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
彈藥庫具有管理高風險性和作業高危險性兩大特徵,因而被官兵們形象地稱作「火山口」。「彈藥火山」一旦爆發,不僅會像自然火山那樣造成重大人員傷亡事故,產生巨大經濟損失。
為保證彈藥庫零事故,陸軍某基地彈藥庫官兵在工作中始終牢牢把握最高安全標準,一絲不苟,恪盡職守,用青春與熱血為彈藥庫「戴上了安全帽」,「撐起了保護傘」。他們各盡其能使彈藥庫固若金湯。為保管好庫區內的武器彈藥,彈藥庫官兵們要保證哨樓站崗24小時不間斷。
庫區位於科爾沁草原深處,氣候條件惡劣異常。高強度的巡邏任務與極端的氣候條件時刻挑戰著官兵們的生理極限。三十五萬平方米的庫區,每一寸土地都灑滿了彈藥衛士們辛勤的汗水。下士呂龍來彈藥庫不到兩年,站崗巡邏就穿壞了三雙作戰靴。
彈藥庫官兵們不避嚴寒、不懼酷暑、不舍晝夜、不辭辛苦,憑著一雙鐵腳板在庫區巡邏,一雙慧眼警惕地觀察著目之所及,將一切風險扼殺於搖籃,把所有事故防患於未然。堅實的腳印正是保衛彈藥庫的「安全密碼」。
「洞么洞么!據洞五匯報,十三號庫前發現兩名不法分子手持鈍器破壞庫門,其身上攜帶有管制刀具!」剎那間刺耳的警報聲響徹雲霄。上一秒還沉浸在節日喜慶氛圍中的官兵們迅速投入戰位:指揮組統籌全局坐鎮指揮,偵查組抵近偵查實時匯報情況,防暴組成戰鬥隊形疏開展開,抓捕組快速出擊將「歹徒」制服,這樣的應急防暴演練「大餐」每周必不可少,節假日還時不時的來份「加餐」。
應急防暴演練拉動不定時間,戰術想定不走老路,現場導調隨機布設情況,每次演練必復盤檢討。偵查組成員挖空心思研究如何隱蔽抵近迅速偵查,防暴組成員吃飯時拿起筷子腦海裡都在琢磨應急棍法的動作要領,連警犬「老虎」每天都要撲咬幾次「人形靶」磨利牙齒。
該庫官兵深知:只有紮實的訓練才能為實戰交出滿意的答卷,只有深厚的功力才能讓突發情況不再危險,只有嚴格的考驗才能鍛造過得硬的鐵拳。嚴抓訓風,猛練技能,細扣戰法,彈藥庫中戰味濃,兵味醇。各級官兵人人研戰,人人思戰,人人備戰,堅決做到關鍵時刻拉得出,頂得上,打得贏。戰鬥文化的薰陶和近似實戰的磨礪,把這支部隊中的官兵鍛鑄成一個個「庫衛金剛」。
彈藥庫地處科爾沁草原深處,秋季樹枯草黃,陽光撒上一片金光更是讓廣闊的草原美不勝收。然而秋草乾燥,極其易燃,一點火星借著金風勁吹,都可能形成燎原之勢,使彈藥庫陷入滅頂之災。如何根絕火患成為彈藥庫官兵安全工作中的一項重要課題。
該庫巡邏哨擔負著排除火情隱患的重要職責,力求將火情出現率降至最低。庫區中修築了大量可靠的防火溝、防火帶、防火牆。一旦突發火情,消防組第一時間到達火災現場,利用消防車上的水炮對燃火點進行物理滅火,並對火區周圍進行淋溼冷卻,防止火勢蔓延。隔離組使用風力滅火器控制火勢,並用鐮刀、油鋸等工具在火勢蔓延方向開闢隔離帶,遏制大火向倉庫方向前進。
彈藥庫的兵,自然要每天與彈藥打交道。庫中存有新研製未定型彈藥,有待檢測彈藥,有過期待銷毀彈藥,有火藥,有炸藥,有底火、引信、雷管等敏感火工品。收發過程中必須像抱著自家剛出生的嬰兒一般小心。若搬運操作不當,不慎將彈摔落,極可能彈毀人亡,一旦發生殉爆,後果更是不堪設想。
彈藥衛士們說:「科技不僅是第一生產力,更是第一保障力。」在彈藥庫工作中,技術保障體現的淋漓盡致。每次搬運彈藥前,技術骨幹堅持做到任務事前嚴明分工,作業現場嚴格組織,工作結束嚴密講評。工程師全程指揮,實時監督,科學謀劃。一系列得力舉措插上科技的翅膀之後,工作便能在「規定航跡「中」自由翱翔」。
倉庫中的業務技術骨幹隊伍為摸清熟透彈藥的「脾氣秉性」,他們與彈藥交友,和槍枝結伴。工作時他們一頭扎進庫房,認真查看彈藥數質量情況,對庫存武器彈藥「一口清、一摸準」。休息時間他們手不釋卷,用專業知識武裝頭腦,提升理論水平。通過不斷「吸氧」、「充電」,技術骨幹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積極探索彈藥倉儲管理新技術、新方法,「腦洞大開」地改進了火箭彈推車、彈藥碼垛機等多種機械化作業設備,有效節省了人力作業時間,工作安全係數大幅提高。有這些「科技達人」坐鎮彈藥庫,彈藥安全沒得說,工作效率更是步入快車道。
深夜,執勤官兵仔細巡查庫區每一個角落;監控室值班員一絲不苟緊盯螢屏;學習室內燈火通明,技術骨幹正在為彈藥保管員講解火箭彈儲存保管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