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佳節,我從餘姚坐車回到故鄉。一路上,江南水鄉,小橋流水人家,惹人留戀,但回家的激動的心是任何留戀都無法阻擋的,因為我念著我的家鄉,念著我的親人。
一到故鄉,對故鄉的親切感就油然而生,我拉著行李穿過涵洞去公交車站坐回鎮上的公交車,雖然公交車小且人多擁擠,可我一點也沒有感到不快,心裡只想著能快點回家。通往鎮裡的路都在修,一路上轉轉悠悠,經過一個多小時終於到了。
從鎮上打車回村,一到村北,路右邊立著書寫有「美麗鄉村楊家莊」的兩塊自然石頭,路的左邊是一方田地,地北立著一塊書寫有「泰山石」的石頭。石頭寓意著未來的美好,從這往南,就是我的家鄉楊家莊村。
楊家莊村位於樓德鎮南,兩側皆是山頭。而我的家鄉就在兩側山頭中間,村裡的人世世代代靠著種地打工生活。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村裡的建設越來越好了。村北有了娛樂健身的器材,村口安裝了攝像頭,且隔不到幾家就有垃圾桶,便於村民傾倒垃圾。每天還有環衛人員進行街道打掃和垃圾清理。村裡的環境也變得越來越好。
今年2月離家的時候,村裡的道路還是土路,而今雙節共慶團圓的時候,村裡戶戶門前的道路硬化了,方便了村民出行,美化了村裡環境。
聽父親說,不僅是村裡的道路有了新的變化,村外的田地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村外田地都是丘陵,自家的地也是一小塊一小塊的,沒有道路,也沒有壩牆,如今經過整地,村裡的良田越來越多,田與田之間也壘起了新的壩牆。一塊塊田地整整齊齊的碼在丘陵上,世世代代種田的人看了,滿臉的笑意,是任何皺紋都遮不住的。
金秋雙節,正是豐收的日子,看看地裡一棵棵成熟的玉米,誰的心中會不高興。我一回到家,父母已經把掰完的棒子堆在了家門口。一到家,我就幫著父母把棒子去掉外衣,有的全部去掉,有的留一部分,兩個相系,結為伴侶,方便晾曬。
記得小時候,父母從來都是把豐收的玉米兩兩相系,再把幾十個堆在一塊,用繩子一系,堆在牆頭晾曬。晾乾後把所有的玉米堆在一起,存儲起來。而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裡的糧食再也不需要留的太多,把一部分晾曬後,立在站子裡,一部分出售。
無論是生活中的變化,還是村裡的變化,都是經濟水平不斷地提升,使得現在的生活環境越來越好。當我們在外打工拼搏的時候,每到節假日,我想越來越多的人會回到故鄉,看一看美麗的家鄉,探一探親愛的家人。
誰不希望家鄉好,也願美麗的家鄉變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