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倒(自然類紀錄片導演):今天是國際博物館日,我請你們來,來逛一個不一樣的博物館。
你們趕緊過來。看一下,我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在《動物森友會》裡辛辛苦苦打造的,又是抓蟲又是釣魚,打造的博物館。
我們先介紹一下這兩位,我們先請他們自我介紹一下,小盜龍你介紹一下自己。
江氏小盜龍(古生物科普作家、考古工作者):我們好,我是江氏小盜龍,江泓,我曾經在《科技袁人》中,給大家介紹過恐龍和化石,你們還記不記得我?
躺倒:對,他是我們這裡的古生物擔當。下一位是我們的昆蟲擔當,肘子。
肘子(大城小蟲工作室):大家好,我是肘子,大城小蟲工作室的肘子,以前我和躺倒在《躺倒大自然》裡面聊過幾期節目,大家還認不認識我?
躺倒:那麼我是唐導。因為這次拍了一個海洋的野生動物紀錄片《蔚藍之境》。所以我帶大家,作為水族擔當去參觀一下博物館。好勒,去逛一下。
躺倒:你看它博物館是分成三個部分,水族、昆蟲、化石。我們先去哪兒?
江氏小盜龍:我們還是按照生命演化順序吧,我們先去化石館,介紹以前的生命。
躺倒:好,現在進入地下室了。它底下的其實是演化樹,類似於分類樹。我一直有一個疑惑。我不知道它只是一個圖形的設計呢?還是真的就按照實際的演化樹來的呢?
江氏小盜龍:它應該還是一個圖形的設計。看這一層,它屬於是古生代。就是我們說的中生代、古生代和新生代三個展廳。是古生代的。其實這些化石還是具像的,你看到它,你就會知道是什麼東西。比方說鯊魚很明顯,菊石也很明顯。但是看最右側,最右側有一個螺旋像一個鋸條一樣的,向圓鋸一樣的東西,可以看它的介紹叫什麼名字?
躺倒:它說是「鯊魚的牙齒」。
江氏小盜龍:對。鯊魚的名字叫旋齒鯊。就是因為,實際上是它的牙齒,看上去特別奇葩。我們就說「圓鋸成精」。
肘子:這是個牙齒啊?我還以為是個菊石。
江氏小盜龍:它其實是一個牙齒,它是生活在距今2.9到2.5億年前二疊紀時期的一種鯊魚。古生物學家其實最早發現化石的時候,就是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就很奇葩。後來是慢慢發現了更多化石以後,確定它是屬於鯊魚。我問你們倆,你們知道旋齒鯊牙齒為什麼這麼奇葩嗎?
肘子:為什麼?我看長得像鬍子一樣的。
江氏小盜龍:對,當然它不是鬍子,因為他它是吃一種動物的,就是菊石,它是專門吃菊石的。它很獨特的是,它旋齒部分會在咬合的時候,勾住菊石或者鸚鵡螺前面的頭足的軟體部分,然後整個嘴開始咬菊石的殼。在咬的過程中,就讓殼和前面的軟體部分脫節了。然後直接把軟體部分給吸進去了,殼反而就不會被咬到,直接給退掉了。所以我們說旋齒是專門用來吃菊石的。
躺倒:好像有點難以想像,反正覺得齒和菊石完全匹配的感覺。
江氏小盜龍:對,它就是為了吃菊石而出現的。所以就是很專一的,實際運用非常專一的這種鯊魚。
肘子:讓我想到了鈍頭蛇,吃蝸牛的鈍頭蛇這種類型。
江氏小盜龍:對,有點像。我們可以再繼續地看一下展廳。
躺倒:這裡都是應該是爬行動物吧?
