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6 16:37:34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可以現在對孩子的教育已經成為了家長的一大難題。孩子任性,不聽話,動不動就大吼大叫,躺在地上打滾,哭鬧。家長們束手無策,全能寶爸付小平卻比較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女兒一直都是鄰居和身邊人眼裡的好小孩,非常懂事,那麼付小平是怎麼教育孩子的,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寶爸的獨家育兒方法。 付小平:孩子不聽話其實是大人的責任,不是孩子不想聽話,是家長親子溝通做的不到位! 1.家長對孩子管的過嚴,孩子不聽話實在反抗家長的壓力。 現在很多家長都是望子成龍,對孩子管的非常嚴。孩子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之下,很容易就會產生失落和挫敗的情緒。三四歲的孩子已經開始自我意識的覺醒,叛逆精神本身就比較強,所謂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也就出現了孩子不聽話的情況。 2.家長親子溝通做的不到位,對孩子太粗暴。現在有一部分家長其實對親子溝通並不在行,對孩子習慣性的訓斥,吼孩子,甚至是打罵。孩子也是有自己的意識的,父母長期對孩子粗暴教育,孩子就會用執拗來對抗孩子的粗暴教育。 3.過分溺愛,現在一個孩子身邊圍繞著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可以說是一家的掌上明珠,過分溺愛比較嚴重。孩子會容易養成任性,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覺得自己得到什麼都是理所應當的,這種教育方法是非常不可取的,應該給孩子足夠的愛,但是絕對不是溺愛! 事實上這段逆反期,與家長同孩子的互動有關,一方面有的孩子性格自身氣質中的堅持性比較強,執著於自己想做的事情,當有能力的時候,就會說不! 再到一定程度,更多表達自己的意願,同時父母也開始理解孩子的時候,彼此的衝突與矛盾就會減少,也就能平緩進入下一階段。 但父母在與孩子的交流中有慣性,而孩子成長很快,到了一定的成長階段,父母沒有跟上,還用對待小孩子的情況對待孩子,到了青春期,彼此的交流就更有障礙了。那時也許不僅僅是一個「不!」,會爆發更激烈的衝突,或者彼此溝通困難,甚至不溝通。 「我兒子現在是我自己帶,但我有在上班,白天都是放託兒所的,晚上會接回來,今天周一得上課,早上得早起,六點四十幾分叫起來就有點不高興了,問他喝酸奶還是吃麵條,他說喝酸奶,酸奶給他倒好了,拿調羹給他,他又不高興了,把調羹摔碎了,哭鬧說不喝酸奶要吃麵條,麵條給他盛來了,又哭說不吃麵條,要我抱著餵酸奶,每天早上都跟打仗一樣,我又趕著上班,真心受不了!」 孩子到了這個時期,父母要有平和的心態,要分析孩子有時候說出的「不!」是合理的嗎? 有些其實是有孩子自己的道理。如果是有道理的,我們需要理解他。有些「不!」是絕對不合理的,比如非要做危險的動作的時候,家長要有所堅持。如果父母態度很堅決,一定可以找到和孩子交流的方法,嚴格的界限還是有必要設置的。 孩子的情緒管理真的很重要!根據兒童教育學最新研究指出:6歲以前的情感經驗對人的一生具有恆久的影響,孩子如果性格急躁、具破壞性等,會很大程度上的影響其今後的個性發展和品格培養,進而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與人際關係的發展。 公眾號添加巴小象課堂,免費領取 因此,作為父母的你,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及早重視孩子的情感要求對孩子情緒做出正確的引導。 更多育兒問題尋求老師解答,公眾號添加巴小象課堂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