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保存狀況最完好的一段在哪裡?是什麼時候修築的?

2020-12-09 回鋒收筆

齊長城修築於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現存有準確遺蹟可考、保存狀況最完好、年代最早的長城文化遺產,名列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泰安市的路宗元等5位退休老同志,作為民間長城愛好者在歷時一年多、行程一萬多公裡的齊長城的實地徒步考察後,編著了齊長城研究專著《齊長城》,提供了很多詳細的原始材料。他們對齊長城經行道裡的結論是「齊長城西起長清區孝裡鎮廣裡村北,途經長清區、肥城市、泰山區、泰安市郊區、歷城區、章丘市、萊蕪市、博山區、淄川區、沂源縣、臨朐縣、沂水縣、安丘市、莒縣、五蓮縣、諸城市、膠南市、黃島區18個縣(市、區)的94個鄉鎮,於黃島區東於家河莊入海,全長620餘公裡」。

齊長城資源調查項目的野外實地調查就是以路宗元等的調查結果為基礎的,由於工作人員的素質和測繪工具、手段的進步,這次調查取得了很多新成果,其中包括確定了齊長城的走向及長度,長度數據相比以前的調查、研究有所增加,齊長城長度的官方數據將由國家統一公布。

通過這一階段的調查,調查隊對該區段的齊長城城牆特徵、構築方式進行了分析總結。該段長城以石牆為主,另有土築牆體和土石混築牆體。石牆厚度6--12米,現存高度0.6--4米,多用石塊或石片壘砌而成。土築牆多位於山谷或平原土地肥沃地帶,牆體較厚,殘存厚度16--22米;土石混築牆多位於土丘之上,牆體較窄,部分牆體採用兩側石塊砌築、中間填塞土石的方式構築而成。總的來看,城牆本體的構築方式主要有土築、石壘、土石混築或利用山險等,建造修築基本上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任會斌先生在《齊長城研究》中「根據齊長城的建置緣起、建置年代、防禦的具體對象等,我們初步將齊長城西段定為自齊長城最西端的防頭到泰山西北的馬套,全長105020米;中段自馬套至穆陵關,全長308206米;東段自穆陵關到齊長城最東端入海之地的黃島區於家河村,全長205767米」。

齊長城的西段

長清是齊長城首起之地。張維華先生於《中國長城建置考》中記述:「城自長清西南境東行,經五道嶺,其地適當肥城長清兩縣交界之地」;「又自五道嶺東行入長清縣之東南境」。道光《長清縣誌》(卷二):「長清邑東南九十裡有長城,且有孟姜女廟。其城西自廣裡,東至於海:然在長清境內,業已傾頹,僅存遺址。」

長清境內齊長城有主線與複線兩條。主線西起孝裡鎮廣裡村,橫跨縣境折而南,到與肥城交界的三岔溝與南部的複線會合後沿兩縣、市交界線前行,到蓮花盆山又沿與泰安郊區之分界線前行,然後折向東自五花巖山再次進入境內;複線齊長城均在主線以南的兩縣、市交界線上,西起境內馬山以南、肥城老城鎮以北的於家莊西山東行,至三岔溝與主線相合。主線長城長87970米,複線長9900米,其中有遺址者79164米,佔總長度的80.9%。

肥城境內齊長城均在境北與長清的交界線上:西起於家莊西山,東至三岔溝與主線會合後繼續東行,到蓮花盆山結束,全長17050米,遺址連綿不斷,極為清晰。該段齊長城現存主要遺址有嶺子頭和防門遺址、陡山子山遺址、石小子山遺址、北傅北山遺址、馬山遺址、杜家莊西山遺址、三岔溝遺址、長城鋪遺址、丁頭崖遺址和複線遺址等。

