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
颱風,人們會攙雜著不同的感情,但更多的卻是恐懼與害怕。今年影響廣西的颱風以少而強的架勢「重磅」打擊廣西。「威馬遜」和「
海鷗」這兩次颱風帶來的危害,讓廣西當地人對颱風恐懼和憤恨交加。記者藉此「海鷗」影響廣西的時機,「以身試風」走近颱風,目睹颱風過境沿海遭受的一切,看看當地人眼中的颱風。
北海漁民:「簡直像魔鬼一樣嚇人」9月16日上午,正當「海鷗」向廣東至海南沿海一帶靠近時,我們的追風小組來到北海僑港碼頭,五、六千船隻回港避風,塞滿港區的每個角落。一名漁民告訴我們,「今年颱風對這裡的影響太最可怕了,簡直像魔鬼一樣嚇人。」由於上次「威馬遜」的風力太強,這次他吸取教訓,一收到「海鷗」生成的信息,提前三天回港避風。
黃德明坐在自家船上等待颱風的來襲。(攝影:劉英軼)
他叫黃德明,本地人,2006年初中畢業後就以打漁為生,至今已從業8年。他有2條中等條件的漁船,價值百萬餘元,主要活動在近海,最遠到過海南三亞海域,每次出海時間大約一周左右,好年景時年收入有三、四十萬,差一點時十幾萬,在眾多漁民中算是經營不錯的。
他說:「我們得到消息『海鷗』對近海有影響,提前三天就回港,然後把纜繩固定好,把該做的防護都做好。因為船隻多,回來晚的就沒有位置無法進港避風,只能放在海邊,雖然很不安全,但大家都對防範措施下足了功夫。」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北海有一道特別著名且具有地方特色的菜吊燒魷魚,非常鮮美,這主要是得意於原材料魷魚。北海的漁民大都在近海作業,以打撈魷魚為主,沒有月光的夜晚則要利用燈光引誘魷魚群現身,因此燈泡是非常重要的船上裝置。「一般颱風來了,我們怕風吹壞燈泡,都會卸下來。燈泡的成本很高,180元左右一個,一條小船大概有一百多個燈泡,如果不保護好,我這樣的小船就得損失兩萬元左右。」 記者看到黃德明船上的燈泡全部被卸下來,且平穩地放在船艙裡。「要是大船的話,一般都不卸,一千多個燈泡,太多了,而且鐵架很高,很難卸下來,一般用尼龍繩綁緊加固,不讓燈泡擺動。如果碎了,損失至少十幾萬。」
此外,港灣裡船隻密集,為了安全,船與船之間都用加厚的泡沫隔開;船頭離岸邊距離加大至十米以上,防止風太大撞壞船舶。船上的用品也全都收拾妥當,人員撤離到岸上避風。
為防範「海鷗」,船隻距離岸邊十米以上距離,防止船隻撞到岸邊受損。(攝影:劉英軼)
當記者問及颱風來臨時漁民的生活狀態時,黃德明說:「我們這輩漁家人基本都在岸上有房子,一般把船加固牢靠就回岸上住,如果岸上沒有家,就去親戚家,或者被政府安排到政府、街道辦事處住宿,確保安全。」
在跟黃德明攀談中了解到,一個颱風過後,海水被狂風巨浪攪和得異常渾濁,他們出海打漁起碼得等三、四天後,才能恢復到颱風來前的水平,特別是今年8月1日封魚期結束開始捕撈後,網兜密度加大,他出了三趟海,基本都沒有收穫,反倒貼油錢。現在漁船太多了,再加上颱風的影響,他今年的收入大打折扣。
123456
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天氣網」
追風記者:「雨水打在身上就像被鞭子抽」16日下午,「海鷗」迅速「飛奔」進入北部灣後,北海市區開始風嚎雨唳,狂風夾雜著暴雨狠命地擊打市區。此時,我作為追風組中一名記者,正站在城市海邊風口處做現場報導。風雨交加根本睜不開眼,冰冷的雨水拍打在身上不寒而慄,就像被鞭子抽的感覺,13級的風吹得我很難站穩腳跟,陣風最強時差點把我吹跑,怒吼的風聲似乎要逆天。
