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蛋會成「化石」,為何雞蛋只會變臭腐爛?它們有什麼不同

2021-01-07 5樓的男人a

曾經的地球青山綠水,花紅草綠,好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但那時沒有鳥語,只有花香。天空中飛飛翔的是身體龐大的翼龍,大地上的嘶吼聲來自霸王龍,劍龍,蛇頸龍等恐龍家族的成員,它們絕對是當時地球的霸主,也是當時地球的主人。

小行星撞擊前的恐龍世界

6500萬年前,不遠處的外太空中,快速飛來一顆直徑達到10公裡的小行星,直接撞擊在地球的表面,瞬間,整個地球都顫抖了起來,小行星釋放的能量是整個廣島原子彈的10億倍,這次的撞擊,也導致了恐龍的滅絕。

小行星撞擊地球後的世界

6500萬年後的今天,人類想一睹恐龍的風採,只有靠偶爾從地下挖掘出來的恐龍化石來自行腦補了,但是就是這一次小行星的撞擊,不僅讓恐龍迅速的滅絕形成化石,也讓恐龍未孵化出來的蛋,跟它們的父輩一樣,被埋入地下,形成了見證那段歷史的化石。

恐龍化石

恐龍蛋如何變成化石的呢?

恐龍蛋變成化石,還是與那次的小行星撞擊有關,當時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後,由於巨大的能量釋放,揚起了一層厚厚的灰塵,並且還引發了大規模的火山爆發。

當這些火山灰與灰塵下落後,就覆蓋在還未孵化的恐龍蛋上,時間長了就覆蓋上了厚厚的一層,而由於火山灰等物質,能夠有效的阻擋微生物對恐龍蛋的分解,所以恐龍蛋在這些物質的保護下,能夠始終保持當時的結構狀態。

經過漫長的時間,恐龍蛋中的大部分物質,被周圍的礦部位替換掉,就形成了擁有恐龍蛋外形的礦物質蛋,所以說這個蛋,已經不是當初的那個蛋了。

恐龍蛋

雞蛋為什麼變臭腐爛?

日常生活中,雞蛋之所以變臭腐爛,大部分是因為微生物跑到雞蛋內部大量繁殖造成的,事實上雞蛋變臭腐爛的原因不是雞蛋殼,但是由於雞蛋內部在孵化過程中需要氧氣,所以蛋殼上就有一層細細的孔,供氧氣進入雞蛋內部。

這就給了細菌可乘之機,造物主在製造雞蛋的時候,也想到了這一層,所以在雞蛋殼部位有一層膜,蛋黃的外部還包裹一層膜,可以說是上了一道雙保險,目的是保護雞蛋內部不受微生物的侵襲。

臭雞蛋

但是雞蛋即使有兩層膜的保護,但是也經不住微生物長久的攻擊,所以雞蛋都有一個保質期,而過了保質期,就說明微生物很有可能在有效的時間內,攻破雞蛋的保護層。微生物對雞蛋的破壞一般分為三步:

首先是初期的時候,微生物把蛋清中的蛋白質分解掉,使其失去活性,形成貼殼蛋

繼續分解,把包裹蛋黃的那層膜分解掉,讓蛋清和蛋黃混合在一起,形成散黃雞

在微生物進一步分解下,雞蛋內部的蛋白質分解成硫化氫、胺類、糞臭素、吲哚等腐敗物質,形成顏色發綠,發黑的臭雞蛋,也最終腐爛掉。

這種蛋雖然變黑,但是沒壞,放心大膽的吃

雞蛋可不可以跟恐龍蛋一樣變成化石?

嚴格意義來講,是一點問題都沒有,在發現眾多的遠古化石中,有一些是昆蟲,植物,甚至是無脊椎動物等都可以變成化石,所以雞蛋變成化石也是一點問題都沒有,但是要滿足幾個條件。

要有阻擋微生物分解的物質迅速包裹起來,這一點非常的重要,不然在微生物的降解下,會迅速破壞其結構。像恐龍蛋是有火山灰等物質包裹,三葉蟲等是海底的海泥覆蓋包裹

在災難來臨後,整個地球被一層厚厚的灰覆蓋

需要足夠長的時間,讓外部的物質替換掉有機物,形成一個擁有外形的礦物質蛋,而在漫長的替換過程中,如果被暴露在外也將前功盡棄,不能成為化石。受周圍物質環境的影響,這一過程要持續若干萬年。

