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車38公裡,只為這一碗海鮮面線糊,去晚了就吃不到了!

2020-12-21 泉州舌尖美食

能夠讓吃貨早起的唯一動力,大概就是美食的誘惑吧。

據吃貨飽飽線報,南安有一家超好吃的海鮮面線糊!為了這一碗鮮味,九兒早晨七點就從家裡驅車,經歷了早高峰,途徑了38公裡,來到南安的這家面線糊店。

這家店的名字很有意思,進來面線糊,叫人想不進來都不行。

■ ■■■■

每天六點半就可以吃到熱騰騰的面線糊,早上短短的時間,食客總是不少。

九兒到店時已是八九點,店內熱氣騰騰的氛圍,好不熱鬧。

一進門,九兒就被大廳掛的書法和各種大大小小的榮譽牌匾給吸引住。

店裡的黃老闆介紹說,自己對書法很感興趣,店裡掛著的幾幅好字,都是來自老闆的親手之筆。

滿噹噹的榮譽牌匾,見證著黃老闆這些年來,在廚藝界獲得的榮譽。

進來面線糊也被授予「福建名小吃」的稱號。

雖說吃麵線糊豐儉由人,但是現在,想要吃一碗帶葷的、豐盛點的面線糊怎麼也得十幾元到二十元吧!那要是再點上幾樣時令海鮮,價格就不止啦,都是翻幾番。

不過進來面線糊,海鮮新鮮,還都是良心價格。海鮮的時令價也都是根據市面上來定價。

手腳麻利的老闆夫妻倆,態度一直都非常熱情,回頭客也不少,有著相當好的口碑。

面線糊的「秘密」

泉州面線糊的精髓就在於這一碗糊,湯底尤為重要。

這家店延續了傳統面線糊的做法,用熬製了十幾個小時的大骨湯作為湯底。

不添加香辛料雖然稍顯清淡,仔細品味卻嘗出純粹的鮮甜,原來是老闆加了蟹等海鮮下去提鮮。

大骨湯的濃香加上海鮮的鮮甜,難怪大家都會忍不住喝到一滴不剩!

瞄了一眼廚房,九兒親眼看到一大罐的當歸酒滿滿當當,超滋補的!

滴幾滴在面線糊裡,散著淡淡的中草香。據老闆說,當歸酒還是自釀的,要釀個把月。

不加海鮮的不是好面線糊

他們家配料的種類非常多,不僅有經典搭配,靠海的閩南人自然也是要把海鮮「抓進」肚子裡的~

海鮮很是出彩,超多的分量。好多吃貨在點單之前先用手機拍照,隨便一拍都是海鮮超強陣容。

為了保證食材的新鮮,老闆每天都要從海邊進貨,只有新鮮的海鮮才經得起清煮。

海蠣、鮮蝦仁、小管這些面線糊的海鮮標配,本土閩南人九兒表示很滿意~

來的客人很多會選擇「醋肉+蝦仁+豬腰子」搭配,有人說,這裡的醋肉超好吃,專門治癒沒胃口。

吃下去不同於其他醋肉偷工減料全是粉,一大口全是肉~帶著淡淡的醋香,吃起來外酥裡嫩。

九兒看到一位大叔來店裡,點了一碗麵線糊,然後只加醋肉,就根油條,熱熱地下肚。

油條配著面線糊吃,面線糊湯汁和油條融合,油條變軟後超好吃。

當然也有吃貨喜歡一手酥脆油條,一手吃麵線糊,他們說這樣最帶感!

