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營造:公共議題引導,撬動多元主體參與

2020-12-12 順德城市網


  編者按:廣東省德勝社區慈善基金會2017年5月16日在廣東省民政廳註冊,三年時間過去,德勝基金會在順德的社區發展和公益慈善事業上發力,發揚社區基金會的項目資助、資源聯動和行業賦能的功能,推動更多的人和組織參與社區公益的行動中來,努力成為順德社會問題的回應者、慈善資源的聯動者和公益生態的推動者。


  在德勝基金會三周年之際,順德城市網推出「和美社區計劃助力順德基層治理」特別策劃,通過深度系列報導,挖掘基金會在資助教育發展、社區照顧、社區營造、行業支持四個領域的公益慈善項目成效,深挖德勝基金會如何發揮慈善資金的撬動作用,聯動社區多元主體和資源共同參與,積極搭建順德本土公益資源與專業支持平臺,助力順德社區發展,共建和美社區、幸福家園。



水洩不通的承德路曾經是碧江人共同的「痛」。(象城.翻屋企 供圖)


  自帶流量有著「金屋藏嬌」典故的碧江金樓、飽經滄桑依然聳立的古建築群、還有蠔殼牆、水磨磚……走進北滘鎮碧江社區,隨處可見作為順德區唯一的雙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村落)的驕傲。


  在德勝基金會的支持下,碧江社區居委會與象城「翻屋企」社區參與共創平臺聯合開展「碧江社區營造與參與式空間營造計劃」,團隊從社區願景的共同描繪,到社區問題的共同尋找,始終都調動村民積極參與,最後優先落腳到「碧江小學周邊交通狀況」這個碧江村民最為關注的公共議題,通過聯合居委、學校、老師、家長、學生、居民、商戶、交警、交通規劃、停車管理等多方代表共同協商討論,最終提出單行線的解決方案,並且得到實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喚起村民主動參與自己身邊的社區公共事務的意識的覺醒。



各方討論單行方案。(象城.翻屋企 供圖)


從被動到主動,居民關心的公共議題是關鍵


  象城.翻屋企的社區規劃師黃潤琳是「碧江社區營造與參與式空間營造計劃」的項目負責人之一,回想起去年在項目運作過程中的點點滴滴,他感觸頗多。


  將時光回撥到2019年6月,「碧江記憶與社區願景」先後在碧江承德公園與民樂公園展出,這是黃潤琳和團隊半年多時間走訪碧江社區、與鄉親共同完成五大祠堂等歷史地景復原的階段成果。然而這個展覽最大的成果,是藉此收集社區居民最關心的各類社區公共議題,並確認出碧江小學門前的交通堵塞和兒童通學安全問題是碧江人當下最為關心的重要議題。


  碧江小學副校長周雪影介紹道,此前,碧江小學門前的承德路每天上學、放學期間都水洩不通,兩頭望過去都是遠遠的車龍,學生老師遲到那是家常便飯的事情,家長也常擔心兒童通學安全。圍繞這個問題,碧江社區居委會、象城.翻屋企平臺、德勝社區慈善基金會、北滘交警中隊、社區民警社區城管隊員、順建規劃設計院、一心社工、碧江小學和家長義工隊等各方力量參與其中,廣泛諮詢居民意見,歷經近2個月的討論,最終制定出部分道路單行的試行方案。碧江小學義工隊隊長張靖說,試行單行期間,附近的交通非常暢順,原來一到上下學高峰期導航裡的「紅彤彤」變成了一片「綠色」,社區對兒童更友好並且更宜居了。


  可以看到,區別於傳統規劃中公眾參與以「被動諮詢」為主,碧江社區營造活動以村民為主體,讓村民自己按照自己的願景去創造自己的家園。從剛開始的全域調研和系統研究,再到舉辦多場「碧江記憶與社區願景」展覽,收集到眾多碧江居民關心的社區問題和願景,並最終把切入點選定為社區居民最關心但也最棘手的「交通和通學議題」,黃潤琳始終認為,居民關心的公共議題是吸引大家參與的關鍵。



家長志願者定點駐守。(象城.翻屋企 供圖)


社區有力量,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


  說到底,「社區營造」並非簡單的環境改造,而是重建人與人之間、人與所處環境之間的關係,營造的是共同的家園。


  碧江社區黨委委員方志濠是德勝基金會與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共同主辦的「清華基層治理領軍人才順德高級研修班」的學員,學了參與式理念之後,他引進了象城.翻屋企作為參與式規劃的合作單位。他說「碧江小學交通整治這個案例,撬動了碧江社會各界力量參與,為接下來繼續推進社區營造和基層治理做好了鋪墊和示範。」


  接下來,碧江將重點在歷史文化挖掘與傳承、歷史空間活化與復興、多方共治參與、社區願景凝聚、社區營造培力與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繼續調動多方力量,進行更為深入和系統的工作。


