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三大寒地黑土區分布在哪裡?東北平原上榜

2021-01-09 騰訊網

東北平原

黑土,是目前世界上最肥沃、最適宜耕作的土壤。有著「一兩土,二兩油」的美稱。目前世界上有三大寒地黑土集中分布區,其中一個便是我國的東北地區,正是依託富饒的黑土,東北地區已成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糧倉」。

雖然黑土非常的肥沃,也是大自然賜予的寶藏,然而世界上黑土地分布的區域並不多。目前世界上有著名的三大塊寒地黑土區,這些地區無一例外都是「大糧倉」,深刻影響著所在國乃至全球糧食的產量和市場價格。

世界上共有三大片黑土,其一分布在烏克蘭,在烏克蘭大平原。烏克蘭大平原的面積約為190萬平方公裡。其二分布在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面積約為120萬平方公裡,它們和東北黑土地一樣,都分布在四季分明的寒溫帶。其三就分布在我國的黑龍江和吉林兩省境內,北起黑龍江省的嫩江、克東縣,經海倫、綏化、哈爾濱等縣市,向南沿京哈鐵路斷續延伸至吉林省四平市的南部邊界,遼寧北部也有一部分面積。

寒地黑土,是寒溫帶溼潤半溼潤地區草,原始草甸植被下,發育的具深厚均腐殖質層的高寒黑色土壤。母質多為黃土狀粘質沉積物,通體無石灰反應。黑土土層深厚,黑灰色腐殖質層厚30-100cm,表土有機質含量一般3-6%,高者10%以上,屑粒至團粒狀結構。剖面中無鈣積層,但可見小鐵錳結核與灰白色矽粉。土壤交換總量和鹽基飽和度均高,是一種高肥力土壤,現大多已墾為農地。

黑土土類劃分4個亞類,本區分布有3個亞類。黑土亞類具土類典型特徵;草甸黑土亞類為向草甸土過渡類型,心土層以下有明顯鏽色斑紋;白漿化黑土亞類為向白漿土過渡類型,剖面中上部出現白漿化土層。深度80CM--150CM,緯度更高地區,會出現永凍土底冰,無霜期更短。

世界寒地黑土分布概況:世界上共有三大片寒地黑土。

1、烏克蘭大平原

第聶伯河畔的烏克蘭大平原,寒地黑土的面積約為190萬平方公裡。這裡素有「歐洲糧倉」的美稱。第聶伯河是歐洲的第三大河,源出俄羅斯瓦爾代丘陵南麓,流經白俄羅斯東部及烏克蘭中部,注入黑海第聶伯灣。長2200千米。流域面積50.4萬平方千米。

黑土地分布在森林草原地帶和草原地帶。森林草原地帶總面積2020萬公頃,佔烏克蘭國土總面積34%,佔全國已耕地面積37%以上。其中,黑灰色森林土壤佔該地帶的21%、典型的黑土佔51%。草原地帶總面積2300萬公頃,佔國土總面積38%。這一地帶基本為黑土,其中,處於北方氣候條件下的一般黑土佔該地帶耕地面積的64%,處於南方氣候條件下的黑土佔23%。

1928年,「黑風暴」幾乎席捲了烏克蘭整個地區,一些地方的土層被毀壞了5至12釐米,最嚴重的達20多釐米。

2、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

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面積約為120萬平方公裡,它們和東北黑土地一樣,都分布在四季分明的寒溫帶,由於植被茂盛,冬季寒冷,大量枯枝落葉難以腐化、分解,歷經千百年形成了厚厚的腐殖質,也就是肥沃的黑土層。黑土有機質含量大約是黃土的十倍,是肥力最高、最適宜農耕的土地,因此世界三大黑土區先後被開發成重要的糧食基地。

美國農業分布

密西西比河發源於美國西部偏北的落基山北段的群山峻岭之中,迤迤千裡,曲折蜿蜒,由北向南縱貫美國大平原,注入墨西哥灣,全長3950公裡。

密西西比河大部分是平原,俄亥俄河口寬25公裡,順流而下谷地逐漸加寬,一直可寬達100多公裡.谷底大部分已經沼澤化了,河身異常彎曲,有許多舊河床和河曲.這裡土壤肥沃,是美國玉米最大產地。

