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領廚師挑戰舒適圈,他讓美食變藝術

2020-12-26 澎湃新聞

Mokki YT新媒體

聽國際美食家談廚師特質、美食與藝術!

初冬,風塵僕僕來到北京的 Andrea Petrini,高個子,臉上戴著琥珀色的膠框眼鏡,儘管有些歲月洗鍊,睿智的眼神在鏡片後面飄散著溫和的笑意與好奇心。他不同於其他旅人初到異地,追求舒適安全感,他開口要求「帶我去吃你們當地人會吃的東西,什麼都可以。」於是沒多久,我們就看到這位大名鼎鼎的食評家,在北京安定門胡同裡的清真食肆,愉悅地享受加了麻醬的濃鮮雜碎湯;他讚美湯裡的肝腸,他享受韭菜雞蛋包子強烈的青蔬氣息,他喜歡味覺的小小冒險。

筷子也用得相當流暢的食評家 Andrea Petrini,在清真店享用早餐。

Andrea Petrini是現在全世界最知名、以及有影響力的食評家。他隨手捻來的廚師好友名字,都是世界上廚藝驚人的媒體寵兒:丹麥 noma 主廚 Rene Redzepi、紐約 David Chang、義大利廚神Massimo Bottura……他善於挖掘新星,參與過多種餐飲評鑑創立的誕生。懂得如何善用「評鑑」這個獎勵機制,把才華洋溢的廚師新星,推上世界的舞臺。也因此在餐飲界中,影響力不言而喻。

前一天從法國裡昂起飛,歷經長途的夜間飛行,他第一次踏上北京這座城市,要快閃 2 天參加 CookBook 感官盛宴——全球美食藝術大展的開幕盛典,並躬逢其盛,參與首版北京米其林指南發布的晚宴。

(延伸閱讀:Andrea點評北京米其林晚宴)

中國北京站的 CookBook 感官盛宴,全球美食藝術大展。

法國米其林星星製造機接下來想做什麼?

曾擔任世界 50 佳餐廳法國區的評審主席超過 10 年的他,曾被《時代雜誌》譽為是「法國米其林星星製造機」。三年前,他退出評審團,專心從事他一手打造的 Gelinaz!計劃,這個計劃是用一種更機動的方式,廣邀新秀廚師交換餐廳、交換菜單烹調。將廚師推出舒適圈,一同冒險的瘋狂做法,讓 Andrea 奠定了跟廚師們的好交情。當然,才華洋溢他也做跨界的嘗試,CookBook 感官盛宴展覽,就是他詮釋廚藝、美食以及藝術的成果。

Andrea 入行開始記者寫作生涯的時候,美食、廚師的介紹內容並非是生活文化版面內容的主流。「那時候美食的內容,像是寫給一些富有的老先生老太太看的,因為只有他們消費得起。」他開玩笑解釋。30 年前,當人們提到名廚,想像中也更像是捍衛傳統的一方之霸,像是 Paul Bocus e以及 Joël Robuchon 這樣的男性主廚。Andrea坦言,他更看重「烹飪圈的未來」,「我希望能夠帶著青年廚師,把他們變成偉大的廚師!」,「我喜歡多樣性」。

2015 年的 Gelinaz!活動一共有 37 位知名青年廚師響應參加。

CookBook 感官盛宴

在這樣的信念下,他組織的廚藝相關活動,都更像是邀請眾廚師參加的一場盛大主題派對,可以跟著同好一起挑戰未知,享受樂趣。CookBook 感官盛宴的展覽就具有這樣的特質。

CookBook 感官盛宴的兩位策展人,Andrea Petrini 與 Nicolas Bourriaud 相識於非常年輕的時候。那時,兩人都還不是現在美食圈以及藝術圈的一方之霸。Andrea 是文化線的記者,Nicolas 是雜誌的藝評作者,兩人因為共事,打下鐵打的交情。如今 Nicolas 不但是國際知名策展人、評論家及藝術史學者,還是巴黎東京宮博物館創始人。兩人分享對於「廚」與「藝」的理解,一同打造了這個展覽作品。

CookBook 感官盛宴全球美食藝術大展北京站。

Q:名廚 A:Andrea Petrini

Q:印象深刻的作品?

A:所有的作品我都很喜歡,很難指出我最喜歡哪個。比如 noma 主廚 Rene Redzepi 的那件作品《隱形》,非常的詩意,展現出他對廚藝團隊的關懷,以及發酵微生物的喜好。斯洛維尼亞主廚 Ana Roš 的作品《迷失在翻譯之中》出奇的幽默,她用漫畫視頻的風格,呈現兩位到餐廳點餐的顧客,在一堆諸如「無麩質」、「不要乳製品」、「不要生食」等五花八門要求後,迷失在能夠選擇的菜品中的小故事。

Q:您認為廚師最重要的特質是什麼?

