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網訊 昨天下午,市政府新聞辦召開「小康中國·溫州故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洞頭專場。洞頭區委書記王蛟虎,洞頭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劉素婷出席發布會,介紹洞頭近年來高質量建設海上花園、高水平建設全面小康社會所取得的成果。
近年來,洞頭把實施生態立區、旅遊興區、海洋強區「三區」戰略作為海上花園建設的發展戰略,發揮海洋、海島、海灣、海鮮、海霞「五海」優勢,突出美化、綠化、潔化、亮化、彩化、香化、文化、序化「八化」導向,努力彰顯「城在海中、村在花中、島在景中、人在畫中」的美好願景。
2019年,洞頭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7.84億元,是2010年的3倍,年均增長9.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7億元,是2010年的3.5倍,年均增長19.4%;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9567元、29962元,分別是2010年的2.4倍、3.4倍,年均分別增長10.2%、11.8%,城鄉收入比達1.65:1。
實施生態立區戰略,確保「不再圍墾、圍而不填」
生態是洞頭的立命之本。通過建設藍色海灣,洞頭在全國率先開展藍色海灣整治行動,實現了「黃沙變黃金」。一期項目已建成,二期正在實施「破堤通海、退養還海、生態海溝、十裡溼地」。藍灣修復成果去年亮相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成就展,今年又入選自然資源部社會資本參與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案例。
率先試點修復的東岙沙灘一炮打響,沙灘周邊集聚了近100家民宿漁家樂,老房子增值超過20倍。建成浙南最大的半屏人工沙灘,成為全市沙灘經濟新地標。生態治理綠色崛起做法入選浙江鄉村振興十大模式案例。
尤其值得稱道的是,當地在發展的同時堅持「不再圍墾、圍而不填」,重點做好保護、修復和提升,如叫停了破壞海島岸礁的3條環島路項目;為了保護鹿西天然的「老虎礁」,對鹿西綜合交通碼頭原設計方案進行調整,不惜延誤一年工期,造價增加約200萬元。
藉助「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大建大美」等組合拳,洞頭率全市之先創成省無違建區、第二批省美麗鄉村示範區。全域推進十大花園細胞工程,花園村莊覆蓋率達86%。建設18公里海洋生態廊道,將景區、村落串珠成鏈,海島人民「在景區裡生活、在氧吧裡工作」。
按照「外面越舊越好、裡面越新越好、環境越美越好」標準,洞頭著力打造「東海石厝」,讓「石屋變銀屋」,形成13個精品民宿村,累計帶動就業3000餘人,民宿發展經驗在全國現場會上作典型交流。
實施旅遊興區戰略,年均遊客增幅達19%
洞頭擁有七大景區、400多個景觀,旅遊一直以來都是洞頭重要的支柱產業和富民產業。圍繞打造國際旅遊島目標,洞頭推進旅遊布局全域化、建設精品化、服務優質化,近三年旅遊接待量和總收入年均增長19%以上,市外遊客比例提升20%,獲評全國文旅融合特色創新示範區,創成全省首批全域旅遊示範區,入選省十大海島公園建設。
如今的洞頭既有像海霞小鎮、同心小鎮這樣的旅遊小鎮,也有像夢幻海灣、黃金海岸等大體量投資的引擎性項目,青山歡樂島、竹嶼星空島等主題島開發也在快速推進,南洋國際大酒店已投入試營業。
在業態支撐方面,當地打造了媽祖、七夕等民俗文化品牌,中國七夕文化之鄉、中國詩歌之島、中國漁民畫之鄉等國字號金名片先後落戶洞頭。成功舉辦國際鐵人三項賽、國際瑜伽盛會、全國海釣邀請賽等活動。近期,體旅融合做法在全國社會力量辦體育改革試點現場推進會上作經驗交流。
實施海洋強區戰略,海洋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68.8%
去年,海洋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達68.8%,實現了依海而興。
平臺建設方面,打造狀元岙和大小門兩個深水港區,已開闢東南亞等9條近洋航線,去年港口貨物吞吐量773萬噸、狀元岙港區貨櫃吞吐量增長5.5倍。
項目招引方面,近兩年新落地開工億元項目27個,溫州LNG、華港LNG兩大百億項目已開工建設,社會投資佔比連續四年提升,今年1~9月份達78.3%。
產業培育方面,構建以臨港產業、現代漁業、海洋新興產業等為主導的產業體系,「兩菜一魚」養殖規模位居全省前列,實現溫州遠洋捕撈零的突破。建築業總產值突破百億元大關。海運業總運力領跑全市。堅守海島50餘年的誠意藥業成為全省海洋醫藥第一股。
深化改革方面,「最多跑一次」改革、醫共體建設獲省政府督查激勵。率全國之先開發「漁小二」自助辦證系統,實現漁船審批「一網通辦」。發布20項「洞頭標準」,全國首創藍灣指數,通過行業標準立項。
來源:溫州都市報
所有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