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藝術館(HKMoA)的擴建和改造工程是一個雙重過程:「封存」,即將原建築封存在其場地和特定的歷史瞬間;「開封」,即將館內的藏品開封,展示給大眾們。
封存香港藝術館位於繁華的維多利亞港,緊鄰著香港文化中心與香港太空館。原建築經歲月的洗刷,愈顯陳舊,缺乏現代感。因此,香港藝術館的擴建和改造工程,將讓這座老建築以全新的身份重新融入香港這座現代化國際都市。
藝術館立面的設計靈感來自於維多利亞港漣漪的海浪,既是對傳統砌體結構的重新詮釋,也融入了流行的歐普藝術(Op-Art)紋樣。隨著時間和天氣變化,立面豐富的光影效果將為整座建築增添生氣和活力。
Image28
Image28
與建築下部均質的不透明立面形成對照,增建的五層展廳則由半透明的落地玻璃窗包裹。半透明玻璃板既可以引入柔和的自然光線,照亮室內的展品,也讓遊客能夠隱約地欣賞到維多利亞港絢麗的景色。
開封所有擴建的部分都力求能提升原建築的透明度,將建築儘可能地打開,引入充足的自然光,同時增大外看的視野。新的藝術館設置有五個公共入口,外部的通道和公共空間將有助於與相鄰的建築建立更緊密的聯繫。
增建的Annex翼樓是對原建築幾何結構的致敬。翼樓的底層部分由可開和的玻璃立面圍合,使得該層可以對室外的廣場完全敞開,以舉辦各種規模的活動和展覽。另外,中庭部分使用了大面積的玻璃天窗,是大型的半戶外型展覽空間,適合展陳大型的雕塑作品。
Image28
William Furniss
在靠近城市主幹道一側,一個大型的玻璃懸挑頂棚,從藝術館門廳處延伸至前方的藝術廣場。這裡非常適合舉行戶外展覽,允許藝術家們設計針對該場地的特定作品。入口部分使用了多種材料,創造出多樣的感官體驗。其中,上到二層的自動扶梯使用青銅作為牆體貼面,使得整個門廳閃耀著別樣的光澤。
此次香港藝術館的擴建和改造工程作為維多利亞港振興計劃的一部分,將成為新的催化劑,推動該區域成為為市民活動的中心。
香港藝術館的落成,將為藝術館的工作人員、藝術家和遊客們創造相識與相遇的機會。你可能會在館內參觀時,在書店或餐廳巧遇三五好友,或是撞上一件令你心動的藝術品。
Image28
Image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