齊長城的中段

齊長城中段遺存主要位於今泰安郊區、泰山區、濟南歷城、萊蕪、博山、淄川、沂源、臨朐、沂水九縣市境內。

泰安郊區、泰山區和濟南歷城區三區境內遺址自西而東主要有黃巢寨、摩天嶺等以山代城遺址、黃尖山防火瞭望臺遺址、雞窩子峰城址、梯子山遺址、轎頂子遺址、西坡遺址等。

萊蕪、章丘段齊長遺址自西而東主要有長城嶺遺址、天門關遺址、疙瘩嶺遺址、北門關遺址、錦陽關遺址、北欒宮山遺址、九頂山遺址、瓦崗寨遺址、青石關遺址等。

齊長城出萊蕪境內後,即進入淄博境,淄博境內的齊長城遺址,主要分布於淄博市的博山區、淄川區和沂源縣三區縣境內。

淄博境內有代表性的齊長城遺址主要有博山境內的北大嶺遺址、鳳凰山遺址、黑山遺址、複線齊長城遺址;淄川境內的嶽陽山遺址、雁門寨遺址、馬鞍山遺址;再就是沂源境內的齊長城遺址等。

臨朐境內齊長城遺址主要有:驢皮崮遺址、樟根腿南山上的齊長城遺址和東鎮沂山齊長城遺址等。

經實地考察,沂水境內齊長城有兩條:一條由泰薄頂入境,至邵家峪東山入沂水境內,復行東南,到三楞山與北線長城相合後入莒縣境,長49850米:另外一條可分為兩段,一段由太平山入境,至青石胡同入安丘境內,長12300米,另一段自縣境東北浯河再次入境向南,至三楞山與主線長城會合後出境,長9350米。兩條長城合計71500米,其中有遺址者61150米,佔總長度的85.6%。沂水境內齊長城遺址以齊南天險穆陵關遺址最為著名,除此之外,還有泰薄頂遺址、簸箕山遺址、降量子山遺址等。