A:邀請來參與 Gelinaz!活動的廚師,這些人會被迫面對一些未知,或是不如人預期的狀況。可能是,最後一刻才揭曉的菜單,或是簡陋的廚房設備,陌生的廚房團隊,不熟悉的當地食材以及味覺。他們要面對做出來的成果可能不夠如往常「完美」的心理壓力。這是把這些廚師們推出舒適圈,所以有些廚師可能參加一次就不來了,那可能就是比較不屬於 Gelinaz!精神的廚師。

但換句話說,我很能欣賞一個廚師擁有做事彈性、樂於挑戰自己極限的意願,並且享受烹飪生涯所帶來一切事物的特質。

Q:您認為怎樣是好的料理?

A:好的料理應該要直接明快,反應氣候季節與物產。但精緻料理(fine dining)未必是我全然覺得好的料理,有時候 fine dining 太容易預期,盤中物不外乎是鵝肝、松露、烤鴿子,這樣就變得有點無聊。有想法,但不要過度表現到罔顧食客感受是好的。

Q:跟我們談談「廚」與「藝」的共同點?

A:我曾經做過一個叫做「Fooding」的評鑑,fooding 是 food 和 feeling 兩個字的結合,表達美食體驗和五感感受是一體的。評論一個美好的食物,體驗是重點。廚藝或是藝術,其實表達的成果都是五感的結果,意念的詮釋與執行。

番外篇:什麼是知名食評家的治癒食物?

這次來北京,Andrea Petrini 特別挑了一件俄羅斯買的大紅短大衣,當作他拜訪中國的「主題服裝」。食評家的幽默感展現在,指著這件頗具歷史的紅呢外套上的徽章說「這是中國的國旗嗎?」,沒錯,為了第一次來到北京,他特別準備了中國代表顏色的外衣。

穿著紅外套走在北京街頭的 AndreaPetrini

問起他的治癒食物,他顯得十分博愛,一口氣說了一堆食物的名字,「我喜歡麻婆豆腐,花椒和辣椒的香氣、醬汁十分迷人。我在法國吃川菜餐廳,也在上海和香港吃過。」,他當然也喜歡家鄉義大利、以及住了 30 年的法國裡昂的地方食物,「任何時候吃義大利麵都很不錯」,「還有你們中式的乾貨燉湯真的太美妙了」。在洋洋灑灑的食物描述後,他終於決定選擇泰國菜當作他這回治癒食物,「因為鮮活的香草、辣味、新鮮的食物、溫和的椰奶味覺,就像是幫你打氣一樣!」