江氏小盜龍:對,這是中生代展廳了。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恐龍時代。左下角,這個是魚龍,其實它和海豚長得特別像,我們叫「趨同進化」,就是在相同的生存環境下,不同的分類,確實能演化出相似的身體外形。實際上魚龍是爬行動物,海豚是哺乳動物。
後面長脖子的叫「雙葉鈴木龍」,其實一聽名字就是來自日本的,「鈴木」嘛。但是它也不是恐龍,它是屬於蛇頸龍的一種,因為它的脖子特別長,像蛇一樣長的脖子。是蛇頸龍類。它生活在7千萬年前的白堊紀當時的日本周邊的海域。今天呢,當時的海變成了陸地,所以把它給挖出來了。成年的雙葉鈴木龍體長能達到10米。但是呢,它身體的一半都是它的長脖子。就包括雙葉鈴木龍在內的蛇頸龍類,為什麼會進化出這麼長的脖子,其實早期的蛇頸龍類的脖子很短,但是越長越長,越長越長。它作用就是為了捕食,而且它們很好地利用了一個捕食的策略就是「障眼法」。其實它的身體很大,魚類,一般魚群,在和它一定距離的時候,都會注意它的身體,然後就感知到,原來捕食者離我很遠。這時候它的長脖子其實已經伸到魚群中間去了,就可以來咬這些魚,捕食了。
躺倒:嚇你一跳。
江氏小盜龍:雙葉鈴木龍在我們中國很有知名度。為什麼?就是因為一個動畫片,可能我們大家都看過,我們同齡人,就叫《多拉A夢與大雄的恐龍》,裡面那個恐龍就是雙葉鈴木龍。但是它其實是不準確的。因為剛才已經說過了,雙葉鈴木龍它屬於蛇頸龍類,不是恐龍。它是和恐龍一個時代的叫海生爬行動物。
躺倒:所以它這裡也不都是恐龍。翼龍也不是吧,對吧?
江氏小盜龍:對,翼龍也不是。這後面是個無齒翼龍,前面是風神翼龍。風神翼龍就是到目前為止,地球上出現的最大的會飛的動物。它的翼展能達到12米以上,相當於一架小型飛機的翼展了。
躺倒:然後這裡是劍龍。
江氏小盜龍:對,劍龍、甲龍。裝甲的恐龍。
肘子:非常漂亮。
江氏小盜龍:對,後面還禽龍,是我們第一種被人類科學認知的恐龍。還有副櫛龍、三角龍。三角龍旁邊還有一個叫霸王龍,也是很著名的恐龍。看《侏羅紀公園》裡面,是出鏡率很高。然後在霸王龍的下面有一個恐龍,是棘龍,棘龍我可以在這兒說一下,因為棘龍最近又成了詞條了。
躺倒:好像很火,它的造型又變過了是吧?
江氏小盜龍:對,又變了。因為我們最新的發現,證明這棘龍其實長有一個尾鰭的尾巴,有點像鰻魚的尾巴,很寬。證明了棘龍就是一個漁夫,實錘了,它就是一個會遊泳的漁夫。
躺倒:是又找到了它的尾巴的化石了嗎?
江氏小盜龍:對,尾巴化石。而且,和棘龍還有關的很有意思的故事,就是和它發現有關的故事就是,實際上棘龍是在一百多年前的1912年發現了,當時在埃及嘛。後來就是把化石運到了德國。結果到了1944年的時候,當時正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然後盟軍就轟炸了德國的慕尼黑。最早發現的棘龍化石就保存在慕尼黑的自然博物館,結果博物館連化石就被炸彈炸得上天了。這後面五十年的時間裡我們再也沒有發現過棘龍的化石。所以一般我都會說是,棘龍差點被我們人類又滅絕了一次。
躺倒:棘龍化石現在有了嗎?
江氏小盜龍:現在有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到現在,我們又發現了大量的棘龍化石,而且我們越來越接近棘龍的樣子。之前我們覺得,棘龍是像《侏羅紀公園2、3》一樣,它是雙腿站立的。後來發現了新的化石以後才知道,它是四足站立的。但是,以為它還是和其他恐龍一樣是長長的,尖尖的尾巴。然後是2018年的時候發現了新化石,就是完整的尾椎化石才證明,它的尾巴和所有的恐龍都不一樣,實際上是長了鰭的尾巴,所以它是最會遊泳的恐龍。
躺倒:這裡我有一個角度要向大家展示一下。它這裡一個設計還挺有意思的。看這裡。(博物館的全景展示)
肘子:看到了。
江氏小盜龍:這個館的設計還很好的。整個它的陳設就是比較傳統的古生物的博物館的陳設,但是它展現的景深又很大,而且立體感很好,他的畫面。然後中央兩個大恐龍,看到了嗎?有兩個恐龍,一個是脖子長長的,是比較著名的梁龍了,可以給大家講一下。因為梁龍是「蜥腳類」恐龍的代表。蜥腳類恐龍的典型特點就是腦袋小、長脖子,四肢行走,後面有個長尾巴。大家一般認為蜥腳類恐龍都很沉,四、五十噸的重量。結果梁龍其實是蜥腳類中的瘦子。比方說,一條27米長的梁龍,其實它的重量只有15噸。如果是其他的,就是蜥腳類恐龍,體長達到27米的話,重要至少是在30到40噸以上。
躺倒:那它怎麼那麼瘦呢?