面線糊湯底鮮味十足,加了胡椒會更香,細細的面線柔若浮絲,看似有形,吃則無形,鮮鹹可口,香滑曼妙。

醋肉或許會讓你收穫到驚喜,不僅和稠稠的湯底配,而且和海鮮在一起還可以稱得上是黃金CP,海鮮+醋肉+大腸,點上一碗,你可以吃得相當歡喜。

鮮美的鰱魚片,特別搶鏡,將「鮮」發揮得淋漓盡致,嘗起來清甜爽滑,別有一番滋味。

蝦仁Q彈潤滑,不僅是泉州本地人,相信閩南人都會戀上。

海鮮鹹飯+燉罐CP

除了海鮮面線糊,中午還有海鮮鹹飯+燉罐的標配哦。

海鮮鹹飯食材豐富,加了花生米,三層肉,瘦肉,香菇,蟶乾,乾貝,胡蘿蔔,香蔥,還用了自家的花生油,實在是香氣撲鼻。

燉罐有三種。九兒最愛的就是土雞雞血燉罐,十分養生滋補。

土雞肉一點都不柴,特別香嫩肉滑。

■ ■■■■

清晨來一碗麵(mǐ)線(suā)糊(go),不過十來分鐘,身心就被滿滿當當地充實了。

在街頭徘徊不知道吃什麼的時候,進來面線糊在溫柔的召喚你,「進來」~

最後

- 附上地址-

【進來面線糊】

時間:上午06::30-下午1:00地址:南安柳城成功街附近的柳東站公交旁

相關焦點

  • 曾兩度登上央視《舌尖》,有人驅車100公裡只為吃這一碗麵線糊!
    泉州舌尖美食老字號 | 第56家後城面線糊【後城面線糊】時間:7:00-22:00地址:鯉城區後城街179號D101(招商銀行斜對面歡立杯沿河進去十五米)■ ■■■■後城面線糊的位置確實有些偏僻。這是一家曾經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的小店,節目組贈與的牌匾被掛得高高的,如果沒有特意仰起頭看就會被忽略掉。即使因為《舌尖》聲名大噪,小店始終不卑不亢,保持著自己獨特的味道。店面算不得大,只有幾張摺疊桌和一輛放佐料的小推車,桌面被收拾得很乾淨,整整齊齊擺著二十多種料。
  • 老字號|不糊塗的面線糊
    秀才妻子急中生智,在牆角找到往年豐收時啃剩的豬骨頭和魚刺,洗乾淨下鍋熬出一碗湯,又去柜子裡掃出一把碎面線和木薯粉,一股腦兒倒進鍋中。乾隆爺吃後龍顏大悅,問道:「這碗龍鬚珍珠粥是怎麼做的?」秀才妻子機智地回答:「這是祖傳秘方,用上等面線和精製地瓜粉加工而成。」面線糊自此便流傳開了。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已不可考,但也不重要了。
  • 一碗鮮美的面線糊,口味豐富多變,在閩南人眼中更是家的味道
    面線糊在閩南是很有特色的小吃之一,在閩南基本家喻戶曉,在外地卻少見。尤其是在泉州,假如我們去到泉州那一定要點一碗麵線糊試一試。不僅口味豐富多變,還包含了閩南人的情感寄託。它是泉州人的早餐,是你一天開始的加油站,它也是泉州人上班時的點心,當你思緒停頓不前的時候,面線糊會給你提供前進的能量,它更是泉州人的夜宵,那獨特的海鮮滋味的淡淡的清糊,會把你辛勞一天的疲憊消除殆盡。在當地人的眼中,這可是一道從早餐到宵夜神一樣存在的小吃。面線糊是由搓碎的細面線和地瓜粉製作而成。
  • 泉州面線糊,味道鮮美,清甜爽滑,是具有濃厚的閩南地方風味小吃
