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核心區主體工程建設完成,進入竣工驗收階段。今年9月底,大興國際機場將通航。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機場?6月27日,記者來到位於京冀交界處的這座新機場的航站樓,一探究竟。
6月25日無人機拍攝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西塔臺和航站樓。 新華社記者張晨霖攝
走進航站樓,只見8個巨大牽牛花形狀的白色支柱向上伸展,一個比體育館還大的值機區域鋪陳開來。
支柱頂部布滿花瓣形狀的玻璃,陽光經過濾後灑射進來,溫暖舒適,並不刺眼。支柱頂部和層式建築構成的航站樓核心區外,5條指廊猶如巨型「溪谷」向外延伸。指廊中的一座座橢圓形的商業建築,猶如一個個太空木屋。整個建築體現了現代設計藝術和建築技術的完美結合。
2010年,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向全世界徵集方案時,法國巴黎機場集團建築設計公司與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聯合交出的放射狀航站樓設計方案讓人眼前一亮。從中心向外放射出五條指廊,成為大興機場的雛形。由於其天馬行空的設計,該方案迅速走紅,有人稱其為「海星」。最終,該方案定名為「鳳凰展翅」。
在同體量的建築中,這樣的設計還未曾出現過。航站樓核心區包括地下兩層、地上五層,面積達18萬平方米,支撐它的只有8根立柱,因造型得名「C型柱」。它們如同花朵一般,上寬下窄,從地面「生長」到屋頂。底部最窄處只有3米,頂端最大跨度達23米,能夠形成一個面積約800平方米的鏤空。陽光從此散落下來,通透、靈動之感頓生。天窗四周亦是花朵形狀,與立柱造型融為一體。
從高處看,指廊就像一個個峽谷,航站樓核心區則成為一個天然的觀景平臺,俯瞰指廊裡的光影變幻。航站樓建築面積約140萬平方米,體量相當於首都機場三個航站樓的總和,是全球最大規模的單體航站樓。
出色的設計變成現實並非易事。
6月25日無人機拍攝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局部。 新華社記者張晨霖攝
航站樓屋面網架重量超過3萬噸,跨度達180米,最高和最低點起伏高差約30米。縱橫交錯的屋面網架上有1.23萬個球節點,6.3萬根鋼管的總長度接近500公裡。這樣結構複雜的屋頂施工,支撐、安裝、提升,每個環節都十分複雜。
「分區施工,分區卸載,總體合龍」成為施工的最終方案。施工方根據中央天窗和條形天窗造型,把整個屋頂分割成6個區域,對不同分區、部位採用原位拼裝、分塊提升、累計提升等方法,共完成了26次單元分塊提升、13塊單元原位拼裝、31次小合龍、7次卸載、1次大合龍。數字三維仿真模擬等多項新技術的採用,保證了工程質量。鋼結構成功封頂時,誤差控制在兩毫米之內,19萬餘米的焊縫一次合格率達100%。
整個航站樓一共使用了12800塊玻璃,其中屋頂就使用了8000多塊。由於流線曲面構造,8000多塊玻璃沒有一樣的。玻璃採用節能型玻璃,在12時到14時可以阻擋60%的熱輻射;在光線不強的時候,它們也不影響自然光線照射進來,保證航站樓核心區70%的區域有日光照射。
「航站樓裡的裝飾面板都是漫反射板。」工作人員介紹,航站樓已獲得國家綠色建築三星級和節能建築三A級設計認證,全場建築100%滿足綠色建築一星級以上標準。節能的奧秘就在這些裝飾板上。
航站樓對能源控制和利用的要求很高,如果採用普通裝飾板,就需要吊裝很多燈具,而漫反射板對一般燈光的反射率可以達到95%。地面燈光打到漫反射板上再反射下來,就能達到傳統燈具的照明效果。這樣,只要地面有燈光,屋頂就能亮堂堂。既節約了能源,且後期維護也更方便。
在航站樓裡,漫反射板的用量達到14萬塊。這也是重大工程的裝飾材料中首次大規模採用該材料。
節能也體現在地面系統的管理、使用方面。當某個區域有人時,燈光、電梯、空調就會自動運行,沒人的時候就會停止運行。航站樓核心區3000盞LED節能燈,每一盞都能根據人的需求調控亮度和開關情況。(記者曹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