在密西西比河下遊,有最大的港口城市孟菲斯.是美國農畜產品的一個大的集散地,尤以生產棉花、棉籽油和硬木等著名.現已形成了農機製造、汽車裝配、製藥、木材和農產品加工基地。

3、東北平原

黑土主要在我國東北地區的黑龍江和吉林兩省境內,北起黑龍江省的嫩江、克東縣,經海倫、綏化、哈爾濱等縣市,向南沿京哈鐵路斷續延伸至吉林省四平市的南部邊界,遼寧北部也有一部分面積。區域主要分布於松遼流域和三江草原,面積約100萬平方公裡,被譽為「北大倉」,也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這裡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產區,玉米、水稻和黃豆的產量在全國領先,這些作物不僅是關乎民生的商品糧,也是重要的戰略儲備糧。黑土適種性廣,尤適黃豆、玉米、水稻、穀子、小麥等生長,寒地黑土的地下水埋藏深度多在10~20米以下,並不影響土壤形成過程。

該地區屬於溫帶季風氣候,7-9月的降雨量佔年降水量的70%左右。耕地面積約2130萬公頃,也是我國石油、化工、鋼鐵、汽車、木材加工和生產等產業基地。黑土資源墾殖指數高,耕地比重大,自然肥力高,在吉林和黑龍江兩省的農業生產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東北黑土區的開墾歷史已有100-300年之久。黑土開墾後,黑土的肥力性狀發生了變化,有部分土壤向著不斷培肥熟化的方向發展,但大量的、比較普遍的則是土壤的自然肥力呈不斷下降趨勢。黑土退化主要表現在土壤侵蝕嚴重,有機質含量下降,作物養分減少並失去平衡,土壤理化性狀惡化,動植物區系減少等。

黑土的形成

黑土的土壤表面被豐茂的草甸植物覆蓋,土壤上層含水量豐富,這種狀態被稱為「上層滯水」。到了漫長、寒冷的冬季,土壤的含水層形成季節性凍土,抑制了微生物的活動。枯草、落葉等有機殘體的分解變得緩慢,從而轉化成腐殖質。經過成千上萬年,最終累積出了黑土表面那層深厚的腐殖質層,土壤裡儲存了大量養分的腐殖質,這也正是黑土肥沃的秘密所在。

黑土的形成過程示意圖

面臨的問題與解決方案

黑土是耕地中的大熊貓,也需要我們科學保護。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的調查報告表明:黑土區的耕層土壤正面臨著嚴峻的退化問題,土壤養分得不到彌補和再生、肥力逐漸下降、有機質喪失。該報告的結論是:黑土的退化與翻耕有著直接關係。

一直以來,人們習慣翻地耕作。但久而久之,翻耕造成土壤下層裸露水分蒸發流失,黑土層的穩定結構被破壞。有機質在日曬雨淋下快速分解,導致土地肥力大幅下降,作物減產。用當地人的話說,就是黑土地「乏了」,而且,缺乏有機質的土壤更易板結,變得十分堅硬,進而存不住水分和養分抗旱能力也隨之降低。雖然其他土壤也面臨翻耕破壞土壤結構的問題,但黑土受到破壞後,恢復起來卻要艱難得多。在自然狀態下,植物一歲一枯榮,每年產生的枯枝落葉進入土壤。在東北特殊的氣候條件下,經過長年累月的累積才會逐漸轉化為腐殖質,進而形成黑土層,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沉睡萬年的黑土,正在短時間內經歷著前所未有的開發。

此外,無論是傳統的農耕方式,還是現代的機械化、產業化耕作,作物每年都要從土壤中索取養分。在收割後,秸稈等作物殘茬也會被收走。年復一年,黑土層中富含的氮、磷、鉀等元素就會枯竭。久而久之,土地的肥力自然就降低了。其實我們的祖先早就遇到過這個問題,他們想出了一個樸素卻行之有效的方法:休耕。也就是在某一時期不種植農作物,讓土地自行「休養生息」。但在今天人口不斷增長而土地有限的壓力下,這樣的辦法已經很難實行了。

梨樹模式

那麼,有沒有一種方法。既可以少翻土還照樣能保證作物的高產呢?