由於遭受「海鷗」蹂躪,北海全城快速停水停電,街頭巷尾空蕩蕩,店鋪全部關門停業,感覺整座城市變成了「空城」。地勢低洼的街道出現嚴重積水,車輛紛紛繞道而行;樹枝、廣告牌墜落倒塌,散落一地;多臺電動車跌倒在地;電線桿在狂怒的風中搖擺,隨時都有被撂倒的可能;憤怒的海浪洶湧的拍打著海岸,大型船隻因走錨被風吹到岸邊擱淺。
我們覺得風力越來越大,再持續下去可能有危險,於是也快速回到室內。窗外狂風呼嘯,狠命地撕扯窗戶,噼裡啪啦作響,時不時有東西被砸掉地的聲音,直至凌晨三、四點鐘才有所減弱。我幾乎一夜沒睡,回想起那驚悚的一夜,膽戰心驚。
潿洲島氣象站站長:「從沒經歷過這麼強的颱風」18日,「海鷗」飛過,潿洲島天空湛藍,滯留遊客匆匆返程,新的遊客滿懷激情登島,我們也被夾在這一去一來之間。
潿洲島是中國最大、地質年齡最年輕的火山島,也是中國最美的海島之一。島上常駐居民1.6萬,遊客萬餘人,流動商品、食物一般只能撐二、三天,大部分都靠島外運送供應。
陪同我們走訪的是潿洲島氣象站站長楊永興,48歲的他說起今年的颱風依然心有餘悸:「我從小到大都在這片海島上生活,從沒經歷過這麼強的颱風,對潿洲島的摧殘簡直就是慘絕人寰。」
進島第一站楊站長就把我們帶到了氣象站,讓我們感受「海鷗」這隻烈鳥的傑作。走近氣象站,牆壁被雨水淋過的印記清晰可見,有的地方甚至還在滴水,楊站長不停地提醒我們注意安全,防止滑倒。
受颱風影響,潿洲島氣象站牆壁滲水。(攝影:劉英軼)
面對狼狽不堪的臺站,我們甚至愣住了,一時間不知從何說起,還是楊站長拉開話題,打趣地說:「上次『威馬遜』把我們院落水泥鋼筋灌注的圍牆撂倒,幸好我還沒來得及修復好,否則再被『海鷗』放倒,我就白費功夫又浪費經費了」。再看看地面橫躺著的氣象站牌,「我都不知道這塊牌什麼時候被吹走的,早晨一職工從幾百米遠的地方撿回來才告訴我,太忙了,沒注意。」 無奈的楊站長透露著對颱風的怨恨。
楊站長介紹:「這次『海鷗』中心穿過潿洲島,因為影響期間有2個小時出現了晴空區風平浪靜,本站觀測到的風力為41.8米/秒,陣風48米/秒,已到達14級強颱風級別;先後遭受2個14級以上颱風重創,破潿洲島歷史記錄。」
蕉農:二度』殘害 毀滅性的打擊」由於「威馬遜」和「海鷗」兩個颱風先後從北南兩個方向夾擊潿洲島,致使島上再次面臨一場被掠奪的慘象。特別是香蕉,幾乎全部折斷、倒伏,遭受毀滅性打擊,大面積絕產。
家住潿洲島坡塘村的鄧友利是這裡的蕉農,她說:「家有十幾畝香蕉,由於上一個颱風『威馬遜』襲擊潿洲島,香蕉全部折斷,只收穫了四千多元錢;但是之後雨水特別足,香蕉再次以驚人的速度快速生長,而且長勢喜人,特別漂亮,本以為可以挽回上次颱風帶來的損失,哪知道天有不測風雲,正在暗自慶幸之時,又來了一個颱風『海鷗』,這回真是毀滅性的打擊,全部絕產了,損失至少5萬元。」
鄧大姐嘆息:「主要是風力太大了,從來沒見過,風力超過12級對於香蕉來說臺前做防護都沒有用了,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香蕉被風吹斷絕產;馬上進入9月下旬,雨水越來越少,氣溫也會隨著降低,今年是沒有再恢復生長的可能了,按照生長周期算,還可能波及到明年的長勢和收入。」
車輛在島上行駛時,我們看到沿途到處都是香蕉倒伏的慘景,看在眼裡疼在心上,更為蕉農付出的艱辛而惋惜。面對強颱風致命打擊後,潿洲島正在全力恢復生產,旅遊遊船也已開始通航。
