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起,位於江西省婺源縣城東北45公裡的段莘水和曉起水交合處,包括上曉起和下曉起,是婺源東線的一個風光秀麗的景點。
景區入口的地方就是下曉起,然後走一段古道就是上曉起。
曉起村有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精緻,一條小河流經村口,村裡的現代徽派建築也是圍繞小河而建。
曉起村始建於公元787年,村中保持 600餘年的房屋有幾十幢,風格鮮明,氣勢非凡。
曉起村盛產樟樹,老樟樹香味濃鬱,可用來防蛀。走在曉起的街上,樟木製的家具與飾品理所當然成了特產,木箱、小木凳、桌子、屏風、首飾盒、梳子、小掛件不過它們的氣味可不似樟樹花兒清新怡人,而是散發著讓蚊蟲止步的樟腦丸味。
沿著千年古道走進村中,店鋪林立,最醒目的商品當屬曉起皇菊了。
「皇菊」是皇帝的賜名。相傳清朝光緒十六年間,出生於江西省婺源縣上曉起村的江人鏡,在揚州任兩淮鹽運使時,因政績顯著,光緒皇帝賞賜他一品花翎頂戴。當他退休告老還鄉之時,皇帝欲賞賜他千兩黃金,被他婉言謝絕,只討取皇家花園中作為藥用的黃菊花帶回上曉起村栽種,要效仿陶淵明過起「採菊東籬下」的悠閒生活。不料因上曉起的獨特自然條件,使當年種植的黃菊花異常茂盛,而且濃香撲鼻,入口甘甜,湯色金黃,韻味無窮,不但保存原有的藥用功效,還可以直接泡茶飲用。於是江人鏡派專人進京朝貢,光緒皇帝看了上曉起村帶來的菊花後視為國家瑞兆,品評其特點為「香、清、甘、活」,並賜名「皇菊」,曉起皇菊就此流傳開來。
「雙井印月」也是下曉起比較出名的景點,兩口井據說建於唐代,到了有月亮的夜晚,兩口井中倒映出兩輪明月。
井有大小兩口,一深一淺,小井水淺,用以洗物和洗打水桶,大井水深,用以飲用。村民打水前先在小井中洗桶,然後將汙水倒入排水溝,再到大井中取水。
「古樹高低屋,斜陽遠近山,林梢煙似帶,村外水如環。」這首詩是寫在江西婺源江灣鄉上曉起一堵牆壁上的五言,這首古詩極為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曉起村落的美麗山光水色。
從下曉起村走到上曉起村,可以看到一棵千年樟樹,這是曉起村的著名景點之一「曉起神樟」。
這顆樟樹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了,被認為是當地的「樟樹王」,據說圍著樹轉三圈能給人帶來好運。於是,大家都圍著大樹轉了三圈。
目測了一下,這顆大樟樹五六個人合抱才可以,好神奇啊!
分布在村子後邊的十幾棵大樹鬱鬱蔥蔥。
來到上、下曉起的交界地帶,你會有種「煥然一新」的感覺,大片的皇菊花海,一股田園風光氣息迎面襲來。好喜歡這條貫穿上、下曉起的青石古道,石板上一條古代徽商留下的深深車轍至今未能磨滅……
一些村屋門前設有瓜棚豆架,一派田園景象。
「春到婺源片片黃,冬來曉起陣陣香」,此時,正值婺源曉起皇菊進入盛花期和採摘期,連片的皇菊像金子一樣鋪滿田野,呈現一派「遍地盡帶黃金甲」的美麗壯觀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