齊長城的東段

齊長城東段遺存主要位於沂水穆陵以東以及安丘、莒縣、五蓮、諸城、膠南、黃島七縣市境內。

安丘境內齊長城主要遺址有太平山遺址、青石胡同遺址等。

關於五蓮境內的齊長城遺址,未見之於文獻。五蓮縣境內的齊長城遺址主要有後峪河遺址和分流山之東的長城遺址等。

經實地考察,諸城境內長城原有西、東兩段,全長49850米,歷經146座山頭,其中有遺址者38520米,佔總長度的77.3%。

齊長城從三界石脫離邊界線進入諸城境內後,向東北行至大窪西嶺,長25750米。然後向東,穿越吉利河,至史家夼東嶺出境。

膠南齊長城遺址主要有「少海連牆」遺址、背兒山遺址、西峰關遺址、及處於膠南黃島交界處的紮營山遺址和小珠山齊長城遺址等。

相關焦點

  • 不到長城非好漢,但是你知道修築萬裡長城的目的是什麼?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為了爭霸,互相防守,根據各自的防守需要在邊境上修築起長城,最早建築的是公元前7世紀的「楚方城」,其後齊、韓、魏、趙、燕、秦、中山等大小諸侯國家都相繼修築了「諸侯互防長城」,用以自衛。其中,秦、趙、燕三國和北方強大的遊牧民族匈奴毗鄰,在修築諸侯互防長城同時,又在北部修築了「拒胡長城」,以後歷代君主幾乎都加固增修。秦始皇那一朝他築長城,達萬裡之長。
  • 氣憤 萬裡長城狀況堪憂!年代最近的也僅8%完好 竟還有人破壞!
    腳踹長城還發視頻 男子被拘留十日近日,網上一段故意破壞長城的視頻,激起了網友的憤怒,民間公益組織「長城小站」站友迅速將此事舉報給了國家文物局文物違法舉報中心。長城保存狀況堪憂 管理力不從心雖然對故意破壞長城的違法者進行了行政處罰,但是其行為產生的惡劣影響仍在持續發酵和擴散。
  • 修筑北京長城的建築材料從哪裡來
    長城的規模不斷擴大在此過程中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修築長城的工藝愈加精良修築經驗也愈加豐富北京長城在修築之時結合周邊的地形地理環境>建築材料有哪些它們又從哪裡來且聽文旅君為您細細講來★建築材料修筑北京長城的建材有哪些長城所使用的建築材料與長城沿線的地理環境緊密相關,每個地區的長城段都是各具特色
  • 長城在古代扮演了什麼角色?秦長城和明長城有什麼區別?
    秦長城的第一段是秦昭王修築的,現在臨洮還有一段秦長城遺址。關於臨洮秦長城的由來,史料記載如下:秦昭王時期,他的母親與王母宣義渠國的首領有私情並生有兩個兒子。然而,後來義渠的首領被宣太后殺死,秦國派兵摧毀了義渠,並在遺址上修建了長城。
  • 百年前鄉衙現花都 建於清代保存狀況完好(圖)
    百年前鄉衙現花都 建於清代保存狀況完好(圖) 2015-09-02 08:00:40  位於炭步鎮茶塘村 建於清代保存狀況完好  鄉衙門是怎麼樣的呢?百年前的鄉衙門是怎麼樣的?昨日,記者從廣州市花都區有關部門獲悉,清代鄉衙門現身花都農村,花都區文化部門在花都炭步鎮茶塘村發現一座保存完整的清代鄉衙門——「鄉約」,屹立過百年。有關專家指出,保存狀況如此之好的清代「鄉約」應為廣東省罕見、廣州市僅見。
  • 印度也有一座長城,被稱為「世界第二」,存在數百年保存完善
    印度也有一座長城,被稱為「世界第二」,存在數百年保存依然完善萬裡長城我們國家的旅遊資源眾多,但是在這些旅遊資源當中吧,最讓全世界驚訝的還是我們國家的萬裡長城,從前我們國家的萬裡長城是為了抵禦外敵入侵而修建的,直到現在還是全世界的奇蹟。
  • 它是萬裡長城中唯一的一段水上長城
    萬裡長城的東起點是遼寧丹東鴨綠江下遊的寬甸滿族自治縣的虎山長城,西部終點是甘肅的嘉峪關。 九門口水上長城位於遼寧省綏中縣,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9月,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九門口距山海關15公裡,所以遊覽完山海關再來看看九門口水上長城非常方便。
  • 躺在水底500年的「水下長城」保存完好,其它長城被遊客踩踏了
    前言:俗話說,「不到長城非好漢」。長城是世界知名的旅遊景點,更是中華文明的象徵。如果去北京旅遊,長城絕對是首選之地,即使以前爬過長城,大部分遊客也會選擇再爬一次。不過,大家都知道長城,卻很少有人知道「水下長城」。
  • 德國學者:柏林圍牆並未完全拆除 仍有部分保存完好
    法國媒體「歐洲時報」1月25日報導稱,日前,柏林一位學者透露,在28年前的柏林圍牆拆除活動中,有一段修築於森林內、總長80米的牆體被忽略了,現今仍保存完好。據報導,1990年,柏林圍牆被正式拆除。現存的幾處遺址,也已經歷了多次人為修繕,逐漸湮滅了歷史遺蹟的原汁原味。
  • 印度也有一條長城,至今保存完好
    這條印度的長城就位於昆巴哈爾堡,在印度的北部地區,作為印度曾經的重要要塞以及關口,這裡被聯合國確定為了世界文化遺產。不可否認,這條長城看起來其實並不像中國的長城,它只是一個保護城市的城牆,不過它還是被世界公認為僅次於中國的第二長城。