江氏小盜龍:對,它為什麼這麼細?只因為它的尾巴長。它的尾巴佔了整個身長的一半。就是尾巴有八十節,尾椎骨組成的。尾巴的作用其實也很有意思的。就是除了一般來說,是作為身體的平衡,保持身體的重心以外,梁龍的尾巴特別長,而且末端特別靈活。古生物學家就認為,梁龍能夠通過甩動它的尾巴作為武器,來反擊食肉恐龍。而且現在研究認為,它的尾巴末端在甩的時候,就像鞭子一樣,速度快的能夠突破音障。所以我說如果我們回到侏羅紀時期的北美洲,可能很遠就能聽到梁龍甩尾巴的巨大聲響。
肘子:我很想問一下。就是說是怎麼知道它的尾巴有這麼靈活,並且速度這麼快的呢?
江氏小盜龍:一方面是因為它的化石,就是它不同的尾椎骨的形態,就可以證明尾椎骨到底是,活動性怎麼樣。
躺倒:是計算機模型算的嗎?
江氏小盜龍:計算機模型也有。而且我們在梁龍的尾巴,末端的脊椎骨、尾椎骨上發現了,就是高速運動的時候,產生的傷痕。就是有計算機的研究,也有化石的證據來證明,它的尾巴就像一個鞭子一樣。
躺倒:那就像什麼?故宮裡面太監甩鞭子一樣的。
江氏小盜龍:對,像甩鞭子一樣。
躺倒:然後下面是合弓綱的動物。
江氏小盜龍:對,一個是異齒龍,異齒龍也不是恐龍,而且它生存年代比恐龍早,它也是二疊紀時期的。而且可以說,是我們人類的老祖宗,老祖宗的親戚,可以這麼說是。
躺倒:所以這裡,你看它兩條演化的線,就是合弓綱在下面,然後上面是恐龍,恐龍後面就是始祖鳥,就是恐龍是鳥類的祖先。
江氏小盜龍:對,今天的鳥類都是恐龍的後代,可以說是。
躺倒:合弓綱應該是哺乳動物的祖先,然後就到下面一個館去了。
江氏小盜龍:對,下一個館就是新生代的館了,就是看哺乳動物的了。
躺倒:這第一根線是上面,這上面那個小動物其實可以看的。第一個小動物是個老鷹,它就是代表。
江氏小盜龍:鳥類,就是恐龍的後代。
躺倒:鳥類就是現在認為是,直接是恐龍的後代。
江氏小盜龍:對,已經證明了鳥類就是恐龍的後代。所以我們現在不叫恐龍滅絕了,我們現在叫「非鳥恐龍」的滅絕,鳥類之外的恐龍都滅絕了,鳥類也是恐龍,沒有滅絕。
躺倒:然後後面就是有袋類,是樹袋熊和袋鼠吧。
江氏小盜龍:對,我們也叫(後獸)。
躺倒:再往下是大象和食蟻獸。
江氏小盜龍:後面那是貓科。
躺倒:然後特別有意思的是,當人走到這兒,它還會亮,你看。就表示你自己站在這兒了,就是到人類了。
江氏小盜龍:到人類了,到我們了。走,我們下去看一下這幾個骨架。
躺倒: 是什麼?
江氏小盜龍:南方古猿,對。然後是大角鹿
躺倒:它叫巨角犀,不是巨角犀吧。這是雷獸吧?
江氏小盜龍:應該是雷獸。
躺倒:這裡叫「巨角犀」,我也覺得是一隻雷獸。
江氏小盜龍:對,是雷獸,因為它是一個,它腦袋前面鼻子上面有一個分杈的角。但是角其實是中空的。並不能用來雄性之間決鬥來用,它實際上是一種發聲器。就是說氣流通過之後產生很響亮的聲音。所以它跟犀牛不一樣,犀牛是用它打鬥的,它是用來唱歌的。
躺倒:所以是個樂器。
江氏小盜龍:對,自帶樂器。這是個劍齒虎,劍齒虎這裡也可以說一下。其實劍齒虎不是具體的一種動物的名字,它實際上是,就是對整個史前時代,所有的長著長牙的貓科動物的統稱。的骨架,實際上它名字叫「刃齒虎」,刀刃的刃,刃齒虎,刃齒虎……
躺倒:也有好多種?
