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楊梅大家可能都吃過,但是水楊梅可就不一樣了,它可不能被直接食用。有的朋友可能誤認為楊梅和水楊梅之間有什麼聯繫,其實並沒有。水楊梅和楊梅不僅種類不一樣,花、果以及葉片也有這很大的區別。你要說有水楊梅有什麼作用吧,除了觀賞作用以外,它的花、根莖葉、果實都能入藥。如果把它種在水邊的話,還有淨化水質的作用。廣義上的水楊梅一般認為有兩種,一種是生長在陰溝或溪畔的風箱樹;另一種就是生長在溪邊、河邊、沙灘的細葉水團花。考慮到風箱樹木材作為農具和擔杆,所以通常意義上做盆景或者盆栽的被認定為細葉水團花。
生長在溪畔的風箱樹
細葉水團花,又名水楊柳,是茜草科水團花屬的一種落葉小灌木。不僅枝條密集、而且葉色蒼翠葉形(嬌小)似柳。花果期在5-12月,長達半年之久。樹幹光滑,根系發達,樹姿秀麗清脆,枝條柔軟易盤扎,除此之外,花色十分秀麗且豐富,有紅、黃等多種顏色。值得注意的是,它的生長適應性表現相當不錯,不僅生命力旺盛、癒合能力和萌發能力強,而且不怕水漬。水楊梅性喜暖溼和陽光充足的環境,耐高溫、較耐寒。在土壤選擇這塊,以疏鬆透氣、排水良好、微酸性沙質且含水率19%左右壤土栽培最好。
正在開花的水楊梅(細葉水團花)
可能有盆友到這裡就有疑問了,如果被當作盆景單從耐修剪、易盤紮上來看確實是不錯的好胚子,但是在前期製作和後期養護成型就相對較麻煩了。今天我們就從如何對水楊梅盆景進行採樁栽培?在採樁栽培的過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項?還有就是在採樁栽培後如和進行有效的養護管理這三個方面怎麼製作一盆精美的水楊梅盆景,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生長旺盛的水楊梅盆景
一、水楊梅盆景從採樁到栽培製作技巧:
1、採樁:水楊梅盆景從樁體獲取的到養樁整個過程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簡單的,不過在此過程中依舊還有很多不能忽視的重要步驟,不然很容易影響到後期的生長發育和造型培養。
(1)、樁體獲取:水楊梅樁體獲取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市場購買,第二種就是野外採集。不管是哪種方式獲取的,都要注意獲取的時間。水楊梅由於不耐寒的原因,原則上除了冬季不要採樁以外,其他季節都可以進行。但是採挖的時間最好選擇6-8月,因為此時出芽能力和新芽生長最為旺盛,修剪後癒合恢復能力強。
野外採挖回來的水楊梅老樁
(2)、盆土選擇:這裡的盆土指的是花盆和土壤的選擇。雖然水楊梅耐水漬,但是在選盆這塊也不能馬虎。一般建議選用那種中淺深度的長方形、橢圓(圓)形的紫砂盆或釉陶(素陶)盆為宜,因為這種盆的透氣排水性比較好。土壤的話,選擇園土、細沙、有機肥(腐熟的廄肥)按照2:1:2比例進行配置,攪拌均勻。
(3)、剪枝消毒:不管是採挖回來還是市面購買的水楊梅樁體,在進行栽培前必須進行修剪一次。一是為了減少水分過快蒸發脫水,二是防止養分消耗過快。修剪時,我們要將那些老弱病枯枝、影響造型的枝條全部剪除,只需保留幾條骨幹枝即可。在消毒這塊,我們可以使用高猛酸鉀兌水按照1:1000的比例進行稀釋成溶液,然後將修剪後的樁體放入浸盆即可。浸泡約2-3小時後,放在陰涼處風乾。
等待栽培的修剪栽培的水楊梅微型樁體
2、栽培:前面養樁完成後,接下就是栽培這個環節。栽培這個環節相對於養樁來說,要輕鬆許多,但還是有兩點是值得注意的。
(1)、放土栽植:在栽植前,我們先在準備好的花盆盆底放一層粗砂墊底,放至高度約盆高的1/3,然後再將配置好的盆土再墊上薄薄的一層,約15-20公分。然後一手拿著晾乾的樁體,一手拿著小鏟子,邊扶正邊覆土。直到回至離盆緣口2-3公分處為止,然後壓實整樁。
(2)、栽後緩苗:浸盆完的溶液不要立即丟掉,完成栽植後可以用來淋溼整樁。這樣之後也不要著急澆水,直接將其放在陰涼通風處緩苗7-10天。因為水楊梅是喜水的,然後在緩苗期間,要及時補充水分,但也不能一次澆太多,視盆土乾濕程度每隔2-3天澆一次,保持盆土稍溼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