    在福建泉州,大街小巷裡隨處可以看到「面線糊」,成為泉州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你隨意漫步到哪一條街道,只要感到肚子餓了,就可以停下來,吃一碗「面線糊」,補充能量,繼續上路。面線糊是福建省泉州市的著名特色小吃,呈糊狀,是由細面線、番薯粉和水製作而成的,味道鮮美,清甜爽滑,具有濃厚的閩南地方風味。面線是一種又細又長的麵條,如龍鬚麵般,直徑不過一毫米,加鹽拉制曬乾而成的,加鹽是為了使面更勁道。這種面在泉州被稱為「面幹」。泉州小吃有很多,隨便挑個街都能吃撐了出來。不過在這裡面,最讓泉州人念念不忘的,還是面線糊。深秋的泉州,深藍的天空映襯著碧藍的大海。
  • 一碗加了胡椒和老酒的面線糊,撫慰了多少泉州人想家的心!
    廈門的面線糊面體粗,湯多用豬骨熬製,而泉州面線糊面體極細,湯頭還加入了海鮮一起熬煮。『侯記面線糊』就是典型的泉州面線糊。在廈的泉州人很多,但幾乎沒有幾家泉州面線糊店,自從侯記一開,不少泉州人夜裡想到這碗面線糊,無論多遠多晚都會驅車前來享用。
  • 3代人60年風雨,只為這一碗麵線糊
    我想,每個泉州人的記憶裡,應該都有一碗麵線糊。 軟綿綿的、熱氣騰騰的、帶著大骨湯特有的鮮美,一入口,就從喉嚨滑到胃裡,從胃裡暖到心……
  • 閩南著名特色小吃——面線糊
    泉州面線糊在福建省內已經具有很高的知名度,現在已經形成一種意識,像到北京不吃烤鴨等於白去一樣,來泉州不吃一碗地道的面線糊,等於沒來過泉州。面線糊呈糊狀,由細面線,番薯粉(地瓜粉),加入其它輔料,如糖醋肉,豬大腸,調味料等煮製而成,味道鮮美,清甜爽滑,具有濃厚的閩南地方風味。
  • 福建豪華早餐,16元吃飽,一碗2元面線糊搭配40種肉、海鮮吃
    咱們今天就來看一看福建豪華早餐,一碗2元面線糊搭配40種肉、海鮮吃!吃飽一頓16元。 這就是我們今天來吃的面線糊,之所以叫他嘗試,因為我看到很多人來買面線糊的時候都會選擇用大腸墊底,所以我也想加上大腸嘗一嘗。
  • 藏在寺廟裡的面線糊老店,沒有泉州老饕領著,一般人找不到
    但就店址遷往這,原本冷冷清清的寺廟,倒引了不少尋味而來的老饕們。從此門前車馬接踵、人來往去,熱鬧了不少。有人說它是泉州最貴的面線糊,也有人說它是泉州最好吃的面線糊,而我只知道它稱得上是「泉州地界料最多的面線糊店。」
  • 泉州面線糊,最傳統的早餐,泉州人離不開的古早味
    你問一個泉州人,早上吃什麼?絕大部分都會告訴你,面線糊。面線糊起源於福建泉州,是福建閩南地區和臺灣地區的風味小吃,成糊狀,是由細面線、地瓜粉製作成。一般為早餐食用,也可以當做點心和夜宵。其味道鮮美,清甜爽滑,具有閩南地方風味。
  • 春卷+面線糊,去中山公園吃個閩南早午餐吧
    其實,來到這附近,還可以來頓閩南的早午餐,比如,「春卷+面線糊」來一套,吃完這一頓,又可以在這附近逛上小半天了。  位於中山公園邊上的一家小店---莉梅小吃店,看樣子也是個有年頭的小店了,比招牌更顯眼的,應該是門側邊掛著「春卷」的牌子。
  • 泉州最貴、料最多的面線糊!有人專門驅車十幾公裡只為吃到它
    ■ ■■■■從泉州到晉江,值一碗麵線糊的時間。有人說這是泉州最好吃的面線糊,北北便來一探究竟。雖然幾經搬遷,老闆還是固執地留下了最早的名稱,就為了讓老食客能夠循跡而來,再點上一碗熱乎乎的面線糊。豬腰算是意外之喜,這是北北第一次看到面線糊搭配豬腰,非常新鮮。醋肉是店內招牌,酥脆酥脆的,浸泡在面線糊中口感比較厚實,好吃又量足。
  • 老字號|不糊塗的面線糊
