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裡城,衝繩臨濟宗的總寺院園覺寺遺址、琉球王玉陵墓等處都能夠讓人領略到琉球王朝時代的風貌。玉陵是衝繩特有的把天然巖石鑿穿而成的墓穴,氣勢雄偉。2000日元紙幣的圖案中的那座守禮門就在這裡。這裡還有300多年歷史的陶瓷鄉——壺屋,也深受愛好者們喜愛。
首裡城從15世紀至19世紀一直是琉球國都城和王宮的所在地。這座城堡在1933年被指定為日本國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陸軍第32軍在首裡城地下挖掘坑道,設置指揮所。在1945年3月的衝繩戰役中,該城被美國海軍飛機及戰列艦多次轟擊。1945年3月29日,美國海軍「密西西比」號戰列艦開火炮轟首裡城,將其完全摧毀。
首裡城遺址在二戰結束後被用作琉球大學的校址。1958年,守禮門重建。1992年開始主體建築復原工作。2000年首裡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但是在10月31日凌晨,位於日本衝繩縣那霸市的世界文化遺產首裡城突發火災,截至當地時間7點,火勢仍在蔓延。目前,正殿、北殿、南殿全部被燒毀,傷亡情況不明。當地警方正在緊急統計建築中是否有人。
那霸警方說,負責首裡城警備工作的公司在31日凌晨2點40分左右報火警。雖然立即出動了14臺消防車緊急滅火,但目前首裡城的正殿、北殿、南殿全被燒沒了。火勢現在正在正殿西側的奉神門蔓延。暫時未接到人員傷亡信息。
現場消防員表示,截至現在,總計6棟建築,共4200平方米被燒毀。
火勢造成的粉塵飄在空中,噴發出滾滾濃煙和異臭,令附近居民「驚呆了」。一位50歲的居民表示:「凌晨2點多聽到警報聲,然後看到首裡城冒煙了。首裡城是難得的名勝,這件事對我打擊太大了,眼淚都止不住。」另一位住在離首裡城2公裡外的47歲居民說:「我當時從陽臺向外看,天空都變紅了。很擔心住在附近的人。」
首裡城對於日本人來說就像是中國的圓明園。公元1429年,中山王尚巴志統一琉球,定都首裡城,是為「琉球王國「的開始,十九世紀日本明治維新以後,為日本統治,開始被日本同化。建築風格融合中國、日本及衝繩島的建築特色,曾四度被毀。重建的那霸市首裡城公園,就是當年琉球王朝宮殿的所在。二戰時毀於戰火,後復建,戰後由美軍佔領,1972年依舊歸日本統轄。
琉球歷代國王就通過與中國「朝貢」與「冊封」的關係,與當時的中國建立起緊密的外交與貿易關係,也從頻繁的貿易往來過程中,受到中國文化,特別是福州人的風俗習慣強烈影響。旅遊衝繩的最深刻印象是,到處可見古琉球的傳統、中國文化的痕跡,包括中國飲食文化,令人自然產生思古之幽情。琉球未統一之前,也有過三國分立的時代,即以衝繩島為中心,從北到南,劃分為北山、中山、南山三個國家。琉球,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中國古史。《隋書》中即有《琉球傳》。隋朝時(581~617),琉球被稱為琉虯。眾所周知,虯是龍的一種,而中國又以龍為象徵,到明代洪武五年(1372),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楊載攜帶詔書出使琉球,詔書中稱其為琉球。從1383年(時值明朝初年)開始,琉球三山的「世主」繼承王位都需接受中國政府的冊封,都曾主動向中國明朝皇帝「進貢」,而明朝也來者不拒,分別給他們「冊封」承認。12世紀,琉球群島出現山南、中山、山北三國,分別在琉球群島的南部、中部和北部。
琉球王國雖然換了幾個王朝,它向中國「進貢」,而中國則給它「冊封」,這種關係前後維持了500年,直到琉球完全被日本吞併為止。琉球就通過這種關係,不僅從中國獲得大量的物資供應,還發展成為當時鎖國中國的海上對外貿易「總代理」。琉球的船隻,不僅往來那霸與福州之間,還北上日本、朝鮮,又南下安南(越南)、呂宋(菲律賓)、暹羅(泰國)、亞齊、爪哇(印尼)、馬六甲等,遍布整個南洋。
琉球原本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國家,地理位置使它跟隔海的兩個強鄰,即泱泱的文化大國中國、推行武家政治的封建國家日本,不得不經常打交道。首裡曾是衝繩的琉球國的中心,現為現代城市那霸的一部分。那霸最吸引遊人的地方是對12世紀首裡城的輝煌重建,首裡城的獨特結構體現了亞洲文化對衝繩文化的影響。
那霸是一個生機勃勃的城市,那裡的人們以那霸的過去而自豪。即使在國際街的百貨公司和流行服飾店裡,您也可以看到待售的各種衝繩特產,如漆器、紡織品、玻璃器皿以及當地的壺屋陶器。在平和街數不清的土特產商店中,您可以看到所有這些及更多商品一直堆放到房簷那麼高。附近的公社市場是您體驗衝繩獨特飲食文化的好去處。
在衝繩的最大城市那霸市內,最繁華熱鬧的是國際大街。延續1.6公裡長的道路兩旁,有百貨大樓、紀念品專賣店、電影院、飯館、咖啡屋,從早到晚人來人往。而從國際大街的中央處向南延伸的市場大街,有牧志公營市場。在有那霸市民的廚房之稱的市場裡,洋溢著熱氣和活力。那霸風景優美,有很多婆娑多姿的棕櫚樹和檳榔樹、蒼翠挺拔的琉球松、五彩繽紛的各色鮮花,配上蔚藍色的大海和白雲朵朵的天空,一派南國風光,是少有的亞熱帶旅遊區。市內有歷代琉球國王的居住地——首裡城遺址,其中2000日元紙幣的圖案中的那座守禮門是衝繩的象徵;還有琉球王國時代的國廟崇元寺,它的石頭寺門被定為國寶;此外還有建於15世紀的靈御殿,還有300多年歷史的陶瓷鄉──壺屋,也深受愛好者們喜愛。
平和街的一端是壺屋陶器製造區,是300年前琉球國王聚集最出色的陶器家的地方。有相當數量的作坊仍然在運作,它們製造碗、盤子、米酒瓶以及您可以在全島的房頂上看到的裝飾品--幸運Shisa獅形裝飾品。
那霸特產:黑糖(類似於紅糖),衝繩そば(類似於蕎麥麵),衝繩苦瓜,壺屋燒和泡盛(燒酒)等。
壺屋燒:指衝繩縣那霸市壺屋地區及讀谷村燒制的陶器。壺屋燒分為被稱為「荒燒」的南蠻燒和畫有朝鮮系彩畫的「上燒」。
泡盛:用米作為原料,使用富含黑麴菌的米麴,使黑麴菌發酵蒸餾得到的蒸餾酒,是衝繩的特產品。原料用的米,與日本酒不同,主要使用泰國產的碎米,儲藏了3年以上的被稱為陳酒。
這座文化底蘊深厚,歷史悠久的建築群在二戰時期已經飽受一次摧殘了,1992重建之後,這次是它遭受的第二次摧殘,文化遺產的消逝無疑讓世界各國的人都感到可惜,就像前一陣子的巴西博物館大火和巴黎聖母院大火一樣,大家都期望儘可能保留下可保留的文化遺產,也希望所有人都平安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