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津找準「成南新中心,創新公園城」的發展定位和「築景、成勢、聚人」的建設理念,以「超級綠葉」作為公園城市總體架構,令產業發展和公園城市建設無縫結合。新津,「城市無處不公園」的願景正在成為現實。
供圖/中共成都市新津區委宣傳部
「年輕、創想、智慧、未來」,這是打開「TOD + 5G」公園城市智能社區的關鍵詞。
PART 01
公園城市智能社區
今年 3 月 23 日,總投資約 110 億元的成都地鐵 10 號線新津站「TOD + 5G」公園城市社區示範項目開工。這是成都首批啟動的市級 TOD 示範站點之一,背靠牧馬山、毗鄰楊柳河,複合地鐵高鐵、接駁國道高速,是九環線、大香格裡拉等多條國際旅遊線路的交匯點。新津站「TOD+5G」公園城市社區示範項目對標東京二子玉川站實施開發建設,強化科創賦能和公園社區打造,採用「物理 + 數字」雙開發模式,依託「BIM +5G +阿里雲」,構建城市數字底座,將打造成為集 5G 場景展示、科創空間、未來社區為一體的公園城市社區示範單元。
什麼是「BIM+5G+阿里雲」?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築信息模型)技術是一種應用於工程設計、建造、管理的數據化工具,通過對建築的數據化、信息化模型整合,在項目策劃、運行和維護的全生命周期過程中進行共享和傳遞,使工程技術人員對各種建築信息作出正確理解和高效應對,為設計團隊以及包括建築、運營單位在內的各方建設主體提供協同工作的基礎,在提高生產效率、節約成本和縮短工期方面發揮重要作用。BIM+5G 是引領目前中國新基建的全新技術手段。
供圖/中共成都市新津區委宣傳部
「TOD + 5G」公園城市社區建設過程中創新引入了未來社區理念,藉助阿里雲技術,強化公園城市理念在「TOD+5G」開發模式中的探索,為未來社區提供要素保障;採取互聯互通的交通方式,強化 TOD核心區地塊間的融合,採取二層連廊、地面步行、地下通廊等形式,打造立體交通體系;結合街道一體化設計理念,讓 TRANSIT MALL 和社區景觀有機融合,增加更多公共空間;打造物聯網產業新津基地,生活科創+ 智慧科創 + 創新科創,以創新帶動社區持續發展;以多元創新空間激發創新活力。
也許你想問,智能社區究竟智能在哪裡?有哪些嶄新場景值得期待,又有哪些創新的可能?
5G、AI、阿里雲,全新的技術手段創造全新「智慧 +」生活體驗,智能社區配置智慧物業、智慧健康、共享空間和智慧安全,全面提升青年科創人群生活品質,可以暢享諸如全域刷臉、數字報修、智能人車行、能源管理等如科幻片裡才有的便捷生活。社區內配置的 5G 主題餐廳、5G 未來酒店、健康小屋、智慧跑道、智能家居線下體驗店等智慧場景,能滿足生活、商務、娛樂全方位需求……未來呼嘯而至,各種高科技、「黑科技」會如何改善我們的生活,又將把我們帶往一個怎樣便捷的未來,恐怕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得不到。
截 至 目 前, 地 鐵 新 津 站「TOD +5G」公園城市社區示範項目一期中南置地「智在雲辰」建設已完成 50%,實現進度投資近 7 億元。不久前,新津軌道城市發展有限公司將二次招引具備產業運營能力的知名開發及運營企業合作打造。
PART 02
放眼未來的城市設計
2020 年 6 月,位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都高質量發展示範區的新津,正式成為成都最年輕的「區」,並且躋身「中國綜合投資熱力縣市」第十三位。