答案就在作物自身。美國地質學家戴維·R·蒙哥馬利在他的著作《耕作革命:讓土壤煥發生機》中,介紹了一個行之有效的可持續性發展體系:保護性耕作。其中一種代表性的方法稱為「免耕」,顧名思義,即不翻動或少翻動表層土壤,並全年在土壤表層留下可用來覆蓋保護土壤的作物殘茬,也就是在收割農作物的種子(果實)之後,留下作物的根、莖、葉,在土壤表層形成一定的覆蓋。這樣的保護性耕作體系,能夠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恢復土地肥力,重建土壤的腐殖質層,並減少土地汙染。

在東北,我國科學家已經行動起來了。在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和吉林四平市梨樹縣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等部門共同的努力下,科研人員與當地村民一起運用免耕法對土壤進行修復和保護。

黑土層

這是一塊「理想型」黑土的剖面。它是黑龍江綏化海倫市的一塊大豆田,屬於土壤發生分類學中的典型黑土。得益於優越的水分條件和比較低洼的地勢,這塊土壤受到的侵蝕很少,烏黑的腐殖質層已經超過皮尺上1米的刻度。可惜,東北大多數土地並沒有這樣的好運氣,特別是中南部地區,黑土的侵蝕尤為嚴重,免耕法的效果也尤為顯著。

走訪了梨樹縣的高家保護性耕作研發基地和一些私人農場,那裡的一切對於我們來說,簡直像是打開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梨樹縣所在的吉林省就位於世界黃金玉米帶上,當地廣種玉米。他們的免耕法便以「秸稈還田」為基礎,來到試驗田裡,眼前的地面微微起壟,玉米整齊排列其中。乍一看與普通翻耕的玉米地差不多,但地面鋪滿了打碎的秸稈,有了秸稈的保護,風蝕對土壤的傷害得到了有效控制。

使用免耕法的田地,通常每年只需要讓大型機械開進田間兩次:第一次是用專門的免耕播種機,一次性完成播種和施肥等一系列操作。而且播種時不需要挖開土地,而是通過「排種器」,將種子精準地埋進地裡,儘量避免對土壤的擾動;第二次則是用帶有秸稈處理功能的收割機,一邊收穫作物,一邊將秸稈切斷,均勻覆蓋在土壤表面。此外,免耕其實不等於完全不耕,在播種前少量翻動土壤表層,將秸稈與土壤表層緊密結合,才會有利於土壤吸收秸稈分解產生的有機質,也不會因風吹雨淋而流失表層黑土。

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王貴滿等農業技術人員取得了多項技術成果:

首先是土壤肥力得到改善——秸稈還田5年後的耕地,地表以下2釐米內的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加了約40%,20釐米內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加了約13%;

其次,由於免耕法減少了對土壤的翻動,最大程度保護了土壤原本的分層結構。對蚯蚓等土壤生物也起到了保護作用,它們可以幫助在土壤內構造大孔隙,讓養分更好地流通。

更大的好處是,表層的秸稈覆蓋能夠減少雨水形成的地表徑流,也能減少日曬時土壤的水分蒸發。土壤蓄水量增加,抗旱能力提升。在西北風盛行期還能抑制「沙塵暴」的形成。此外,秸稈還田後無需再去焚燒,也減少了春秋兩季霾的形成。他們的技術成果和推廣方法,已經被業內譽為「梨樹模式」。東北地域遼闊,需要我們去科學保護黑土、保護耕地、保護資源。

擴展

寒地黑土目前並不是濫用的,是需要有地域範圍和證明商標的。

寒地黑土綠色物產協會《「寒地黑土」證明商標使用管理規則》:

第五條 使用「寒地黑土」證明商標的產品的生產地域範圍:東經125°~127°、北緯44°~49°的黑土地,北起黑龍江,南至遼寧盤錦市、西到內蒙古東部大興安嶺山地邊緣,東達烏蘇里江和圖們江的寒地黑土區域,總面積101.85萬平方公裡。

第六條 使用「寒地黑土」證明商標的產品品質特徵是:具有寒地黑土綠色物產特有的營養品質、口感和外觀特徵,產自優良生態環境的天然、無汙染、優質、營養、安全的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及相關物產。

第七條 使用「寒地黑土」證明商標的產品在加工過程中,必須達到綏化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制定的《綏化寒地黑土綠色物產協會行業標準》中規定的加工標準。

第八條 申請使用「寒地黑土」證明商標的使用者應向綏化寒地黑土綠色物產協會遞交《證明商標使用申請書》。

目前我國寒地黑土的商標認證均在黑龍江省綏化市,綏化的綠色農業、綠色食品全國領先。

寒地黑土文化:

肇東國畫、海倫剪紙、北林風箏、慶安版畫、綏稜農民畫、望奎皮影、明水篆刻、蘭西掛錢等。

註:南美洲的潘帕斯草原也可以算是黑土之一,但並不是寒地黑土,面積也跟其他幾個區域比稍小。南美洲阿根廷延至烏拉圭的潘帕斯大草原,面積有76萬平方公裡。該地也是黑土地,耕地面積佔阿根廷總的87%,氣候溫和,農牧業特別發達。成千上萬個農莊牧場,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星羅棋布散落在碧綠的潘帕斯大草原。

相關焦點

  • 世界三大「寒地黑土」起底 探秘龍王豆漿發源地
    一個黑龍江本土企業何以煉就國際飲品的領軍地位,又和具有世界三大「寒地黑土」有什麼必然聯繫呢?     黑土有機質含量是黃土的十倍    世界上共有三大片黑土, 其一分布在烏克蘭,其二分布在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其三就是龍王豆漿的發源地,位於黑龍江、吉林地域。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之一。
  • 都說東北好,東北哪裡好?看看大地就知道!
    但在我的家鄉東北,快樂是像泉眼汩汩的冒著涓流。作為地道的東北人,我很驕傲。東北黑土區是世界「四大黑土區」之一。在東北寒冷的氣候條件下,草甸、草原茂盛的植被剝落腐蝕,逐漸積累成一層厚厚的腐殖質,從而形成肥沃的黑土層。
  • 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區,分布在亞洲、歐洲和北美洲的中緯度地區
    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區為什麼黑土的土壤中會含有大量的有機質呢?東北地區地形圖具體來說,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區,分別是亞洲的東北平原、歐洲的烏克蘭平原和北美洲的密西西比平原。我國的東北平原地區有著廣闊的黑土分布,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等地,總面積約為35萬平方千米。黑土的厚度大約為1米,大約每形成1釐米厚的黑土,就需要200至400年的時間,這是一筆自然界用了2萬年以上的時間才積澱的財富。
  • 亞洲十大平原都在哪?第一是東北平原7倍多,中國4大平原上榜
    第一是東北平原7倍多,中國4大平原上榜文/號外歷史之淑琴 圖/網路平原是世界五大基本陸地地形之一,指的是地面平坦或者欺負較小的一個較大區域,主要分布在大河兩岸和瀕臨海洋的地區,平原主要有兩大類型,獨立型平原和從屬型平原,獨立型平原比如長江中下遊平原等,從屬型平原比如關中平原等。
  • 中國三大平原,其中,東北平原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平原
    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遊平原是我國三大平原。其中,東北平原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平原,華北平原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平原,長江中下遊平原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平原。 東北平原 我國第一大平原,廣義上又稱松遼平原,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的大部分與內蒙古的一部分,分為松嫩平原、遼河平原和三江平原三部分。
  • 世界上除了我國東北平原擁有肥沃的「黑土」外,還有哪些地方有?
    三大黑土分布區在自然環境之中,由於自然地理條件的不同,會發育出不同類型的土壤,包括磚紅壤、紅壤、紫色土、黃壤、寒漠土和黑土等等。這些土壤的肥力高低不同,其中黑土是肥力最高的土壤,可以說是大自然對於人類的寶貴寶藏。
  • 我國有哪些主要的「平原地形區」?分別分布在我國的什麼地方?
    平原地形是指海拔在200米以下,大多數海拔都在50米以下的平坦開闊地區,大多數平原都分布在河流中下遊地區和沿海地區,在世界地形類型中平原所佔的面積並不大,大約佔7.3%,但是世界上的大多數平原地形分布區都是人口密集經濟發達的地區,也是工農業生產集中的區域,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位於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
  • 世界上面積前三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東歐平原和西西伯利亞平原
    世界上面積前三大的平原在我國的地形區中,有三大平原,分別是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遊平原,其中東北平原是我國最大的平原,總面積約為35萬平方千米。我國的平原,如果和世界上的一些大平原來對比,那真是小巫見大巫了,今天我們來看看世界上面積前三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東歐平原和西西伯利亞平原。第一個是「亞馬孫平原」,亞馬孫平原位於南美洲的北部,東臨大西洋,北部靠蓋亞那高原,南部接巴西高原,西部與高聳的安第斯山脈相接,呈現北西南三面地勢高,東部向大洋開口的形態,亞馬孫平原內部地勢十分低平,平均海拔在150米以下。
