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永和大王的新老闆,陳覺中剛為中國內地人知曉。其實,他已經擁有了一個龐大的快餐王國。他的快樂蜂食品集團是菲律賓最成功的企業之一,同時也是亞洲的企業新星。普通菲律賓人每周至少光顧快樂蜂連鎖店兩次,就連菲律賓總統阿羅約也自稱為快樂蜂的忠實擁戴者。
據最新一期《中國經濟周刊》介紹,陳覺中發家是從一間小小的冰激淋店開始,其制勝法寶是以敵為師、因味制宜,這兩樣武器讓他在菲律賓打敗了麥當勞,在全球擁有1000家門店,年營業額近50億元人民幣。
從去年開始,菲律賓華商陳覺中經常飛往上海。他是永和大王的新老闆,擁有這個著名中餐品牌85%的股份。
52歲的陳覺中外形十分溫文爾雅,說話甚至都不大聲,想像不出他已在商海中轉戰數年,而且在短短幾十年間將快樂蜂品牌在菲律賓做到家喻戶曉,佔據著菲律賓快餐市場65%的份額。
「進入餐飲這個行當完全是受到父親的影響。」陳覺中對《中國經濟周刊》說。
陳覺中的父親是福建晉江人,在還不到13歲的時候,就隻身來到菲律賓馬尼拉打工。先是在一家餐館打雜,後當廚師。上世紀60年代,陳覺中的父親開了一家中式餐館。當時,餐館硬體條件並不好,還時常會漏雨,但由於陳爸爸手藝好,為人和善,吸引了不少客人。陳覺中說:「父親常說,如果是做裁縫的,衣服要做得好看;如果是做餐飲的,味道一定要好。」
陳覺中小時候上學之餘經常和弟弟在餐館幫父親幹活,對於做菜自然十分在行。長大後的陳覺中萌發了做餐飲的想法。1975年,他從聖·湯姆斯大學畢業後就和弟弟借錢在一家電影院後開設了一家冰淇淋店,生意不錯,很快就還清了債務。
後來,有客人向陳覺中建議:只有冰激淋一個品種太單調了,是不是還可以增加其他項目?經過市場調查,陳覺中在經營項目中加進漢堡。果然,大受客人歡迎。他就開始開設分店,兩年內發展到5家分店。
1978年,時值菲律賓經濟蕭條時期,生意一落千丈,陳氏兄弟便把5家冰淇淋店改為漢堡包店,專賣三明治和漢堡包,突破困境,生意再現生機。陳覺中又赴美國對各式快餐連鎖店考察了3個月,學到不少連鎖行業知識,回菲後將漢堡店改為快餐連鎖店,正式成立快樂蜂公司,並創立了自己的品牌——快樂蜂。
「快樂蜂」逐漸在菲律賓餐飲界佔據一席之地。1981年,快樂蜂的門店擴張到了11家。而這一年,麥當勞進入菲律賓。當麥當勞那紅色的拱門標誌出現在馬尼拉時,幾乎所有人都相信,這個標誌將插滿菲律賓大街小巷,包括快樂蜂在內的諸多本土品牌岌岌可危。
「當時有很多人改行,放棄了快餐這塊陣地,考慮再三後,我和弟弟決定和麥當勞競爭,因為我們覺得我們亦有自己的優勢。」陳覺中說。他的味覺好像已成為他對抗麥當勞最有力的信心來源。儘管在其他方面很謙虛,但陳從未懷疑過自己能做出更好的食物——至少是更適合菲律賓人的。
不過,陳覺中很快發現情況沒有他想像的那樣樂觀,顧客人數急劇下降,麥當勞分流了相當部分的顧客。
他開始分析差距在哪裡。他到麥當勞的餐廳參觀,發現他們的管理、服務等確實做得很到位,就連店面清潔都比本土品牌做得好。
於是他調整策略。面對麥當勞門口的小丑標識,陳覺中把自己的企業標識定位於「一隻活潑可愛的小蜜蜂」,以凸顯菲律賓人的勤勞快樂的品質,一下子博得了菲律賓男女老少的青睞和厚愛,迅即產生了「為了親近快樂蜂,高高興興吃快餐」的獨特公關宣傳效應。
「快樂蜂」以菲律賓家庭層為目標客戶,提供更適合當地人的食品,快樂蜂的炸雞味道脆,沒有麥當勞的辣;快樂蜂的麵條有點甜,因為菲律賓人的口味偏甜,而麥當勞的麵條西紅柿醬放得多,相比較更適合美國人的口味;快樂蜂還賣各式各樣的芒果製品、菲律賓米粉以及蜜制牛排飯等中餐,這些都是麥當勞沒有的。