原標題:《帶領廚師挑戰舒適圈,Andrea Petrini 讓美食變藝術》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跳脫舒適圈素人挑戰極地超馬
    跳脫舒適圈素人挑戰極地超馬李俊達首次挑戰今年四大極地馬拉松第一站的納米比亞沙漠超馬,在賽事的第6 天腳起水泡,脫鞋子跑一小段暫時舒緩,仍忍痛完賽。(圖片來源:李俊達)來自屏東縣潮州鎮的李俊達是今年「世界四大極地超級馬拉松巡迴賽」首站納米比亞沙漠唯一的臺灣跑者,不僅在百人中以第30 名完賽,更是一位素人跑者,他說要向林義傑學習看齊,成為超馬選手,也鼓勵年輕人勇於突破舒適圈,挑戰自己。來自屏東潮州的李俊達首次挑戰今年四大極地馬拉松第一站的納米比亞越野超級馬拉松耐力......
  • 為什麼跳出舒適圈寸步難行:盲目「逃離舒適圈」,反而害了你
    於是許多人紛紛跳出自己的舒適圈,去挑戰新領域。比如《我的前半生》中的羅子君。當全職太太多年,驟然婚變,她完全沒有養活自己的能力。但痛定思痛之後,她還是勇敢地跳出自己的舒適圈。從超市售貨員,到奢侈品導購,再到企業調查員,羅子君一步一個腳印做出了成績。不少人看完劇後,以羅子君為榜樣,紛紛離開自己的舒適圈,去挑戰自我。
  • 陽光心坊|走出舒適圈
    第二種情況被稱為「舒適圈」。它是一種對現有的一切感覺適應、舒服讓人因循守舊、不思進取的環境。舒適圈 (comfort zone,在不同場合中感覺到自在的程度),形容的是所有人都生活在一個無形的圈子裡,在圈內有自己熟悉的環境,有認識的人,做自己會做的事,所以我們感到很輕鬆、很自在。
  • 那些所謂逃離舒適圈的人,不是敗在了路上,就是輸在了起點
    於是大家都開始主張什麼跳出自己生活的舒適圈,什麼要敢於改變和挑戰自己,要嘗試一些自己不敢嘗試的,反正總結一句話就是:「去挑戰一切你不敢挑戰的東西,讓自己換一種活法。」像羅子君這樣挑戰自己,走出舒適圈的例子,你覺得講的就是自己,但是回過頭來看看,她有的,沒有,她沒有的,你依舊沒有,你憑什麼說你挑戰自己也能實現人生的逆襲和改變,根本不現實。這就是現實和理想的差距,我們總覺得劇中的情節發展和生活差不多,但是現實往往要殘酷很多很多。
  • 日本廚師居然想挑戰中國廚師,只需刀工對比,日本人民徹底服氣了
    本期導讀:日本廚師居然想挑戰中國廚師,只需刀工對比,日本人民徹底服氣了不比不知道,簡直不要太驚到!中國廚師的水準一直以來我們都是信心的,畢竟我們是個美食大國,廚師自然不會差,無論哪個方面都是可以拿得出手的。
  • 打破舒適圈,做更好的自己,辛苦並愜意!
    要想成長,人就要學會讓自己離開舒適圈。離開舒適圈需要非常大的勇氣,等風來不如追風去。 走出舒適圈,去看更大的世界 。 圈內圈外,兩個世界。
  • 「跳出舒適圈」,是成年人最大的騙局
    可我今天不是談要大家像我一樣走出舒適圈的,因為我發現很多人明明是想走出舒適圈,結果最後走出了能力圈……那樣會死得很慘。成年人的世界,你幹什麼都是要看能力的,舒適圈那麼好出,誰都成功了。這不是我說的,是現實,是很多血淋淋教訓譜寫的現實,是客觀存在的。記住,如果你的舒適圈等於你的能力圈,那麼在你的能力可以匹配你的野心前,老實呆著。
  • 水果雕出藝術品,老外廚師秀刀工挑戰,中國大廚刻出鳳凰驚豔眾人
    好的廚師,最重要的是刀工,曾經看電視的時候,那些厲害的廚師都是從切土豆開始的,《冰火魔廚》裡面關於廚師刀工的描寫更奇蹟,那麼,厲害的刀工是啥樣子?水果雕出藝術品,老外廚師秀刀工挑戰,中國大廚刻出鳳凰驚豔眾人!厲害的廚師,刀工是啥樣子?
  • 外國廚師挑戰「火鍋底料」100多名中國廚師應戰,網友評論亮了!
    外國廚師挑戰「火鍋底料」100多名中國廚師應戰,網友評論亮了!立冬之後的持續降溫,已經讓大部分人感受到了冬天的寒意,收到了季節的變化,對於吃貨來說,最大的變化便是滿大街的火鍋味兒了,很多人都說冬天是吃火鍋最佳的季節,外面大雪紛飛,屋內仙氣繚繞,尤其是在晚上吃火鍋,吃完之後,躲進暖烘烘的被窩裡面,再做一個美美的夢,這是多少吃貨的夢想,也有很多國外的吃貨,對我們中國的火鍋非常感興趣,於是中國便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平臺,舉行了一個非常大的比賽,那就是火鍋比賽,外國廚師挑戰
  • 易烊千璽再登《NYLON 尼龍》封面:嘗試飛行,打破現有舒適圈
    《NYLON 尼龍》是一本以流行文化和時裝為主的雜誌,一直以貼近年輕人的視角來報導關於時裝、音樂、藝術、電影、流行文化等話題,2017年9月20日,《NYLON 尼龍》在中國創刊並全面上市,易烊千璽成為創刊號首期封面人物。
  • 課蟲:突破舒適圈,打破慣性枷鎖
