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氿之畔,中國好聲音全國海選宜興賽區在陽光100鳳凰街舉行,月光下的鳳凰夜市勁吹文藝風。眼下,宜興市區的「夜經濟」呈現生動景象,24小時書房、夜間圖書跳蚤市場、博物館裡的夜間古玩集市、蛟橋步行街上的人才夜市、星空下的蜀山陶集、龍池山夜跑等等,為城市的夜晚注入生機和活力。在夜間消費「軋鬧猛」的煙火氣裡,呈現的是宜興城市文化的獨特底蘊。
夜市五光十色 主要看氣質
蘇茗茶行的經理助理盧媛瞄準了宜興鳳凰街夜市的車尾箱市集,準備了小罐茶、茶器等,在鳳凰街夜市過了一把「練攤兒」的癮。她的朋友郭櫻等人也興致勃勃地參與行動,收穫了豐富的體驗。當天夜裡,他們將在夜市掙的錢,用在了豐盛的夜宵上,皆大歡喜。「這樣一種全新的體驗,是夜市給了我生活的歷練,很有獲得感。」盧媛說。
陽光100鳳凰街位於宜興東氿新城,由於此地夜市節目豐富,成為「潮玩宜興」的首選地。「快來鳳凰街Fun瘋吧」,「來鳳凰街撒歡吧」,諸如此類的廣告語,對於年輕群體極具誘惑。鳳凰街設有親水平臺,美食市集、文創市集人如潮湧,樂山缽缽雞、胖子烤串、光頭油炸等美食飄香,流行、搖滾、民謠、rap『、國風等音樂震撼現場。
夜經濟能否繁榮向好,考驗著城市精細化治理能力。小到公交班次、停車容量,大到區域規劃、治安狀況,都會影響夜經濟的品質與發展。尤其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如何既「放活」又「管好」,既有「尺度」又有「溫度」,是擺在政府面前的重要課題。宜興市城市管理局通過行政許可批覆,對宜城街道陽光100鳳凰街夜市設置舞臺、攤位、佔道時間等內容進行公示,保障了鳳凰街夜市的良好秩序和文明經商氛圍。
在宜興為數不多的國家級歷史文化街區蜀山古南街,蜀山陶集夜市人氣超旺。蜀山陶集是由宜興市丁蜀鎮人民政府主辦,提供給熱愛生活、堅持創新的人們一個交流、放鬆、激發靈感的平臺。因為名聲響量,主辦方設置了日間場和夜場,星空下的蜀山陶集也出現簇擁而行的民眾,摩肩接踵。當代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顧紹培舊居在蜀山南街上,毗鄰蜀山陶集夜市場地。顧紹培大師的女兒、高級工藝美術師顧濤喜歡文學,在此期間,她組織了夜間小型讀書會,地點就安排在蜀山南街舊居中。一邊是喧囂的夜市,一邊是文學同道在一起分享讀書心得,燈火可親。這樣的場景,絲毫沒有違和感。
一街夜市,半城煙火
疫情發生以來,宜興各類專業市場及鬧市區商場一度受到影響,流通經濟和日用品消費受阻。在宜興核心城區,蛟橋步行街夜市的出現,激活了一度相對沉寂的消費活動。蛟橋夜市以「一街夜市、半城煙火」為主題,夜間呈現全業態的商業服務,水天堂、乳果說、願茶、豪客來牛排、紅茶餐廳以及手機貼膜等商戶全力投入夜市,激發了宜興市民的消費熱情。一批特色夜景區、特色夜美食、特色夜購物、特色夜文化活動等夜間經濟發展主體,有望成為宜興「夜經濟」的生力軍。
在蛟橋夜市紅紅火火的形勢帶動下,8月6日晚,由宜興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主辦的 「穩就業、保民生」首屆人才夜市在蛟橋河步行街開市。宜興市36家企業拿出近千個崗位,第一次集中走上街頭借力「夜經濟」,以期有效幫助青年求職群體特別是高校畢業生群體充分就業,同時為宜興企業拓展招工和宣傳平臺。儘管設在宜興龍潭東路上的宜興市人力資源市場有很好的環境條件,但是,人才夜市的推出,仍然讓年輕求職群體感受到了「驚豔」。宜興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天是他們首次以夜市的形式舉辦人才招聘活動,這樣的形式更容易拉近招聘企業與求職者的距離,也是該部門做好「穩就業、保民生」工作的新舉措。此次夜市主要針對群眾在求職就業中的「白天忙、周末累、路途遠」等「痛點」,將過去在白天舉辦的招聘會改在晚間舉辦。令主辦方沒有想到的是,人才夜市比專業的人才市場還火爆。
在宜興龍池山,「蘇南之巔:蒙牛2020龍池夜浪賽」為眾多越野跑愛好者展示深度展示了龍池山風景區的自然野境。8月8日傍晚17點30分選手完成賽前檢錄,整個比賽活動體現了「夜跑」的特點,從傍晚到深夜再到清晨,參賽選手、志願者和工作人員體驗到了夜間越野跑運動的美妙。本次比賽吸引了來自宜興本地及周邊省、市的一大批跑友參加,是一場區域性的越野跑盛會,也是疫情後宜興本地的首次較大規模戶外比賽活動。今年以來,宜興積極推動全域旅遊,山裡的夜跑比賽也給了相關部門有益的啟示。
讓月光照進博物館
8月8日晚,古玩集市首次出現在宜興市博物館大廳,成為文博場館難得一見的交易會,場面活躍。「這是我們博物館主動前往陶都古玩城取得聯繫,『跑』出來的一次成功合作。」宜興市博物館館長邢娟說。
由宜興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主辦,宜興市博物館、宜興陶都古玩城有限公司承辦的「陶都古玩城文化夜市走進宜興市博物館」活動,是宜興城市「夜經濟」的一個縮影。宜興愛好文化集藏的風氣由來已久,收藏和鑑寶活動成為近年來當地民眾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事件。當天的古玩集市人氣旺盛,在三個小時的古玩集市開放時間段,累計成交17萬元,許多市民「淘」到了心愛之物。
宜興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宜興市博物館空間規整、流線緊湊,是宜興市文化中心的組成部分,也是東氿新城重要的地標性建築之一。已經損毀的宜興明代建築相國牌坊經過深度修復,作為「活寶貝」出現在宜興市博物館大廳內。當天的古玩集市秩序井然,體現了文明經商新風尚。古玩攤主李鑫榮說:「陶都古玩城組織古玩業主到這麼高端的環境裡進行交易,真好。我雖然沒有賣掉東西,但是還希望有下一次。」
總投資3500萬元、建造了15000平方米包含230間標準商鋪的陶都古玩城,市場輻射影響力與日俱增,目前已經成為長三角地區民間文化交流活動的主要集散地之一。此次進入宜興市博物館設攤交易的50位文玩攤主藏品豐富,古玩精品不在少數。據陶都古玩城王國宏董事長介紹,下一步,來自古城西安的古玩商會將在宜興陶都古玩城舉行大型古玩交易集市,屆時,將體現古玩藏品的規模、體量和質量。
據宜興市博物館館長邢娟介紹,此次古玩集市也是今年夏秋季節的「宜博之夜」的系列活動之一,計劃今後將繼續舉辦古玩集市。在此期間,宜興市博物館組織了收藏故事夜話、澄心學堂、投壺互動遊戲、音樂分享會等等系列活動,市民免費到博物館觀摩和旁聽,通過延長公共場館的開放時間,進一步釋放宜興市博物館在傳播科學文化知識、提高公民科學文化素質方面的基本功能,「讓月光照進博物館」。(江南晚報記者 何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