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發布 資料/杭州擁江發布
說到賽龍舟大家大多想到是端午節,但你知道孝女龍舟會嗎?已經在蕭山開場啦!錢塘弄潮、千島湖巨網捕魚……錢塘江流域的水上風俗還有很多,你聽過多少?
孝女龍舟會
錢塘江流域的孝女龍舟會是很有名氣的,活動一般在農曆五月廿二舉行。今年的活動從昨天開始,重頭戲在明天(6月24日)。孝女龍舟會競渡的紀念對象是孝女曹娥。相傳曹娥於農曆五月廿二這天跳江尋父,孝行感天動地。
蕭山新塘街道是曹娥的外婆家,歷史上建有孝女殿,舊址在大通橋西北側。孝女龍舟會便是在這條大通河裡作競渡表演。
農曆五月廿二划龍舟、祭祀曹娥的習俗,體現了鄉民對中華傳統美德「孝」的崇尚,也是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錢塘弄潮
錢塘弄潮,是一種古老的競技類民俗,指的是在波濤洶湧的錢塘江上泅水、踏浪、表演技藝。古時,錢塘弄潮人,一般都要手持旗幟或小傘,展示其精湛技藝。
錢塘弄潮在唐宋時期盛極一時,令無數名人騷客為之傾倒。北宋詞人潘閬《酒泉子》中一句「弄潮人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溼」至今仍在傳唱。
先來看看去年的賽事盛況!
如今的錢塘弄潮更具國際範兒,再過不久,在第三屆錢塘江文化節上將舉行2019錢塘江國際衝浪對抗賽暨衝浪嘉年華活動,世界各地衝浪高手將齊聚錢塘江,他們追波逐浪、踏浪前行。
時至今日,古老的錢塘弄潮仍然充滿著現實意義,勇立潮頭砥礪奮進,鼓舞著人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奮勇拼搏,用智慧去破解一系列難題,從而取得輝煌的成就。
浦陽江水燈會
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浦陽江沿線都要舉行盛大的水燈會。
為了祭祀祖先、紀念治水英雄、祈禱國泰民安,浦陽江畔的水燈會歷經200多年從未間斷。
其中,蕭山沈家渡村水燈會的規模尤其令人矚目。最為吸引人的要數放荷燈,荷燈被一一點亮後,就會漂浮在浦陽江燕子灣一段江面上,隨錢塘江潮的起落南北進退。
富春江漁歌
富春江漁歌是漁民指揮鸕鷀捕魚時所唱的一種勞動號子。有不少漁民蓄養鸕鷀,作為捕撈的工具。在捕魚時,主人用吆喝聲指揮鸕鷀下水捕魚。
各種吆喝聲形成了勞動號子,而這種曲調就成了「鸕鷀調」,「富春江漁歌」也就應運而生。「鸕鷀調」與全國各地的勞動號子、山歌和小調相比,音樂風格十分獨特。
富陽境內目前採錄到的「鸕鷀調」共有6種。富春江漁歌獨具個性,具有強烈的民族性和地方性,是富春江流域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舊時桐廬縣是錢塘江流域上最繁忙的木材集散地,當時交通不發達,運輸木材往往採用放排的方式運達目的地。
放排指的是將木材綑紮成排,放入水中,通過木排自身的浮力,再藉助人力,使其順流而下。
浙西山區水流湍急,落差大,木排很容易被打散。因此,放排前的扎排尤為重要。老人們說,扎排有著一系列複雜的程序,包括「花打、打筋、雙筋、青心、攏排」等。
如今,放排這種危險又辛苦的運輸方式已經被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所取代。人們已看不到放排人與水浪搏擊的聲影,只有當年接放木排的木排頭還靜靜地躺在原地。
千島湖巨網捕魚
巨網捕魚是淳安縣千島湖的一大特色,一般在農曆新年過後舉行。三種巨大的漁網將水面分割。捕魚的工人乘坐小船,通過攔魚、趕魚、刺魚等方式,擠壓水中魚類的空間。
一次下網需要耗時數天,單次捕撈的最高紀錄曾超過30萬斤。
千島湖巨網捕魚大隊組建於1962年,前身是新安江的一些個體捕撈的老漁民,有著豐富的捕撈經驗。
千島湖巨網捕魚作為千島湖最有特色的旅遊項目,一直是節慶宣傳活動的保留項目,吸引了眾多的國內外嘉賓,已成為千島湖旅遊的金名片。
九姓漁民水上婚禮
所謂「九姓漁民」是指常年漂泊在新安江、富春江、蘭江上的漁民。這些漁民分別是陳、錢、林、袁、孫、葉、許、李、何九家姓。
他們世世代代生活在水上,以打魚、載客為生,很少與岸上人往來,數百年的水上生活形成了獨特的生活習俗。
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水上婚禮。婚禮過程由迎親家船、送嫁妝、唱利市歌、餵離娘飯、抬新娘、拜堂、人洞房、拋喜果等情節組成。
司儀先生的穿針引線和利市婆婆詼諧風趣的說唱,喜慶熱鬧,情趣盎然。
現如今,特色表演「九姓漁民婚俗」,已成為建德文化、嚴州文化和新安江文化的代表項目之一,已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