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新疆之旅(二)——驚遇普氏野馬
攝影:登圍牆
來新疆旅遊,一定要環繞中國第二大盆地準噶爾盆地一圈,那才過癮。216國道在乾旱荒涼的準噶爾盆地東緣,路是如此筆直,看起來永無盡頭的。如果不是普氏野馬在吸引著我們,令我們興奮無比,那一定是很枯燥很難受的舟車疲勞。幸運的是我不但發現了遠處幾乎和荒漠一樣顏色的野馬群,還巧遇一匹掉隊在路邊吃草的野馬。在其他驢友都昏昏睡著時,我突然大叫,驚喜萬分要求司機停車。那簡直是野馬中的模特,向明星一樣任我們拍照。後來又有幾輛小車停下拍照,野馬可能覺得有狗仔隊才慢慢離開了。有些人走過幾次該路段都沒遇到如此美事,而我們幸運地遇到啦!我們還看見了羚羊。
野馬是被視為比國寶「大熊貓」還要珍貴的世界瀕危野生動物,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普氏野馬」被認為是目前地球上唯一還存活的野生馬,而中國新疆又被認為是目前地球上唯一還存有「普氏野馬」行蹤的地方。「普氏野馬」的祖先是地球上最早的馬——始祖馬,它保留著地球上唯一馬的原始基因,具有別的物種無法比擬的生物學意義。
攝影:登圍牆 風滾草
攝影:登圍牆 梭梭
攝影:登圍牆
攝影:登圍牆 毛足假木賊 ,有毒,野馬不能吃
攝影:登圍牆 早上10點從烏魯木齊出發,沿216國道北行
攝影:登圍牆 216國道始建於1990年,2005年重修
攝影:登圍牆 蘆葦梗做的固沙方格
攝影:登圍牆
攝影:登圍牆
攝影:登圍牆 火燒山
攝影:登圍牆 火燒山 前面的小樹就是沙漠衛士:梭梭
攝影:登圍牆 據報導,2007年8至10月間,先後有5匹野馬命喪216國道的車輪下!
攝影:登圍牆 看見了暗影中的野馬群嗎?前面是芨芨草、紅柳、梭梭等
攝影:登圍牆 看見了野馬群嗎?據說野馬成熟較早,公馬3歲、母馬2歲,開始發情。
攝影:登圍牆 看見了遠處的野馬群嗎?
攝影:登圍牆 看見了遠處的野馬群嗎?
攝影:登圍牆 看見了遠處的野馬群嗎?
攝影:登圍牆 幸運的是我們巧遇一匹掉隊在路邊吃草的野馬
攝影:登圍牆 216國道建成後,由於受到公路微地形影響,路基兩側水分條件明顯優於其它區域。進入夏末,路基上植物比保護區枯萎晚。這匹不知名的野馬也許經不起誘惑,偷偷給自己開小灶。
攝影:登圍牆 幸運的是我們巧遇一匹掉隊在路邊吃草的野馬
攝影:登圍牆 幸運的是我們巧遇一匹掉隊在路邊吃草的野馬
攝影:登圍牆 幸運的是我們巧遇一匹掉隊在路邊吃草的野馬
攝影:登圍牆 幸運的是我們巧遇一匹掉隊在路邊吃草的野馬
攝影:登圍牆
攝影:登圍牆 5個半小時,在216國道除了野馬什麼人影鳥影都不見,15:33終於到了恰庫爾圖鎮吃午飯,第一次吃到了沙灣大盤雞。
攝影:登圍牆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富蘊縣恰庫爾圖鎮。恰庫爾圖鎮隸屬於富蘊縣,地處準噶爾盆地東北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東北緣,位於富蘊縣中部,烏倫古河兩岸,國道216線縱穿而過。
資料:
「普氏野馬」原名叫蒙古野馬。在人類有史之前,蒙古野馬就棲息於現在的蒙古、中國一帶。到了十九世紀末,由於其它種類的野馬徹底滅絕,蒙古野馬成了世界上唯一僅存的野馬。1883年至1885年,俄國著名探險家、旅行家普熱瓦爾斯基率領探險隊,在蒙古、中國新疆、西藏之間的山區,作第四次中亞旅行。當行至新疆阿爾金山山麓附近,「第一次見到這裡有一種野馬」,於是就捕殺了一匹,帶回了這種野馬皮,製成標本。經研究發現,這是一個新種類。從此,「蒙古野馬」名聲大噪,被命名為「普熱瓦爾斯基野馬」,簡稱「普氏野馬」。從那時起,中國新疆發現野馬的消息迅速傳開了。西方國家對野馬產生了濃烈的興趣,紛紛派出考察隊、探險隊,遠涉中國新疆、蒙古大量捕獲野馬並運回國內。據1985年的統計,現在僅存於德、英、美等世界各國動物園和私家養殖場的大約1000匹野馬,都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從我國準噶爾盆地和蒙古西南邊境捕捉過去的「普氏野馬」的後裔。
「普氏野馬」系草原野馬的代表種。它體高102—135釐米,頭粗大,鼻端廣,兩頰和下頜骨下有刺狀長毛,鬃毛稀疏,鬣毛短硬直立,微垂於側方。尾似驢尾。毛短而粗剛。頸短,軀體寬大。胸腹部充實。背毛呈淡黃至淡褐色,背中有暗色背線。口唇、耳內側及下腹呈白色。尾鬣及四肢下部均為黑色,足無距毛,蹄狹小。這些都是乾燥草原與大陸性氣候條件下,草原野馬所特有的結構與體質。
2001年8月28日,中國首次向野外放歸了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自繁的27匹野馬。放野點選在新疆阿勒泰地區卡拉麥裡山自然保護區烏倫古河南岸40公裡處。經過對放歸後野馬不間斷地監測和觀察,人們驚喜地發現,第一批放歸的野馬已初步適應了野外生活,並成功繁育了4匹小馬駒,成活率達到50%以上。2004年7月9日,第二批共10匹野馬又被放歸大自然。目前,放野普氏野馬已經繁殖了36匹小馬駒,平均繁殖成活率達到70%。野放的普氏野馬在新疆卡拉麥裡自然保護區內自由生活。1986年,國家在準噶爾盆地南緣的吉木薩爾縣建立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並先後從德國、英國、美國運回18匹野馬在這裡進行飼養繁殖。
雖然是背井離鄉了近百年的野馬的後代,但這18匹野馬回到故鄉後,對故鄉的生態環境表現出了極強的適應性,度過了回國後的適應關、繁殖關。到目前已成功繁育了四代,野馬的繁殖率、受孕率、成活率平均在80%以上,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經過18年的繁育,目前新疆境內野馬數量已超過160匹,其中野馬中心現存欄野馬118匹,分為7個群,其中六個繁殖群,一個後備公馬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