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中午12點,江蘇省2016年普通高中學業水平測試(俗稱「小高考」)必修科目考試結束,3月19日-20日,全市2.7萬多名考生在20個考點、921個考場參加為期兩天的考試。
記者採訪發現,大部分考生認為今年「小高考」難度不大,試題靈活,全面二孩政策、抗戰勝利70周年、引力波、「習馬會」等熱點入考卷。對於能否「衝A」成功,考生回答各有不同。那麼,今年「小高考」難度究竟如何,又有何導向性呢?昨天,記者邀請了市一中各科名師對今年考題作出點評。
生物:非選擇題難度大突擊複習不可能拿A
點評人:南通市生物學科帶頭人、市一中生物高級教師石高榮,2011年、2013年參加「小高考」命題
石老師認為,這次的選擇題總體比較容易,非選擇題比較難。這符合省考試院命題思想,「就是不能讓搞突擊的人拿A。因為從複習角度看,臨時抱佛腳的學生最多能搞定選擇題,但非選擇題需要過硬的基本功。」
今年生物比較難,「而且難得有點出乎我的意料。」石老師指出,第一,實驗題的考查重點在於學生到底有沒有做實驗,比如某試劑的組成和顏色,這要求實驗教學要讓學生走進實驗室,真正動手做。第二,非選擇題中的圖比較新,信息量大,結構較為複雜,要求學生的知識綜合能力較強,比如一些生理過程、概念之間的聯繫等,圖不是那麼直白,尤其是一些很新穎的圖,往往學生看不懂,不能提取出有效信息。第三,遺傳題特別難,每年的遺傳題都很難,今年更是難上加難,涉及顯性純合致死,這樣就影響親代產生配子的比例等。第四,非選擇題中的文字答題量相對較大,這要求學生有較強的語言組織、邏輯思維能力。小高考更加注重平時學習的過程,學生不可能靠最後一兩個月突擊一下就能拿A。
物理:難度平穩突出動手能力
點評人:南通市骨幹教師、市一中物理高級教師羌志鋒
「今年的物理加強了對實驗的考察,對動手能力的培養比往年高,要求理論聯繫實際。」羌老師指出,只有學生真正做了實驗,才能解答題目。這是今年小高考物理的最大特點。比如,實驗題打點計時器所提供的紙帶,一反平常給出數據的模式,需要學生動手用刻度尺測量出長度,然後計算加速度、速度等。
此外,彈簧模型題,是近年來小高考的常見題型,「這幾年,彈簧模型變加速運動的考查頻率特別高,我們在複習中也進行了針對性的訓練。」羌老師說,今年的考題比較平穩,沒有特別難的題目,填空和實驗題以基本題為主,難度比較穩定,計算題總體難度與往年相差不大。一般來說,基礎紮實的同學衝A的概率較大;但基礎不紮實的學生,過C容易衝A難。
化學:出現超綱題難度比往年大
點評人:市一中化學高級教師、高二化學備課組長王宗偉,從事化學教學31年
「結構和題型與往年一致,但23、25、26題的難度較大。」王老師說,23題的題目閱讀量很小,但有ABCD四個選項,內容是關於「範圍極值」的。儘管在複習中學生會有針對性對「範圍極值」相關計算的訓練,但23題的難度遠遠超過了他的想像。他認為,這一題的得分率不會太高。
而26題涉及的是一個非常冷門的知識點:「亞硫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強」,並且題目還要將這一知識綜合運用到坐標分析中去。25題的難度進一步提高了,這是一個框圖題,涉及硫和硝酸的反應,這是一個極其偏頗的知識,「我教了幾十年化學,還從未在中學化學資料中看到有關方程式。在學測中考這樣的題目,對學生要求過高了。」王老師坦言,今年化學得A率與去年比,將有大幅度下降。
政治:前面容易後面難過關容易衝A難
點評人:市一中政治高級教師、高二政治備課組長陳永良
「今年政治題目具有一定的戲劇性,不少學生反映:看到第一張試卷就笑了,但看到第二張卷子又要哭了,一下子從天堂到了地獄。」陳老師笑著說,這是因為今年的文字題與去年相比,難度有所增加。前40題比較容易,主要涉及「十三五」規劃、屠呦呦、抗戰勝利70周年、人民幣加入SDR等內容,這些學生都比較熟悉。
而42題的第二問比較難,主要涉及「全面二孩」政策,要求學生回答在「全面二孩」這個問題上,為什麼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陸老師說,這其實是依託「全面二孩」政策考察教材內容,要求學生用哲學思想去分析,「對於這種問題的問法,學生比較陌生。」
最後一題也就是43題,涉及的是「就業問題」,在第三問中要求學生結合職業規劃模型談談在高中階段的準備。「由於學生平時對就業問題思考得較少,碰到這種開放性的問題往往會無從下手。但如果平時學生對社會上的就業問題比較關注,掌握的知識信息比較豐富,也不難回答。」陳老師說,總體而言,今年的政治過關容易,但衝A較難,必須保證在前40題拿到65分以上才有望衝A。
地理:一眼看不出答案微信怪題其實並不難
點評人:市一中地理高級教師、高二地理備課組長李志宏
「這幾天微信朋友圈都在傳地理小高考的那條『怪題』:微信打開後那個站在地球下面的人的畫面,問這張圖是幾月份拍攝的。」李老師說,她認為這條題目出得非常好,因為這真正反映了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中的一句話:「要學習生活中的地理」。但這道題目並不難,要想答對也不容易,因為材料異常新,如果學生只知道學習、不會思考,就不知道如何下手。其實,這道題歸根到底還是考查的地理的常規知識。這就要求學生要在平時學會關注身邊事,注意日常生活與學科知識的聯繫,不能將學科知識割裂開來。地理試卷中的圖表、材料都比較新,「新的情景和背景,讓學生一般不能一眼就看出答案,考察的是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李老師指出,衝A比往年較難,要求學生活學活用。
歷史:沒有偏題怪題注重教育社會功能
點評人:市一中高二歷史備課組長陸兵,從事歷史教學18年
「從考察內容看,主要考察的是歷史方面的主幹事實,沒有怪題、偏題,注重基礎史實和能力培養並重,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陸老師強調,今年的命題形式較為靈活,特別是注重新情景、新材料的運用,充分引用了圖片、圖表和最新史料。比如,在第30題中,專門提到了「2015年,由中國倡導設立的多邊金融機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這個題目就注重了用最新的史料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現實,體現歷史教育的社會功能,也體現了歷史教育的三維目標:即情感、態度、價值觀。
陸老師認為,比如36、37、38題,設問都比較新穎。學生拿C不成問題,但拿A沒有那麼容易。「因為不能單純靠死記硬背得高分,必須宏觀把握教材,歷史的發展不是孤立的,它具有連續性,這就需要學生的全面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