最好要有堅硬的有機物質,在形成化石的初期地質活動中能抵擋外部的壓力。在海底有利的條件下,像水母,三葉蟲等無脊椎動物,雖然沒有堅硬的有機物質,但是在海底海泥的包裹下,雖然山川移位,海泥可以較快的變成為頁巖和石灰巖,可以有效的保護包裹其中的遺體,這也是為什麼海洋生物容易變成化石的原因。

海洋無脊椎生物化石

所以說,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加上合適的條件,雞蛋和恐龍蛋一樣變成化石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恐龍蛋化石中提取DNA

在很多科幻作品和影視劇中,都有從恐龍蛋化石中提取DNA的場景。這麼做有沒有科學依據呢?

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這是一點依據都沒有,恐龍蛋中的有機物質經過大約10萬年的降解,就基本全部被降解掉了。雖然保持一個蛋的外形,但是其內部卻是一顆石頭的心,所以,想在石頭中提取恐龍的DNA,這想都不要想。

電影中人與恐龍同時出現的情景,是永遠不可能出現

結語:6500萬年前的那次撞擊,雖然消滅了恐龍,但是由於那次撞擊的存在,也在機緣巧合下,保存下數量不少的恐龍蛋化石。人類的祖先也是在那一次毀天滅地的撞擊後,逐漸走向歷史的前臺,成就了現在的人類,說心裡話,人類還得感激那次的撞擊,不然今日的地球上是恐龍、還是人類的天下真的很難說。(這裡也給我們一個小啟示,要善於在危機中抓住機遇,人類的祖先就成功的做到了這點,才給了後輩們崛起的機會)