    秀才妻子急中生智,在牆角找到往年豐收時啃剩的豬骨頭和魚刺,洗乾淨下鍋熬出一碗湯,又去柜子裡掃出一把碎面線和木薯粉,一股腦兒倒進鍋中。乾隆爺吃後龍顏大悅,問道:「這碗龍鬚珍珠粥是怎麼做的?」秀才妻子機智地回答:「這是祖傳秘方,用上等面線和精製地瓜粉加工而成。」
  • 泉州面線糊讓你回味無窮
    對泉州人來說,面線糊不僅是小時候不能抹去的味覺記憶,也是閩南深厚文化底蘊的寄託。泉州的面線糊家喻戶曉,「若沒有吃麵線糊,等於沒來過泉州」。你問一個泉州人早上吃啥?大多數的回答都是面線糊!儘管閩南不少城市都吃麵線糊,但口味並沒有泉州這麼出名,流行程度也遠不及泉州。
  • 廈門面線糊
    一般為早餐食用,也可以當做點心和夜宵,就著油條跟馬蹄酥吃。味道鮮美,清甜爽滑,具有閩南地方風味。廈門人常吃的早餐,泡油條是最經典的吃法。豬骨高湯將面線煮到綿軟,撒薑絲和芹菜碎,加大腸、蝦仁、滷蛋等配料,順滑、舒服。基本介紹面線糊是廈門的一道特色小吃,是廈門人早餐的首選。
  • 閩南美食:泉州的早晨 從一碗麵線糊開始
    「若沒有吃麵線糊,等於沒來過泉州。」這是很多來泉州的遊客對泉州面線糊的評價。對許多泉州人來說,早晨出門走進一家面線糊店,點一份面線糊,一天的工作生活從此開始。因其簡單、快捷又不貴,面線糊已成為泉州的特色「標誌」之一。儘管閩南不少城市也有面線糊,但口味並沒有泉州這麼有名,流行程度也遠不及泉州。其實,如今的面線糊不單只作為早餐,可以是點心或夜宵。
  • 胭脂巷這家不到3平方的面線糊攤,可以吃出家裡的味道
    在泉州人眼裡,面線糊是可以封神的!前兩天去胭脂巷,意外發現了一家店,讓北北的面線糊之魂又燃燒了起來。在泉州,這樣簡單的招牌路標往往是美食的標誌。小姐姐說,只要有空她就會過來,因為這裡的面線糊雖不是特別有名和出挑,但能吃出小時候家裡的味道……除了面線糊,鹹飯也是必點的,做得不多,基本上只賣給熟客。
  • 體驗泉州當地人日常的早餐面線糊,打卡水門國仔面線糊
    體驗泉州當地人日常的早餐面線糊,打卡水門國仔面線糊。[愛慕]入鄉隨俗,來到古城泉州,當然也要體驗一下當地的飲食。於是,我們一大早就直奔這裡,只為品嘗一下面線糊。[愛慕]點了餐,坐下來,慢慢品嘗這叫做面線糊的美食。面線糊是福建省泉州市的著名特色小吃。呈糊狀,是由細面線,番薯粉,和水製作成。味道鮮美,清甜爽滑,具有閩南地方風味。廈門雖然也有面線糊,但是口感好像還是以泉州更佳。
  • 《舌尖上的中國》來泉拍攝 面線糊潤餅等小吃入選
    《舌尖上的中國》來泉州拍攝 面線糊潤餅等小吃入選早報訊(記者杜妮娜 傅恆)一碗鮮香四溢的面線糊,不僅僅是一種小吃,還代表著家的味道。昨日,記者來到市區百源路這家面線糊店,老闆洪師傅說,他們的店已經經營13年了,當時從菸酒廠下崗後,租了這兩間店面,做起面線糊生意。此次拍攝由泉州電視臺協助,網友 @平兄旺旺 全程陪同、協調,網友 @平兄旺旺 是閩南紀錄片編導陳家平。
  • 朵蓮寺裡的面線糊
    如今你走進面線糊店,還依稀會看到「素食」區,那應該是致敬佛寺的意思,但日子久了,也就只剩下模糊的「素食」兩個字,而內容全是沾葷帶素的食物。這是一家號稱泉州地界配料最多的面線糊店,品種多達四五十樣。除了面線糊經典的配料滷大腸滷豆腐滷蛋等滷料以外,海鮮、炸物也是花樣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