江氏小盜龍:對,就是,我們只說刃齒虎吧,刃齒虎還分為三種,然後它其實都是生活在北美洲的,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個頭比今天的獅子、老虎還要大。是最大的刃齒虎,重量超過400公斤。今天最大的老虎其實重量不超過300公斤,這是有記錄的。刃齒虎它典型的特徵其實就是嘴裡面這兩隻犬齒,超常的犬齒。刃齒虎在捕獵的時候,是用它的爪子,把獵物死死按住,動物一動都動不了。時候再用它的長牙來刺穿獵物的脖子,直接給它放血,器官、喉管直接切斷。然後就是說,屬於一種效率很高的一種捕獵方式。和今天的獅子、老虎不一樣。所以就是說,也是因為這種,比較奇特的捕獵方式。它的身體結構也和今天的大型貓科動物不一樣,他的上半身特別壯,就像摔跤運動員一樣,肩膀、前身特別壯,就是為了能夠壓住獵物。然後再用他的長牙放血。
躺倒:鎖喉?
江氏小盜龍:對。
躺倒:為什麼現在沒有這種東西了,沒有這種捕食策略的動物了呢?
江氏小盜龍:滅絕了。我們認為它的滅絕有兩個原因,一方面是人類,就是我們早期人類到達美洲之後,大量地捕獵劍齒虎,導致滅絕。同時也是因為更新世末期,氣侯變化以後,整個生存環境中大型的獵物減少了。剩下的都是一些,體重比較小、跑得比較快的獵物。這些獵物不適合劍齒虎捕獵。
躺倒:猛獁也同樣原因就滅絕了?
江氏小盜龍:我們的祖先是以猛獁為主食的,畢竟個大、肉多。而且除了吃以外,猛獁的長毛可以作為衣服,它們的肉骨頭可以作為工具,甚至,我們還發現了古人用猛獁的骨頭蓋房子。
躺倒:做房梁?
江氏小盜龍:直接就是類似於帳篷一樣感覺的,它不是搭在頂上的,它是圍起來,對,圍起來的,然後再加上猛獁的皮。
躺倒:就像現在的豬一樣,猛獁渾身都是寶那種感覺。
江氏小盜龍:對,猛獁象渾身都是寶。而且關於猛獁象滅絕實際上,它的確大部分的猛獁是因為我們人類的捕殺而滅絕的。但是最後的猛獁實際上是自己掛掉的,而且大概距今四千年前才滅絕的。那個時候就是我們夏朝建立了,然後埃及文明也出現了,並不是說,通常所說的是一萬年前。這一群猛獁實際上是大海海面上升之後,它們被隔離到北冰洋的一個小島上,只剩下三、四百隻,最後是因為近親繁殖,整個基因發生塌陷,所以就最後掛掉,這才是最後猛獁的滅絕。
躺倒:還是挺可惜的嘛,能夠保存到現在就好了。
江氏小盜龍:對,但是我們現在已經破譯了猛獁完整的基因序列。所以如果以後我們的技術達到了,我們真的可以復活猛獁象。
肘子:就看以後能不能把恐龍都給復活了。
躺倒:恐龍不太可能了吧。
江氏小盜龍:我們現在去哪?
肘子:現在去躺倒專業,水族館。
躺倒:進來以後,你會發現,水族館還是挺漂亮的。它布局、編排還是有點講究的。這裡先是一個觀賞魚,觀賞的池塘魚。什麼鬥魚、金魚。對了,這裡首先它就是一個淡水魚的廳。它這裡還是一個比較簡單的,但是有些造景,有植物、有石頭、有沉木。
肘子:對,很豐富,看上去就是一個自己的生態環境營造出來了。
躺倒:這個淡水魚缸,我特別想講一下,你看它設計特別有意思。它其實是一條河的上遊、下遊、中遊,按照這個分的。比如你看是這個鮭魚,它其實是河海洄遊的。在河口也會出現。
小盜龍,我們《蔚藍之境》看過沒有?
