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慈湖人家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裡,江北區紅十字會社區養老衛生與健康工作室是人氣最旺的地方,工作室由5位居住在社區的退休醫生組成,主要為社區裡的中老年人提供健康諮詢等服務,他們中最年輕的70歲,年齡最大的81歲。
近年來,江北區紅十字會積極推動博愛家園建設,已惠及11286戶家庭、3萬餘名群眾,使居民深深感受到博愛家園的溫暖、和諧社區的幸福。
社區裡退而不休的鄰裡醫生
每周一、周三、周五下午,老醫生們都會準時出現在工作室。
對於每一位來諮詢的居民,老醫生都耐心傾聽,並給出詳細的建議。他們主張「不看病、不診斷」,只是諮詢和解釋。除了日常的健康諮詢外,問得比較多的就是體檢報告單。
江北區紅十字會社區養老衛生與健康工作室發起者、原慈城中心衛生院院長徐大龍說:「我們對體檢報告單的內容一條條解釋,如果覺得有問題的,會建議去醫院檢查,沒多大問題的,也會仔細說明。」
不看病,也沒有處方,但每接待一位居民,老醫生們都會做好詳細的記錄,家住哪兒、有什麼病史、諮詢的內容等。紙質記錄後,再錄入到電腦裡,以便日後的病情跟蹤。
據介紹,慈湖人家社區60歲以上老年人超過了居民總數的四分之一,居家養老問題尤為突出。工作室由退休醫生團隊、社區和江北區紅十字會共同落實成立,這種以老護老的模式,是江北區的全新嘗試。
鼓勵受助者通過公益獲得回報
慈湖人家的這一做法,是社區博愛家園創建以來給百姓帶來利好的直接體現。江北區自2014年來,共有綠梅、桃源、慈湖人家、怡江四個社區成功創建了博愛家園,有效將紅十字組織和工作延伸到基層,把「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貫穿於社區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建立完善愛心積分兌換制度也是慈湖人家社區博愛家園的一項重要舉措。熱心群眾通過參與社區公益活動及志願者活動獲得積分,積分以累計形式計入愛心存摺,並可定期進行物資兌換。
這樣一來,也鼓勵了轄區內的低保戶、殘疾人、失獨老人等參與到公益活動中來,發揮各自力所能及的作用。「他們不僅僅是受助者,也是施善者。」江北區紅十字會相關工作人員說。
現在,江北區紅十字會以「關愛母親救助工程」「孝敬老人感恩工程」「博愛送萬家暖心工程」等博愛項目為載體,排摸貧困母親、困難老人、精神病人等弱勢人群,採用救助物品與現金相結合的形式,開展人道救助活動。
記者 陸麒雯 通訊員 章友