相關焦點

  • 恐龍蛋很脆弱,為什麼能夠形成化石?
    化石的形成化石的形成其實就是生物被埋葬的一個過程,不同的是,有的生物是死後被埋葬,而有的生物則是被「活埋」,比如現在發現的一些恐龍化石中就有兩種恐龍在一起撕咬的化石,這證明兩種恐龍是在戰鬥中被埋葬的。因此,生物想要形成化石,必須在沉積物掩埋,比如水、沼澤、沙漠、冰川等等,這些沉積物是日後形成沉積巖的前提,而在沉積巖中,生物不會被剝蝕,進而會形成化石。比如我們現在看到的恐龍化石則都是在不同地質年代的沉積巖層中被發現的。當然,沉積巖並不是形成化石唯一的途徑,像琥珀、冰川這樣的環境下也能形成化石,比如琥珀中的遠古生物,被冰封的猛獁象化石等等。
  • 雞蛋為什麼會「臭」?
    在日常生活中,您一定遇到過這樣的現象,打開雞蛋後,蛋黃已經不在原來的位置而是貼在蛋殼上,蛋清、蛋黃混在一起;雞蛋已經變黑髮臭,讓人感到噁心。為什麼會出現這些現象呢?讓我們進入微觀世界去瞧一瞧。我們都知道,食物會變臭是因為有細菌繁殖的結果。雞蛋雖然看上去無懈可擊,但在放大鏡下觀察,你就會發現蛋殼上有無數的小孔。
  • 雞蛋為什麼會變黑髮臭? 雞蛋發臭是什麼變化?
    雞蛋為什麼會變黑髮臭? 雞蛋發臭是什麼變化?時間:2016-06-18 11:58   來源:科普中國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雞蛋為什麼會變黑髮臭? 雞蛋發臭是什麼變化?在日常生活中,您一定遇到過這樣的現象,打開雞蛋後,蛋黃已經不在原來的位置而是貼在蛋殼上,蛋清、蛋黃混在一起;雞蛋已經變黑髮臭,讓人感到噁心。為什麼會出現這些現象呢?讓我們進入微觀世界去瞧一瞧。 我們   原標題:雞蛋為什麼會變黑髮臭? 雞蛋發臭是什麼變化?
  • 臭雞蛋為什麼要叫「臭」雞蛋? 臭雞蛋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臭雞蛋為什麼要叫「臭」雞蛋? 臭雞蛋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時間:2016-12-26 10:15   來源:新華網科普頻道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臭雞蛋為什麼要叫臭雞蛋? 臭雞蛋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 這個地方,隨處可撿到恐龍蛋化石,是侏羅紀時代恐龍樂園!
    在這次河源之行中,我參觀了國家級「中國古代動物博物館恐龍蛋博物館」。豐富的化石展示讓我不僅對恐龍的真實存在毫不懷疑,而且對遠古時期生活在地球上的動物的起源、進化、繁衍和滅絕有了直觀而深刻的認識。恐龍蛋博物館,又名河源恐龍博物館,位於河源市濱江大道旁。它看起來像是甦醒的種子。它位於桂峰山腳下,沿著山蜿蜒上升。它是對有900多年歷史的桂峰塔的補充。
  • 親手摸摸恐龍蛋 廣東省博物館展出恐龍化石(圖)
    這是恐龍蛋、恐龍骨化石第一次離開故土露面廣州。據悉,此次展覽到本月31日結束,然後再到省內各地巡迴展出。  以前是壞蛋現在成好蛋  「以前的好蛋就是現在的壞蛋,以前的壞蛋就是現在的好蛋。」在省博展廳裡,河源市文化局副局長、河源市博物館館長黃東頗風趣地告訴記者,「以前的壞蛋由於受精不成或溫度限制,沒有孵化出小恐龍,所以化石也好好地保留到現在。
  • 伏牛山下的恐龍蛋化石群,神秘莫測的十萬隻蝙蝠
    1994年,西峽地區又發現了一批恐龍骨骼化石,它們的出現打破了國際科研界長期存在的恐龍蛋化石與骨骼化石不能共存一處的理論偏見。2008年下,在南陽「恐龍山」,高密度蘊藏約15萬枚恐龍蛋化石群的發現,是的南陽成為世界罕有的恐龍蛋化石、骨骼化石和古生物化石分布最密集的區域。
  • 雞蛋也成化石?雞媽媽知道得石化……
    近日,在江蘇溧陽上興鎮經濟開發區的子午土墩墓中,發現了一罐春秋時期雞蛋。雞蛋被滿滿當當地放在一個陶罐裡,為了防止被破壞,裝雞蛋的罐子還有蓋子蓋著,儘管2500多年過去了,罐子裡的雞蛋只破了一個。圖片來源:新浪微博可能對於我們來說,2500年已經足夠久了,但從古生物研究的角度來說,只有2500年,並不能讓這些雞蛋獲得「化石」的稱號呢。什麼是化石?
  • 包頭發現的這些石頭蛋是恐龍蛋化石?
    時間回到2015年9月,王懷宇在野外進行地質調查時,偶然發現了這裡,「這應該是一處巨型恐龍蛋化石群,有圓形、扁圓形、橢圓形等,巨型蛋化石直徑普遍在50公分以上,其中有些圓形蛋化石和橢圓形蛋化石直徑均超過150公分。多形態、多紋飾和成窩狀有序排列的生物特徵表明,它們可能是巨型恐龍的遺物化石。」王懷宇認為,遠古時期的包頭地區,由於四季溫暖潮溼,獨特的自然資源和富氧環境,成為了巨型恐龍生存的樂園。
  • 恐龍蛋化石流失黑市調查:公司化收購 或流出海外