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級天府新區、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使新津站上創新發展前沿。新津建設天府智能製造產業園,提出打造「天府數智創谷」,以「科創空間」的城市設計理念,規劃了明珠公園智能科創產業社區、騎龍湖創新創意公園社區,形成了以中車長客、銀隆新能源、大洋電機等 50 餘家上下遊企業聚集的智能交通裝備產業鏈體系,以格力電器為龍頭、20 餘家智能家居及智能硬體項目聚集的智能家居產業生態。
天府智能製造產業園作為先進位造業園區轉型的案例,充分考慮了人才的需求、人才的機會、人才的發展,以「科創空間」為核心打造產業社區,打破了傳統城市和產業園區的發展組織方式,使多元功能聚集、創新資源交互成為城市和產業布局的邏輯遵循,據此來構建以創新組團為基本細胞的產業功能區,創造了「人、城、產」三大主體要素的交互碰撞和價值提升。
根據成都發布高質量發展示範區「一源雙核四帶」生產力布局,新津被納入數字經濟帶和綠色經濟帶規劃。今年 7 月 7 日,依託地鐵新津站 TOD+5G 公園城市社區為核心,天府牧馬山國際商旅區揭牌,成為繼天府智能製造產業園、中國天府農業博覽園、成都梨花溪文化旅遊區之後,新津成立的第四個產業功能區,補齊人城境業全域融合的「最後一塊拼圖」。
攝影/韓傑
天府牧馬山國際商旅區旗幟鮮明地打造「數字商旅新名片」,依託交通樞紐和高等教育資源,以地鐵新津站「TOD+5G」公園城市社區為核心區,規劃建設「TOD+」經濟帶、「山水 +」生態帶以及「商貿 +」組團、「文旅 +」組團。獲得了快手發展中心、5G 電商直播基地、「完美世界」時光公園、「58 集團」數字城等一批數字經濟產業項目的青睞。
作為一個以 TOD 為導向發展的案例,天府牧馬山國際商旅區體現了新生產業功能區瞄準數字和 5G 前沿產業特徵,擺脫以有形的土地資源換投資的路徑依賴,通過推動「學區、社區、園區」三區融合、「新空間、新基建、新場景」三新融合,轉而以無形的產業載體生態換投資的發展策略和路徑。
11 月 1 日,新津舉行天府牧馬山國際商旅區花源中心片區城市設計研討會。與會嘉賓對「PIC 公園城市智能社區」的城市設計進行了研討。新津城市規劃總顧問匡曉明分享了天府牧馬山國際商旅區花源中心片區城市設計思路——PIC(Park Intelligent Community,即公園城市智能社區),在TOD 軌交導引、IOD 智慧導引及 EOD 生態導引三個導引下建設公園城市社區有機共生體。
匡曉明解讀,這個區域稟賦的優勢在於軌交、生態雙重引動,再加上智慧賦能,這三個要素疊加起來,以軌交引導示範區、智慧城市樣板區、生態品質宜居區,支撐公園城市的示範:軌交引導示範區主要是如何把TOD 做好做強,智慧城市樣板區的核心在於一種場景的展現,生態品質宜居區就是吸引人來這裡生活和居住。
那麼,怎樣才是城市設計結構?一核一軸一帶,即「創智核 +3E 軸 + 活力帶」。「創智核」——智能創新產業集聚核,圍繞城際鐵路和地鐵「雙站」區域,重點布置產業載體,吸引創新型的企業。「3E 軸」——公園城市場景沉浸軸,從「雙站」向東到楊柳河兩公裡,強調綠色生態(Ecology)、電子信息智慧展示(Electronic)和活力休閒(Etertainment),包含沉浸式商業社區、人文型智慧公園和公園城市新社區,是年輕人喜歡的空間場景軸線。「活力帶」——生態人文價值轉化帶,由大灣區和白鷺洲組成,沿楊柳河形成 3 公裡長的景觀、休閒、活力的場景。
撤縣設區的新津迎來城市發展千年之變,標誌著新津正式從「縣城」邁向了「都市」,全面進入了產業轉型升級、城市擴能提質的歷史新階段:打造最適合工作生活的都市型產業社區,塑造最適合場景創新的城市底座,營造最適合企業成長的產業生態,呈現最彰顯生態價值的公園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