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陪國內客人。正是東瀛好風景,找了一個日程安排的時間空擋,大家在代代木公園賞櫻。
下了車,就遙見花下人影,是坐在藍色塑料布上開懷飲食的賞花客。這對於旅日有些年頭的人,是十分熟悉的場景,很有一派櫻雪盛世的祥和。去年此時剛發生地震沒多久,是否賞櫻,很多團體還猶豫觀望。今年就恢復了日本每年春天的景象。
一位客人望著花下,卻是狐疑不解,問我,他們怎麼都在花下吃東西呢?日本不是很注意不在外面吃東西嗎?我答這是日本的文化之一,有詞「花見酒」,就是花下聚餐。
我們去的時候正是當午,所以花下客人還都很正常文雅,比如主婦們帶著小孩子,或幾個白領女生,若是到了晚上,也就是賞夜櫻,那就更且飲且醉且歌且狂。白天,我們見到很多空置的藍塑料布,估計是人家佔了位置。代代木公園還好,有的地方是不讓只有塑料布而沒有人坐守的,就像迪斯尼樂園,要看花車遊行,須有人坐著守,不能只放一塊塑料布,仿佛從前上海小菜場放一個籃子或磚頭以示排隊。而日本賞花季節,正是4月上旬,新入社員剛進公司,要做些打雜工作,其中之一就是早早去佔賞花位子。
晚上的花下,是常常有人喝得高興也就是喝高了的。據說哭笑狂歌不足為奇,還有脫光了要裸奔的。
晚上我在微薄裡寫了一句,李老師評道「中國人說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日本人說有花無酒不精神,有酒無女俗了人」。由於李老師粉絲眾多,立即被轉發多條,有人說,其實花下酒食,中國古已有之。
其實,我覺得花下喝醉狂歡狂歌的,也無甚不可。日本人確實是在街上幾乎不邊走邊吃,但在公園是不吃不喝才怪。隱忍與狂放,其中界限,日本人似乎天然識得。得承認有多隱忍就有多狂放,比如賞花時,漸漸就放浪形骸。來日20餘年,我雖了解,但有時仍覺奇異。在國內客人看來,剛和日本人衣冠楚楚鞠躬完,街頭一塵不染,不讓抽菸不讓飲食,突然就見花下大片人馬吃喝玩樂大聲喧譁,確實是費解罷。
(摘自日本中文導報;作者:杜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