    這種慣性,在很早之前就有人給他起了一個名字叫做:舒適圈。也就是當你處於自己的舒適圈的時候,你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其實根本上的道理,就是你一直在維持著某一個慣性不變。所以,如果你真的是一個內在能量不是很強的人,但又想突破舒適圈的話,那最好去找一個比較嚴厲的人,通過外力幫你推出舒適圈。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和我聊天的時候曾經聊到過其中一個老師,他說這個老師什麼課都不講,就是罵人,但是他說他聽著很舒服,因為可以激發他的內在能量。
  • 課蟲:突破舒適圈,打破慣性枷鎖。
    如果是放在人身上,就是你需要給他一些額外的刺激。 這就是我們突破舒適圈的第1步:你必須給自己施加額外的刺激,以激發自己內在的能量,從而推動自己衝出舒適圈。 其實你可以回想一下,目前你所處的這個舒適圈一定是從小到大,不停的被自己的內力和外力所刺激,才達到的現在的一個舒適圈的範圍。
  • 米其林大廚雕刻一盤花,來挑戰中國廚師刀工,最後端上來一條龍
    米其林大廚雕刻一盤花,來挑戰中國廚師刀工,最後端上來一條龍!中國的美食種類特別的多,我們也知道中國菜除了美味精緻的菜餚以外,對於廚師的刀工來說,他們其實也是有著提高實物價值的一個重要原因了,從古代到現在,中國也是有很多廚藝精湛的廚師的,像庖丁,在解牛的過程當中,也是特別的乾淨利落的,尤其是在做完工作了以後,你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麼死的,其實在現實生活當中也是有這樣的刀功的,你千萬別認為中國廚師的刀工只是傳說而已,對於那些烹飪大師的技藝來說都是爐火純青的,最重要的是他還離不開一個迷人的刀工
  • 不願意離開舒適圈的四大星座!
    其實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舒適圈,在這個舒適圈內,所有人都會活得非常自在,自己可以控制所有,並且非常的輕鬆。但是有一些人,他們不願意離開自己的舒適圈,不願意放棄舒適的生活。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星座不願意離開舒適的生活呢?
  • 讓你跳出舒適圈的人,都是耍流氓
    最近我被一個詞弄蒙了,就是舒適圈。 前幾天和一位朋友交流,他勸我應該對自己現有的生活做出一點改變,就用到了「舒適圈」這個詞。 有部很火的綜藝節目,叫《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就是幾個功成名就的演員同臺PK,相當於演員版的《歌手》。
  • 李榮浩麻雀唱出人生,你想要逃離的舒適圈,你所害怕的成長也來了
    現實太餓吃了夢想,而你的夢想總被一句「不就都這樣」打敗,被安於現狀兩點一線的「舒適圈」所折服,那些陷入「舒適圈」誤區的人,往往損失慘重。別人都祝你快樂,我只希望你歷經山河,仍覺得人間值得——網易雲《麻雀》熱評究竟什麼才是舒適圈?
  • 楊紫曝結婚計劃,演戲跳出舒適圈生活卻沒有?張一山的差距有點大
    想想綜藝《哈哈哈哈哈》中,鄧超自曝不會用手機支付,連別針都是鹿晗幫他戴上去的。原來演員這樣,真的很正常!他們大部分時間呆在劇組,脫離了平常人的生活,所以一些電影和電視劇得不到認可也有原因,因為沒有了解觀眾的想法。楊紫演戲跳出舒適圈,生活卻沒有?
  • 為什麼要跳出舒適圈?最怕你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通俗地說,舒適區指的是一個你給自己劃定的圈子,把一切你駕輕就熟的、能夠輕鬆搞定的、沒有挑戰的東西劃歸在內。舒適區意味著安全舒適,能起到避風港的作用。但待在舒適區裡,也代表停頓止步,會導致我們不思進取,故步自封。最怕你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那麼,為什麼要跳出舒適圈呢?
  • 米其林大廚挑戰中國大廚秀刀工雕刻芒果花,中國廚師一道菜就穩贏
    米其林大廚挑戰中國大廚秀刀工雕刻芒果花,中國廚師一道菜就穩贏相信很多人都是聽說過米其林餐廳的,因為這個米其林餐廳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頂級的一個餐廳,而且對於這些米其林餐廳來說,也都是需要經過星級的評定才可以被稱之為米其林餐廳的,當然對於這些米其林餐廳來說
  • 「把臺北的舒適圈擴大到了四川」——訪四川亞臺青(成都)海峽青年...
    我們把臺北的舒適圈擴大到了四川,現在回四川就像回家一樣。」亞臺青(成都)海峽青年創業園負責人郭弘揚說。近日,第22屆「四川青年五四獎章」獲獎集體名單公布,郭弘揚帶領的亞臺青(成都)海峽青年創業園團隊位列其中,成為第一個獲得「四川青年五四獎章」的臺灣青創團隊。「我們致力於幫助臺灣青年到四川創業就業,打造『臺北孵化、成都加速』的兩點一線運營模式,在臺北成立了『成都、臺北』離岸基地,並在四川推動『海峽兩岸智慧財產權轉移轉化平臺』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