江氏小盜龍:看過看過。
躺倒:肘子看過了吧?可能只看過我那一集。
肘子:被你說中了。
躺倒:「櫻花勾吻鮭」我要說一下,因為在《蔚藍之境》裡面,櫻花勾吻鮭出鏡了。它和其他的鮭魚都不一樣,因為多數鮭魚都是從海裡面到淡水裡面,它們是河海洄遊的。只有櫻花勾吻鮭不同。因為它只生活在中國的臺灣島。因為造陸或者各種地質運動,臺灣島隆起,然後它們的歸途就被切斷了,它們是一種「陸封型」的鮭魚。所以它們也是洄遊,但是就不是從海往溪流上面洄遊,而是在溪流裡面洄遊。
然後就是到河口。河口是鱘魚,它在和中華絨螯蟹在一起,那麼理論上應該是中華鱘。但是看樣子又不是中華鱘,它嘴是尖的,我覺得應該是大西洋鱘。中華鱘的嘴應該看上去還是比較鈍吧。
江氏小盜龍:鈍一些。
躺倒:對。因為大西洋鱘有個綽號,就叫尖嘴鱘,而且它是產魚子醬的,遊戲裡面也設定它是產魚子醬的。中華鱘肯定不會讓他挖魚子醬。還有一點比較有意思的就是,你看這裡的魚,所有的魚,它頭的朝向都是朝著一個方向。
江氏小盜龍:朝上遊。
躺倒:對,因為魚,你到野外也發現,就是魚它就特別喜歡逆著水流遊。
肘子:逆著水流它才能穩,否則就會被衝走了,它才能停在水裡。
躺倒:對,這是它的習性嘛。所以說這個博物館也只能這樣處理。剛才我們說那個櫻花勾吻鮭就數量也很小,野外只有四百條。
肘子:這樣的?
江氏小盜龍:好小的種群啊。
躺倒:對,所以也是非常珍貴的。我們往下看。這裡是淡水生境,就是池塘、河流,我們到下面一個館,就進入海洋生境。
江氏小盜龍:感覺要看大魚了。
躺倒:對,大魚。
肘子:隧道是每個水族館裡都有的那種。
躺倒:對,就是每個水族館裡的賣點,就是這麼一個大缸。
江氏小盜龍: 對,超大的大缸。
肘子:而且也會有這種隧道吧。
躺倒:對,可以從上面看,全景看海洋的生境。然後我們走到這裡是海蝴蝶。海蝴蝶上次我們《躺倒大自然》裡面也介紹過,因為它是生活在北冰洋的,所以它這裡有個冰柱,這是模擬它生活在北冰洋的那個環境。
江氏小盜龍:這是個冰柱啊。
躺倒: 對,它是冰。很多人都在問我,就是關於海蝴蝶的交配。它不是雌雄同體還是什麼。我查了一下資料,就是說海蝴蝶它其實是雄性先熟。
江氏小盜龍:可以九分熟。因為開始進入美食階段了。
躺倒:不是,他是先成為雄性。
江氏小盜龍:開玩笑的。
躺倒:所以每一隻,每一對海蝴蝶它們應該就是叫「姐弟戀」。
江氏小盜龍:姐弟戀,兄弟變姐弟吧。
肘子:就是一生當中先經歷一個雄性的過程,然後再變成雌性對吧?每一對都是這樣?
