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的立夏宣告了季節正式進入夏天,面對即將到來的酷暑和三伏天,你有沒有想念三九寒冬裡的大雪、在滑雪場馳騁的飛馳感、和手把手教你的滑雪教練?
記者曾經體驗過一月份三九天黑龍江亞布力滑雪場的「妖風」和刺骨的寒冷,雖然當天的天氣對當地人來說已經算是「微風」了,但是零下35攝氏度爆表的溫度計和結霜的睫毛足以說明了到底有多冷。滑雪教練宋麗麗那天對記者說:「這個天氣已經算是很好的了,前幾天的風在外面待幾分鐘臉就凍僵了。」
宋麗麗已經在亞布力滑雪場從事滑雪教練的工作10年了。她是土生土長的亞布力人,家就在滑雪場山下的亞布力鎮裡。因為結婚生孩子,期間有3年的時間在家照顧孩子而擱置了滑雪教練的工作。她並不是滑雪運動員出身,僅僅是上學期間滑過雪,再用大量業餘時間自己練習,在她從事滑雪教練前考取了教練員資格證,持證上崗。
滑雪教練的工作具有非常明顯的季節性,每年雪季開始,宋麗麗會到雪場工作,非雪季的時候就做些其他的工作,做點小生意,或者種地。由於地處東北,亞布力滑雪場一般每年11月中旬開板,教練們會在11月初集結,滑雪場也會進行相關的培訓。
和宋麗麗情況差不多,在北京軍都山滑雪場當教練的張忠發作為一名普通的滑雪教練工作也有明顯的季節性。雪場會在雪季開始前提前召集教練,張忠發說教練們會有一周的恢復期來做調整,因為教練自身的滑雪技術已經產生了肌肉記憶,所以恢復起來會很快,經過一周的調整後會對從事滑雪教學工作兩年以下的教練進行考核測試。
如果天氣條件允許,軍都山滑雪場會在每年11月低至12月初期間開門營業。想成為軍都山滑雪場的教練員,要先進行理論培訓,雪季開始後還會有雪上實踐考試,考試合格後方可上崗教學。
現在北京地區滑雪場的教練員大部分都來自東北,軍都山也不例外。雪季結束後一部分人會選擇回東北老家,一部分留在北京工作。張忠發回老家以後會找個工廠上上班,或者開開計程車,因為工作季節的特殊性,滑雪教練在非雪季無法長時間固定做一項工作,所以每年都做著不同的零工,大部分人沒有穩定的工作。
相比這些最普通的一線滑雪教練,李元亮的滑雪生活更加豐富一些。他是崇禮富龍滑雪場滑雪學校的校長,他說自己當初從事滑雪教學工作是為了上大學的時候可以天天滑雪而不用花錢,可見對滑雪是真愛。李元亮介紹說,富龍滑雪場在雪季的高峰期每天會有300多人請滑雪教練,雪友們以初級水平為主。
富龍的滑雪教練大多來自東北,或者是張家口本地人,他們都是大學攻讀體育相關專業的,還有一部分就是冰雪運動專業畢業生。遊客可選擇的課程等級分高、中、低三種,滑雪教練也需要通過相應等級的考試才可進行課程教學。
每年雪季結束後,教練們四處散開。少數人會繼續「追雪」,就像李元亮,哪能滑雪就去哪。而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找一份臨時的工作,打發這非雪季的幾個月。
與之前三位不同的是,郝世花曾經是一名滑雪專業運動員。她是我國前高山滑雪運動健將,1999年退役後成為了中國最早一批大眾滑雪教練員中的一員。2012年,郝世花滑雪培訓中心成立。
不同於滑雪場的滑雪學校,滑雪培訓中心除了在雪季期間提供培訓課程,在非雪季也有著自己的工作安排。每年雪季結束後,郝世花滑雪培訓中心在國內,會有針對中小學校園的講課培訓,讓更多的滑雪知識在學生中普及。那麼針對普及課程的培訓,則由有培訓師資格的培訓師進行輔導。此外,還針對有意向考取國家職業技能高山滑雪指導員的人員組織培訓考核,考核通過後方可持證上崗成為滑雪教練。在海外方面,每年的7、8月郝世花滑雪培訓學校會組織滑雪愛好者到紐西蘭旅遊、滑雪,同時也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
每年雪季開始前,郝世花滑雪培訓學校的所有教練都會有為期15天的培訓,再通過考核重新定級。目的就是一方面加強、加深對滑雪教學技術及語言表達的梳理與更新,也是給教練提升等級的機會。
自2012年機構成立開始,郝世花就不再接受一對一的教學預約,而是轉向學習國外發達國家的教學體系,隨時更新機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產品,以及針對集訓營課程的輔導和國家技能指導員培訓及考核工作。雖然不參與教學,但是她依然還在一線隨時觀看發展動向,並一手接觸、掌握滑雪課程的培訓情況。(王靜 李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