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篇《IT之家因無法忍受阿里雲而遷移至百度雲》的文章引起了業內極大的關注;大家關注的焦點也逐步從事件本身拓展到:阿里雲底層架構是否落後了、哪些要素是公有雲的核心競爭力以及目前公有雲行業競爭格局是否會發生變化;下面就上述幾個問題談談我們的理解。
此次事件主要因雲伺服器超賣,並非架構體系的落後
目前公有雲資源超賣是常見的現象,AWS也會這麼做;援引業內人士原話:公共雲資源超賣應該是個公開的秘密,就和航空公司的超賣一樣。雲服務超賣確實對於購買者產生一定影響;但是從整體資源利用方面來看是最合理、最經濟的:雲服務的超賣能夠降低總成本、最終能夠使所有雲服務客戶受益。
在架構體系方面,有人說此次遷移至百度雲體現了新晉雲服務商在技術方面的後發優勢。我們認為後發優勢的確在一定情況下存在,但是長期的產品積累、業務理解則更為關鍵;後入者歷史包袱輕、能夠輕裝上陣,但是先行者經驗豐富,存在的不足可以通過系統迭代來更新解決。如果仔細看文中所描述:「技術人員安排遷移雲主機到新的物理主機上,遷移只用了幾分鐘」這段話也足夠證明阿里雲系統的強大。
哪些要素是公有雲競爭的核心優勢?產品持續更新能力以及大客戶關係
我們認為公有雲行業競爭已經基本定型,阿里雲、百度雲、騰訊雲等背靠強大「技術支撐、資金實力」的公有雲廠商將在初期競爭中站穩腳跟。但是我們認為技術、資金並不是關鍵,團隊可以挖、資金可以堆,我們認為最關鍵的是規模效應上去之後,產品的迭代優化能力。公有雲競爭是馬拉松,以雲計算為最高核心戰略的廠商才能夠長期維持平臺的持續優異性。同時對於公有雲廠商而言,大中型客戶的價值要遠大於小客戶;目前阿里雲在大客戶關係方面維持領先,企事業單位、政府等項目紛紛在阿里雲落地,通常其優先選擇有成功案例的雲服務商,同時粘性較強。
中國的公有雲行業競爭格局是否會發生變化?短期可以參見AWS與Google的競爭
短期而言,客戶從阿里雲遷移到其他雲平臺上的情況肯定會出現,自從百度開放雲改名為百度雲之後,百度在雲計算方面的投入加強、也重視以低價、高質量服務獲取客戶。短期兩者競爭可以參見AWS與Google的競爭;但是我們始終認為以雲計算為最高戰略核心的廠商會在雲計算馬拉松式的競爭中勝出。對於AWS而言云計算重要性不言而喻,對於Google,至少在在外界看來則是處於錦上添花的戰略定位。
歡迎聯繫:
投稿人:浦俊懿/梁國柱:15900725632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並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連結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智慧財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依法儘快聯繫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