躺倒:對,其實它不能說是雌雄同體,而是同一隻先雄後雌。那個它們這一類,就是後腮類動物裡面,我們在《蔚藍之境》裡面也拍過的海蛞蝓。也就是海兔,它們是雌雄同體的。他們交配的時候一隻疊著一隻,最下面的那個最慘,它做雌性。然後中間所有的,同時扮演雄性和雌性,一隻疊一隻。
肘子:最後那一隻也不一定最慘吧。你又不是它,你也不知道。
江氏小盜龍:那下面那隻最慘。
躺倒:甚至有人說,可以閉合成一個環。就是最後繞過來,然後那就所有人都「大和諧」了,同時扮演雄性、雌性。
肘子:這好奇特,都是我們人類很難理解的。陸生蛞蝓其實也很特別。陸生蛞蝓交配的時候,它們其實也是雌雄同體的。然後互相就是把生殖器伸出來,互相交換精子,然後雙雙懷孕,就是那種狀態。
江氏小盜龍:所以,反正軟體動物都是很奇特的。
躺倒:我們現在走下來,下面是精彩的來了,剛才是近岸生境,這個水族缸就離岸要遠一點了,不能叫遠海,就是近海吧。
江氏小盜龍:到近海了。
躺倒:這裡有些什麼?一個魚球,然後一些遊泳能力很強的一些大魚,鯕鰍、旗魚、金槍魚,這些大魚就是以魚球為食。BBC有一個紀錄片你們看過沒有?就是上面還有很多海鳥、海鷗在那裡捕食。然後下面是鯕鰍、旗魚在那裡捕食。上下夾擊。
肘子:場面我看了很多。
躺倒:對,叫「沸騰的海面」,最後一條大翅鯨上來,把小魚包圓。類似的我們在《蔚藍之境》裡面也拍過,當地漁民叫「起拍子」。
肘子:走,咱們再看看吧,差不多了這裡。
躺倒:好,是到精華部分了,我覺得水族館最精彩的就是深海。
江氏小盜龍:深海,好漂亮,看到了那個矛尾魚(拉蒂邁魚)。
躺倒:有沒有在真的水族館裡面能夠找到這些魚,活的魚,我覺得是不太可能。
肘子:沒有,沒有這種水族館能養這種魚吧。
躺倒:我好像只在日本的水族館看到過「大王具足蟲」,那個是深海生物。在那個水缸裡其實一動也不動,你也看不出它是活的還是死的。但是魚是沒有真有見過。
然後皇帶魚。然後矛尾魚,它看上去是藍色的嘛,是它原來的顏色。我在上海自然博物館,還有北京自然博物館都見過矛尾魚的標本。
江氏小盜龍:對,廣東也有一條,中國好像一共有六條標本。
躺倒:但是在那個自然博物館裡面,看上去像一條紅燒魚一樣的,泡在福馬林裡面。是吧?但是它剛剛撈上來的時候,就是這種藍色的。
江氏小盜龍:藍色的,上面還有白色的斑點。
躺倒:金屬的藍色,但是馬上就變成灰色了。所以深海魚怎麼能夠活的讓人家看到,是比較困難的一件事情。包括那個皇帶魚也是。海裡面的皇帶魚就像霓紅燈一樣的,非常閃爍的,身上就像鍍了鉻的寶劍一樣閃亮。但是都很難保存。
它說是燈籠魚,我覺得是一種深海鮟鱇魚吧。
然後這個深潛器可以說一說,這不是隨便換放在這裡的。因為這是個日本遊戲嘛,其實它是一個非常有名的深潛器,叫「深海6500」,是世界上能夠潛深度第三的,就叫深海6500號,是日本的。第一名是美國的,第二名是我們中國的「蛟龍號」。
江氏小盜龍:對,我們蛟龍號很厲害。
躺倒:水族館就看完了。它就是一個從淡水,然後到近岸、到海,然後到深海的次序,按照生境來分的。
江氏小盜龍:那我們下面一個去哪兒?
躺倒:去昆蟲。
肘子:那我們進入昆蟲館,昆蟲館就跟水族館不太一樣。
江氏小盜龍:像一個大花園。
躺倒:那個藍色的蟲子挺漂亮。
肘子:藍色的,那應該是個天牛。上面給的名稱是什麼?遊戲裡的名稱是什麼?
躺倒:叫「琉璃星天牛」。
肘子:其實我看圖應該是「茶麗天牛」,應該是麗天牛屬的。那麼麗天牛屬的常見的是紅色的,但是藍色的有兩種,其中這一種應該就是茶麗,茶麗天牛主要是吃茶樹的,危害農業作物嘛,所以大家就以名字給它命名了。其實有的時候,它也吃一點梨樹之類這種樹種。
躺倒:藍色的是不是天牛比較少見?
肘子:對,比較少見。天牛的多樣性是非常高的。幾乎是每一種樹上都會有天牛。但是天牛因為它是去吃木頭的。它常常需要偽裝成木頭的顏色,所以枯枝敗葉的質感比較多,藍色的少。
江氏小盜龍:我們這兒常見就是黑色和灰色天牛。
肘子: 對,是這樣的。
躺倒:天牛,藍顏色的,它在野外,它怎麼偽裝自己呢?
