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安徽文明網、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過馬路,眼疾手快!等綠燈,望眼欲穿!交通事故,百般無奈!多年來,我省部分地區頻頻出現行人闖紅燈、車輛不禮讓等現象,市民連連抱怨,事故連連發生。
近日,由安徽省委宣傳部、安徽省文明辦、安徽省公安廳、安徽省交通運輸廳聯合下文開展「禮讓斑馬線、守法文明行」的專項行動,著力整治機動車不禮讓斑馬線行為,引導機動車駕駛人、非機動車駕駛人和行人遵守交通法規、摒棄交通陋習,共同營造安全有序、文明禮讓的交通環境,引起駕駛員和行人高度重視。
江淮大地同步啟動,全省各地有關部門及社會各界一起努力,力爭使禮讓行人、文明交通成「江淮新風景」。
實地探訪:禮在斑馬線 讓出「大文明」
4月9日11時30分,繁華的淮南市田家庵區東淮生活小區西門外泉山路上一斑馬線旁,放學時段的學生和家長熙熙攘攘。據不完全統計,當天中午11時30分至12時的半個小時內,約有30餘波次近300餘位成人及學生從此通過。尤其在11時31分至11時32分這一分鐘內,這一路口六條車道上竟出現了一百餘輛機動車排隊禮讓行人的「壯觀」。
斑馬線不僅是生命線,也是城市文明的試金石。4月17日下午,在合肥市中心城區多個路段,一幕幕暖心的場景在這裡上演——車輛經過斑馬線時,紛紛減速停在斑馬線前,等待行人通行後,再啟動車輛。斑馬線前的路面合理漆劃著醒目的「禮讓行人」提示語,路口安裝的「電子警察」執法功能,推進了示範路口及示範路段交通信號燈配時智能化,進一步提高了道路的通行率。
有心的市民可能已經發現,近日,蕪湖市多條道路斑馬線悄然變成彩色,有的藍白相間,有的橙白相間,還有3D彩色立體斑馬線。這些彩色斑馬線不僅色彩鮮豔,扮靚道路,而且警示效果突出,刺激司機的視覺神經,提示司機在經過斑馬線前主動減慢車速,禮讓行人。
禮讓斑馬線,讓出了一座城市的文明和溫度。近日,在江浙皖三省交界處的宣城市廣德縣,斑馬線上也悄然發生了新變化,繼公交車、計程車禮讓斑馬線之後,紅藍相間的彩色斑馬線悄然融入到這一座綠水青山的皖南小城。
走訪過程中,記者發現,斑馬線前,車輛禮讓行人,行人快速通過逐漸成為全省文明新風尚。車讓人,讓出一份安全;車讓車,讓出一份秩序;人讓車,讓出一份文明;人讓人,讓出一份友愛。
嚴格執法:禮讓新風尚 不是「一陣風」
任何一種新風尚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記者發現,依然有部分車輛不能做到禮讓行人,尤其在一些未設置電子警察的路口,這一不文明現象更為普遍。
山中路是淮南市一條城區主幹道路,道路兩邊居民小區及企事業單位、公司等較多,日常穿梭於這條道路的行人絡繹不絕。據不完全統計,4月10日清晨,這條斑馬線上共穿行30餘批次50餘位行人,其中機動車主動禮讓行人的僅出現兩起,其餘過往行人不得不見孔插針地在車流中穿行。
「我一般看見斑馬線時,都會提前減速,不然剎不住車。」這位車主提醒,駕駛人最好養成斑馬線前減速慢行的好習慣,這樣禮讓起來才能「說停就停」。
人車互讓,是文明城市的更高境界,也是道德互動的完美展現。但是對於那些依然不夠自覺的馬路司機,可不只有道德約束和口頭警告這麼簡單。記者從交警部門獲悉,這段時間,已有多名司機吃了處罰。
2019年1月1日至4月11日,六安市公安交警部門共依法查處機動車未依法讓行行人交通違法行為2820起,其中六安城區查處1530起。
近期以來,阜陽市交警支隊加強管控力度,對不禮讓斑馬線的違法行為進行集中查處,2019年1月至4月10日,該市共處罰不禮讓斑馬線違法行為1658起。
近日合肥啟動「禮讓斑馬線,守法文明行」的專項行動,機動車經過人行道不減速的將處以100元記3分;人行道上有行人未停車讓行的將處以100元記3分;機動車在無信號道路上未避讓行人的將處以200元記3分。今年1至3月份,合肥市廬陽區處罰機動車未依法讓行行人交通違法行為近1600例。
去年3月起,宣城市廣德縣開始實施斑馬線前不禮讓將被處罰。截至目前,全縣已有14200起機動車未依法讓行行人交通違法行為被抓拍,接受處罰的已有七千餘起。銅陵市2019年3月非現場抓拍2002起機動車未依法讓行行人交通違法行為,現場查處728起。
