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婁底市茶協名譽會長黃建明先生約品本市名優綠茶 ——冰裡春。
對影茶書苑坐落於蓀水河九龍灣畔,門前是寬敞秀美的沿河風光帶。陽春三月,花舞霓裳柳舒袖,遠山含黛風清徐,斯時斯境品茗,那份愜意可抵十年塵夢。煮水、備茶、溫器、投茶搖香、潤茶閃泡出湯……茶藝師動作嫻熟優美。霎那間,滿室生香,芳香馥鬱,沁人心脾。杯中茶葉,翠綠纖細,上下浮沉,翩翩起舞,那清秀的儀容猶似佳人,芳心含春,望之柔而即之和,令人迷醉。凝神細品,豆香、慄香、柔和型蘭花香漸次而來,香氣高銳持久,滋味鮮爽甘醇,回味悠長。綠霧悠動,思緒在淡雅裡沉澱,靈魂於淨化中復甦,腦海一片空明,物我兩忘,飄飄欲仙。冰裡春的魅力,著實讓人震撼訝異,品一次就終生難忘。
天門山位於新化縣天門鄉,西鄰漵浦縣,周邊與古臺山、金鳳、文田、奉家等山區鄉鎮相接,海拔1420米,屹立於崇山峻岭之中,得天獨厚,擁有大片原始次森林。
沿著蜿蜒山路,盤旋而上。雨後天晴,天空格外明淨。沿途層林翠綠,山花爛漫,溪澗飛瀑,景色迷人。正午時分,一行人到達天門山野荷谷寒茶基地加工廠。映入眼帘的加工廠,宛若山林別墅,清幽雅致。門前棧道懸臺下,群峰連綿起伏,層巒疊翠,遠處古臺山,脈脈相望。廠房後,天池如鏡,峭壁倚天,古藤蟠纏,實乃人間仙境。
王洪坤董事長介紹了公司的基本情況和發展思路。陸羽《茶經》道:「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 他認為海拔1300米的天門山上這片茶,無疑是最好的「至寒之茶」,於是將其命名為:中國寒茶。冰裡春是寒茶系列產品之一。
天門山寒茶園綿延在海拔1200米至1300米的山坳中,與林木混生,讓害蟲與天敵達到自然平衡的狀態,用原生態種植方式管理茶園,保持至寒之茶品質不變異。
王在富廠長是個技術型人才,從事茶葉栽培及茶葉加工二十多年,有豐富的茶園管理和茶葉加工製作經驗。他系統地講解了冰裡春綠茶從鮮葉採摘到加工製作的全過程,並且解析了冰裡春綠茶品質高的原因。
除了先進的加工技術之外,成就冰裡春高品質的主要原因是良好的生態環境和高海拔,茶樹經年進化,有機物質豐富。
茶樹的生長伴隨海拔高度的差異,從氣候、降雨、溫度、溼度、土壤、光照、生長周期等方面影響著茶葉的品質。茶樹的生長發育和繁衍以及有規律的生命活動,都要通過內在的機制調節、物質代謝去實現。這個過程既受種系遺傳因素控制,也與外界環境密切相依。
天門山海拔高。隨著海拔高度的上升,水汽和固體雜質的含量逐漸減少,而其吸收地面輻射的能力增強,氣溫便隨之下降。平均下降幅度為每增加100m年均氣溫下降0.5C,相對溼度增加3.85%,降水量增加36.3mm(海拔2000m之內)。
天門山植被茂盛,生態環境好,頁巖礫質酸性土壤,非常適宜茶樹生長。天門山相對氣壓低,空氣較稀薄,光照強度大,導致茶樹的蒸騰作用加快,為減緩其蒸騰,芽葉會產生並且釋放大量的芳香油,來抑制茶葉水分在蒸騰作用下的散失。因此,鮮葉中芳香物質含量高。
太陽光質與茶葉品質有著密切的關係,紅黃光利於茶多酚形成,而藍紫光則促進胺基酸、蛋白質的合成。天門山多雲霧,長波光受雲霧阻擋在雲層被反射,以藍紫光為主的短波光穿透力強。加之天門山茶樹與林木混生,高大的林木遮擋陽光後形成漫射光,也有利於含氮物質的合成積累,因此茶葉中胺基酸含量高,其中穀氨酸和天冬氨酸是使茶湯呈現鮮爽滋味的重要物質;甘氨酸、絲氨酸、苯丙氨酸是使茶湯呈現甜味的主要物質;蛋氨酸和胱氨酸能夠使茶葉中部分芳香物質增高。
天門山晝夜溫差大,有利於茶樹氮磷物質的代謝,加快體內循環,促進茶樹生長。白天光合作用積累的有機物質多,而夜間溫度低呼吸作用消耗少,茶葉中有機物積累多,成茶品飲中水浸出物含量高,茶湯濃度好。
天門山雲霧多,漫射光多,光質中紅黃色的長波光不易透過,光合作用形成的糖類化合物縮合困難,茶葉中纖維素不易形成,碳代謝速度減緩,纖維素形成少,多酚類物質含量少。茶多酚和兒茶素隨著海拔高度的增高而減少,而胺基酸則隨著海拔高度的提升而增加,這就為茶葉滋味的鮮爽甘醇提供了物質基礎。另外,茶葉中不少芳香物質也是隨著海拔高度的提高而增加的。
天門山原有有機茶園面積3000畝,經過多年的冰雪考驗,能傲視冰雪嚴寒的有機茶園只剩500畝。每年十一月底開始結冰,來年三月下旬茶芽破冰初露,冰封孕育期長達四月之久,頭採芽葉時餘冰未消,寒氣逼人,採茶人手指都會凍僵。 精製頭採冰裡春綠茶,一年不過20餘斤,極其珍稀。
冰裡春,蘊天地之靈氣,汲日月之精華,歷生命之輪迴,經生死一線,煉成珍茗,留芳於世。冰裡春多次參展世界茶博會,倍受各國茶人和茶商喜愛,被譽為中國寒綠名茶。(梁興/文圖)(作者系婁底市茶業協會專家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