  碧江只是一個縮影,三年來,廣東省德勝社區慈善基金會在社區營造方面,資助總額達957.42萬元,資助項目50個。文化保育項目讓順德大門龍舟、馬崗木刻、杏壇龍舟說唱、均安粵劇曲藝、鑼鼓櫃、洪拳醒獅等順德鄉土特色文化得到保育和傳承,促進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社區自組織培育項目,增強了社區服務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社區協商議事、參與式社區規劃、社區經濟培育、社區組織孵化等探索式項目,促進了社區居民參與社區的活動與建設的意識與氛圍。


  社區營造正悄然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各方都很期待順德的社區營造在社會各方力量的攜手努力下,造福一方百姓的同時,為建設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模式提供可借鑑的思路和樣本。(張浩川)


相關報導


社區照顧:老有所為、老有所樂,讓夕陽更紅

相關焦點

  • 馮元:什麼樣的社區更有「韌性」?多元參與是靈魂
    ,居民願意互通信息、共享資源,共同參與社區公共事務,這對社區整體性發展大有裨益。而社區自組織並非一蹴而就,社區是否有多元參與的氛圍和條件,社區是否存在某個話題或議題的召集人並定期組織大家,都決定了自組織能否發育或成長。
  • 2018年全國社區發展與社區營造論壇在雙流區舉行
    四川新聞網成都10月29日訊 10月27—28日,2018年全國社區發展與社區營造論壇在雙流區舉行。論壇以「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創新與變革」為主題,旨在搭建社區發展與社區營造的交流平臺,傳播社區營造理念,分享社區營造實踐經驗,推動社區治理和社區可持續發展,共有300多位專家學者、業界精英、行業大咖參加。
  • 社區營造村民參與度不高,概念太前衛?
    今年4月17日,順德首個社區經濟項目——逢簡水鄉豆腐坊正式開業運營。另外,豆腐坊開辦也成為探索地區開展社區經濟服務實踐,積累本土服務經驗,帶動社區參與,推動逢簡村社區營造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水鄉豆腐坊是由杏壇逢簡村民自主組成的社區經濟合作社。合作社社員通過民主參與,互助合作,平等分工,共同收益及共同解決面臨問題方式進行運營開展。
  • 探尋社區更新,關注新型公共空間營造
    更高效地完成部分政府公共服務、和開展更多的公益和便民服務。(沙龍現場)社區營造以社區居民為主體,同時積極創建社區橫向紐帶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社會學系系主任,美麗鄉村研究所副所長陳文玲老師提出:社區營造的核心理念是造「人」,即培養社區居民主體意識、社區意識及社會認同。
  • 營造社區公共空間,不是「錦上添花」
    日前,順德區社會創新中心舉行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創新之社區營造專家顧問系列交流會(第二場),就從參與式規劃角度探討公共空間營造在樹立社區整體意識和協商機制過程中的作用和意義,邀請城市規劃師肖雅之、廣州泮塘五約微改造之參與式規劃設計項目負責人黃潤琳分享各自的實踐和思考。  肖雅之現任深圳華僑城創新研究院高級策劃經理,2018年加入順德社區營造專家顧問團。
  • ...社區場景營造構建美好生活暨2020年青羊區社區可持續總體營造...
    為激發多元主體參與社區發展治理,集中破解一批治理難題,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合力,推動「愛成都·迎大運」主題活動,不斷提升「千年蜀都·文博青羊」社區美學內涵,探索形成青羊文化浸潤社區發展治理的行業標準。
  • 社區咋營造?大家提方案!白蓮池街道舉辦2020社區鄰裡眾創節設計大賽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老舊的茶社、小區後面的閒置空間、院落裡的綠化帶、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門口的小壩子……如何讓這些居民們每天都要經過的公共空間變得煥然一新,讓社區發展治理深入到小區邊的一個小花壇
  • 蓉城社區|探索社區營造新場景 深入特色社區尋找新方案!
    作為「成都市溫江區2019年城鄉社區城鄉社區可持續總體營造行動資助項目」的內容之一,在面臨新冠疫情進入常態化等新形勢下,怎樣更好地精準地服務於居民、同時積極探索社區營造之路的新場景,以便在成都業已進行了三年的城鄉社區營造之路的基礎上,積極打造一批城鄉社區治理的新場景,初步形成可參訪、可借鑑、可給人啟迪並不斷完善的城鄉社區,以進一步參與城鄉社區營造,從而更好地助力城鄉社區的可持續發展
