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草原上最美的花,火紅的薩日朗……」一首火遍全網的神曲,引起人們對於草原的無限遐想。每年7月至9月,朋友圈中也總會有幾位朋友曬出大草原的美景。藍天碧草、成群的牛羊、奔騰的駿馬,是人們對內蒙古大草原的傳統印象。而作為我國陸地面積第三大的省級行政區,內蒙古帶給人們的不僅是視覺和味覺的享受,也充分利用大自然的饋贈,通過煤炭、風電和光伏產業為人們日常生活提供了保證。
藏在科爾沁草原腹地的綠色礦山
位於內蒙古東部、科爾沁草原腹地的霍林郭勒市正式成立於1985年,而國家電投集團內蒙古能源有限公司南露天煤礦(以下簡稱「南礦」)則自1976年便開始開發建設。因此,可以說霍林郭勒市是一座「因煤而建,緣煤而興」的新興工業城市,人們口頭上更習慣稱呼這裡為「霍林河」。南礦也是我國第一個自行設計、自行施工的千萬噸級現代化露天煤礦,國家「七五」「八五」重點建設項目,現年生產能力為1800萬噸。
在開採煤炭的同時,南礦也注重全生命周期地質環境治理與生態恢復治理工作。「我的兒子也生活在霍林河,我希望將綠水青山留給子孫後代,即使他不生活在這裡,我依然會這樣。」南露天煤礦礦長趙明磊的一句話給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記者了解到,在2018年之前,南礦也進行過生態治理工作,由於當時技術條件和環保意識有限,雖然種植過樹木,但是效果並不明顯。趙明磊坦言「其實,我的老本行是採礦,一開始並不了解生態治理,但是遇到難題,我們就努力去學習。」南露天煤礦總工程師王京偉告訴記者:「 自2018年至2020年6月底,南露天煤礦已累計投資近2.4億元,完成1.06萬畝排土場治理。」
如今露天礦坑的周邊,已經布滿了綠色植被和各色花卉。而在臨近居民區的北露天煤礦,生態修復工作重點和南礦略有區別,其目標為打造「花海」式景觀路線。霍林郭勒市六十棟小區就緊挨著礦區,小區居民張嘉桐告訴記者「我是兩年多前搬過來的,起初我每天要擦拭窗臺、地面很多次,鄰居們也很少穿白色的衣服,現在已經沒有這些困擾了。」北露天煤礦礦長江新奇表示,小動物們成了礦區的常客,須山鶉、草原兔、松雀鷹、紅隼最為多見,而立秋之後,還有機會看到「狐光秋色」。望著眼前的綠色,江新奇告訴記者:「我最大的夢想就是希望開採結束之後,可以把草原還給牛羊!」
礦山生態治理前後對比
全球規模最大單體陸上風電場
在霍林郭勒市西南方向900多公裡外的烏蘭察布市,有著「空中三峽風電之都」的美譽。
烏蘭察布是西伯利亞冷高壓空氣和蒙古氣旋流向內地的主要通道,年均風速7.2米/秒,可謂是優良的天然風場。全市可利用風電面積6800多平方公裡,分別佔內蒙古自治區和全國的1/3和1/10。
全球規模最大單體陸上風電場——烏蘭察布風電基地一期600萬千瓦項目位於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境內,項目總投資近400億元,也是國內首個列入國家規劃並完成項目核准的大型外送風電基地、首個風電平價上網項目。國家電投內蒙古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董事長)劉建平說:「烏蘭察布風電基地建成後,每年將有約200億千瓦時綠色電能輸送到京津冀地區,每年可替代600萬噸標煤,減少二氧化碳1530萬噸、二氧化硫4.5萬噸、煙塵排放7560噸。」
截至8月4日,首批四個風電場風機基礎、檢修道路、集電線路等施工圖已設計完成,臨建區域用地已依法合規完成審批,已開始臨建場平、板房訂貨和樣板施工等施工準備工作,預計年底前首臺機組具備併網條件。
全球規模最大單體陸上風電場—烏蘭察布風電基地一期600萬千瓦項目效果圖
光伏綠洲馴服「紅色公牛」
除了遼闊的草原之外,內蒙古的沙漠也頗具盛名,中國的八大沙漠有三個都在這裡。烏蘭布和沙漠就是其中之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烏蘭布和是蒙古語,「紅色公牛」之意。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磴口縣就緊挨著烏蘭布和沙漠,位於黃河「幾」字形河道的拐彎處。地圖上一搜,可以看到很多網友在手機app上種植的梭梭樹林就在附近。
記者抵達磴口不久就見識了「紅色公牛」的威力—意外地遇到了一場沙塵暴,本想下車採訪,在打開車門的瞬間,一股黃色的狂風湧入了車內,手機和平板電腦,一秒獲得了「天然磨砂外殼」,記者立刻腦補了「師傅被妖怪抓走」的場景。難怪當地人總說:「三天不颳風,不叫三盛公。小風難睜眼,大風埋人臉。」
內蒙古新能源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薛華武和記者說:「我們正在努力馴服這頭『紅色公牛』,現在已經好了很多,不算是嚴重的沙塵暴,很快就過去了,項目建設初期,遇到大的沙塵暴施工人員需要匍匐在地上,而且很容易迷路,施工需要用專業的定位設備。」
磴口工業園區管委會黨工委書記、園區主任袁海文則表示,國家電投北京公司是第一個在磴口縣進行光伏治沙的企業,共建設了7萬千瓦光伏治沙項目(一期2萬千瓦、二期5萬千瓦),有效治理沙漠1700多畝,相比2018年增加了700多畝,將沙漠植被覆蓋率由8%提高至77%的同時,每年節約標準煤約3萬噸,實現二氧化碳減排約7萬噸。「每年當地居民也會幫助項目收割苜蓿草,每人可以獲得7000元額外收入,在過去誰能想到沙漠又能發電,又能種出植物呢?」袁文海補充說。
放眼遠處,還可以看到一大片黃色的沙漠。「那些也已經列入規劃,日後也會變成沙漠綠洲。」薛華武說。原來,2019年11月,北京公司與磴口縣政府共同召開了項目規劃啟動會,正式啟動了烏蘭布和沙漠千萬千瓦光伏智慧治黃治沙基地項目,實現地方生態效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三豐收」。
內蒙古磴口二期5萬千瓦光伏治沙項目實景
最後,在新生入學前,強調一下:記者從內蒙古東部一直採訪到西部,經過驗證,內蒙古的同學真的不是騎馬去外地上大學,家裡的水管也不流牛奶。小肥羊?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