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國AG600水上飛機首次在海上起降成功,讓不少人想到了「裏海怪物」。說到「裏海怪物」,很多人都知道,這是蘇聯在冷戰時期研製的巨型地效應飛行器。它與AG600的本質區別是一個是飛機,一個是船,所以「裏海怪物」的背部裝有6個巨大的超音速飛彈發射器,跟同時期的蘇聯航母是同一配置。
裏海怪物俯瞰圖
而「裏海怪物」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大,它是真的大,和圖95戰略轟炸機放在一起,就像老母雞帶小雞一樣。從尺寸數據上看,「裏海怪物」長106.1米,翼展40米,起飛重量495噸,而圖95長只有49.5米,翼展倒是超過了「裏海怪物」,達到51.1米,最大起飛重量188噸。相比之下,AG600機長只有36.9米,翼展28.8米,最大起飛重量估計只有53.5噸,在兩個大個子面前都只能稱為小不點。
原來裏海怪物這麼大
「裏海怪物」經歷過兩次失事,最終廢棄,冷戰結束前早就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不過就在最近,網上出現了一組「裏海怪物」的近況圖片,可以看出曾經的「海上巨獸」依然是虎虎生威,氣勢磅礴。
虎死不倒威
虎死架不倒
倖存的這架「裏海怪物」停在一處廢棄的海灘旁,經受了幾十年的風吹日曬,表面的蒙皮基本上沒有被鏽蝕,除了垂尾上的兩套火控雷達天線被人破壞摳走之外,這架巨型地效應飛行保持了完好的基本形態,在寥無人煙的海灘邊,依然展現著蘇聯時代的暴力機械美感。
暴力美依然在
這樣的造型一看就有力量
而登入「裏海怪物」的機艙,出現了更讓人驚奇的一幕,無論駕駛艙、還是雷達操縱員席,基本和新的一樣。除了放置的食物看起來有些凌亂,顯得時間過去很久之外,基本上與一架剛剛退役幾年的飛機差不多。
裏海怪物的駕駛艙,被保護得很好
裏海怪物的雷達操縱員席
裏海怪物內部
裏海怪物的舷梯,基本上沒有鏽蝕
裏海怪物的領航員席
裏海怪物內部,黑塑膠袋裡裝的不會是幾十年前的食物吧
其實,類似的情況不只發生在「裏海怪物」身上,在外表鏽蝕不堪的「烏克蘭」巡洋艦上,也有同樣的畫面。這艘倒黴的「巡洋艦」自從被分家給烏克蘭之後,基本上就沒怎麼維護,但是它的內部艙室卻完好如新,怪不得烏克蘭政府一再指著一副破破爛爛的巡洋艦外殼,說要將它賣掉,看著內部的狀況確實能換點小錢。
外表爛成渣的烏克蘭號巡洋艦
烏克蘭號的內部沒有被鏽蝕
自蘇聯解體時候,無論是「裏海怪物」,還是「烏克蘭」號巡洋艦,或者是遼寧艦的前身「瓦良格」號航母,都處於缺少保養維護的狀態,任其腐爛,然而它們的內部情況卻都保持得不錯,不知道是蘇聯的鋼板是真的好,還是長期不開艙門,內部缺氧,溫度溼度保持均衡,大大緩解了鋼材皮革的腐蝕速度。不管怎樣,這意味著即使是現在,還是可以從蘇聯的故紙堆裡淘到不少寶貝的。
裏海怪物的雷達
臨時安裝的發電機
線纜看起來跟新的一樣
咱們繼續說「裏海怪物」,作為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特殊飛行器,地效應飛船,它在今天,還有怎樣的用處呢?曾經有人異想天開,利用「裏海怪物」的理念打造地效應航母,當然,這僅僅只是一個美好的想像而已。不過,地效應飛行器是否可以和「歐洲野牛」氣墊船一樣,在我國南海島礁地區從事海上交通運輸呢?確實值得探討,也許我們特殊的需求,能夠讓地效應飛行器重煥新生。
異想天開的設計
裏海怪物會獲得新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