    如此珍貴的一批化石被發現,本應受到各界關注,但在河源市民眼中,卻是見怪不怪。記者調查發現,從1996年河源發現恐龍蛋化石至今,盜挖現象時有發生,此前甚至出現施工爆破現場村民哄搶化石的情景。大量化石流入民間,甚至在河源催生出了配套的加工產業鏈。恐龍蛋在黑市熱銷令盜挖者趨之若鶩。有拍賣公司向記者表示,化石流到國外並不是什麼難事。
  • 奇石疑似恐龍蛋化石(圖)
    本報訊(門頭溝記者站記者劉學通訊員李棟)門頭溝區齋堂鎮發現奇石,疑似恐龍蛋化石,目前有待專家進一步鑑定。昨天,齋堂鎮醫院退休職工曹有科向記者展示了幾塊形狀類似恐龍蛋的橢圓形石頭。據曹有科介紹,他是在齋堂鎮黃嶺西村晨練的時候意外發現數塊橢圓形的石頭。
  • 「世界第一恐龍蛋化石群」在呼救
    盜挖偷賣甚瘋狂千古罪人誰敢當1998年12月22日,筆者趕到青龍山,在十堰市地礦局有關人員陪同下採訪了青龍山恐龍蛋保護區。離青龍山保護區尚有2公裡路程時,記者在路的兩旁就能見到盜挖者留下的洞穴。到保護區後,只見滿山遍野洞穴密布,整個青龍山被踐踏得像一個巨大的蜂窩。
  • 恐龍蛋化石瘋狂盜挖沒法管
    1995年5月16日至21日,專家鑑定,「金鵝蛋」是恐龍蛋,青龍山有著世界上數量最多、分布最集中、埋藏最淺、原始狀態保存最好的恐龍蛋化石群。  此前,人們只知河南西峽縣有恐龍蛋——西峽恐龍蛋化石僅存幾百枚,全世界也只有500多枚。  恐龍蛋密集 學術界震動  青龍山發現恐龍蛋化石群的消息很快傳遍大江南北。
  • 日本發現最小恐龍蛋化石 原來高大的恐龍群中也會有小矮子
    日本發現最小恐龍蛋化石 原來高大的恐龍群中也會有小矮子時間:2020-06-25 12:56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重約10克!日本發現最小恐龍蛋化石 原來高大的恐龍群中也會有小矮子 位於日本茨城縣的筑波大學周二發布消息稱,一個研究團隊在日本發現了世界上迄今發現的最小恐龍蛋化石。
  • 軟殼的恐龍蛋化石,科學家認為它來自昔日的海洋霸主——滄龍
    早在2011年,一組智利研究人員發現了這顆恐龍蛋的化石,發現地點離那具被叫做Kaikaifilu hervei的10米高的滄龍遺骸的發現地,只有不到200米遠。當時研究人員報告稱,儘管這顆恐龍蛋化石跟滄龍遺骸很近,但他們無法確定這顆蛋就是來自滄龍。
  • 珠海鬥門發現恐龍蛋化石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陳治家 通訊員梁勁波)近日,家住中山坦洲的陳敏在珠海鬥門華發水郡省級溼地公園一處施工現場,意外從一堆泥土石頭中發現一大塊紅褐色化石,其內還包裹著殼狀化。前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王強博士現場辨認,確認這就是恐龍蛋。
  • 沒挖過恐龍蛋,都不好意思說是河源人
    曾經的萬獸之王變成冰涼骨骸而誕生僅500萬年的人類渴望找到生存與毀滅的記憶如果你從3歲生日開始,每天食用一個雞蛋,那麼等到50歲時,就能吃掉一萬七千多隻雞蛋而河源恐龍博物館對於收到恐龍蛋化石一事,更是駕輕就熟,他們會「小心翼翼地用藍色塑料筐」拖回館內。
  • 臭馬肉香驢肉,寧死不吃騾子肉,農民對它們的態度為何不同?
    臭馬肉香驢肉,寧死不吃騾子肉,農民對它們的態度為何不同?在農村,人們的講究很多,在與人們生活關係最密切的衣食住行方面都有一套規則。其中「民以食為天」,可以說,「食」是人最基本的追求了。在農村,關於吃的忌諱很多,其中就有一種「臭馬肉香驢肉,寧死不吃騾子肉」的說法。這裡的驢、馬、騾都是農村人家的大型牲畜,在科技不發達的傳統農村,這些動物主要是作為勞力來飼養的,按理來說是不應該吃的。實際上不一定,那麼吃了就吃了吧,可以同樣都是肉,農村人對它們的態度為何會不同呢?
  • 廣東居民偷藏213顆恐龍蛋化石 當地施工現場哄搶化石是常事
    2015年8月5日訊,7月30日凌晨,廣東河源警方在一次突擊檢查中,在一當地居民家中查獲被盜搶的恐龍蛋化石213枚,同時繳獲一具完整的恐龍骨骼化石,事後經初步鑑定,這具完整的恐龍骨骼化石為遼寧遼西出土的鸚鵡嘴龍骨骼化石,恐龍蛋化石多為來自河源的白堊紀晚期圓形恐龍蛋化石。
  • 廣東一溼地公園驚現「恐龍蛋」?!專家:確實是恐龍蛋化石
    廣東珠海鬥門華發水郡溼地公園驚現「恐龍蛋」?一周之前,家住中山市坦洲鎮的業餘化石採集愛好者陳敏在該溼地公園附近的施工廢土中發現了一顆巨型橢圓石頭,憑藉多年採集化石的經驗,推測極有可能是恐龍蛋化石。目前,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王強博士已趕往現場辨認,認為該化石為紅層,廣泛分布於廣東地區,一般有著7000萬年至9000萬年的歷史,其與「恐龍蛋」化石的形成有密切關係。此前一周,11月15日,市民陳敏在珠海鬥門華發水郡溼地公園散步時,在查看附近工地的施工廢土時,意外發現了這塊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