肘子:它還確實,但是我們不知道它為什麼會演化出這麼耀眼的顏色。其實現在學界也沒有一個定論。
躺倒:我們往下走,看一下,是皇蛾。皇蛾是最大的蛾子了吧?
肘子:對,皇蛾就是皇帝的皇,它其實國內的中文名應該是「烏桕大蠶蛾」,因為以前我們一首詩叫什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講到楓葉的。其實變紅的就是烏桕樹,那麼它就是吃烏桕樹的。它的個頭能夠長到,有機會超過二十釐米,所以應該是在世界上最大的蛾類之一了。
躺倒:所以這個博物館裡面,好像收集了很多這種世界上最大的蟲子,這裡最大的蛾子,然後是最大的蜻蜓,「無霸勾蜓」。
肘子:哪裡?我沒有看到,指一下。
躺倒:等會兒,我給你看一下。對,看見了嗎?
肘子:那也是日本系和臺灣系給的中文名。它其實準確的中文名應該叫「巨圓臀大蜓」。是中國最大的蜓,在世界上的大蜓裡面也能算得上一號。這邊要另外特別說一下,我們平時說的蜻蜓。就是蜻蜓這兩個字,蜻是蜻,蜓是蜓,是分別代表不同的類群。所以是蜓,是巨圓臀大蜓。
躺倒:我記得我們小時候有叫「老虎蜻蜓」的,我小時候還被老虎蜻蜓咬過一口。是不是這種?
肘子:老虎蜻蜓,你們講的老虎蜻蜓可能指的就是大蜓。大蜓裡面有很多種,其中一種,最大的就是巨圓臀大蜓。上海常見的,比如說碧偉蜓。
躺倒:它會咬人的吧?
肘子:你要抓到肯定咬你啊,你抓我,我也咬你啊。
躺倒:然後下面就是進入一個蝴蝶園。
江氏小盜龍:蝴蝶園看出來了。看到好多的鮮花。
躺倒:這裡好像又有一種什麼世界之最吧。亞歷山大鳳蝶,是世界上最大的蝴蝶嗎?
肘子:對,亞歷山大鳳蝶它那個尺碼就可能更大。它有機會超過三十釐米。
躺倒:三十釐米。就是說比我們手掌展開還要大?
肘子:對,就是它的翼展,有機會超過三十釐米,應該是世界上最大的蝴蝶。所以非常可觀的。平時我們正常的視覺習慣,看慣了正常的蝴蝶。猛一看你會覺得很震撼的。它是巴布亞紐幾內亞的物種,不是咱們國產的東西。所以躺倒你是哪裡抓的?
躺倒:我是在我的島上抓的,躺島上面抓的。
肘子:裡面還有一些植物,可能給它安排的是一些寄主植物,不過也沒有做得那麼詳細,如果這個遊戲裡把它的寄主植物弄得更準確一點,科學性更高一點,我就覺得更完美。
躺倒:這裡進入封閉式,不是開放式展館了。
肘子:很有意思,我很喜歡這種館,因為這種東西在家裡也可以布置,我很喜歡這種。
躺倒:對,我在博物館裡也特別喜歡看這種,還原昆蟲地下生活的剖面景箱。
肘子:對,反倒是這種東西,你有一種自我帶入的感覺。你真的是給你到了很大的場景裡面,你會有一點茫然。你會把自己想像成一種很小的昆蟲,到環境裡面,生境裡面去生存。
躺倒:然後蠍子。
江氏小盜龍:這是一個沙漠的情景。
肘子:半荒漠化的。
躺倒:這是螃蟹、寄居蟹。
肘子:我補充一下,其實蠍子和蜘蛛並不是昆蟲,但是也會經常被大家放到昆蟲館去一起展示。因為它展示條件相似,但其實它們並不是昆蟲。
江氏小盜龍:其實都是節肢動物。
肘子:其實挺有意思的,很多紀錄片裡面,拍了這些打隧道的生物,不僅僅是昆蟲,我就一直好奇,它們隧道是怎麼打出來的。後來我就琢磨出來,他們是把兩塊玻璃夾得很薄。把需要打隧道的生物、動物就養在這裡面。它沒有空間可以選擇,所以打出來的隧道是貼著玻璃壁的,你能看到。但是裡面,作為一個場景來展示,只能是貼著玻璃壁的這種平行走向的。
躺倒:這是我們動物紀錄片導演的專業,你不要戳穿我們的西洋鏡。
肘子:啊,是這樣的。我不好意思,我洩密了。
其實這種東西在我們,生活在城市周圍,包括連上海其實都能看到。我覺得昆蟲館是離我們生活關係最密切的一個館,我們只要走出戶外,其實都有機會看到這些。
