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黃金周旅遊高峰結束的同時,狂轟亂炸式的手機廣告簡訊波也逐漸退去。記者日前上午在杭州武林門的一項調查也顯示,50人中有49人確認自己接收過廣告簡訊;94%的人表示自己不但不會相信該形式廣告,甚至會拒絕這樣的商品或服務;只有不到5%的願意根據內容去聯繫對方。
在曾經被認為是第五媒體的手機上發的廣告,「百分之百閱讀率」的方式正在遭遇誠信危機。
長假裡,每天平均10餘條廣告簡訊
「新品上市、打折信息,甚至出售發票的簡訊都有,這些天中最多的還是車船機票代售內容。」在杭州經營一家約120平方米超市的餘仙華沒有想到今年十一黃金周,他的手機怎麼會那麼忙碌。「先是收到『××旅行社全市最低價國內遊』,10月2日、3日就不停有簡訊說可以提供國內各城市免費陪遊,接下來城市精品購物指南。」餘先生說從9月30日開始,各類簡訊撲面而來,直到10月8日。他粗粗計算,這幾天中至少收到各類廣告信息80條——平均每天查看無效廣告簡訊12條左右。
對廣告簡訊「苦不堪言」的不僅只有餘仙華一個。日前,記者在杭州武林門進行了一項50人參加的小型調查:98%的人確認自己接收過各種類型的廣告簡訊,黃金周期間平均每人收到類似簡訊3.4條以上,比平時高出約60%。這些簡訊一個更加明顯的特徵是和黃金周內的商品或服務促銷有密切關聯。
省消保委的數據,今年截至目前,消費者向他們投訴的電信類服務案件1600餘件,其中約有20%的投訴和廣告簡訊有關,十一黃金周此類投訴比平時增長40%左右。
SP代理:2500元代發10萬條簡訊
網絡上,記者聯繫到了多個承接簡訊代發的SP,現在比較中等的價格是10萬條簡訊2500元,約0.025元/條,而價格最低的SP收費只有0.018元/條——廉價的簡訊群發給廣告發布者提供了便利。
「哪怕廣告效果只有0.1%,其利潤都足以相抵廣告費用。」杭州一位曾做過手機廣告促銷裝修公司負責人說,今年3月公司開張時他就群發過10萬條簡訊,4月份的合同金額就達近150萬。「只要有100人留意了我的這條廣告,效果就很好了。」杭州某茶樓一高級管理人員也證實,僅僅是每年2次的黃金周問候都能給茶樓的生意帶來約10%的日營業額增幅。
這些手機廣告是通過什麼途徑、渠道發送的?發送這些簡訊又需要辦理哪些手續?記者聯繫了一些SP代理商。
一位自稱江西籍的張姓男子介紹,只要客戶把需要發送的信息告訴他,通過網絡在江西他就能把內容提交給總部,並通過由通信商分配的正規通道發送。同時他說「接收者手機顯示的將是模擬的手機號碼。」記者多次和對方討價還價的結果是20萬條,0.023元/條。
8日,記者聯繫上了一位網絡名為「號碼資源」的SP代理人,她說自己手頭上掌握大量浙江高端人群的號碼資源,在收到錢後,她們會根據內容發送簡訊。「發送完後給你發送記錄,成功率大概在95%。」該類人群的收費約為0.03元/條,而普通人群的收費為0.018元/條。
在谷歌網站記者以「簡訊群發收費」進行搜索,共有185萬條相關記錄,而大部分宣傳稱,他們的普通人群收費約為0.025元/條,一般在2個工作日內就能完成20萬條左右的簡訊發送;高端人群的收費要略高一些,一般在0.03~0.045元/條。
無論收費高低,一個相對統一的特徵是,大部分SP代理商都不會嚴格審核發布內容的真實性。
手機用戶:94%不相信簡訊廣告
一方面是相關部門對垃圾簡訊的清理和媒體對部分不負責任的SP公司的揭露;另一方面是廣告發布方單一追求發布費用低廉而忽視評估廣告效用——簡單形成的手機簡訊廣告遭遇誠信危機。
最近,清華大學相關專家做過一項「您對於無線廣告有哪些恐懼和不安」的調查:43%的人認為是「我可能成天都被人追蹤」;60%的人認為是「我的個人隱私會被商業信息所侵犯」;而大約80%以上的用戶認為是「太多廣告擁堵到我的手機上」以及「完全不知所云的垃圾廣告」。
本報9日進行的一項調查亦證實:94%的人對手機廣告不信任甚至拒絕相應商品/服務;4%的人表示會在接到廣告簡訊後進行投訴。其中,只有2人表示他們平時會看折扣廣告簡訊,絕大部分人都做答不會看廣告簡訊,因為廣告簡訊實在真假難辨,與其費力分辨,不如一竿子統統打死,一概不信。
「行內人搞砸了整個行業。」杭州廣告業內人士餘文明說,手機廣告簡訊有別於其他非法簡訊,其本身其實有巨大的宣傳潛力。手機媒體準確、準時、準許告知的程度比任何廣告發布平臺都更有優勢。「問題是SP在一開始就和『垃圾』、『非法』掛上了鉤,入侵式的粗暴宣傳更是惡化了媒體和受眾的關係。」他認為是大量的SP的惡俗做法和相關部門的監管不力導致了「移動定向營銷」這種良好廣告推介方式的失去人心。
手機廣告淘金者似乎為商業模式考慮得過多,而對手機用戶的感受考慮得過少。海量的群發簡訊廣告,使用戶不勝其煩,手機廣告簡訊的可信已經離零底線不遠。
律師:手機廣告侵犯接收方權益
發布業主——SP代理——網絡支持——廣告發布,這一整個鏈條中只要有一個環節被控制,手機用戶就不會大量接到無效廣告。而事實上,除了運營商和政府相關部門外,更多需要用戶的自我維護。
浙江移動公司相關負責人說,他們一直以來致力於對垃圾簡訊、欺詐簡訊的整治,從今年開始商家自行發布的廣告量開始呈快速上升態勢。「儘管在即時監控,但對於目前隨意發布的廣告還沒有切實有力的技術措施。」
浙江君安世紀律師事務所梅寧律師認為,根據《廣告法》的規定,這種廣告其實屬於商業廣告。以普通手機用戶的身份,在未取得接收方同意的情況下,向用戶發送廣告簡訊,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接收方的正常通訊,侵犯了接收方的合法權益。「更多還需要手機用戶增強自我維權意識。」他說,只有4%的人表示會事後投訴本身就是對廣告簡訊的一種默許或縱容。
記者了解到,近日,香港立法會通過的監管濫發電子信息的《非應邀電子訊息條例草案》可能會給解決廣告簡訊問題提供一些參考:根據規定,促銷電子郵件、傳真、錄音電話、手機簡訊以及視像信息將受到規管,發布信息者須註明來源,並提供「拒絕接收」選項供市民選擇,對違規發出信息的促銷者,初犯者最高罰款10萬港元,再犯者則罰款50萬港元。
更多社會新聞:
福建莆田展出沉香木龍床 主人開價5億元(組圖)
歷經四千年 汾酒被譽為當代酒界長青樹和活化石
北京經適房申購設資產門檻 考慮住汽車股票珠寶
大師侯寶林舊宅將建故居 家人正在收集陳列物品
雙色球開獎黑龍江一彩民獨中6500萬 創國內紀錄
60年魂牽夢縈今成真 重慶地鐵一號線拿到準生證
北京:公積金貸款擔保費由8‰降至5‰
京滬高鐵初營時速300公裡 超七成技術靠自主創新
責編:李二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