安專業錄取。即使大一課程繁多,秦文康也將時間更加偏向於編譯原理和資料庫課程。
「秦文康的程序語言和編譯原理掌握程度,在全班前幾名,每次程序設計總是讓我滿意。」程序設計實踐老師汪亞玲評價。
即將在北京大學開啟研究生學習生涯,秦文康表示,學習要把功夫用在平時,上課認真聽講,課後及時鞏固複習。「我也會繼續參加編程相關競賽,勞逸結合,做一個合格的武科大人和北大人。」
【來源:楚天都市報-看楚天】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