  • 《營造法式》築城技術現身石峁 千年木頭保存完好
    《營造法式》築城技術現身石峁 千年木頭保存完好時間:2016-08-17 08:37:18來源:西部網-陝西新聞網作者:敬澤昊編輯:雖然距今已經4000多年,但這些紝木仍然保存完好。 西部網訊(記者 敬澤昊)「每築高五尺,橫用紝木一條。」
  • 金山嶺長城,八達嶺長城,有何不同?
    金山嶺長城位於河北省承德市,系明朝愛國將領戚繼光擔任薊鎮總兵官時期(1567-1586)主持修築,是萬裡長城的精華地段,素有"萬裡長城,金山獨秀"之美譽。金山嶺長城東接司馬臺長城,西連古北口長城。障牆、文字磚和擋馬石是金山嶺長城的三絕,素有"攝影愛好者的天堂"美譽。金山嶺長城西起歷史上著名的關口古北口,東至高聳入雲的望京樓,因其視野開闊,敵樓密集,景觀奇特,建築藝術精美,軍事防禦體系健全,保存完好而著稱於世。金山嶺長城是現保存最完好的一段明長城,被專家稱之為明長城之精華。依山設險、憑水置塞,雄城起伏似鋼牆鐵壁。
  • 一段長城,見證了張家口的歷史,最美長城,且看它們!
    提起長城, 大家的第一印象也許是八達嶺長城,但殊不知,我市是現行長城最多、 時代跨度最大的地區。我市現存戰國(燕、趙)、秦、北魏、北齊、金、明等朝代,計1476公裡的長城,烽火臺1000多個,分布十分廣泛,延伸市區、康保縣、沽源縣、涿鹿縣等地, 其建築方式多種多樣, 有夯土的, 有堆石的,有磚砌的。正因如此,我市有了「長城博物館」的美稱。
  • 梅關古驛道,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千年古驛道,古代版的「高速公路」
    大餘縣,本名「大庾縣」,古稱南安,隸屬於江西省贛州市,地處江西、廣東和湖南三省交匯處,這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縣,至今在境內依然保存著眾多的歷史遺蹟,其中最著名且地位最高的當屬「梅關古驛道」,為全國保存最長、最完整的古驛道。
  • 抗倭英雄戚繼光建造了中國最美的一段長城 知道在哪兒嗎
    中國的萬裡長城創造了許多世界之最。比如它是世界上最長的城牆,長達萬裡;它是世界上建築史最長的建築,長達兩千年。具體到每一段長城又有自己的之最:比如長城的最東端是虎山長城,最西端是嘉峪關長城。參觀人最多的是八達嶺長城,這些都是我順嘴來的,姑且笑之、不足為憑。
  • 長城近3成消失文化遺產長城的歷史資料簡介
    長城近3成消失文化遺產長城的歷史資料簡介時間:2015-06-29 12:03   來源:伊秀新聞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近日曝出,長城近3成消失,連綿不絕的萬裡長城竟然被毀了近3成成為千裡長城,這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長城是什麼時候建的?長城的歷史你又知道多少?
  • 永恆的印記:歷代修築長城情況概覽及建築工藝沿革
    夯土版築法是一種高效、快捷的建築方法,在當時一支80人的建築隊只需要用7天就能搭建出1公裡長的夯土城牆,使用該種方法製作出來的城牆雖然不如磚石牆那麼堅固,但是卻也具有較強的防護能力,並修補起來很方便,其所需要的建築材料不過是最平常不過的泥土和一些植物罷了。
  • 尋夢,定邊長城!
    定邊明長城修築歷經明代成化九年到萬曆年間,分為成化牆、固原內邊和嘉靖牆。成化牆是時任延綏巡撫餘子俊主持修築,由成化九年(1473年)修的「夾牆」(又稱「二邊」長城)和成化十年(1474年)修的「大邊」長城構成。固原內邊則是弘治十五年(1502年)由三邊總督秦弘修築。
  • 這座古城牆被譽為是北方長城的「範本」,它的馬面至今保存完好
    台州府城牆始建於東晉,唐代擴建,北宋重建,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被中國古建築學家羅哲文先生讚譽為北京八達嶺等多處長城的「師範」和「藍本」。,主要修建於明朝,從歷史的悠久程度來說,臨海的這座長城也遠遠超過了它。
  • 遼寧長城的前世今生
    長城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工程之一,是中華民族勤勞與智慧的結晶,是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長城資源十分豐富的遼寧,境內長城究竟有多長?具體分布在哪裡?保護情況如何?今年5月已經正式啟動的長城資源調查,在今後幾年的時間裡,將為我們提供有關遼寧長城更多、更完整的信息。  作為媒體,我們無法預知長城的未來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