市民點讚:做文明江淮人 點讚「好司機」
前不久,在宣城市廣德縣,一個穿螢光外套的小男孩張浩然,在桃州鎮和平路鳳凰小區北門和中醫院之間的斑馬線前,向減速禮讓行人的車輛鞠躬致謝。張浩然的鞠躬致謝,不僅為一座城市注入了新風,更體現了交通文明新風尚。
這樣的「好事」經媒體不斷宣傳報導,文明之風越吹越勁。如今,越來越多的私家車加入馬路上「禮讓行人」的一支大軍,助力「禮讓行人」在廣德街頭成為一種常態。
「車讓人很文明,會提升交通參與者中弱勢一方的心理感受,有被保護被禮讓的尊重感。也會讓初來乍到的遊客和外鄉人對該城市的好感度爆棚。」廣德縣文明辦工作人員彭浩如是說。
「紅綠燈要停,斑馬線前要停,還是覺得不太習慣。好幾次剛有人踏上斑馬線,明明車還能衝過去,身邊的車卻自覺地停了下來,我不好意思,也只能跟著這麼做了。」安慶市民小黃最近幾次回老家探親,細心發現了這一變化,她說,無論主路還是小路,斑馬線前都成為車主們自覺減速、禮讓行人的一把「戒尺」。
「從公交車、計程車開始實行,起到了良好的示範效應。尤其是計程車。」合肥市民小王告訴記者,之前感覺計程車司機都是搶燈、見縫插針、超速行駛的老手,過馬路被計程車讓行,或是坐在計程車上看到司機禮讓行人,確實讓人眼前一亮。將心比心,之後在自己開車的時候也會效仿。
文明城市的創建不止有寬闊的馬路、林立的高樓,居住在這裡的人們期望的,是於細節處體現的高素質。
目前,安徽各地多種手段推行文明禮讓。公交車、計程車、私家車等齊刷刷地在斑馬線前主動停下,耐心地禮讓行人,成為江淮大地街頭日常的風景線。
創新做法:禮讓斑馬線 彈好多重奏
也有市民反映,鑑於「機動車禮讓斑馬線行人」剛實施不久,不少駕駛員和行人會存在「互相禮讓」現象,因而會產生「會錯意」的情況。還有一些駕駛員對斑馬線的設置,繁華路口的引導等現象進行了真誠的反饋。
對此,廣德縣交警大隊副大隊長彭正東表示,這樣的現象確實有存在,這也正是交管部門提倡的人車互讓良好互動模式。針對這種情況,駕駛員要給行人一個手勢,行人也要密切關注道路狀況,不要低頭玩手機。此外,斑馬線的設置標準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考慮與有關部門聯合,在繁華路口斑馬線設置交通信號燈。
「不管交管部門採取哪些措施,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引導和規範一座城市的交通秩序。」彭正東還告訴記者,廣德縣開展禮讓行人已經有一定的基礎,城市文明程度大幅上升。他呼籲,每一個交通參與者都要做到文明禮讓出行,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良好的交通氛圍。
安徽各地對禮讓斑馬線行動的開展均有自己的地域特色。如,合肥市圍繞「學雷鋒日」「全國安全交通日」「國際志願者日」「公交出行宣傳周」「綠色出行宣傳月」等時間節點,廣泛開展文明勸導、諮詢服務、法律宣講等系列實踐活動。
六安市抓好示範帶動,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帶頭先行,教育引導單位員工特別是公務車駕駛員遵紀守法、帶頭禮讓;在計程車、公交車等運營管理單位全面推行,組織開展文明交通宣傳教育及駕駛員籤名承諾活動等。
亳州市開展「做文明亳州人」實踐活動,圍繞「學雷鋒日」「全國交通安全日」「國際志願者日」等時間節點,廣泛開展文明勸導、諮詢服務、法律宣講等系列活動,引導市民文明出行、文明行車等。
正是有了這些「好司機」們的主動示範,有了每時每刻守護在斑馬線前的「電子警察」抓拍,有了交警強化對「斑馬線禮讓」的現場執法……三股力量合力,讓斑馬線變得更加安全,大大保障車輛在斑馬線前遵守「禮讓行人」這一文明行為。
禮讓行人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一座城市文明厚度的試金石,也是初來這裡的遊客眼中的一道文明風景。相信不久之後,這樣溫暖人心的場景,將在安徽各地街頭隨處可見,讓遼闊的江淮大地平添許多柔和的魅力。(記者 顧繼月 張毅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