  • 除了東北黑土地,還有哪些國家有黑土地?
    黑土是是大自然給予人類的得天獨厚的寶藏,是世界上最為肥沃的土壤,分布在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的半溼潤至半乾旱的平原區域,世界上集中連片的黑土主要有四大分布區:我國東北地區、烏克蘭平原、北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南美洲以潘帕斯草原為主的地區。
  • 中國地大又廣,為什麼就東北有黑土地?
    這和東北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有關。中國黑土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和內蒙古自治區境內,地處溫帶季風氣候區。這裡四季分明,冬天寒冷乾燥較漫長,夏季炎熱多雨較短暫,春季明媚養人,秋季氣爽天高。△黑土剖面(圖片來自中國數字科技館網站)像這樣的肥沃黑土區在世界範圍內還有三處,分別位於烏克蘭的烏克蘭平原、美國的密西西比平原和南美洲的潘帕斯草原,多為地處溫帶的中緯度地區,在這樣的地區,夏季植被茂盛,冬季寒冷枯枝落葉分解緩慢,自然就有利於土壤腐殖質的積累和肥沃黑土的形成。
  • 我國面積最大的三大平原
    我國擁有著960萬km的國土,在這廣闊的土地上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平原。這些平原養育著千千萬萬的人們。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我國境內主要的三大平原。>東北平原,別名關東平原。是我們國家三大平原之一,也是我們國家最大的平原。東北平原位於我們國家的東北部,它主要由三大平原構成,分別是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遼河平原。東北平原南北長約1000公裡,東西寬約400公裡,總面積35萬平方公裡。東北平原有著我國最肥沃的黑土地,是我國主要的大豆,高粱等農作物產區,並且有著我國最大的商品糧基地。
  • 我國面積最大的三大平原,你了解多少?
    我國擁有著960萬km 的國土,在這廣闊的土地上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平原。這些平原養育著千千萬萬的人們。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我國主要的三大平原。
  • 世界上有四大黑土地,你都知道哪些?
    世界上有著名的四塊黑土帶,其中我國佔據其一,那就是東北平原黑土地。就讓我們來看看世界上有那些著名的黑土地吧!黑土地,在自然條件下典型植被是草地。黑土一般分布在緯度地區,漫長的冬季,微生物活動受到抑制,有機質分解緩慢,並轉化為腐殖質累積於土體上部,形成深厚的黑色腐殖質層。
  • 三江平原是哪三江 三江平原的三江在哪裡
    平原地貌在世界上的分布非常廣泛,也是人類發源的根本,在我國三大平原中,東北平原面積最大,它是由三江平原、遼河平原和松嫩平原共同組成的,今天我們要為大家介紹的是其中的三江平原,顧名思義,這是由三條江衝積而成的平原,那麼三江平原指的是哪三江呢?一起來看看吧。
  • 除了三大平原,中國最有價值五塊平原(盆地)
    眾所周知,中國有三大平原,分別是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遊平原。東北平原面積最大,相當於德國的總面積,約35萬平方公裡,由松嫩平原、遼河平原、三江平原組成。華北平原次之,約30萬平方公裡,相當於義大利的面積,由海河平原,黃淮平原,遼河中下遊平原組成。
  • 中式大美|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
    今天我們欣賞國內主要的高原、盆地、平原。從海拔角度,高原無疑佔據「高地」,但盆地和平原的區別並非在海拔。盆地與平原的關係:一些盆地包括平原、丘陵和河谷;而有的平原中間的大凹形區域,就是盆地。我國主要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
  • 中式大美 |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
    平原有兩大類型:獨立型平原,是世界五大陸地基本地形之一,例如長江下遊平原。從屬型平原,是某種更大地形裡的構成單位,高原可以包括盆地,而盆地常有大小不同的平原和丘陵等。我國三大平原分別為: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遊平原。
  • 平原主要分布在哪裡?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只需要掌握山東的地貌特徵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山東省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哪些區域。相信很多人都看過與山東有關的電視劇/電影,比較經典的有《水滸傳》、《闖關東》、《鐵道遊擊隊》等等,這些都刻畫出了山東大漢樸實而又彪悍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