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塞席爾海濱一景。 去哪兒網
塞席爾是非洲陸地面積小、領海面積大的群島國家,115座島嶼明珠般地散落在印度洋西部的廣闊海域。這裡在非洲屬於富足之地,有蔚藍的海水、晶瑩的白沙、蜿蜒的海岸線,環境優美,適宜居住,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度假勝地。這裡有鬱鬱蔥蔥的森林和植被,是熱帶動植物、特別是鳥類的天堂。
首都維多利亞街道整潔,幽靜秀麗,乳白色的樓宇掩映在綠樹繁花之中。這裡的旅遊設施高雅、別致、奢華,但因物產匱乏,生活必需品仰賴進口,使得物價相當昂貴,普通的酒店住一晚也要100美元以上,高檔的動輒要上千美元。
居民
塞席爾居民屬於克裡奧爾人(Creole)。其先人在200多年前從歐、亞、非三洲漂洋過海來到這裡,因此膚色多不相同,白、黑、棕、黃色均有。經過多年通婚,逐漸形成一個新的種族——克裡奧爾人。他們既講法語、英語,也講克裡奧爾語(以法語詞彙為主的混合語言)。「克裡奧爾」原意就是「混合」的意思。
這裡多數人信奉天主教,也有少量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信徒。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彼此和睦相處,沒有隔閡。他們性格溫和,生活悠閒自在,一切都可以慢慢來。
由於自然環境優越,引得各國遊客如織,當地百姓熱情友好、彬彬有禮地歡迎來賓。為了保護好這一塊得天獨厚的旅遊勝地,塞席爾政府頒布法律,禁止捕鳥、捕龜、釣淡水魚,即使砍一棵樹,也得上報國家環境部門審批。
飲食
魚蝦等海產品是塞席爾人日常飲食的主要食材。由於塞席爾曾長期是法國殖民地,所以當地的飲食習慣受法國人影響較深。現如今,當地的克裡奧爾餐飲更為大眾化,其特點是原汁原味或略偏辛辣。當地人擅長魚和貝類的烹飪,名菜有鸚鵡魚糊、芒果汁生鯛魚片、茄子咖喱雞等。名貴的龍蝦和石斑魚,在當地的價格相對便宜,深受遊客青睞。
塞席爾常見的蔬菜有茄子、葫蘆、木瓜。水果豐富,有香蕉、芒果、鱷梨、菠蘿、柚子、荔枝、菠蘿、瓜類、酸橙等。飲料有葡萄酒、啤酒、茶水等,啤酒以英國產的黑啤酒guinness最為流行。這裡禁止在公共場合飲酒,可以在有營業許可證的旅館裡暢飲一番。
服飾
塞席爾雖然屬於海洋性氣候,但因地近赤道,還是比較炎熱的。人們平時著裝比較簡約,在大街上、商場裡,看到大多數人著短衣、短褲,穿拖鞋、涼鞋。在有空調的地方,人們穿薄外套或者披一條紗巾。當地官員會見外賓時,很少穿西裝、打領帶。出席各類交際活動,穿短袖襯衫可通行無阻。
習俗
當地習俗,常有女人戴一隻耳環,據說可避邪。當地人很重視女子婚前的貞操。
結婚遊行是塞席爾的傳統婚俗。新婚夫婦赴婚宴途中,行走在鄉間小道上,前面有樂隊伴奏,中間有賓客伴送,吹吹打打,好不熱鬧。
婚禮後,新郎父母必須探洞房,據說這一習俗來自法國農村。探望洞房時,新郎父母攜新郎新娘和賓朋們一起分享蛋糕、公布新娘的貞潔喜訊。
現如今,塞席爾人舉辦西式婚禮更為常見。
狂歡節
塞席爾人熱愛音樂,人人能歌善舞,常常在夜間點燃篝火,在「Sega」音樂伴奏下,跳穆蒂王舞、四組舞,輕輕搖擺,熱情奔放。
每年的狂歡節,是人們大顯歌舞才能的好機會。塞席爾維多利亞國際狂歡節每年4月舉行,持續3天,邀請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前來參加。屆時,首都維多利亞成為歡樂的海洋,除了激情的歌舞之外,還有形式多樣、風格各異的花車巡遊,盡顯世界各地的燦爛文化,如歐洲的滑稽小品、印度的音樂舞蹈、印尼的武士表演、中國的雜技絕活等,都給觀眾留下難忘印象。
忌諱
在塞席爾與人握手,若軟弱無力或懶洋洋的,會被視作不禮貌。女士獨自出門逛街、出入戲院和餐廳,會被視為品行不端。
(作者為外交部禮賓司原參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