  • 成都幸福家:「陪伴參與式社區營造」的先行者
    成都幸福家供圖 「陪伴參與式社區營造」是成都幸福家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成都幸福家」)提出、研發的一套基於社區居民融合的社區營造方法,充分利用社區、社會資源,通過民主協商參與機制,推動社區內形成利益、價值、管理未來共同體,發揮居民自治,解決社區照顧、社區參與、社區融入、社區發展等問題,最終實現社區自治發展的過程。
  • 臺灣生態農業的社區營造
    社區營造是個新詞,維基百科裡的定義是:「居住在同一地理範圍內的居民,持續以集體的行動來處理其共同面對社區的生活議題,解決問題同時也創造共同的生活福祉,逐漸地,居民彼此之間以及居民與社區環境之間建立起緊密的社會聯繫,此一過程即稱為『社區營造』。」
  • 「社區營造:理論與實踐」研討會成功舉辦
    基於這樣的考慮,成都市將總體營造的原則設定為 1.居民主體原則 2.共同參與原則 3.過程導向原則 4.自下而上原則 5.權責對等原則 並強調總體營造的任務是(一)激發自組織(讓居民成為解決社區問題的主體);(二)轉化自組織(讓居民從自娛自樂轉為關心公共事務);(三)培育社區領袖(帶頭實現自下而上的居民參與
  • 蒲江發布三年社區營造總體規劃
    蒲江發布三年社區營造總體規劃       本報訊(記者 冉倩婷)8月29日,在蒲江縣舉行的「美麗鄉村·我們·共同締造」社區營造第一屆論壇上,蒲江發布了三年社區營造總體規劃。
  • 點讚丨220萬「鼓勵金」建設品質社區!成都高新徵集社區營造項目
    一 品質社區建設類涵蓋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和居民生活品質、打造國際化社區、探索外籍人士參與社區治理、建設體現大美公園城市形態的高品質社區、體現社區美學生活等建設內容。 二 社區發展類包括培育社區基金、激活社區活力,推動「東進」戰略、結合東區特色推動鄉村振興,強化社區造血功能、聚焦產業功能區發展,聚集優勢要素資源、引導各類主體向社區提供專業化民生服務。
  • 社區可持續總體營造|成都金牛:用「參與式規劃」與特色街區場景...
    2020年6月28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範銳平調研金牛區社區發展治理創享中心時提到「要加快場景營造建設」。值此之際,在成都市民政局的指導下,成都市金牛區民政局的支持下,成都市金牛區創享社會服務中心通過「商居共建新場景—民主協商呈新態」項目圍繞此次重點打造的星科街片區屬於大運會場館周邊及特色街區打造範圍進行社區可持續總體營造。
  • 社區營造年會 大家共同參與
    居民「講解員」(右一)正在向參加營造年會的代表介紹共同締造的故事。轄區企業主動免費提供「高大上」的會議場所;40家大小餐飲店敞開大門為與會者提供用餐服務;微風樂集舉辦專場晚會迎接各地嘉賓;社區居民則主動當起「講解員」——這到底是一場什麼樣的特殊會議,讓這麼多社會力量參與其中?
  • 社區更新·展|上海大魚營造①:年輕人緣何參與社區
    【編者按】參與社區活動的人多以老年人為主,但上海有一家社會組織——大魚社區營造發展中心——卻以吸引年輕人參與社區而受到頗多關注,甚至成為當下社造圈的「網紅」。大魚營造位於上海市長寧區新華路,也在自己的街區進行了不少社區實踐。如何吸引年輕人參與社區?
  • 成都高新發布2020年社區總體營造項目及支持計劃
    社區主體項目:以社區為主體聯合社會組織,聯動駐區單位,引導居民參與社區公共事務、化解社區矛盾、解決社區問題、提升協商議事能力、培養居民公共精神的示範項目,每個項目立項資金原則上控制在15萬元(含)以內。
  • 社區整體營造方案
    可能運動的名稱不同,但事情相似,都是發現社區出現問題,如社區空心化、人與人的關係疏離、公共事務難以推動等,於是他們打造社區公共空間,舉辦社區活動,提倡居民參與,逐漸自下而上地調動居民自我解決這些社區問題。中國大陸的社區營造理念多是來自臺灣,因為同文同源,所以很快被普及開來。根據以上規律,我們可以把社區營造理解為一個經濟發展+城鎮化的必然過程。
  • ...社區利用社區保障資金、民政資金共同打造社區營造可食地景案例
    洞口社區積極回應居民關切,多次到社區實地走訪、調研,緊扣社區居民多元訴求,分析社區發展優勢,結合社區資源情況,抓住大邑縣委社治委和大邑縣民政局打造2019年示範點位為契機,整合社區保障資金、民政部門資金共同打造可食地景社區營造項目,把社區的發展和治理結合起來,為群眾創造發展的機會、參與社區治理的機會。
  • 深圳南灣寶嶺社區「黨建+創建」引導居民參與文明城市創建
    據悉,寶嶺社區每周定期巡查轄區創文宣傳及整改情況,逐一將創建工作各項工作任務細化量化,劃分責任區域,明確責任主體,做到層層抓落實的工作局面,並將宣傳引導廣大社區居民參與文明城市創建作為當前首要工作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