館裡面的陳設和環境,他看到以後會知道,哦,這個是在樹根下面,那個是在石塊的掩護下面可能會有鳴蟲,那麼我們到這邊去找,這個館其實我個人是很喜歡。
躺倒:那個是實驗室吧,應該是。
肘子:實驗室,可以觀察的。
躺倒:普通博物館裡面這些實驗室都是不展示的。但是這裡專門設計了一個幕後的一幕,給我們看一下。
肘子:實驗室其實很多這種設施跟現實的很像,我經常去上師大他們昆蟲分類的實驗室去逛,所以給我一種熟悉感,就是很多東西都是這樣的,因為他們那邊也有幾個玻璃缸。因為有一些蟲,你從野外採集回來的時候是幼蟲。但是你要做分類的話,你必須在成蟲上提取特徵才可以。所以會有一些缸去養它,養到成年,然後你再去做研究。所以一般的實驗室裡面都會有飼養缸。
躺倒:然後是野外燈誘用的吧。你看白布和燈。
肘子:對,而且那個燈上面用了一個燈罩。因為這種燈罩是工礦用的燈,那如果你在野外燈點得很燙,突然碰到雨點就會炸。那人在附近的話,就會受傷。所以在外面會加個鐵罩子,那麼就足以說明它是戶外去用的,是燈誘了。再加上白布,抓蟲子。
躺倒:他為什麼燈誘的時候要用一個白布呢?
肘子:使光源面積更大。因為昆蟲是這樣的,我們燈誘的時候,一般會選擇沒有月光的晚上,昆蟲飛行的時候,白天是靠太陽,晚上就靠月光去導航,那麼太陽和月亮離地球足夠的遠,所以光線和光線之間是平行的。它是切著光線一個角度走直線的。所以只要足夠遠它可以走直線。但是現在燈光吸引了它,燈光和它的距離太近了。所以每一束光線之間其實是有夾角。他每條光線之間有一個夾角,光線不平行,所以它會最後形成一個螺旋狀,無限趨近於一個光源。所以你用一個白布,讓光源強過了月光,強過其他周圍環境光,昆蟲就被吸引過來。
躺倒:小博物館,走一走其實只要五分鐘,就全逛完了。你們覺得怎麼樣?
肘子:我自己要是有這麼一個博物館就好了。其實我就想把自己的東西這樣陳列出來。所以逛完館,我是覺得遊戲的設計者,其實對自然博物還是挺懂的,他是,不僅僅是一個做遊戲的。
躺倒:小盜龍,你覺得呢?
江氏小盜龍:博物館其實還是有很多東西可以看的。如果我們簡單地走馬觀花,很快就逛完了。但是其實每一個細節,每一個展品背後,都有很大信息量的。如果我們自己走的話,除了我們了解的部分,可能別的部分就不太了解。
躺倒:我覺得古生物館整個設計、布局是做得最好的。
肘子:我覺得昆蟲好像說稍微弱一點。
躺倒:昆蟲弱一點。水族也不錯,從淡水到近海,到近岸、近海然後深海,還是有那個邏輯在裡面的。
肘子:但是它的昆蟲安排,有一些參與感,我覺得也比較好。
躺倒:你們逛了虛擬博物館以後,覺得是不是以後虛擬博物館會取代實體博物館?
江氏小盜龍:我覺得虛擬博物館沒法代替真實的博物館,因為畢竟很多藏品,很多化石,很多自然標本,必須你要到它的面前去看,看到實際的東西,才能感覺到它的震撼,同時很多細節你要看實物。
躺倒:肘子你覺得嗎?
肘子:我同意啊,我覺得虛擬只是一個補充,但是是一個非常必要的補充。而且在未來的場景下,我覺得它的必要性會不斷地增強,但是兩個一定是兩條線,它是並行不悖的。
躺倒:我倒是覺得從技術上面看,因為現在只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遊戲,它可能互動性還不能滿足大家,但是如果以後,隨著5G,然後VR、AR,各種各樣的技術,你真的帶上一副眼鏡,能夠讓你沉浸在環境裡面,我倒是很期待那一天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