大蠔養殖戶:「十裡蠔排」倒退20年事實證明,颱風太傷人了。19日,颱風過後我們來到素有「中國大蠔養殖之鄉-欽州」走訪,從欽州港口來龍門港,一路海水渾濁,海面一片狼藉。
坐上快艇,我們進入龍門港亞公山南部海域。這裡最大的大蠔養殖戶就是張小光師傅,他和家人正在清理受災後的蠔排。張小光告訴我們:威馬遜』讓我損失了100多萬,當時沒想到風浪那麼大,蠔排絕大部分都石沉大海了;『海鷗』又傷口上撒鹽,今年的損失讓我的經濟起碼倒退20年,想翻身還得看老天的臉色,養蠔就是靠天吃飯,太傷人了。」
張小光向我們展示「海鷗」過後轉移回蠔排上的蠔。(攝影:劉英軼)
從欽州港到茅尾海一帶,海深達30多米,本是水質清澈,海溫適宜,加上四周有連綿不斷的小山脈,對海面或內陸來的強風都有阻擋作用,減緩或阻攔風力對海面的影響,優越的地理海灣優勢,非常適合養殖大蠔。在欽州有「龍門富,十裡蠔排藏金珠」之說,而今已成歷史。張師傅介紹,「威馬遜」影響之前,這裡到處密布蠔排,景象蔚為壯觀,快艇幾乎很難進來,他們自己都得小心慢行才能進來。「颱風過後,小型船隻隨意出入,因為蠔排都被風浪吹翻跌入海底,累加起來矗立在海面上,猶如蠔排小山一樣。十裡蠔排失去了往日的風採,慘烈的損失讓大蠔養殖戶欲哭無淚、痛心疾首。
「威馬遜」過後,養殖戶紛紛採取各種措施,重新投蠔苗養殖,可沒想到又來了一個這麼強的颱風來襲。這次吸取「威馬遜」的教訓,在「海鷗」來臨前,張師傅花七、八千元的人工費,將大部分重新養殖的蠔苗從蠔排上取下來,一串串地搬上船後運到岸上,颱風過後再搬運回海裡。可這樣來回折騰,他損失仍然超過萬元。一是由於人手短缺,工費貴;另外,實在搬不完留在海裡的蠔,風大浪急,又被打斷脫落到海底的蠔,數量無法統計,所以「海鷗」是二次重創蠔鄉。
即使未來風調雨順,沒有強颱風襲擊,養殖戶們至少也得用3~5年來彌補損失。張師傅說:「這個蠔排不像陸地上的不動產,可以作為抵押向銀行申請貸款,沒有大量資金啟動很難再形成規模性的養殖;如果沒有這兩個颱風,明年我的收入應該接近百萬元,然後再投入生產,這樣良性循環下去,3~5年我就有幾百萬的收入,現在全部泡湯了。」
欽州是港灣,就像人的肘臂彎曲一樣,颱風經過這裡時風力會小一點,帶來的影響會比北海、防城港弱一些,所以本地人對颱風都不是特別在意,覺得是理所當然的事。可是今年的他們招架不住了,漁民幾乎遭遇滅頂之災,在他們心裡很「恨」颱風。
結語:廣西幾乎每年都會遭遇「二手」颱風,大多在12級以下,且強風雨持續時間一般也就4、5個小時,生活在海邊的當地人早已習以為常,從沒有覺得颱風是多麼可怕的東西。而今年不同往昔,對於當地人來說,「威馬遜」和「海鷗」這兩個「瘋狂」的颱風讓他們觸目驚呆,就像一道「傷疤」,甚至不願提起。
颱風「海鷗」飛過,海面上的漁船在風雨中若影若現。(攝影:劉英軼)
「一年連著來兩個如此強的颱風,破壞力太大,估計幾年都緩不過來。」「威馬遜」和「海鷗」的到訪,給廣西帶來巨大創傷。走一遍「颱風路」,深深體會到天災的可怕與無情。颱風雖已過去,但回想起來仍讓我膽戰心驚,曾經的一幕幕遺留腦海,那嘶吼的風聲似乎又在耳際響起。
颱風過後,當地人生活依舊,雖然損失慘重,但依然得堅強面對。「颱風沒有吹倒我們,只是吹亂了我的髮型。」希望廣西人可以一直樂觀下去,科學防臺。(文/郭曉薇 劉珺)
註:本文是由中國天氣網和中國天氣網廣西站聯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