到了上世紀90年代,快樂蜂的強大攻勢讓麥當勞幾乎無法抵禦。麥當勞不得不在退出市場和模仿快樂蜂之間進行選擇。麥當勞否認自己而選擇了後者,它們表示目前的改革只是使產品的口味更適合菲律賓人,但即便如此,它仍然落後於快樂蜂。麥當勞在菲律賓僅有200來家連鎖店時,快樂蜂已有400多家連鎖店,快樂蜂集團下另一個品牌超群也有200多家連鎖店。
在國內快餐市場站穩腳跟之後,陳覺中乘勝挺進海外快餐市場,主要以散居海外的菲律賓人為目標群體。他先是避開麥當勞的鋒芒,在麥當勞開設快餐店不太多的汶萊、越南頻頻出手;然後再與麥當勞正面對壘,果敢涉足快餐業發達的關島和香港,用自己那獨特口味的快餐贏得更多的食客。在印度尼西亞,他推出了適合東南亞人口味的椰奶與米飯混合快餐米飯;在香港,他推出了港九民眾喜食的香菇雞飯。這兩種「因味制宜」的快餐食品,比早已制式化的麥當勞漢堡和炸雞,更受食客們的歡迎。目前,已在10個國家和地區開設了24家分店。
為了長期在快餐連鎖店能處於領導地位,快樂蜂於1994年併購了格林威治比薩,1996年快樂蜂又成為大磨坊在菲律賓的唯一一家加盟公司。
2000年,陳覺中以策略性併購方式收購了「超群」,主要是為了強化集團在快餐業的領導地位及掌握東方式服務快餐的市場區間。2002年,收購位於美國加州的一家日式快餐廳。
如今,快樂蜂在菲律賓的店鋪擴展到420家,員工有4萬多人,在菲律賓快餐市場佔有65%的份額,公司總資產達5億美元。陳覺中已經擁有了一個龐大的快餐王國。他的快樂蜂食品集團已經成為菲律賓最成功的企業之一,同時也是亞洲的企業新星。到今年3月為止,該集團旗下除了501家「快樂蜂」漢堡快餐連鎖店和312家「超群」中式快餐連鎖店之外,還有227家「格林威治」比薩餅店和32家「大磨坊」法式麵包快餐連鎖店,其規模是包括麥當勞和肯德基在內的任何洋快餐都無法比擬的。
快樂蜂集團的多個品牌在陳覺中手上各有用途,他用「快樂蜂」對付麥當勞、肯德雞和其他漢堡快餐,用「格林威治」、「超群」和「大磨坊」特許專營店對付必勝客。這四種品牌分別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快樂蜂」針對有小孩子的家庭,「格林威治」針對青少年,「超群」針對工薪族,「大磨坊」針對高收入階層。
去年2月,陳覺中以2250萬元人民幣收購臺資快餐連鎖企業「永和大王」85%的股份,成為永和大王最大的股東,而永和大王將繼續沿用自己的品牌。分信
陳覺中說:「我們選擇永和大王的原因,首先因為它在中國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品牌,在中式快餐他是第一的,這是我們的一大優勢;其次,是因為他們有非常好的團隊和組織構架;第三是因為中國是一個增長非常快的市場,我們可以藉此進入國內市場。」
「永和大王」曾被視為上海灘頭臺灣人小本創大業的傳奇。據了解,自永和大王開業以來的8年時間裡,從1家發展到83家(其中北京33家,上海26家,深圳12家,武漢7家,杭州5家),這種發展速度並不樂觀,與洋快餐在中國的發展速度更是無法相比。永和大王集團前總裁林猷澳說:「在資金上其實一直不缺乏,我們看中的是快樂蜂打敗麥當勞的經驗,在全球我想也是惟一的。」
到今年3月,永和大王門店數已增加到87家。陳覺中計劃在5年內將永和大王中國地區的店數擴張到500家,未來8年擴張至1000家,並誓言成為國內中式快餐第一品牌。
(稿件來源:《中國經濟周刊》,作者劉利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